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意义吗》是一本由(英)约翰·科廷汉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有意义吗》精选点评:
●想用浅显的语言讲哲学问题,可惜被乱七八糟的翻译毁了
●觉得是浪费时间啊 有点 有机会试试原著
●有点深奥
●匆匆扫完的科普小册子,最后一句是“感谢上帝。”——感谢你妹!
●在人类的起源和归宿问题上,科学和宗教都是惨白无力的假设,哲学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将是徒劳的。但个体对短暂生命旅程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信仰,才能在虚无的时空中寻找到实在的意义。
●注意心修吧。这套书和法国思想丛书那套(商务印书馆)比较像,还行吧。
●2013年8月24号借于南理工图书馆
●总归是有些收获,只不过读起来太拗口。生活有意义吗?
●翻译的很好,没有一般哲学书那么艰涩。
●要体会这本书的妙处,先要明白信仰与宗教的不同。
《生活有意义吗》读后感(一):不想作者竟走入了宗教
偶然地看到买到读到这本书,开始读还行,但最后才发现,作者要讲的竟然是生活的意义在于宗教在于上帝.
让我有种受欺骗的感觉.
宗教在西方可能真的有着魔力,让人可以虔诚地信仰.但我们中国人,身来就不被宗教耳濡目染,怎么能被它说服.
《生活有意义吗》读后感(二):信仰
作者告诉我们还是皈依宗教吧,或许这样能更好受些。这些教义能使信徒的心灵修炼充满意义。一,把生命看作弥足珍贵的礼物,不“只是”偶然,而是神谕,来自真理、美好、仁善。二,从根本上,把人生看作是在善和恶之间的抉择过程。三,采纳某种信仰所规戒的生活方式。四,充满爱。
《生活有意义吗》读后感(三):一本被翻译毁了的好书
一本被翻译毁了的好书。
举个例子:文中有一段应用pierre hadot的《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译者译为:“皮亚杰《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我心想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家,难道也写了哲学的书?结果一搜索,草泥马啊,原来是皮埃尔·哈道特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瀑布汗!
不过说句公道话,原书绝对是好书!
《生活有意义吗》读后感(四):未完成翻譯的好書
顯然這是一本未被完全翻譯過來的好書。不提那些已經被發現的翻譯錯誤,越是往後,行文和印刷方面的錯誤越多,幸好書本身的篇幅不大,在作者的思攷所具有的魅力還能夠支持著我半猜半讀地堅持下去時,非常幸運地書就已經到達了結尾。讀完我第一感覺是慶幸,因爲我居然還能夠基本理解並且接受作者的思想,這樣一來,翻譯的錯誤和譯文的拙劣之處,就無需去一一核對校正了。作者在最後一章的結論是:信仰給與人生意義,其論述到最後導出這一結論的過程,頗具啓發性。就這一點,已經值回書價了。
《生活有意义吗》读后感(五):我拥有的即最美好的
我买了一个东西,尽管可能在买前也曾有过犹豫,但一旦买下,我就会无休止的发现它的好。于是我发现了自己的特长:忽悠别人的能力不够,忽悠自己的能力却是超人一等。这带来自我满足。
这和知足者常乐是有区别的,知足者常乐是比较被动的乐观,苦强说甜,有丁点就丁点吧,结束语是“哎,算了!”。我的知足是主动的寻求,丁点大的东西,也能逐步增长装满内心,不断惊喜,没有结束语,中间状态是“我靠!”
所以,总结我的人生哲学,或者生活为什么有意义,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我拥有的即最美好!我所在的城市、我的家庭、我的同事、我的房,我的床,我的电脑我的忙。
世界很大,这样的观念好象有一些闭塞。可是,多大才是最大呢?可能穷及一辈子的追寻,即使沿路不遗失,也不过世界一丁点。所以,盯紧现在所有,好好珍惜,把它当作自己的整个世界,生活就充满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