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是一本由陈长文 / 罗智强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精选点评:
●并非讨论法律职业伦理的学术书。作者带着过于深刻的反省和希望,几乎把所有法律人一网打尽,指出实践中的盲点,对从政治边缘走向主流的法律政治人批判尤甚。即使作者希望这本书成为“预照内地的一面镜子”,但实在为时过早:我们的问题恐怕不是失去社会公信力,而是如何取得社会公信力,进而发声。对于律师的反省部分,涉及了律师的社会功能、诚实义务和忠诚义务的紧张关系、丹诺的二段式辩护原则以及朦胧地带的明确选择,立足台湾提出了很多问题,气势有余但说服力不足,对观念的更新助力不强。
●挺好的,现在在学法理学,对理解挺有帮助。例外乡愿不知道是啥。。。
●有感性的内容,但不太有深度
●是一本法律散文,或法律小品文集合,主要是对陈长文先生以法律人身份对台湾社会事件(甚或政治丑闻)的评论,针砭时弊。
●台湾是大陆极好的一面镜子。如果外国的月亮再圆总还是有些隔膜的话,台湾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更多的关注。我们自己的法律书,包括法律实践的书,都太少锋芒了。
●今天一个下午读完了。非常好的一本书。法律人需要这样的反省和思考!
●守住底线
●一位资深睿智的法律长者对年青法律人的话 ; 读罢,关于模糊纠结的问题,只要智慧地抓住最重要的纲和领,那么自然能迎刃而解
●肯定有评论觉得,切,又是一通大道理。 我们院图书馆的这本书是作者赠送的,写的还是简体中文的签名,从这种细节,我就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再看10多年后的两岸现状,我虽然不了解台湾那边的政治,但作者的各种预言并未落空。言辞恳切,的确感人。
●对法学学生的灌顶醍醐。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读后感(一):很好
有幸的到陈先生亲笔签名的一本赠书
一口气读完了
感觉很好
由于其中很多案件发生在台湾地区,使得我们对案情的理解分析难免感到有一些不足
但是,其中蕴含的法律人思维,尤其是那种理性、悲悯和平淡中的激情,让人内心不免澎湃。
很喜欢其中罗志强的一句话
“我心中的梦想从来未曾熄灭!”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读后感(二):江平先生也提到了
书是去年买的,后来演讲的时候用上了。因为实在是想不到题目,后来看到陈长文先生说,有机构请他去演讲,他就以“如果我是”为题,我的题目就是如果我是检察官,结果演讲的时候几个检察长都看着我,那眼神很怪,其时我已经过了司法考试,不过没有任命。
言归正传,陈先生的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当然还有小马哥的序,让我开始以一个法律人的热情来正视我的工作,而不单单是一个法匠。如今书有些旧了,因为上面做了很多的笔记。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读后感(三):“限时抢购”—法律出版社电子图书
“限时抢购”—法律出版社电子图书—全场5.00元/本 2011年1月17日10:00-17:00 法律出版社正版授权,3000余种图书,限时不限量;全场一律5.00元/本,一经购买,终生使用;借阅1.00元/本,借阅1个月,可免费续借1个月。
抢购地址: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读后感(四):我是法律人么?!
这一年都很迷茫,迷茫法学该怎么继续下去,迷茫我以后该干什么
朋友说我专心于法律,惭愧,这重要的一年被我这么荒废
暑假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前阵子病了一场,消沉到极点,真如行尸走肉般过活
权当散心,跑去律所玩,在律师的沙发上发现这本书,一下子被诘问震了一下,尤其是纪伯伦的话,把手指放在善恶之间,就可以碰处上帝的袍服
台湾的现状可以视为大陆的前车,不过大陆现在的法学学生大多数还没达到法匠的水平,初次读王泽鉴先生的法律思维时发现自己真的差!!!不过读罢此书,更感觉法理之重要,法律精神之宝贵。现在的学生,更缺的是那种精神
此书流露出法律人的反思,法律政治人,律师,法官,检察官,虽然现实是残酷的,前景却是光明的~~~~
面包总会有的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读后感(五):我的小感受~这书还不错的
最早是在学院图书馆里阅读的台湾原版的书,无论是内容、版式、纸质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质感。看到“法律人的希波拉克之誓”时感觉心潮澎湃。作者从法律政治人、法学院教授、律师等角度进行阐释,其间贯穿许多现实性的小故事,那些对法律人的讽刺让我感觉又无奈又好笑。尽管主要讲的是台湾的事情,可完全值得大陆的法律人一看。全书最让我有感触的是封面那句纪伯伦的话“He who can put his finger upon that which divides good from evil is he who can touch the very hem of the garment of God.” (把手指放在善恶交界之处,就可以碰触上帝的袍服)。阅读前看这话觉得有些做作,可当我合上书,再看到它时,法律人的神圣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大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静下心来读一本台湾原版的书,新鲜劲让我对它欲罢不能,恨不得私下图书馆的标签将其据为己有。后来就在卓越上定了内地简体横版,书到手后忽然觉得失落了许多,对它的激情又减退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