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1-19 01:2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读后感100字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是一本由Jonathan Haidt著作,Basic Book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6.99,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精选点评:

  ●恩象与骑象人在最后几章有点脱节,整体不错

  ●通俗易懂~~

  ●论题之丰富不断引诱我写书评的欲望。。

  ●有一点讲得特别好 我们对所有事物的反应都是经历过的事物的脑袋重新串联组合,那些反应并不是你真正想表达的,你想表达的仅仅只有喜欢和不喜欢,至于理由,都是你的front cortex瞬间编造出来的

  ●2016年4月,部分阅读。

  ●心理学老师力荐的 果然好书!

  ●综合了心理学近年来比较有趣的一些想法,对于道德、哲学和宗教的探讨很有启发性。欣赏Haidt 比照研读古代哲学的做法,谦虚克制而兼容并蓄的治学态度让全书读起来非常舒服

  ●什么都想说,什么都没说细,也没什么新东西

  ●终于在骑车来回路上听完了电子书。都是知易行难的“老生常谈”,关乎个人不断变化的实践、寻找自己的“中道”,许多哲人变着花样说过的。对我这个文科生来说,现代心理学实验如何试图佐证这些老哲理,听来倒既有趣、又有新的启发,只是同时亦感到有那么些“自相矛盾”的意味—最近愈加感到“理性”的脆弱与限制,但仍然要训练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中译本居然书名就用了《象与骑象人》,也是这“矛盾”之一现吧。还是挺值得推荐给常苦于这矛盾夹缝中挣扎之人的,个人感觉比神棍类的书好太多。

  ●Meditation + strong social network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读后感(一):最好的关于幸福的书之一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读了很多关于HAPPINESS的书,这本书是我觉得最好的一本。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启发,行文流畅,语言优美。

  这本书还有一个网站http://www.happinesshypothesis.com/,有些资料分享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读后感(二):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与平衡中寻找幸福

  这是一本适合心理学专业、非专业人士、和任何想要知道幸福与快乐的奥秘的人看的书。

  Haidt从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实验说起,结合东西方哲学,试图把现代科学与古典圣者的智慧融会贯通,产生一个新的幸福的智慧与向导。不得不承认,他非常有先见之明,并且从他对阴阳的思考、平衡——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文化,民主党或共和党,自身与对立的解释,都可以看出他眼界开阔,是位了不起的学者。

  这里我想写下十章里一些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概念。由于这本书内容比较简单但也很深刻,对于心理学专业的人来说,Haidt做了很多把社会心理学的内容结合来说明的事情。

  1、人本身既有理性也有顺从本能欲望的冲动,想要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幸福,必须努力让二者协调。

  2、将思维转向积极的一面,无疑有助于幸福指数的提高。

  3、互惠互利是人们交往的黄金法则,正是这一法则让人们形成社交群体。

  4、我们常常忽视自身的缺陷,总是过于关注他人的不是,有“自我倾向”(self-serving)的偏见。

  5、实际上,我们比自己想象中更有韧性,正如豆瓣导言中描述的两个人,一旦适应环境,外在的条件并不是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 6、与上世纪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所指示的不同,我们有一种自然的趋势需要去依附、需要爱。而东方哲学常常把爱欲看做成圣的障碍。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时,人在年轻时候经历苦难,更容易恢复过来。而不可承担的遭遇也可能成为毁灭的源头。

  8、美德是幸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分强调个人主义与感受,是一种新的危机。

  9、神圣的感受是一种新的维度,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感受,而且并不必要完全依赖宗教产生。

  * 10、幸福的意义产生在认我之间,物我之间。幸福不能强迫产生,需要适当的条件。

  打星号的部分是我目前存疑的部分,由于Haidt并没有完美地诠释他所引用的东方哲学(于我,论语显得尤甚)比如在第六章,他引述孔子的“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试图说明孔子认为爱情与性是阻碍人们践行道德的证据。

  而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却是,他看见卫灵公带着当时以“美而淫”闻名的夫人南子招摇过市,故下此言。倘若孔子的意思是我从未见过爱德如爱色的人,他对颜回的赞赏又有什么意义?所以,孔子所言者,即君主:“我没有见过爱德如爱美色的君主。”

  并且,孔子尊重人的本性,但强调获取和从事的手段,凡事不要太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同时,Haidt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观点,可是很遗憾的是他的诠释常常让我感到戛然而止,看到兴头上,他停住了。

  最后,这本书值得推荐,也推荐苦苦寻求答案的诸位,不妨一看。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读后感(三):幸福 = 基因决定的幸福基准范围 + 自身无法改变的外界条件 + 自主选择去做

  没有系统的做笔记,就是翻着书写一些自己记得的要点

  1 人性的感性和理性分裂

  人分裂为大象(动物性的,本能的,感性的)和骑手(理性的)两部分,在Heath兄弟的Switch一书里面也沿用了这个比喻。或者也形容为,Mind vs. Body, 大脑的左右, 进化学上的New vs. Old, 人为控制的和自动的。

  为什么无法赢得争论?因为人总是从感性角度对一件事情产生观点,然后再找出一个理性的理由支持之。哪怕你能从道理上驳倒对方,对方的感情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无法被说服。举的例子很厉害,另外一本书里面也看过(忘记哪本了)。两兄妹(或者姐弟)用了防护措施而发生性关系,并且也没有影响后来两人之间的关系,这个行为是否可以接受?(大家自己想想吧。。。记得刚刚看的时候就觉得后脖子发凉的感觉,虽然我也没有什么理由去批驳之。。。)

  仅仅从道理上说服别人是没有用的,当时说服了也无法保证行为上纠正。只有用各种办法让人从感情上反感你反对的事情,喜欢你推崇的事情,才有可能真的引起行为上的改变。

  2 Biological setpoint

  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是基因决定的,并且有一定的基准范围。外界因素只能让幸福感短暂的波动超过这个范围,6-12个月后还是回回到基本范围内。另外一本书(好像是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不记得了)说了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可以想办法把感觉控制在基准范围的upper limit.

  那么如何让自己感觉好点呢?

  Meditation 学习放松,学习捕捉(意识到)并且清空头脑里面的想法。

  cognitive therapy: 学习及时辨认并且反驳自己的负面想法。

  化学药物控制。

  3 reciprocity

  人与人之间互惠关系是自然选择就决定了的。为别人做些事情,也可以让自己感觉更好。并不一定要从帮助别人的行为里面直接或者间接的给自己活得好处

  4 Self serving bias

  人性决定自己轻易可以看见别人的过错,对自己同样的过错却视而不见。人可以听见自己内部的声音和对话,各种理由和纠结,却不知道别人内心也有一样的对话。每个人心里自己都是最独特的那个,各种水平都特牛(又见lake Wobegon...),同时还能免于各种疾病和灾难。别嘲笑别人这样的倾向。因为我们自己其实也一样。

  从客观角度分析自己面对的情况里面,自己可能产生的偏见,有助于纠正这些偏见。不过这种练习也只能是严格的 “对事不对人”,ie 纠正的是对这件事的偏见,而不是纠正自己这个人的偏见。

  不要觉得自己的对立面就是pure evil,大家不过是看问题角度不一样

  5 幸福公式

  幸福 = 基因决定的幸福基准范围 + 自身无法改变的外界条件 + 自主选择去做产生flow experience的事情

  曾经跟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我想这个公式是最经得起推敲的了。基于以上公式里面每个分部的公式很多见,比如认为外界环境完全无关紧要,可以用主观努力来淡化其影响,或者认为基因的决定可以忽略,人应该用主观努力来完全控制幸福水平等等。过分强调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让我总是无法接受。

  6 Love and attachments

  人跟其他少数人形成bond的需求也是进化决定的,生物性的。完全没有羁绊没有责任和社会交往的人生是不完整,容易出问题的。例子是这样的人自杀率高于有很多社会羁绊的人,当然前提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点未必人人都同意哈。。。

  7 负面事件的影响。

  儿童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短期或者一次性的负面事件未必会造成长期不良影响,当然长期的负面事件还是不好的。15-25岁期间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会帮助人学习如何去面对,经历过这些事情会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因此适当强度,适当频率的负面事件对培养品性有益处。总有些智慧是非要亲自体验才能学习到,而不是能从听别人的经历里面学习的。所以坏事也有其必要性。学习从坏事情里面看到一些好地方,找出一些意义,有助于自己的成长。

  8 培养美德。

  大部分文化里面都有的美德:wisdom智慧,courage勇气,humanity仁爱,justice公正,temperance适度,transcendence超越小我。

  9 宗教信仰

  社会关系的3个层面:closeness亲近,hierarchy 阶级,divinity 神圣。这个部分。。。没有什么兴趣总结。

  10 Happiness comes from between

  这个是又提love and work (flow experience)因为从前看过flow方面太多本,也不要总结了。总之是自主选择符合、稍高于自己能力并且可以完全投入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跟自己内心的追求连贯一致,就幸福,否则不幸福。

  结语:

  幸福来自于各方面的平衡。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平衡。

  liberals和conservatives的平衡。

  过分强调个人自由会导致无序。过分强调一致又抹杀个人自主。

  --------------------------------

  写的挺凌乱。

  还是看作者自己总结的幸福公式吧:

  幸福 = 基因决定的幸福基准范围 + 自身无法改变的外界条件 + 自主选择去做产生flow experience的事情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读后感(四):Private Notes

  29, It makes sense. If you were designing the mind of a fish, would you have it respond as strongly to opportunities as to threats? No way. The cost of missing a cue that signals food is low; odds are that there are other fish in the sea, and one mistake won't lead to starvation. The cost of missing the sign of a nearby predator, however, can be catastrophic. Game over, end of the line for those genes.

  67, When Americans and Europeans are asked to rate themselves on virtues, skills, or other desirable traits (including intelligence, driving ability, sexual skills, and ethics), a large majority say they are above average. (This effect is weaker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may not exist in Japan.)

  96, ... a fundamental distinction between pleasure and gratifications. Pleasures are "delights that have clear sensory and strong emotional components," such as may be derived from food, sex, backrubs, and cool breezes. Gratification are activities that engage you fully, draw on your strengths, and allow you to lose self-consciousness. Gratifications can lead to flow. ... Pleasures must be spaced to maintain their potency.

  119, Once you think about it,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parent-infant relationships are obvious. Lovers in the first rush of love spend endless hours in face-to-face mutual gaze, holding each other, nuzzling and cuddling, kissing, using baby voices, and enjoying the same release of the hormone oxytocin that binds mothers and babies to each other in a kind of addiction.

  122, Evolution cannot design anything from scratch.

  124, ... you hav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kinds of love: passionate and companionate.

  157, ... a broader kind of virtue that goes back to ancient Greece. The Greek word arete meant excellence, virtue or goodness, especially of a functional sort.

  182, Flatland, by English novelist and mathematician Edwin Abbot in 1884

  219, Why do some people live lives full of zest, commitment, and meaning, but others feel that their lives are empty and pointless? ... Love and Work.

  222,And what is it to work with love?

  It is to weave the cloth with threads drawn from your heart,

  even as if your beloved were to wear that cloth.

  It is to build a house with affection,

  even as if your beloved were to dwell in that house.

  It is to sow seeds with tenderness and reap the harvest with joy,

  even as if your beloved were to eat the fruit.

  It is to charge all things you fashion with a breath of your own spirit,

  And to know that all the blessed dead

  are standing about you and watching.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