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生活-荣格文集(第九卷)》是一本由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作,国际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2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象征生活-荣格文集(第九卷)》精选点评:
●开始第二套荣格
●和《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有一些重复。“我所要做的是帮我的圣父生出地平线”
●“教会之外没有拯救”
●2017.12.28~2018.1.6
●荣格不同时期的三篇演讲;梦能生产象征的功能,就是把原初观念带回到它之前从未涉足、从未反思过的意识当中去;真正的宗教给人类提供了灵魂的安顿,宗教是一种存在,是人类心灵最本质的显现;最后一句话“茫茫众生,皆无见识!”
●翻译扣2星,继《荣格心理学》之后,补充了解分析心理学的理论结构,粗读,就当作《红书》的铺垫吧。
●他有辩证的分析方法,深厚广博的各类型知识。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每个人生活状态的尊重,理性城市化的人生并非就比其他类型高等。
●这本如介绍所说,算对荣格的学术的一个简单的概括吧。不过更多还是讲述的理性方面的,宗教和东方文化方面的,提及的就比较少。
●对宗教与精神治疗之间关系的论述很有创建性。
●生病的时候不要看荣格 脑子一片混沌,好在要反复读的
《象征生活-荣格文集(第九卷)》读后感(一):我的生活不够象征性
当当优惠的时候买下此书,并不确定自己是否能看懂,看完后感觉吃了此书的30%已经算很好了。但是逼自己看完书必须要写书评记录,督促自己看书要多动脑子,不是看过就算了。胡乱涂鸦:
本书开始是荣格一些列的分析心理学的演讲,后面和其他教授的辩论挺激烈了,只是觉得自己没有100%的看懂,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关于心理活动的小测验,100个词组,让受测验者第一反应词组,反应时间过长的或者偏离基线时间的,说明有问题,当然还要加入适当的联想,和之前看过的微表情和微动作还是有些互相照应的意思,有空可以试验下。
关于第二部分,梦的解析和象征,并不是我开始预期的类似于周公解梦之类的,只是更多的是心理层面和潜意识的分析研究,其中梦中的很多意向,按文中所说我觉得是涉及很遥远的原始印象和一些固定意向的象征性事物,普通的读者要掌握还是不太现实,或者说我和荣格的差距实在差太远太远。
最后的象征性生活,才是书名的来源。所谓象征性生活,按我的理解其实就是有精神寄托,甚至是精神假象的生活,比如书中一个地方的人说,太阳是要靠他才能升起,换句话说就是世界是因为他存在运转的,这要是在中国是多么阿Q的阿Q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实就是一种有盼头,有希望,有意义的活着,这样会活的充实,快活。这么想我的生活太缺少象征性,天朝的生活更是只有性,没有象征了。
《象征生活-荣格文集(第九卷)》读后感(二):我是倒着看的,从第九本开始
系统的陈述。
在第三部分(一次演讲包括现场讨论的记录)里,荣格似乎非常激动,不知为什么。
荣格的东西是很难理解的。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实是把荣格的实践所得讲了两遍。加上之前看的《荣格自传》,我已经把这些基本的内容读了三四遍了,竟然才发生实质的领会。比如:
思维和情感这一对立的过程,都是为了获得判断。我之前一直混淆了情感和情绪这两个定义,它们在荣格的系统里有清晰的区分。当我高兴或不高兴时,不是情感,而是情绪。当你对我提出一个提议,比如“走,跟我去吃饭。”,假如我在心里分析起去了会发生什么,对我意味着什么,不去又会怎样,然后权衡之后说“好吧。”,这说明我是在思考。如果被问的人面无表情几秒钟之后,只是暗暗地说了句:“不好。”,而你问他为什么,他表示他也说不出为什么,那就是情感。而如果他被你追问得烦躁起来,则是情绪发作。说的很乱,只以为我不擅长情感,所以比较难以把握情感过程。
现在我看来荣格思想最大的特点是,不但固守一个中心,而且接纳一切。
荣格的确是极其保守的,极其固执的。这是他极其强大的精神力量的一个侧面。
在荣格这里,少有对事物、行为、人生选择的价值评价。他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这容易给不成熟或粗心的读者产生某种迷雾或误会,难以把握他的精神。多说无益,我只想重复书中的一句话作为引子:对潜意识的探究只能让你发现你被什么困扰。
言下之意我想是:接下来如何对待,是你要为自己负责的行动。
还是想重申:将荣格归为心理学发展早期里的一个阶梯而已,是极端荒谬、荒谬得不值一提的恶劣错误。我甚至认为荣格完全超出整个心理学的研究,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实践。弗洛伊德只是将帷幕撕开了一个洞,其余所有心理学探索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洞,而荣格是唯一一个尝试描述整个舞台的人。他指出的绝大多数方向,建立在实验科学基础上的探索还找不到操作的路径。
什么是科学精神?首先就是实事求是。何以做到实事求是?荣格的教导好像是:虚心。
《象征生活-荣格文集(第九卷)》读后感(三):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 在一次的交谈之中,佛洛伊德说:「荣格,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要放弃性的理论,我们要让它变成一种教条,一种不可撼动的堡垒。」但荣格对佛洛伊德的性的理论抱持著许多疑点,更无法认同「教条」及「堡垒」这样的字眼,彷佛要压下所有对性理论的怀疑,而这一切和科学判断扯不上关系,只是个人的权威的扩张罢了。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将性欲视为唯一的心理动机,反对将无意识归结为个体无意识,并以之为出发点提出“原型——集体无意识”理论,他发现人的心理结构有三个层次:意识(consciousness)、个人潜意识(subconsciousness)和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subconsciousness)。其中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从未被个人获得过。荣格认为梦不单代表做梦者过去的欲望,也是做梦者对未来憧憬的表现。荣格认为人类有些思维、情欲、知觉是与生俱来的,他以大多数人都怕黑和怕蛇为例,指出人类对某些特别事物会作出和自己的祖先同样的反应。他相信梦境跟宗教有关并强调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潜藏著一些以我们过去的经验和记忆都难以解释的东西。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和往昔有关的,而且不单是个人的往昔,也和种族的往昔甚至和有机界的整个漫长进化过程有关。基于这点,荣格发现了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存在著一种共有的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他相信潜意识透过梦带给我们的智慧比实际意识的洞察力更优越。 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在石头上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的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的头像,两边是银杏树的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荣格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结束时,写了这么一段话:“当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懵’的时候,他所表达的就是我此时所感觉到的。老子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洞察力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价值与无价值的本质,而且在其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希望复归其本来的存在,复归到永恒的意义中去”。 一位当事人回忆:在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应邀去耶鲁大学讲学之际, 此前,在英国,荣格已经习惯了在小礼堂那样的场合对听众演讲,这一次,他也向校方提出同样的要求. 但美国东道主的说法是:一开始,将安排他在一个大会堂作报告. 以后,如果听众减少,再改在小会堂. 东道主一再向荣格解释,不论访问者是谁,其地位和声望如何,都是这样安排的. 出乎东道主意料的是:第一次演讲时,大礼堂中的三千个座位,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空着的. 可以想象,荣格在空荡荡的礼堂中给大约七百名听众作报告时,其心情一定相当沮丧.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当他坚持第二场报告要改在小会堂进行时,校方却告诉他,大礼堂已经座无虚席. 听众对荣格的报告报之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报告结束后,主持报告会的一位教授的夫人邀请荣格去家中出席茶会.茶会上,她流着眼泪告诉荣格:“你的报告我没有听懂,但我却深受感动. 你的声音、你的举止、你讲话的方式感染了我. 我明白你所说的全是真理. 我无法控制自己,实在痛快极了。” 确实,在一些人眼中,荣格简直就像是一位圣人或“先知”。 荣格治疗过大量病人,他晚年回忆,他分析过的梦,总数不下八万.作为一位能够一直深入到他人灵魂深处的医生,许多曾经接受过荣格治疗的病人,后来虽然恢复了健康,却一直保留着对荣格的深刻记忆。荣格的工作囊括了如此众多和如此不同的兴趣领域,他所产生的影响,迄今只能说刚刚开始.今天,人们对荣格的兴趣正越来越浓厚,特别在年轻一代中更是如此.与此相应的是:他的影响的日益增长,迄今也只能说仍然处在早期阶段;从现在起,三十年之后,我们可能会用完全不同的话语来讨论他的工作和他的着作.也就是说,荣格是如此领先于他的时代,以至今天人们也只能逐渐地追赶他的种种发现。 荣格的世界性声誉: 1910年,荣格再次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并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的终身主席,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而辞去这一职务。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写作和在自己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发现,获苏黎世城特别文学奖.1934年,创办并出任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主席.193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3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学学会成员.1943年,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1945年,荣格七十诞辰之际,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 尽管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荣格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然而,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各种褒奖、崇拜、非议甚至是责难,荣格总是以他始终如一的谦逊视之。他似乎从来没有站到过专家、学者或是大师的位置来看待任何问题。
《象征生活-荣格文集(第九卷)》读后感(四):大师荣格(Carl Jung)的名言(中英文)
The images of the unconscious place a great responsibility upon a man. Failure to understand them, or a shirking of ethical responsibility, deprives him of his wholeness and imposes a painful fragmentariness on his life.
潜意识表象赋予人以巨大责任。不理解这些责任、或逃避道德责任,会使人失去整体性、使人的生活痛苦地碎片化。
The unconscious is the unwritten history of mankind from time unrecorded.
潜意识是未曾付诸文字的人类洪荒时代史。
Man's task is to become conscious of the contents that press upward from the unconscious.
人的任务,就是意识到从潜意识中努力向上涌出的内容。
The dream is a little hidden door in the innermost and most secret recesses of the soul, opening into that cosmic night which was psyche long before there was any ego-consciousness, and which will remain psyche no matter how far our ego-consciousness extends.
梦是开设在灵魂深处最隐蔽角落的小小隐秘窗口,它所通向的宇宙夜空是心灵性的,在自我-意识出现之前很久就已如此,而无论我们的自我-意识的疆界如何扩展,它将始终通向心灵的夜空。
Everything that irritates us about others can lead u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ourselves.
每件促使我们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obody, as long as he moves about among the chaotic currents of life, is without trouble.
在生活的洪流中,没有人是毫无烦恼的。
othing has a stronger influence psychologically on their environment and especially on their children than the unlived life of the parent.
父母死气沉沉的生活对周围人特别是自己孩子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The creation of something new is not accomplished by the intellect but by the play instinct acting from inner necessity. The creative mind plays with the objects it loves.
创造不是来自智力,而是来自源于内在需要的游戏本能。创造性头脑与它所钟爱的对象玩耍。
The meeting of two personalities is like the contact of two chemical substances: if there is any reaction, both are transformed.
两个灵魂的相遇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的接触:一丁点的反应就会彻底改变它们。
We cannot change anything unless we accept it. Condemnation does not liberate, it oppresses.
对于任何事务,要改变它就要先接受它。谴责不会解放而只会压迫。
As far as we can discern, the sole purpose of human existence is to kindle a light in the darkness of mere being.
在我们视野所及中,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纯粹存在的黑暗中燃起一点光亮。
The least of things with a meaning is worth more in life than the greatest of things without it.
在生命中,最微不足道但有意义的事物,也比最伟大但无意义的事物更有价值。
Observance of customs and laws can very easily be a cloak for a lie so subtle that our fellow human beings are unable to detect it. It may help us to escape all criticism, we may even be able to deceive ourselves in the belief of our obvious righteousness. But deep down,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average man's conscience, he hears a voice whispering, "There is something not right," no matter how much his rightness is supported by public opinion or by the moral code.
对习俗和法律的遵从很容易成为对谎言的掩饰,这种掩饰极为巧妙,令人无法察觉。它可以使我们逃避所有的批评,它甚至能够使我们欺骗自己,令我们相信自己是显然正当的。但是无论他的正当性得到多少公众舆论或道德准则的支持,在内心深处、在普通人的意识层次之下,他仍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哪儿有点不正常”。
The teacher pretended that algebra was a perfectly natural affair, to be taken for granted, whe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numbers were. Mathematics classes became sheer terror and torture to me. I was so intimidated by my incomprehension that I did not dare to ask any questions.
老师声称代数是完美而自然的、我们应无条件地接受它,而我甚至不能理解什么是数。对我来说数学课完全就是恐怖和折磨。我完全不理解代数,这使我胆怯得不敢问任何问题。
It all depends on how we look at things, and not on how they are themselves.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如何,决定着一切。
All the works of man have their origin in creative fantasy. What right have we then to depreciate imagination.
人类的所有成就都源于创造性幻想。那么我们没有权利轻视想象力。
ometimes, indeed, there is such a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genius and his human qualities that one has to ask oneself whether a little less talent might not have been better.
确实,天才的天赋和他的人类品质有时会差异如此巨大,人们不得不怀疑天赋平庸点也许是件好事。
There can be no transforming of darkness into light and of apathy into movement without emotion.
没有情感,就不会有黑暗向光明、冷漠向活力的转变。
Creative powers can just as easily turn out to be destructive. It rests solely with the moral personality whether they apply themselves to good things or to bad. And if this is lacking, no teacher can supply it or take its place
创造性力量很容易变成破坏性力量。这只取决于人们的道德人格:是用此力量做好事或做坏事。如果人们缺乏这种道德人格,则没有一种说教能够提供它或取而代之。
The word "happiness" would lose its meaning if it were not balanced by sadness.
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词就会失去意义。
The wine of youth does not always clear with advancing years; sometimes it grows turbid.
青春美酒并不总是随岁月流逝而日渐清彻,有时它会日渐混浊。
Knowing your own darkness is the best method for dealing with the darknesses of other people.
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一面的最好方法。
There are many nights as days, and the one is just as long as the other in the year's course. Even a happy life cannot be without a measure of darkness, and the word happy would lose its meaning if it were not balanced by sadness. It is far better take things as they come along with patience and equanimity.
一年中的夜晚与白天数量一样多、持续时间一样长。即使快乐的生活也有其阴暗笔触,没有“悲哀”提供平衡,“愉快”一词就会失去意义。耐心镇定地接受世事变迁,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The most terrifying thing is to accept oneself completely.
最可怕的事情是完全接受自己。
Here we must ask: Have I any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immediate relation to God, and hence that certainty which will keep me, as an individual, from dissolving in the crowd?
在此我们必须发问:我是否拥有任何宗教体验、拥有与上帝的直接关联,从而拥有一种确然性,使我做为个体免于消融于群众?
A collection of a hundred great brains makes one big fathead.
集合起一百个伟大头脑,就会得到一个大傻瓜。
Without freedom there can be no morality.
没有自由就不会有道德。
Meaning has an inherent curative power. Meaning affects everything.
意义具有内在的治疗能力。意义影响到一切事物。
The individual cannot give his life point and meaning unless he puts his ego at the service of spiritual authority superordinate to man.
个体只有使自我向高于人的心灵权威臣服,才能赋予自己的生命以特质和意义。
I could not say I believe. I know! I have had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gripped by something stronger than myself, something that people call God.
我不能够说我有信仰。但我理解!我曾体验过它:某种比我自己更强大的存在控制了我,那就是人们所称的“上帝”(当被问及是否信仰上帝时荣格的回答)。
The world hangs on a thin thread, and that thread is the psyche of man.
世界悬于一线,那根线就是人的心灵。
o matter what the world thinks about religious experience, the one who has it possesses a great treasure, a thing that has become for him a source of life, meaning, and beauty, and that has given a new splendor to the world and to mankind.... Where is the criterion by which you could say that such a life is not legitimate, that such an experience is not valid?
无论这个世界如何看待宗教体验,拥有宗教体验的人持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已成为他的生活、意义、以及美的来源,并给予世界和人类一份新的壮丽。...你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定这种人生不合理、这种体验没有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