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飞吧孩子》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1-17 01:33: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飞吧孩子》读后感精选

  《飞吧孩子》是一本由(日)坂元良江著作,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飞吧孩子》精选点评:

  ●一个日本妈妈记录孩子在夏山学校的经历

  ●准备和孩子一起看。13年11月3日,潘家园。 14年7月14日,陪着妻去医院看病,在候诊期间读完了。对其中的多半都是很认同的,但是对于作者放纵孩子在性方面的态度还是有点不敢苟同,不知道夏山学校是否也是如此。

  ●继A.S.尼尔自己讲述的夏山后,从别人的角度讲述尼尔之后的夏山。因为认同,所以喜欢,对夏山的向往,也是一个梦想……

  ●在家长的角度看待夏山学校,非常好的参考,喜欢夏山学校的人必读

  ●不知道现在的夏山学校如何了?

  ●探索新的教育,其实根于内心,早已有了方向。

  ●其实是本更适合父母看的书。教育观念很值得借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夏山上学的日本学生的母亲写的成长日记式的书。

  ●如果你也关注夏山,那么这本也是必读之一

  ●日本人也有“不守规矩“的!

  《飞吧孩子》读后感(一):夏山学校的生活

  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观念、方法大相径庭,小拓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一度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为了小拓的将来,母亲良江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让9岁的小拓转学到英国夏山学校。

  本书记录了小拓在夏山学校的生活,也让我们从家长的视角进一步了解了夏山学校的情况。我一边读一边羡慕能在夏山学校上学的孩子。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先教孩子生活,再教孩子学习。”使孩子成长为一个肯定自我、遵循自我价值观生活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跟屁虫”。

  《飞吧孩子》读后感(二):可孩子毕竟是要回来的啊

  书是一个小朋友主动借给我的。

  看完后还她,我说:这是你看的?还是你妈妈看的?

  小朋友说:妈妈买来给我看的。

  我说:看完有什么感受?

  小朋友:我好想去夏山学校啊。

  我想,不管是哪个小朋友看到了,都会想马上飞奔进夏山的怀抱吧。这样一个尊重孩子意志的,从不把题海和作业摆进孩子日程里的学校,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啊。

  不可否认的,一个小孩子进了夏山,在学业上的造诣可能并不显得多么卓著,可是在人格塑造意志锻炼等方面,却是无可比拟的。

  只是,我也真的有些质疑,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一个从夏山这样的学校里出来的孩子,要花多少精力,才能重新适应起人生未来要面对的生活。如果最后都是要适应的,那前面的那个世外桃源,真的有必要让他知道么?

  《飞吧孩子》读后感(三):自由是最好的土壤

  我常常怀疑,家人的殷殷期望,老师的谆谆教导,学校的不懈塑造,社会的声声催促,对孩子而言是桎梏?是压力?是滋长抑郁的泥泞,还是成长的动力?

  回头望望走过的路,我痛心地发现,我回应了所有人的期待,却失去了自己。一个问题常常在我脑海中浮现——我是谁?我这一生到底由谁主宰?

  想想二十岁之前的我,乖孩子、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多才多艺全面发展,这些金光闪闪的标签贴在我身上,让我、让家人好不得意。然而我心中却有一个空洞在潜滋暗长。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它突然吞噬了毫无防备的我,我就此陷入抑郁症的沼泽——我不知道我为谁而生,更不知道我的奋斗有什么意义。我只想成为我自己,可我是谁呢?我的本来面貌是什么样的呢?拔除那些标签的我,到底有一副什么样的面孔?我心底的追求是什么?我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我很压抑,也很焦虑。

  读着《飞吧,孩子》,我遗憾却无奈地咀嚼着自己的童年,我想对父母、老师,以及所有因为我的努力而心满意足的人说,请相信孩子,他们会飞的,请相信种子,它们会发芽的。卸下孩子身上背负的重担,他们会上路,他们会加速,他们会腾起,他们会飞的。就像种子有了阳光、空气和水自会发芽、抽茎、开花、结果。人活天地间,自由能成就最畅快的飞翔;人成为自己,是最美好最纯粹的幸福。

  《飞吧孩子》读后感(四):孩子小的时候,帮他们扎根;孩子长大了,给他们翅膀。

  爱,不一定要紧紧地攒在手里;适时地放飞,未必不是一种深情。

  这世上有许多父母,对孩子有太多的诉求——身体健康是基本要求,性格开朗、人见人爱是必备素养,学习成绩是重中之重,多才多艺是未来的砝码……这样的寄托最容易催生出的,其实是压力。成长在压力之下的孩子会成为焦虑的孩子,焦虑的孩子会在将来变成抑郁的成人。今天,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现实。

  《飞吧孩子》这本书是一位日本母亲讲述的,把10岁的小儿子送到遥远的英国夏山学校求学的经历。儿子小拓在学校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让老师棘手,让同学家长侧目,甚至被认为是“问题学生”。但在我看来,小拓只是有点孩子特有的调皮,比起他那些没有个性的、老师说一不敢问二、爸妈讲东不敢想西的同学,小拓更多一份孩子的天真与灵气。小拓心地善良,有自己的个性,不讨厌上学,成绩也不坏,但在那种规规矩矩的学校的管教,让小拓感到束手缚脚、不知所措,几乎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直到进入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崇尚自由,强调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小拓的天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尊重和释放,当他16岁毕业时,他不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许多高中生没有的自我认同感和未来把握感。他怀着一种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将带领他无惧无畏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教育的本质不是向孩子传递落后的恐惧、生存的焦虑以逼迫他们去争抢那转瞬即逝的“第一名”,今天的“第一名”并不能保证孩子从容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孩子、关爱孩子、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孩子小的时候,帮他们扎根;孩子长大了,给他们翅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飞吧孩子》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