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肉身》是一本由刘小枫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重的肉身》精选点评:
●自由问题说到底就是身体问题。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在古希腊的生活世界里,自由和身体没有关系,而是和灵魂有关,只有灵魂才可以触及自由。那么自由问题在什么时候和身体纠缠在一起了呢?刘小枫提出是启蒙运动的产物。洛维特曾指出启蒙运动的本质是,历史的道义不再由超世的上帝之义(神义论)来负担,而是由现世的人之义(人义论)来负担。就是说,在古代,自由的正当性是由上帝(灵魂)来提供的,而现代自由的正当性只是由人的身体感觉来提供。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近代的法国大革命中,自由是和平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自由的伦理基础源于人的身体感觉的平等。把自由纳入到身体并不是那么简单,有时候自由反而会让身体受伤。身体是有感觉的,可能由于受到外界的侵犯而抽搐,此时自由何以安身?
●读不懂
●四年以后,带着同一个“小枫”赋予的一身沦亡殆尽的道德归罪感最终止步,始点变成终末,没有必然的遗憾,只有漂浮的庆幸。“偶然”已出于偶然而不再是我惧怕的挚友和大敌,精神史昼夜的倒行逆施如今不再令人眩晕。通过它最终确证,匆匆四年,从来不过是自己在读自己,只不过当时的阳光和大地,已经习于寻找深渊和空气。
●作者想借用身体探讨生存,性和伦理,引导读者思考文化的复杂性。不可多得的好书!!
●洛裡啰嗦、七扭八拐的句子讓人反胃,喜歡牽強附會,把仅在时间顺序上前后发生的事情,造出其中的因果关系,盛名難副啊
●看完本书,一桩历史疑案(?)终于得解,大学时代班上有位文艺脱俗气质出众的男同学,他总在看卡夫卡和昆德拉并且不断安利《十诫》,时过境迁,我敢说当年他一定读了这本书。要说我自己,少年无知时候看了肯定给五星,现在再看,这是理解伦理学正确的方式吗?
●不知道说啥B事·
●nmsl
●“ 现代人的灵魂已经身体化—— 现代人的灵魂是自己身体的灵魂。 ” “个体的生命时间不堪磨耐,人一出生,就命定得急匆匆的,除非靠某种信仰观念拴住或吊销个体生命的时间。” 我只能把书中绕来绕去的句子“翻译”成自己心中粗俗简陋的句子来使我快乐。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一):看得我想哭~
刘小枫对《牛虻》的复述,让人的内心不住地颤栗,沉重无比。被仇恨淹没的人太可怕太恐怖了。而且总是选择自己身边最亲近最爱自己的下手。因而伤害也是最深的。这是全书最好的一部分了。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二):哲学的“方文山”
在这里 ,‘方文山’的比喻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
她给我这样的感觉:单个的文字看起来是那样的没有现代感,而作者的思维居然匪夷所思地结合起来,有点另类,有点美好,最奇怪的是居然让我感觉精神在跳舞(如果有精神,而且还会跳舞)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三):给你另外一个角度的哲思
我的专业非哲学研究,但是还是一下子就被作者精辟独道的文字吸引了。这是一本还算比较轻松的书,当然,是相对于那些更为深涩的专业哲学书而言,因此也比较适合跨界阅读。
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刘小枫干的事,大概是换了法子,挠挠上帝的胳肢窝。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四):对于宗教,我想我会一直向往
他写得好不好,只要你看懂了,那就会觉得是现实伦理真言。
至于看不懂的民众,您最好将那通俗的目光移去其它的小说散文,这本书不适合您。
因为宗教意识,我一直看的很激动。
格外关注他对上帝的叙述,呵呵,上帝。
不过事实上,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因为,那终究是别人的,我还是比较相信个体的神圣。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五):reborn is born
我刚学英文时,不懂i am born是什么意思."我出生了"?中文的动词是主动态,英文是被动态,直译成中文应该是"我被出生了".我的生命起点不在我自己手里,不是由我决定的.我不能决定我的身体美或丑,我心态的明朗或忧暗,我意志的坚韧或软弱,我自己的诞生完全是偶然的造化,不是我出生了我自己,而是我被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