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史纲》是一本由爱德华·策勒尔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3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希腊哲学史纲》精选点评:
●是一本让你了解古希腊哲学,特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好书。不过有的地方写得不够详细,有的地方翻译的不够好。
●作为一个纲,算可以啦
●作为一本教程,虽然粗略但是面面俱到。讨论的维度涉及地理、历史等,有启发性。
●译者你是不是喝醉了?写完一句话你不会再读读吗?以及校对的人你眼睛不好吗,那么多错字看不到???
●作为梳理很好……
●眼界大开
●去年赵敦华来开讲座就说要把策勒的多卷本都译过来,现在还是没影儿。
●再翻一遍敬畏之余只能说高中时自己贪多嚼不烂浮躁肤浅
●簡明。
●已读书籍补录:大四略读,待重读,特别是后半部分。
《古希腊哲学史纲》读后感(一):不错的纲目
考研前能读到这本书的话,估计哲学史还能多考几分。从这本书能读出来,国外的很多学者写哲学史是从Homer和Hesiod开始写的,而不是从Thales开始写的,这样就可以把诗歌等其他前哲学的思想形态和哲学联系起来。
《古希腊哲学史纲》读后感(二):对于我这种被哲学拒之门外的人来说这本书真是救星啊= =
一直都很讨厌哲学的说。。我就是个哲学盲= =~但是为了考研必须得把哲学理一遍了。。这本书虽然粗略了一些但是思路异常清晰我这种脑残读起来也是相当的顺畅。。。古希腊哲学的四个时期还有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观点现在基本都理清了55555= =不容易啊
《古希腊哲学史纲》读后感(三):读《古希腊史纲》
相比于国内的同类著作,很突出的便是其叙述的清晰,而这是建立在对材料的透彻掌握上的,尽管这是一本给初学者看的老书。
先读了前半部分。我主要关注的是智者和毕达哥拉斯学派方面的内容。令人感兴趣的是从自然哲学向人的转向。
我赞同Lycophron的名言,“法律是一种契约,依据它,权利得到相互的保证;但它不可能培养自己的公民既有道德又讲公道。”
读完了后半部分,这本书覆盖的内容比较广,如果有进一步的书目会更好一些。当然,在这个篇幅内已经极尽详尽了。
22 人的双重性质。以及如何围绕着这一灵魂轮回教义,建立起团体。
《古希腊哲学史纲》读后感(四):人类的大宗师、“西方的孔子”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氏出身平民,生活刻苦,他以自学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青年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他平易近人,热情洋溢,具有朴实的语言,加之幽默风趣,故能使受教者如坐春风,自然潜移默化,他的一生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些,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虽然整日为公众利益奔忙,但除曾被选入五百人会议当过一任执政官外,他基本上没有介入过政治生活。苏格拉底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苏格拉底在2000年前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神圣思想,他的思想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苏格拉底提出肉体易逝,灵魂不朽,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苏格拉底在白天闹市中就常会进入到深深的禅定中,在他身上常有神迹现象出现。在古希腊,有一回,有位叫凯勒丰的来到以准确的预言而闻名的德尔斐神庙,向神提出问题,求神谕告诉他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他造访了一个又一个享有智慧声誉的人,发现这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最不聪明之处就是以自己所不知者为知。于是他终于明白,神谕通过苏格拉底告诫人类,最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微不足道的人。
公元前39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雅典人利用雅典民主制这架机器,处死了他们本邦引为骄傲的思想巨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申辩中曾说:“这些年来,我把私事置于脑后,抛弃天伦之乐,为你们的利益整日奔忙,像父兄一样默默地照顾你们每一个人,敦促你们潜心向善”,有位青年曾说:“在这段时间中,我开始明白你是最高尚、最伟大、最勇敢的人,这样的人以前从未到过这儿”。苏格拉底之死,为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话题,苏格拉底的思想,更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苏格拉底都有一大批崇拜者。与一些人类的大宗师一样,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极大的。他的行为与智慧,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这些著作都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在苏格拉底时代有人描述说:“我可以公正地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勇敢,也是最有智慧和最正直的人”。
柏拉图自二十岁起师事苏氏,前后八年,苏格拉底亡故时,柏氏才二十八岁,老师的死,使他受刺激很大,因此他看清了雅典的民主本质,明白了群众的无知,柏氏受苏格拉底的精神感召,变成一个酷爱智慧的青年,自柏拉图开始,人类开始有大学制度了。柏拉图非常敬爱他的老师,他常说:“我感谢上帝赐我生命,······;但是我尤其要感谢上帝赐我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尼采称苏格拉底是西方哲人最优秀的灵魂。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赞颂说: “苏格拉底是被处死了,但苏格拉底的哲学如日中天,光辉照遍整个的知识长空”。但遗憾的是:苏格拉底之后的西方思想家们,都只能是局限在哲学的头脑思维层面。
苏格拉底还被称为是西方的孔子,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是靠政治的力量来成就,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1870年哈佛法学院院长兰德尔从苏格拉底教学法受到启发,从此“个案研究教学法”成为各大学纷纷效仿的重要教学方法。
《古希腊哲学史纲》读后感(五):《古希腊哲学史纲》读书笔记
古希腊哲学史纲
爱德华·策勒尔
第一章 导论
由于没有建立在宗教权威上的伦理学,实际可行的哲学就填补了这个民族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中的空白。
第二章 前苏格拉底哲学
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
小熊星座确定北部方位最为可靠。
水是一切事物由此产生和构成的基质。
阿纳克西曼德:
万物的始基是无限,万物由此产生,也必然复归于此;因此万物被注定按照时间的次序,为它们的非正义相互补偿。
阿那克西米尼:
正如由空气造成的我们的灵魂把我们结合在一起,气息和空气包围着世界。
毕达哥拉斯学派:
轮回学说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本理论就是事物的本性是数这一命题。
质料与形式的宇宙二元论,无限与有限的二元论。
巴尼门德是第一个谈到地球是球形的人。(他本人不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阿尔曼可翁:
健康取决于热和冷,干和湿,苦和甘等性质在体内的均匀分布,他们之中有一方占优势就会引起疾病。
埃利亚哲学家和赫拉克利特:
克赛诺芬尼:
他形成了人类发展中智力进步的观念,而民间流行的信念把最重大的发明成就,诸如农业和葡萄的栽培、火的发现与利用以及其他的发明都看作是仁慈的诸神的恩赐的礼物,他则第一个吧它们看作是个人的创造。
人照自己的样子描绘他的诸神。
赫拉克利特:
任何事物都在流动之中,不存在永久的东西;人不能两次涉足同一条河流。
万物的本质是火。
万物从火中逐渐形成它们的实质,并通过相反的过程又复归为火:“每一事物都变换成火,火也变换成每一事物,就像货物变成黄金,黄金变成货物。”但由于这一变换过程永不静止,就不会有任何永久不变的形式,一切事物处于不断从一种状态向它的相反状态转变之中,斌企鹅自身包含着对立,并在对立中保持平衡。
最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最优秀的灵魂。
巴尼门德(埃利亚哲学):
诸如启明星即就是黄昏星,月亮为太阳所照明,并且显然也具有地球一样的球形。
只有存在是存在着的,非存在并不存在,并且不能被思考。
他相信人是有泥浆组成的。
芝诺:
亚里士多德称他为辩证法的创始人。
芝诺悖论。
错误:把空间和事件的无限可分性等同于无限的分割。
巴尼门德则系统地表述了这个学派深奥又僵化的中心教义。
折衷主义体系和最后一批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恩培多克勒:
他的目的是发现什么力量在支配自然界,使这些力量为他的人类同侪服务。
一个人需要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心灵。
四元素的学说也是起源于他:火(宙斯),气(赫拉),水(娜斯蒂)、土(爱多纽)。
在一个无止境的变化过程中,元素由“爱”予以结合,又由“恨”予以分离。
他奠定了知觉的一般原理,即每一元素都有我们身体内部的同样元素予以确认。
欲求是由我们体内相同之物所引起,厌恶是由我们体内相斥之物所引起;
血液是思想的中心所在。
他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他吧物质世界归结为数目有限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按固定的算术比例结合,他就成了现代化学的奠基人。
阿那克萨戈拉:
心灵是绝对单纯的,而物质则全然是混成的。
心灵具有对一切事物的完善知识和最强大的力量。
原子论者:
它的创始人是留基波。
德谟克利特一直成为原子学说的代表。
德谟克利特:
充实和虚空是一切事物的基本成分,他设想充实是分成无数粒子的,由于他们微小,不能分别为我们所感知。他们彼此被虚空所分隔,而他们自身则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他们完全充满了自己的空间,其中没有任何虚空。因此,他们被叫做原子或者密集体。
需要看来是人的生活进步的主要动力。
末期的自然科学家:
第欧根尼:
一切生物的灵魂也是由空气邹城的,而且它们的智力差异是由它们不同的温热程度决定的。如果这种空气基质离开了肉体,死亡就接踵而至。
后期毕达哥拉斯
赛诺菲螺斯(柏拉图也是)灵魂三分法:心灵,精神,理智。
阿尔基塔斯:
他以将质料转化为运动着的点的轨迹,将运动几何学引进了数学。
无穷小和无理数的发现。
毕达哥拉斯学说的重大意义在于它的哲学体系的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在不同时期似乎或多或少有所冲淡,但从来没有完全放弃;其次,还在于它的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重大发现。
智者:
智者学说首先是一种文化哲学,他在内容上不同于以前的自然哲学.
智者的目的主要是实践上的;生活的技能和控制。
教育学的根本问题,即在智力和性格的形成中,究竟是自然的天赋还是后天的教育起作用。
个别的智者:
普罗泰戈拉:
智者中最有才华,最具有创造性的是阿布杜拉的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的存在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的不存在尺度。这句话吧认识问题由客体转移到主体,从而使一种真正的认识论成为可能。
没有绝对的宗教,没有绝对的道德,也没有绝对的正义。
名词的三种性和时态的术语以及最重要句子种类的分类都要归功于他。
普罗第科:
他对一种舒适欢乐的生活提出警告,劝告青年人学习英雄的榜样,大胆地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他强调情欲的危险,和常人所看重的财富没有价值。
宗教的最初阶段是拜物教(太阳,河流)。第二阶段,种植和工艺,即农业、葡萄栽培和金属制作的创始者被奉为谷物女神,酒神,火和锻冶神等诸神而受到崇拜。
他是同义词学科的创始人。
西庇阿:
他大概发明了一种曲线规,能用以解答三等分一个角的问题和作等于圆的正方形问题,从而向高等几何迈出了第一步。
着眼于一个有着崇高抱负的人们的自由社会,是世界公民观的肇始。
高尔吉亚和他的学派:
他的修辞学把他引向实用心理学,引向尚未被哲学发现的一门学问。
他是美学尤其是诗学的奠基人。
最早发现联想的人。
文明的进步最终是由创始文明所发起。
来古夫隆:
第一次发现社会契约说.
安提丰: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并谴责贵贱之分和希腊人野蛮人之分,这种区分本身就是野蛮的说法。
第三章:阿提刻哲学:苏格拉底及其信徒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人类的道德改善是他的目的和宗旨。
苏格拉底确信,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恶,也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
苏格拉底之死是他的事业的最伟大的凯歌,是他一生无上的成功,是哲学和这位哲学家的礼赞。
麦加拉学派和伊里-伊雷特里学派:
麦加拉学派最杰出的成员是麦加拉的斯底尔波。
伊里-伊雷特里学派:伊里的斐多,伊雷特里的梅内得谟。
斐多:他把哲学看作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
梅内得谟,和苏格拉底一样,没有写下什么。
犬儒派的最早代表:
“犬儒”,或许是由于他们聚会的场所,或许是由于与其说是他自己不如说是他底子第欧根尼所过的那种生活方式。
犬儒派的生活理想,自理更胜和身体耐力,辛劳和苦干。
安提斯泰尼:
唯有德是一种善,罪是一种恶,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
犬儒派分子过着一种正式的乞讨生活,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满足于最简陋的食物而且衣不蔽体。他们制定了一条是自己经受贫困、苦难和凌辱磨练的准则;他们通过自愿背弃生活而表明对生活漠不关心。
居勒尼学派:
阿里斯底波:
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必定只在获得更多的快乐。
他并不像后来的伊壁鸠鲁那样把快乐理解为仅仅心灵的平静(因为那只是麻木不仁),而是积极的享乐。
柏拉图和学园:
柏拉图的哲学是一个以截然划分精神与物质,上帝与世界,肉体与灵魂的二元论为根据的唯心主义体系。
柏拉图哲学的方法的主要特色使用辩证法去探求知识。
就柏拉图体系的各个组成而言,理念论以其本体论的、逻辑学的以及目的论的意义而占有中心的地位。
柏拉图把善的理念等同于上帝。
不是每一个别事物所特有的东西,而是它与同属一类的其他事物所共有的东西才是持久的和本质的。这种共性,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我们称之为概念,而柏拉图称之为理念。
除非通过思想,任何课题都不能从科学上被理解,他成了科学的奠基人。
自身运动之物必定是没有开端而且不灭的。
只有位于头脑中的灵魂的理性部分被认为是不朽的,而勇气与肉体的欲望分别位于胸部和腹部,被列为灵魂对的无理性和暂住的部分。
他把五种正多面体的四种作为基本形式分别指定给这些元素。立方体相当于土,四面体相当于火,正八面体相当于气,正二十面体相当于水。
每一种生物是两种本原的结合,一种是精神的,一种是物质的,这纯然是一种二元论的观点。
早期的学园:
死彪西波:
10种实体:
素数同时既是事物的永恒本原又是它们发展诸阶段的永恒本原。
克赛诺格拉底:
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只有科学的智慧才构成真正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该处有一小树林和许多可供散步的林荫道,亚里士多德喜欢在这林荫道上和学生散步、讲课和讨论学问,所以被称为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基本观念---一个不动的宇宙推动者的概念。
他信仰宇宙和心灵的神性。
quot;目的"之于科学生活,即"勇敢"之于现实生活。
快乐只能导致一种享乐的生活,但对它有正确的理解,它就和"目的"与"勇敢"一起构成哲学幸福论的一个组成要素。
亚里士多德把“善”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
亚里士多德是最广泛意义上的语言学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在推理中揭示了一切思维运动和推进的基本形式,并给他取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名称---三段论式。(例如:‘凡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铜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铜能导电’(结论))
他把矛盾律称作一切思想中最高的和最无可争辩的思想。
定义的基本方法就是穷尽的而合乎逻辑的逐级划分。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致力于研究第一原因“存在本身”,即永恒的非物质的、静止不动的存在,它是世界上一切运动和形式的原因。
不论什么正常出现的事物都不能归之于机遇。
三种灵魂:营养的部分,或称植物的灵魂;感觉的部分,或称动物的灵魂;以及理智的部分,或称人类的灵魂。
人与所有其他生物的区别在于心灵。
一切人类的活动的目的一般都在于幸福。
“幸福”在于生存本身的美好和完善。
人的幸福本身就在于善行。
亚里士多德谈到音乐服从于一种四重性的目的:娱乐,道德教育,养性和净化。
对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和阿拉伯哲学来说,亚里士多德意味着人类知识的总和。
在近代哲学家中间,唯有莱布尼兹在思想的渊博上可以与亚里士多德媲美。
隐德莱希:隐德来希:意为实现了的目的,以及将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动本源。
第四章:
斯多阿哲学
后来因他们的聚会地点(意为“画廊”)而被称为斯多阿学派。
克吕西波为该学派的第二创始人。
斯多阿派的逻辑学:这个体系使人的美德和幸福依赖于它们对一个总“规律”的服从。
斯多阿派的伦理学:根本原理总的来说就是依照自然而活。
他们主要是在无忧无虑,内心宁静而自在的状态中寻求有德之人的真正幸福。
芝诺认为,慎思是所有美德的共同源泉,克里安西认为灵魂的力量是共同源泉。从中引申出四种基本的美德,其中最重要的是慎思,其次是勇敢,自我控制和正义。然而克利安西却用忍耐取代慎思。
世界主义是使斯多阿派成为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真正代表的那些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之一,它对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伊壁鸠鲁哲学:
总则 准则学:
我们之所以需要物理学,只是因为认识自然的原因可以使我们摆脱对于诸神及死亡的恐惧,而认识人类的本性,则可以使我们明白,应当追求什么,避免什么。
物理学:
伊壁鸠鲁追随德谟克利特,断言原子和虚空是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
伦理学:
伊壁鸠鲁把快乐看成是我们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绝对的快乐而是摆脱痛苦,不是内心的波动,而是内心的安静。因为这种安静的最基本条件在于我们的情感状态。
伊壁鸠鲁把理智的快乐和痛苦看得远比肉体的快乐和痛苦看得更为重要。
施惠比受惠更令人高兴。
怀疑主义:
皮狼和皮狼学派
新学园派:
卡尼德所教的内容标志着学园派怀疑论的最高峰。
他的怀疑论研究的最终成果自然是那早已公开宣称的---认识是绝对不可能的,以及要求无条件地悬搁判断。
折衷主义:
“博爱”的思想也是在这种折衷主义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当然,“博爱”的根子一直可以追溯到智者和犬儒注意开始的时代。
正是罗马人提出了“博爱”这一术语,而没有一个希腊词语可以确切地解释它。
中期斯多阿派:亚里士多德的世界永恒理论取代斯多阿派的周期性大火学说。
波西多尼乌斯: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他是最博学多才的希腊人。
理性的使命是约束灵魂的较低级冲动。
在有了财产的要求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罪恶的增长,(注:卢梭与这里一致),并出现了国家立法者和建立者,并以犁到房屋建造等各种发明促进了文明的进步。
如果我们乘着东方从最西端出发航行,就一定会到达印度,这是1500年后,哥伦布在托斯卡耐里的启发下试图去付诸实现的一个看法。
犹太-希腊哲学:
斐洛:
上帝的观念是斐洛体系的出发点。
在上帝的两个基本的属性权力中,善比权力更直接地表现出它的本性。这些,在柏拉图主义者和犹太-神论者这看来,都是不言而喻的。
中介存在者的假设,除了安琪儿(天使)和精灵的信仰以及柏拉图关于世界灵魂和理念的那些命题外,最重要的正是斯多阿派关于充满世界的上帝流出物的学说给他提供了一个模式。他把这些这些中介存在者叫做力,一方面把他们描述为造物主的性质,描述成理念或上帝的思想,描述成遍及世界的总的力和理性各部分;另一方面,又把他们描述成上帝的仆人、使节和侍卫,或者上帝意志的执行者、灵魂、天使和精灵。他发现不可能去协调这两种说明方式,并给这些力的个性问题一个明确的回答。所有这些力都包含在“一”中,即逻各斯中。逻各斯是上帝和世界之间最普遍的中介,是上帝的智慧和理性,是包含一切理念的理念,包含一切权力的权力,是上帝的代表和使节,创造世界和主宰世界的工具,最高的天使和上帝的长子,是居第二位的上帝。
精心定值基督教会的教义方面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第五章 罗马帝国哲学
后期斯多阿派:
穆索尼乌斯:美德是哲学的唯一目的。普通人在道德上患了病,哲学家就是必须医治他们的医生。
爱比克泰德:只有一样东西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这就是我们的意志,也就是对自己思想的运用。
罗马帝国犬儒派:
狄翁:他赞成斯多阿派的那个思想,即宙斯按始终一贯的原则安排和引导着宇宙。
罗马帝国的逍遥派学者:
阿里斯托克勒斯:他比亚里士多德更加否定灵魂的不朽。
新毕达哥拉斯派:
单一与二被断言为最终的基础;其中单一等同于形式,二等同于质料。
他们坚持生活的纯洁性,毕达哥拉斯派神秘宗教仪式中常见的禁欲就属于这种生活的纯洁性。
中期柏拉图主义:
普鲁塔克:与斯多阿派唯物论,伊壁鸠鲁“无神论”以及流行的迷信相反,他对上帝怀有一种纯正的看法,这一看法更符合柏拉图的思想。
泰雅:
三个本原:最高上帝;理念,被看做是这一“最高上帝”的思想;以及治疗。
他的物理学是根据《蒂迈欧篇》
他的伦理学目的就是欧德洛斯的目的。
新柏拉图主义:
新毕达哥拉斯主义和中期柏拉图主义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努力去把当时存在着的全部宗教信仰和迷信纳入他们的体系。这一点被新柏拉图主义加以利用,在原始的神和物质世界之间引进一个具有不可思议的三位一体形式的新的中介阶段。
哲学思想的核心不在于对客体的认识,而在于主体灵魂的状态,依靠禁欲主义和对知识的追求,主体的灵魂已被高举到它的至福状态,即欣喜若狂地与上帝相结合。
阿蒙尼阿·萨卡被称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
新柏拉图主义的真正缔造者是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
上帝的第一个创造物是精神。
幸福在于完美的生活,而完美的生活又在于思想。
雅典学派:
泰米斯提乌斯:深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完全一致,这一点是与新柏拉图主义相一致的。
亚历山大里亚学派:
最后随着亚历山大里亚的斯提方努斯和赫拉克利乌斯在位期间应邀前往君士坦丁堡大学,柏拉图主义进入了基督教的中世纪。
西方的新柏拉图主义:
拉丁系列的波依修,他绝不是专门的哲学家,而是像西塞罗或者普鲁塔克一样,是对哲学感兴趣的外行。
结束语:
小苏格拉底学派,以及斯多阿学派和伊壁鸠鲁的希腊化哲学,全部一直强调了人的道德行为决定于他的知识。
奥尔弗斯主义,它以自己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神与世界相互分离的思想,把二元论移植到希腊思想中来,并且依赖神的启示而不是理性的论证。
波西多尼乌斯在较高的程度显示出这种在斯多阿派中间一直是强烈的想要调和哲学与宗教的倾向。
后记:
“五四新文化”时期,哲学思想输入的热点是现代(尼采,柏格森等人的)西方哲学,蛋刀30年代,输入的热点就转而为古希腊哲学和近代欧洲哲学。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新学派,新思潮,新概念令人目不暇接。进入90年代,许多人醒悟到,缺乏古希腊哲学的学养根基,就难以解明现代西方哲学的传承性和独创性。不探明其源,就无从知其流,成了当时学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