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of Science》是一本由Samir Okasha著作,Oxford Paperback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GBP 7.99,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Philosophy of Science》精选点评:
●教你如何进行基本的思考
●一本简论,可以做为了解科学哲学的第一本书。全书概述有余,分析不足,因此显得冗长而零散。没能运用数理工具,非常遗憾。
●这本真的很好了 audiobook
●Majoring in Pure Mathematics. Recently, come to be curious about how these brilliant ideas were produced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and what we can do to inherit or expand unsettled problems. It provides me another way to figure out something underlying the truth.
●在一个学科里待上几年,不知不觉,所思所见所做,都限制在了一套框框里,似乎是习得了一套实践的办法,并视之为理所当然。是时候,后退一步,反思这些‘理所当然’。
●听的VSI的AUDIO版本第一书。
●像我英语这么渣的人都能顺溜地读下来,说明这书写得真的很好~
●Is science real or unreal? And Hume is deeper than I thought.
●My first book from the 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Series. The author sketched out the domain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provided accessible introductions to the focal topics. After this I am more interested in both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he 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Series.
●With an enriched overall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 book written in easily-comprehensible English is recommended to both academic and layman readers, although I find the author's critique of Popper is weak and unconvincing and his putting economy and sociology into the category of science is highly questionable
《Philosophy of Science》读后感(一):“科学哲学”的最佳入门书
什么是philosophy of science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似乎要先回答什么是philosophy, 什么是science.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本小书就无法写成了。更不可能进入“very short introduction系列了”
作者Samir巧妙地用维特更斯坦的方法巧妙滴绕开了冗长而又歧义的定义。先用常识下定义,再用科学实证展开讨论。
短短的篇幅,作者就对Thomas Kuhn的科学革命,牛顿莱布尼茨之争,以及科学方法如induction,deduction和inference to best(我觉得这个应该叫abduction好点)做了通俗易懂滴介绍。
上大学的时候学哲学导论里甚至根本没有这个提及这个subject,正好这本小书填补了这个空白!
《Philosophy of Science》读后感(二):如何发现general law?
我发现这本书讲述scientific reasoning 和explanation时,并没有告诉我们那些作为deduction premise的general law是如何被发现的?好比,在解释行星运动轨迹时,作者告诉我们这是由law of gravity推导(deduction)的一个结论。问题是,这个general law是如何被Newton发现的,作者并没有对这一更重要的发现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是一个induction 的过程,而induction是最容易产生谬误的。而在科研活动中,发现一个现象很容易,但是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就充满了艰辛和谬误。但无疑,对general law的追求才是更迷人而有意义的。
如何理解因果关系?Hume的看法很有趣。花瓶掉地上碎掉。掉地上并不是花瓶碎掉的原因。比如,塑料花瓶掉地上就不会碎掉。思路跳跃一下,可以总结出几种科学解释的类型:
1.由现象间的相关推导出背后的general law
2. 由general law,预测现象,比如预测行星的轨迹,预测病毒的数量,
3.物质的组成结构,比如DNA的结构,化学物质的分子式
4.过程,以及过程导致的结果,比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原理,人工智能的算法,认知的过程
。。。。。。
《Philosophy of Science》读后感(三):这不科学
前段时间的美国大选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川普当选又是带来了口沫横飞的各种争论。我用脸书用得很少,加的朋友有一大部分是以前同学和现在的同事,可能是太接近学术界的圈子,见到对川普最多的评论是关于他对科学和科技发表的言论。当然他对科学的看法很多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十分荒谬,而由此引发的让我感觉更值得深思的是希拉里在她的提名演讲上所说的:“我相信科学(I believe in science)”。
自然科学和它带来的技术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我们的语言中“科学”和“不科学”已经被分别赋予了“可靠”和“荒谬”的含义。以至于我们经常把科学来作为判断事物对错的真理,“我相信科学”可能是很多受到大学教育的知识分子深植心中的一个不再需要思考的事实了。
但是,科学真的有道理吗?
这几天,我刚刚看了一本关于科学哲学的入门读物,Philosophy of Scie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作者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萨米尔·奥卡沙在其中汇总了关于科学的许多有趣哲学问题和相关讨论,其中也包括与“科学真的有道理吗”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
在思考科学是否合理之前,可能更重要的是弄清楚究竟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合理”。而要为科学下定义也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从一个最宽泛的角度我们不妨说它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从中寻找规律,创建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最终运用理论做出相关预测”的这样一项活动。那我们又该用什么标准评判一个想法或一件事是否“合理”呢?可能最有条理的一个方式是用逻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从逻辑的角度,科学研究的方法“合理”吗?一个简单的回答可能是:不完全合理。在传统的逻辑中,有两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演绎(deduction)和归纳(induction)。简单地说,演绎推理是从整体到局部、从普遍到个别的判断;而归纳则正相反,是从局部推测整体、从个别情况推测普遍规律。说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可以发现,科学在做的不就正是后者吗?是的,和数学很不同的一点是,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是无法被“证明”的,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特定前提条件引出的必然结论。
在这本书中,关于科学的这个特点,作者举了几个很好的例子。比如,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在很早之前就对科学的逻辑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我们在作与自然相关的归纳推理时,总是会假设“自然不变(the uniformity of nature)”。比如以前我们见到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所以我们就认为太阳明天也一样会从东边升起;在北京太阳从东边升起,所以在上海太阳也会是从东边升起。而我们凭什么做出这样的预测呢?毕竟我们所熟悉的自然可能只是整个自然的很小一部分而已,我们所熟悉的自然不变并不一定代表整个自然都不变,很明显这只是一个不太可靠的归纳推理。而如果从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开始仔细看的话,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细节并不是特别让人信服。我们观察到了一些特别的现象,由此猜想一种最可能的解释,建立理论模型,并尝试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最后凭此做出预测。但是,实验可以进行的次数肯定是有限的,而现象背后还可能有我们没有了解到的变量,实验不成功可能是因为隐藏变量不同而并不是理论错误,但实验成功也可能只是隐藏变量没有改变而带来的,并不能说明理论模型是完全正确的。很可能我们只是找到了一个在“今天”的“北京”可以模拟现象的模型,并不代表它在“明天”的“北京”或者是“今天”的“上海”也成立。我们又怎么相信凭此做出的预测会肯定正确呢?
而这样的归纳推理也并不是科学所独有的。我们今天常说的“迷信”、“伪科学”中所运用的经常也是同样的思维方式。在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的关于原始巫术和宗教的著作《金枝》(The Golden Bough)中,他举了很多原始部族的例子,他们的巫术和预言也是基于对观察的归纳形成的理论系统。这类例子中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围绕“中医”的讨论吧。中医的治疗方法既存在有效的证据,也有无效的证据。中医当然不算科学,但“不科学”并不足证明它没有效果。
科学中的逻辑问题只是这本书中所讨论的诸多问题之一,作者还介绍了许多其他不同角度的疑虑,以及其他科学方法中的潜在假设。在这本书最后一章中,萨米尔介绍了一些科学和社会关系的问题。其中提到了在美国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问题,他说美国中学教育到现在为止还保持着对达尔文进化论的不信任,因而同时用同样课时讲授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所有生物物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虽然达尔文的进化论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但是上帝造物相比来说是个更加理想化,更难让人满意的理论。如果事实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川普对科学的言论仍然会有许多人买账。但我觉得不理解科学并不是个坏事,更可怕的是盲目的信任,说到底科学的本意并不是建立个宗教。“我信科学”,简直是对科学和今日社会状态的最大讽刺。
虽然世上不一定存在真理,科学也绝不是一个无懈可击的知识系统,可是面对广阔的自然它仍然是我们至今为止找到的最系统化的探索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科学从哲学延承而来的基本态度是要随时保持怀疑,对科学自身更是如此。
《Philosophy of Science》读后感(四):科学在路上
对科学最重要的两个字,不是相信科学,而是质疑科学。
我们对科学的理解,其实不太科学。科学不是理性的代名词,不是万无一失,科学不是…简单点说,科学有局限。科学,算是唯心主义的。
1.不是讲科学地认识世界吗,但事实是,认识世界是建立在“人类”的感官之上的,建立在人类视角上的。我们观察的结果,只是以一种我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给我们了。
由此带来的问题有,我们能否观察世界。如果说,一棵树我们能观察到,那么原子呢,这种东西我们是可以观察的吗?我们“观察”到的样子是它真的样子吗?这个世界是可知的吗?其实,我觉得答案更多是,以人类的视角知。
科学也有相对主义,Moreover, Kuhn questioned whether the concept of objective truth actually makes sense at all. The idea that there is a fixed set of facts about the world, independent of any particular paradigm, was of dubious coherence, he believed. Kuhn suggested a radical alternative: the facts about the world are paradigm-relative, and thus change when paradigms change. If this suggestion is right, then it makes no sense to ask whether a given theory corresponds to the facts ‘as they really are’, nor therefore to ask whether it is objectively true. Truth itself becomes relative to a paradigm.
(我的一个疑惑是,数字的发明。太神奇了,数学是完全的抽象,但是哥白尼用了数学语言来解释复杂物体运动,把它用到了物体上。我疑惑的是,怎么办到的呢!用一套完全抽象的数学概念,来认识这个世界,仿佛自成一体。)
2.西方科学,传统上都是有个大前提在,然后从这个general law来推其他理论,来解释世界。一种方式是,Hempel’s model of explanation can be written as follows: General laws + Particular facts ⇒ Phenomenon to be explained. 但这个general law或许并没有被完全证明,但仍旧被使用,被相信,不够唯心吗?不算leap in faith吗?
科学或许能部分解释世界。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我们没有认识的东西,water is H2O, 这个不是解释,再解释你还得解释H2O…然后推推推,天荒地老,可能回到起源的问题,回到大爆炸之前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我们目前还不能解释。又有人说用因果解释,但因果本身需要解释,为了解释A,牵出B,又不得不解释B…最后总会牵涉到我们解释不了的东西。
3.现在的科学,有很大部分是inductive方式推导的,而不是deductive。太阳东升西落,但有可能明天就不是这样了!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大部分科学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多,但实验并不能包括所有情况。它代表的是一种可能性,99.99%,99%,但那0.11%呢?这点就是休谟的怀疑论攻击的地方。
因为这本书就是科学哲学,所以探讨的很多是概念性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我觉得就算有上面那些质疑,对科学的发展其实影响不大。There is a long tradition of philosophers trying to tell scientists what is and isn’t possible, and later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have often proved the philosophers wrong. Only time will tell whether the same fate awaits those who argue that…
上面所说的也只是质疑科学,但并不代表,否定科学。对它的质疑只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它罢了。…His book was not an attempt to cast doubt on the rationality of science, he argued, but rather to offer a more realistic, historically accurate picture of how science actually develops. By neglecting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he positivists had been led to an excessively simplistic, indeed idealistic, account of how science works, and Kuhn’s aim was simply to provide a corrective. He was not trying to show that science was irrational, but rather to provide a better account of what scientific rationality involves.
科学在路上,今日回答不了的,今日质疑的,我们wait and see。
(ps:这本书真的很好读!也很有趣!看了ethic后,这本书必须要赞通俗易懂了!这才是通识,入门级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