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文集》是一本由路遥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98图书,本书定价:9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遥文集》精选点评:
●看过第一部
●好像很喜欢乡土文学
●想想读路遥文集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感动之余还是感动
●小学5年级时小姨借给我,如狼似虎地读完,直到现在都还没还=。=
●路遥的书,看了震撼至极。我超喜欢的作家
●甚美
●重新拿出来再读平凡的世界。相比新版很便宜,也几乎没有什么额外的装饰。当年用一个暑假读完的,却是他短暂而漫长的一生。
●书中全部都是小人物的生活,是路遥先生那个年代的生活,恰恰是这平凡中的波澜壮阔,吸引着我
●自从读了人生之后,开始不能自拔,整整读完了路遥所有的文集,虽然现在忘记了很多,但感觉依旧存在。
●以前我在大学图书馆314读的正是这部文集,里面收录了路遥的大部分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早上是从中午开始的等等,现在都还记得当时读的时候内心的激动。推荐!
《路遥文集》读后感(一):流水账
20-04-21
平凡的世界第一卷(总第三卷)。
读了2、30页,快餐吃多了,看不太下去,去b站刷了个第一卷速读。
93页,这种错过的情节着实意难平了些,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什么卡萨布兰卡、爱乐之城,对于我个人来说仿佛回到了小学初中读天瓢和草房子的时候,大概那是最初的意难平。具体到平凡一书,孙少安几乎全部的精力是思考如何带着全家人生存,或者进一步是有尊严的生存,而田润叶有些许余力追求个人的独立和精神文明了,这是眼界更是经济或者阶层上残酷的事实。
99页,“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也不换”,好像温铁军老师说过,那个年代的驾驶员是高级技术职业,驾驶技术夸张点说堪比现在的驾驶飞机不说,还要会自己修车。
108页,第二次出现蛋糕了,不知道75年的蛋糕是啥样的。那个时代还有外国人的生日蛋糕吗?也不尽然是封闭的嘛,也是,72年2月就握手了。
111页,老鼠药是不能倒卖的,但自种的西红柿和黄瓜还是可以出售的,除了蛋糕,看来还是有一定规模的合法的市场经济啊,是不是老鼠药平价倒卖也不会“走资”啊。陕北的农村以及有干部带着群众,成熟的大量使用化肥了,1975年,总感觉和某些人口中有些区别。
210页,哎,已经够好的了,还有金波一家,还有一群给予帮助的朋友。
222页,我tm也是没想到,我tm看个平凡的世界也能看到那封信……扎波罗热哥萨克嘲讽奥斯曼苏丹……我tm是真的服了。
284页,还是稻学那套啊,我还指望有点新的东西哪……那个至死屁股都没落地的人去世了,某方面来说这些场景在当时还是比较真实的吧……
322页,数学神童就有点魔幻现实的调调了。
335页,田润叶焚心哦,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报答亲人、对亲人的亲爱、以及自己某种意义上的解脱。
352页,孙少安和秀莲也有另一种焚心哦,感觉在看大树之歌。
464页,最后一张从分田被否决到过年的转折极为突兀,不知道是出于改编剧本考虑亦或是那个年代的转折本身就很突兀。
《路遥文集》读后感(二):《你怎么也想不到》
说实话上大学时候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说道路遥,讲到《平凡的世界》时,我并没有很认真仔细的听,也没有好好拜读他的任何作品。直到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每日奔波在图书馆与家之间,在坐着公交晃晃悠悠的时候,那时候才是我真正开始认真读路遥作品的时候。
多年之后,我依旧愿意再次翻阅曾经读过的那些作品,特别是路遥的,因为给我颇为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那种看他的小说被吸引进去的感觉,还因为读入迷了坐过站。好吧这些都是废话,我真正想说的是,我最喜欢《你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短篇小说。
故事其实没有很惊为天人或是波澜壮阔,我喜欢这篇故事的叙述方式,从男性与女性角度分别来写对同样一件事的感受,通过男女主角交换信件的方式来逐步推进故事的发展。路遥对男女双方那种内心活动的深刻描写,入木三分,绝对不会像现在很多作品一说分角色独白就变得跟神经分裂似的。要知道好的文学作品从来不缺乏逻辑和质朴有力的文字,不要说文科生就没有逻辑可言,国人所谓批评某某“毫无逻辑”之时,大部分之时他的思想与你不同步,拿出感觉最具攻击性的“逻辑”一次抨击其差劲和表达自己的独到。
好吧我又扯跑题了。
曾经的恋人恩爱如漆,在面对不同选择和人生理想时,最终还是劳燕分飞。之所以这么描述这个故事,是因为其实乍看之下是薛峰见异思迁,不愿与郑小芳同甘共苦,可人性向往安逸富贵是本质,无人有责任和义务与你共苦。享福容易吃苦难,正常人类都知道这个道理。终归郑小芳在荒漠之中的苦苦守候,其实本质来说为的已经不是爱情,而是自己最终的理想和希望。
我曾经认为无法与你共苦之人简直就是负心汉的代表特质,多年之后我慢慢理解,人各有志,何必强求?若是每个人都乃内心强大,坚定不屈,愿坚守信念爱情直至天荒地老,那怎么会有复杂多样的人性呢?也正是因为有丑陋之事加以衬托,才能愈发凸显纯真可贵。
正是因为心境改变,让我对故事有了新的理解。曾经在跌入谷底百废待兴之时读了这篇,产生的共鸣就是荒漠之中仍有希望之火,坚持即是胜利。多年之后我走出低谷,不敢说风调雨顺万事顺心,至少已无风浪大挫折。这时再读,会有新的共鸣,是的,这便是人,真实又虚伪的人类,自私且无畏的人类,不论男人女人。
好的作品就是经得起反复推敲,随着年纪阅历增长,重新来读,又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
《路遥文集》读后感(三):流水账
20-04-21
平凡的世界第一卷(总第三卷)。
读了2、30页,快餐吃多了,看不太下去,去b站刷了个第一卷速读。
93页,这种错过的情节着实意难平了些,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什么卡萨布兰卡、爱乐之城,对于我个人来说仿佛回到了小学初中读天瓢和草房子的时候,大概那是最初的意难平。具体到平凡一书,孙少安几乎全部的精力是思考如何带着全家人生存,或者进一步是有尊严的生存,而田润叶有些许余力追求个人的独立和精神文明了,这是眼界更是经济或者阶层上残酷的事实。
99页,“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也不换”,好像温铁军老师说过,那个年代的驾驶员是高级技术职业,驾驶技术夸张点说堪比现在的驾驶飞机不说,还要会自己修车。
108页,第二次出现蛋糕了,不知道75年的蛋糕是啥样的。那个时代还有外国人的生日蛋糕吗?也不尽然是封闭的嘛,也是,72年2月就握手了。
111页,老鼠药是不能倒卖的,但自种的西红柿和黄瓜还是可以出售的,除了蛋糕,看来还是有一定规模的合法的市场经济啊,是不是老鼠药平价倒卖也不会“走资”啊。陕北的农村以及有干部带着群众,成熟的大量使用化肥了,1975年,总感觉和某些人口中有些区别。
210页,哎,已经够好的了,还有金波一家,还有一群给予帮助的朋友。
222页,我tm也是没想到,我tm看个平凡的世界也能看到那封信……扎波罗热哥萨克嘲讽奥斯曼苏丹……我tm是真的服了。
284页,还是稻学那套啊,我还指望有点新的东西哪……那个至死屁股都没落地的人去世了,某方面来说这些场景在当时还是比较真实的吧……
322页,数学神童就有点魔幻现实的调调了。
335页,田润叶焚心哦,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报答亲人、对亲人的亲爱、以及自己某种意义上的解脱。
352页,孙少安和秀莲也有另一种焚心哦,感觉在看大树之歌。
464页,最后一张从分田被否决到过年的转折极为突兀,不知道是出于改编剧本考虑亦或是那个年代的转折本身就很突兀。
平凡的世界第二卷(总第四卷)。
26页,从第一本开始到这里充斥着走后门,搞得和芳芳日记似的,当然你可以解释为那个时代没有正常的上升或者调度门路。
118页,我在想这贾冰怕不是在写贾平凹吧……
224页,有些人啊,真是啥事儿都要捎上老毛。
《路遥文集》读后感(四):看了就知道路遥为什么写那样的小说
大约是在10多年前,那会刚上大一。很偶然的机会,同宿舍的哥们借了这一套4本的《路遥文集》开始觉得也没多大的意思。一天很随意的拿起目录翻了翻。看见有《平凡的世界》,这就想起来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连播听过。并且这小说还得奖了。。
看了这些也就奇怪,怎么还有很多短篇,还有很多不是《平凡的世界》的内容。最多也就是再把电影《人生》的小说原稿加上也凑不够4本书啊。
仔细看了开头的几篇,这才明白。原来这是作者的自述,作者记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自己的学习生活,还有自己上学挨饿,同班的女同学给他送吃的。等等。。。
看到这里,大家估计都会和我当时一样感觉(脑袋犹如被雷电击过)——那孙少平,那高加林就是作者自己投射到作品中的自己。作者把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全套的,不用过多修饰的写在作品里面。
所以单单看《平凡的世界》不如看这本文集。这样会对作者生活状态,生活环境,生长过程有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作者的作品也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也是时间久远了,我记忆模糊了这套书最后有没有作者那《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手记。按道理应该是有。这样也就可以全面了解作者如何创作小说的过程,如何坚持。
总之,这书是当年我用3个通宵时间快速看完的,然后是晚上点蜡烛看,白天不下地窝在床上一口气看完的。
===========================
很有意思的一个片段:在看这套书后,过了大约10年后。我大学的一位导师在一次聊天时,又一次满含热泪,饱含激情的说他那代人就是看着这些小说渡过了青春期,渡过了大学时代。他们那代人一直就是有努力,有奋斗才有现在的成绩。而现在的这群小孩却根本不看经典,看也只看什么柯南,什么蜡笔小新。。没有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没有奋斗的目标。这导师捶胸顿足的感叹。。。然后说现在这代小孩不愿意追求精神,只追求物质,这真不好说是时代的退步,还是进步。。是喜悦还是悲哀了。。
===========================
也就因此再一次的看了网上有关路遥的评论,网上有关《平凡的世界》的评论。但是豆瓣里面还真没几个人看这套文集。呵呵。。
这套书是解读路遥作品的钥匙。创作手记只是写了有关小说写作过程中的事情,没过多记录作者童年,学生生活的往事。而这套文集收录的相对要全面一些。
因为时间有点远,不当之处请大家谅解。我尽力改正。
===========================
我这次是因为《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又一次到处播放,我就找到了音频版来听。听着这些熟悉的名字,孙少安、孙少平。。又一次在耳边响起。
这才想起在上中学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写孙少安赶着骡子从山西赶路回陕西,在黄河边看见大桥、看见黄河纤夫。。
在大约15年前,我去陕北出差,还真就是在府谷县第一次走路过大桥到山西的土地,然后又在满路都是拉煤载重大卡车的车流中、煤灰中返回到陕西的土地。
在大桥中间看见滚滚的黄水,奔流不止的跑向远方。。
那次在府谷呆了一周多时间,每次吃饭都是土豆熬白菜,喝玉米粥。那县城就只有一条马路,走路10分钟就可以打个来回。
呵呵,那又是一个好玩的记忆碎片了。
2015年4月7日 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