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博伽梵歌原意》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1-20 01:16: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博伽梵歌原意》读后感100字

  《博伽梵歌原意》是一本由圣恩A.C.巴克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德著作,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5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伽梵歌原意》精选点评:

  ●哈瑞•奎师那 哈瑞•奎师那 奎师那•奎师那 哈瑞•哈瑞/哈瑞•茹阿玛 哈瑞•茹阿玛 茹阿玛•茹阿玛 哈瑞•哈瑞

  ●充满了智慧,也逐渐明白为什么安妮宝贝后来不再随意阅读。

  ●一切都是神的旨意,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妄想,一切物质和心念都是神的一部分,你和我都一样。

  ●哲学与宗教都非常推崇的一本书,《摩诃婆罗多》的插曲。从宗教来看却是其灵魂,最近刚买,晚上读了40多页,然后失眠了翻豆瓣……

  ●人被假象迷惑,追求种种不同的个人感官满足,想因此而快乐,但是这些感官的满足永远不能使他幸福。因此应该放弃个人物质感官的满足,去满足圣主奎师那的感官,这是人生最完美的境界。主是这样想也是这样要求的。人人都应了解《博伽梵歌》的这一中心思想。

  ●世上有很多的博伽梵歌译本,唯有来自师徒传承的译本最给力,因为这样的译本才揭示出了书中原本要表达的内涵。

  ●其实如果你得到自觉,成为静观者,参加战争的不是你,你只是上天的工具,对付那些可怕的人。

  ●宗教之美。已经揭露了世界的部分真相。

  ●這是我讀的第三個版本的《薄伽梵歌》,長達1000頁,耗時將近兩個月。本來以為很快就能讀完,越讀到後面越緩慢,一是不捨讀完,二是水平有限,智慧之書難以參透。 今天讀完,用任何語言也無法表達《薄伽梵歌》的終極奧義。只能說:「魔由心造,妖由人興。先學做人,空談誤己。」 Namaste

  ●向所有人推荐

  《博伽梵歌原意》读后感(一):首先要获得更高的觉醒

  一千六百年前,克里希纳已经知道这一点,祂亦知道很难向人类解释他们有自我的问题,最好还是用人们能够明日的方式去说明,薄伽梵歌便是克里希纳圆滑的教导。祂用巧妙的方法教导阿周那。祂说:「首先要获得更高的觉醒。觉醒不是说要去读甚么书,而是你的注意力要得到启发。在指掌上能够知道自己和他人的问题。不是去作长篇演讲,而是成为知道真正知识的人。」阿周那问克里希纳,为甚么一方面说要成为静观者,成为得到真正知识的人,但另一方面又叫他参予战争?其实如果你得到自觉,成为静观者,参加战争的不是你,你只是上天的工具,对付那些可怕的人。但阿周那不明白这一点,因此克里希纳便和他玩一个把戏。

  ——当代世界著名灵性大师锡玛塔吉

  《博伽梵歌原意》读后感(二):永恒的经典来自师徒传承

  博伽梵歌,国内曾译为薄伽梵歌,来自著名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众所周知,摩诃婆罗多至少都有4000-5000年以上的历史,对现代人来说是史前时期。在那会儿有什么?有超出人们想象的大战,有风云变幻的王朝更替,还有诸多半神人(神仙或者说外星人)、恶魔参与,为了宗教和正义,一场涉及整个宇宙的大战,6亿4千万人参战的事件,岂是后世的人所猜测的把戏?阿尔诸纳不想打仗,为何奎师那鼓励他起来作战呢?要知道作战的双方都是亲人、朋友、老师啊!

  您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不朽的经典,因为,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遭遇这样的境况,我等该当如何看待如何行事?在这本书中,奎师那是在对阿尔诸纳讲,也是在对后世众生开示,永恒真理的价值就在于他不会因为时间地点的差异而不同。

  这个2007年版本的博伽梵歌原意已经售罄了,今年(201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次出版,欢迎访问淘宝店铺:甘露海(http://krsna.taobao.com/)选购,同时提供两个版本,带梵文的精装版,198元,不带梵文的简装版,69元。买精装版赠简装版。

  《博伽梵歌原意》读后感(三):霎哈嘉瑜伽创始人锡玛塔吉谈薄伽梵歌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公益霎哈嘉瑜伽(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02392/

  印度第二种取向是bhakti(虔敬)。虔敬是可以的。上庙宇,却开始堕落,不明白甚么是虔敬,克里希纳在薄伽梵歌就是这样说。你必定知道克里希纳是外交家,祂不是母亲,祂知道人类是怎么样的。祂要他们绕圈子的找寻真理,因为没有人喜欢直接。特别在那时候,祂只告诉亚周那,祂向他们说了三件事,从而你看到祂的外交手腕,若你能看透真相,祂最先说的是你要取得gyana。祂不是个好的推销员,好的推销员不会马上把最好的推销给你,但祂说你必须先取得gyana,就是这样。”Gyana”即在你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知识。   

  祂说的第二件事是你必须bhakti(虔敬) ,「无论你给我果实,花朵或水,我都会接受,但你必须虔敬,即 ananya。」ananya这个梵文 ──即当你不是他人,当你是已得自觉的灵。若你没有连上,虔敬(bhakti)对你是甚么?很多人抱怨︰「母亲,我断食,做各种事情,你看看我的状态,我变得极之虚弱。」不是神的错,你仍未连上。简单如打电话,若电话没有联机,又有甚么用?你误用了电话。没有连上的bhakti是错的,所以克里希纳说︰「Yoga Kshema vam aham。」先取得瑜伽(yoga)跟着才取得福祉(kshema)。你先要到达瑜伽,福祉才会来,不然是不能成事的。祂很巧妙的把瑜伽放在首位,祂为甚么不说 kshema-yoga?   

  祂就是这样说虔敬。说到karma(业),祂说︰「做一切的事情,把它放在大能的神的莲足下。」 这是不可能的,很多人说︰「母亲,我把所有事情都放在神的莲足下。」我认为!即使是谋杀。这些想法只是来自思维︰「我把它放在神的莲足下。」你不能,因为你仍未到达这个状态。霎哈嘉瑜伽士不会告诉我︰「我在提升灵量。」他只会说︰「母亲,灵量没有升上来,没有升上来……」当自己是第三者来说这些话,他会说︰「它不会到这一边。」当自己是第三者,因为他已经不身处其中。   

  这就是karma,自动的就在大能的神的莲足下,好吧,祂成就万事万物,我们只是工具。假如工具说︰「我在说话。」你是不会接受的。同样,当我们说︰「我把我的……」就像这是他们的责任,把它放在神的莲足下,不是这样,它是自动的,自然而然的,是霎哈嘉(sahaja),是与生俱来的。 ——印度马德拉斯 1991年12月6日

  《博伽梵歌原意》读后感(四):人类古老的瑜伽经典——《博伽梵歌》(gita)

  《博伽梵歌》是世上最古老的瑜伽典籍,五千年前用梵文写成,讲述无限宇宙与流幻人生的终极真谛,使人获得心灵的宁静,重拾在纷繁琐乱中抉择的勇气!它帮助现代人战胜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对身、心、灵全面健康。面对宏伟的宇宙创造,自我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平日的自大太过可笑,唯有谦卑下来,与宇宙的创造者相连才是获得平安、吉祥的根本;时而感到犹如站在喜马拉雅山之巅俯瞰世界,一切的真相尽收眼底,不禁为自己产生执著心、纷争心而感到汗颜,遗憾自己为什么浪费人生宝贵的时间去追求如昙花一现的短暂事物,而不为获得永恒而努力;时而如沐浴春风,感受神恩浩荡,赐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觉悟后能超凡脱俗的知识;时而如乘船冲过惊涛骇浪后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体会心中的污浊被洗涤后清纯的平静。

  《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也简称为Gita,意为‘The Song of the Lord’,梵文gita的意思是"歌",bhagavad则指"神,或尊者—— 一切财富(bhaga)的拥有者(vat)"。因此,“博伽梵歌”的意思就是“神之歌”之意 ", 《博伽梵歌》是印度重要的圣典,也被称为“绝对智慧者的不朽甘露”。这部在印度家喻户晓的经典,是在印度的神圣典籍中,被世上最多的人阅读过的典籍。此诗原为大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第六篇中的一首长篇颂歌,位于Bhisma-Parva23–40章。商羯罗大师为此诗篇曾作不少注释。 《博伽梵歌》后也单独成书,经历了岁月的锤炼、人世的检验,依然闪耀着灵性之光,教人去恶向善,明白生命的本源,具有普世的意义,是一本对现代生活充满启迪的古老经典。 《博伽梵歌》一直流传甚广,广为颂读。《博伽梵歌》记述的是一直以神话的形式流传、距今4500——4600年前的事,在古代印度的一场大战之前,克里希纳(Krishna,旧称为黑天,也译为奎师那)和阿周那(Arjuna)战场上的一场对话。它其中记载了克里希纳的教导,他告诉阿周那如何解决他所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比大数人所面临的任何事情都更加令人绝望。克里希纳所启示的智慧使阿周那战胜了比当时即将发生的战争更可怕的冲突。在印度从古至今,克里希纳都是大神的象征。《博伽梵歌》是第一部专门记载瑜伽的文献,解释了人、自然与神之间的关系,主要宣扬正义的行为、人应克尽职责而不重结果。

  《博伽梵歌》是一本对现代生活充满启迪的古老经典。五千多年过去了。克里希纳的话语所包含的智慧曾给予千百万人战胜各种问题的力量,不管问题是大是小,是物质的还是灵性的。克里希纳能够预见到未来岁月人们所碰到的问题。在当今世界上,人们都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而克里希纳对工作艺术的教导会使现代人战胜这些压力。其中所述及的道性与离欲解脱的光明,成为全印度人的福音书与座右铭,至今仍是印度人早晚读诵的经典。《博伽梵歌》讲述无限宇宙与流幻人生的终极真谛,使人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以重拾在纷繁琐乱的世事中抉择的勇气,它可帮助现代人战胜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家庭中,博伽梵歌涵盖一切的教诲是使人们思想明确、心灵平静的必由之路,也是修习瑜伽的人必读的一本书,书中的道理当你认为理解了时,重读后,又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本书是伴随甘地一生的一本书。

  毗耶娑(广博仙人,Vyāsa) 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还是吠陀和往世书的作者。意译为“广博仙人”。毗耶娑是著名的仙人,将最原始的吠陀经编撰出四大部。他也是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作者。

  《博伽梵歌》一直在全世界被大量出版和广为阅读,并受到众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神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社会领袖和宗教人士的推崇。 目前沃顿、哈佛等顶尖商学院也开设了和《薄伽梵歌》思想相关的课程,并将《薄伽梵歌》作为经营管理学的必修课,帮助经理人们提高领导技巧,并帮助他们在工作主导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每当失望笼罩我的脸庞,孤独的我看不见一丝光线时,我就去阅读《薄伽梵歌》。我会在这里找到一节经文,又在那里找到一节经文,很快地,我会在灭顶之灾的境况中释怀微笑。这些悲伤没有在我身上留下任何可见的或不能消除的创伤,都是因为《薄伽梵歌》的教导。——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

  我在阅读《薄伽梵歌》时,所想的只有一个问题:神是如何创造宇宙的?其它实属多余。——爱因斯坦

  每天清晨,我将自己沐浴在《博伽梵歌》的智慧之中,与那触目惊心、广阔无限的哲理相比,我们现代的文明及其文献显得如此渺小和苍白。——H.D.梭罗(H.D.Solo),英国思想家、诗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博伽梵歌原意》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