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开始与别人拉开距离》是一本由清水克彦著作,华文出版的194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岁,开始与别人拉开距离》精选点评:
●2011-2012
●行文简洁,条理清晰,满满的干货!还想再看一遍
●还行~
●人生,就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
●还不粗 不是那么泛泛
●语言朴实,贴近实际,有感染力。
●愚者追求在远方的幸福,智者会让眼下的生活变得幸福
●有几个点说的挺不错的,除了工作以外确实要有其他的卖点。
●趁刚好20,赶紧拉开点儿距离。。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读的。。
●书评
《20岁,开始与别人拉开距离》读后感(一):想要做到20岁就与人拉开距离,真心不容易的
这本书写的算是比较励志吧,但说实话,要想做到20岁便与人拉开距离,不仅需要书中所讲的一些做人处事的技巧,更需要的是一种对优秀的追求和坚持吧。其实这本书还有一个比较“羞耻”的副标题叫“30岁赚够一辈子的钱”,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后面出版的都没有这部分标题了,大概连出版方都觉得“羞耻”吧哈哈哈。
《20岁,开始与别人拉开距离》读后感(二):听听长辈的看法
书中有写到很多关于职场上,如何与同事相处,不与上司交恶。其实都是生活中会被长辈教育到的话,但作者更是细心的讲述为什么。
还有关于自己现在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该如何做。
他的建议是,努力把现在的做好。
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做一件事,还涉及到很多的相处,思维方法,有领导的行为模式以供学习等。
把现在的事情做好,锻炼自己的心,让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成熟,换一个环境也就能理所当然的做好。
而一直蹦蹦跳跳的,可能得到的只是怪环境的自我欺骗罢了。
《20岁,开始与别人拉开距离》读后感(三):20来岁
本书的作者清水先生算得上在自己的领域里佼佼者吧,从一个普通家庭出身,到40多岁同时身兼数职,讲师,职员,作家。文中虽然貌似写给20岁的人,其实对于刚参加工作或即将参加工作的人都还是很受用的。在看过的励志成功类书籍里面,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并不认为里面的一些方法具有普世性,总体上还是很值得参考一下的,而且书的内容也不多,举例丰富,更是用了作者自身的经历进行说明,小小的看上一遍应该花不了多长时间。
《20岁,开始与别人拉开距离》读后感(四):读《20岁开始与别人拉开距离》有感
前几天刚刚看过一句话,大意是说:频繁的接收新的信息的话会遏制人的创造力。
我突然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之前学习设计的那段时间,自己几乎是接连不断的从图书馆抱书回来,用一种近乎饕餮的姿态,一本接着一本的看。然后很多知识一下子涌入大脑,但是看的越多越觉得自己与设计有一道无法跨越的沟壑。
因为所有有关设计的理论规则我只要一拿起书,我便会有一种感觉,我看过这个,这个我知道。但是一放下书,要着手设计的时候,却又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开始。
我想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去吸收书本上的知识。
我只是一味的往脑袋填充东西,放在那里,却没有整合,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另一方面,由于一直处在学习的状态,理论结合实践的时间很少,很多东西不是自己实践得出来的,印象很弱,没有办法深入。有点像是“课虫”,满足与那种自己在学习的状态,以为这样就能得到提升,获得很多知识。知道和了解之间尚有很远的距离,何况知行合一又是极难实现的呢?
不仅仅是设计,其他方面也是这样的。我及其爱看书,大部分时间却只是看不思考,这样是很坏的习惯,喜欢看书的人大概也有分会看书和不会看书的人吧?
看了清水克彦的《20岁和别人拉开距离》,里面有一些小观点自己很喜欢。以前也不是不知道,但是浅尝辄止,也容易忘记。那么趁刚看完此书还有热情,便把里面一些喜欢的观点梳理一遍。
一个是树立自己的品牌。
他在20多岁的时候,每隔两年左右会学习一样新的技能。什么都可以,只要是自己有一些兴趣的。其实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很多,但是每次只是开一个头就搁浅了。“坚持”——果然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
在这个过程中,要勇于让别人看到你的努力和你的才能。含蓄的东方民族也迎来了这样的时代,注重展现自我,在各行各业都是如此。“精明的企业家招聘员工,并不是首先看你的言辞周到,谦恭有礼,而是首先看你有多少真才实学。”
其他方面从做局部第一开始,慢慢的成长,不压抑自己的心情和欲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一句老话,可是很多时候,很多人想当将军,却不愿意勇敢争取,希望被眷顾被钦点,这样的时刻毕竟是少数的吧?
另个一个关于利用网络的观点也说的是一语中的。
过度依赖网络会浪费时间并腐蚀对信息的敏感度。一开始浏览网站只是想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后来看到各种感兴趣的链接然后无休止的点下去,时间忽而流失了……
这类励志畅销书,总是观点丰富但是比较散,这本已经算是整理的比较好的了。它从让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如何做计划,如何打造自己的人脉,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软实力等各个方面,都给正在奋斗中的年轻人很好的指导,之前没看过这一类的书的话是很值得看一看的。
这类的书在自己心中一直算是“工具书”,和开头说的读设计类的工具书一样,也不可多读,自己的人生毕竟不在书中,还是多实践。迷茫了,累的时候,书籍是你最好的休憩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