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展望二十一世纪》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1-28 02:40:1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展望二十一世纪》读后感摘抄

  《展望二十一世纪》是一本由汤因比 / 池田大作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页数:4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展望二十一世纪》精选点评:

  ●两个人都是明白世界的真理,但是说话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汤因比讲的比较客观,池田大作讲的可能照顾了宗教的情绪,但是确实是本好书。

  ●他们所展望的世界大概不是在二十一世纪,而是在新千年才能实现吧。

  ●翻译精良加一星 牛头不对马嘴是本书最大特色

  ●基督教VS佛教

  ●喜欢池田

  ●只有孔子与大乘佛教的思想才能拯救世界

  ●好的作家是预言家吧

  ●信息量很大

  ●比和金庸谈有意义多了

  ●从人开始讲,最后落脚点还是要讲到人身上的…书确实很棒,汤因比真心大师,8过对池田的一些佛学观点,则有些不能苟同。此外,对话体带来的限制,恐怕也会影响后人的阅读吧…真怕被那些人用人的尊严去干偷鸡摸狗的事情。不过,这也是不能够强求的吧,毕竟没什么是完美的嘛。

  《展望二十一世纪》读后感(一):伟人的平凡对话

  一直很敬仰汤因比,因为他有很宏观的看待历史的方式。知道有这本书就很有看的冲动,看了之后发现和他的其他著作很不同,在这里就像两个邻居平平淡淡的聊着,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充满智慧。

  《展望二十一世纪》读后感(二):微读书笔记

  强化几个关于宗教的概念:十道,十如是;犹太系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发现更深层次东方精神:范围为东亚、东南亚、印度;隐逸,集体,冥伏小我彰显大我,调和。东亚与印度的多神精神是其成果与有机土壤之一。

  西方人认识东方的错误在于立足点:其立足点永远是法理的、逻辑的与个体的,其集体精神建立在长时间的个人修养磨练之上。

  人类文明与幸福感爆棚时期特点:地少,人少,精神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相融,老师多,自我克制能力强,交游多,无阶级意识,悟性高。

  《展望二十一世纪》读后感(三):很喜欢这本书

  是上课的时候吴晓明老师推荐的。

  吴晓明老师推荐的东西都让人很信服,我就是经由他的推荐才去找了海涅看。

  这本书看的很慢,边看边做笔记,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很抱歉,我都是只闻其名未读其作的,但是以此为开始真是非常的合适。

  我和朋友玩笑说,这本书就是两个怀抱着田园牧歌式理想的人对于大工业生产的唧唧歪歪。于是两人笑。笑罢,她说:不过,我对于那一代人的理想主义还是非常敬重的。

  那一刻我感到我们都还很年轻,我们还都是理想主义的。

  我们还能否像汤因比那一代人,直至70岁高龄,仍旧相信会有个未来,未来会更好?

  《展望二十一世纪》读后感(四):展望二十一世纪

  池田大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倡导人之一,中国各届领导人都要接见他。他是创价学会的会长,创价学会是一个以佛教的生命尊严思想为根本,使人人幸福,推进世界永久和平的民众团体。

  汤因比是英国伦敦大学历史教授,二战期间是英国外交部调查部长。

  这本《二十一世纪的展望》就是他们两的对话录,精彩极了。

  是1972年的谈话,我还没出生,而汤因比教授已经80岁高龄了,今天读起来依然很震撼。

  谈话中两人的观点几乎没有冲突,互相启发,层层递进,越来越嗨的节奏。

  对人类未来会出现的问题担忧,也提出很多办法,但都建立在人类的每个人都有见识而有大局观的基础上。

  尤其喜欢最后有关哲学宗教的对谈。

  两人认为最高宗教类似佛教,敬畏自然,生命的尊严是第一位的。

  繁体字的阅读体验有种别样的快感。

  《展望二十一世纪》读后感(五):非常烧脑而博学的大作,日本民族的狭隘性还是掩藏不住

  想感慨一句,小日本到底还是念念不忘投向他们岛国的两枚原子弹的,在整本谈话录中,无论什么话题,两人都能谈到宗教,这是因为他们是虔诚的宗教信徒,此外就是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无论什么话题都能谈到那两发原子弹,然后心痛地批判。

  这是爱国心使然,再博学再有名望也逃不开这个人类的感情共性。我也不例外,作为读者,每每看到池田大作在书中为广岛和长崎悲鸣之时,我的感情是不太友好的——我们何曾能忘记日本侵华战争中的血肉模糊?你们自己招来了两座城市的瞬间毁灭,而我们的河山因你们的暴虐而长达多年的炼狱,池田大作在书中哪有任何一次提及我们华夏之苦?

  网上提起这本书多是赞不绝口的溢美之词,对这本书的艰涩和烧脑提的就比较少了,而对于池田大作这种日本民族对自己的罪行的一贯逃避做法的流露,却几乎无人反感,着实令我吃惊。

  整本书洋洋洒洒都是在博学和宏大的层面上谈论许多形而上学的问题,也许是受了宗教信仰的影响(宗教是满足人类对于生命的意义和永生的渴望等形而上学的求知欲而诞生的产物),对于宇宙和生命的终极意义这种超大命题是很热衷的,即使因为时代局限性,很多观点是让人无法苟同。

  他们博学,且在本书中三观端正,立足了人类和大自然甚至宇宙的大义,这让人佩服而尊敬。人类永远需要仰望星空之人。但阅读全文,很多哲学论证和逻辑走向让我很难理解,看不懂,我相信对于普通大众,这本书的很多篇章是较艰涩的。

  有句话说的好,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看这本书大可消化为自己的营养,不必照单全收所有的两位作者的观点都奉为真理。

  ===============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展望二十一世纪》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