《世界是平的》是一本由托马斯·L·弗里德曼著作,湖南科技出版的429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2006-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是平的》精选点评:
●讲讲外包和全球化,这确实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但06年写的东西,15年在看就真的谈不上特别新鲜——当年算是不错的观察。
●08年读的
●2007-06-10
●痛苦的看完了,事实证明我的确不是学经济的料~
●全球化下对人生活的影响
●很贵,再图书馆偷偷读
●大盗版
●把刚进入信息时代的兴奋汇在一起,现在看看好多都没实现啊……
●购买
●我感觉我晚读了10年,不过写UPS那段还是很精彩的。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一):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作者作为一名美国人,自然也是相当爱国的,整本书在宏观的背景下叙说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在讲到中国时候固然说的有根有据,但不全面而且还有过分夸大的意思,目的很明显是要激励美国的年轻人时刻保持警觉不能松懈。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二):无意的翻看,不平的收获
在下是一名高一学生,读这本书时是08年暑假。
或许,就我现在而言,这种关于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论调和评论可能没有多大用处。但是,这本书的确给我很多启示。
开阔视野,增强对世界的感知能力。
大学想学经济,会好好努力。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三):有个小问题想请教大家
各位,我也正在看这本书,写的不错。
不过有些小问题一直不明白,谁能给我解释一下,问题是:在书的第31页讲到一个麦当劳通过呼叫中心实现订餐的案例,里面讲到呼叫中心给订餐客户拍电子照片,我就不太明白他们是如何给客户拍电子照片的?客户打电话到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如何给客户拍电子照片呢?如果是在网上预定到还说得过去,可以通过射像头拍照。真搞不明白他们是如何实现拍照的。
请教各位,不吝赐教!谢谢!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四):“平”OR“圆”?
花了近两天的时间把《世界是平的》看完了,感触颇深。虽然里面的一些专业术语让我这个文科生有些抓狂,但好在这些并不影响大局。
在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的今天,这本书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我却在想世界如果真的成为“平的”,难道就一定好吗?
作者更多的是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在分析世界为什么会变平,变平的走向将会怎样,却没有考虑如果世界变平了,对于文化将会是怎样的损失?
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在不断的民族融合、占领与征服中没落直至衰亡,只剩下中国还在挣扎与彷徨;航海时代的开启带来了世界人们的彼此了解却也造成了印第安文化的终结;当美军拉倒萨达姆像时,我们也听到了古巴比伦的叹息。
当世界是“圆”的时,红茶和绿茶有着彼此不同的归属并同样熠熠生辉,可是当世界变成平的时,全世界都捧着麦当劳的速溶红茶而忘却了曾经那自然的味道。
当未来已经被清晰的预测而我们无力改变时,我们会觉得无奈与悲哀。所以我们想问,是否能在平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一个崭新的“圆”?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五):一本帮助我们"定位"的书
作者在这本书向我们描绘了二十世纪中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并且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正日趋平坦的世界。
在这个“平坦”的世界中,作为个人的我们将会受到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人以及新兴技术的挑战,我们所要经历的生活与父辈们相比是非常不稳定的。因为我们从事的一项工作可能会被机器所取代,或者被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这项服务的人所夺走,并且我们不太可能只会一个岗位度过我们所有的工作时间。
在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上,游戏的规则也将被改写,这个过程正在发生,并且是以我们所未曾预料到的速度在发生着。
挑战是巨大的,而前景则是光明的,因为伴随着平坦的世界而来是越来越大的蛋糕,对于个人来讲,我们的获益也是随之变大,但前提是我们需要获得参与这个蛋糕的分享的机会。
如何才能得到这个机会?作者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学习,不断的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在当今社会,以及未来社会的适应性,才能帮助我们获得不那么容易被取代的工作。
同时,在这个稳定性日趋降低的社会里,政府、公司等机构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他们的民众、职员获得继续受教育的机会,并为此提供各种便利,这样才能使社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最后,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或者说是强调了这一点,我们所存在着的这个社会正在成为一个多赢/双赢的社会,与他人、外界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