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1-15 03:05: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读后感精选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是一本由钱文忠著作,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精选点评:

  ●虽然是本蒙学,但以前的先生绝不会这么透彻的讲解。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到了后人填补的部分,先生提不起兴致,我也如此。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礼御射乐书数之文

  ●一本三字经育人的同时说尽中国历史

  ●我要给我的小孩读的第一本讲道理的书。最好是配合视频看

  ●还不错的解读著作。

  ●很有教育意义。 我是潜艇。

  ●国学最终影响到了我什么,特别是三字经这类的,小时候没有背下来真是遗憾啊

  ●《三字经》共1000多字,自南宋问世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经典启蒙读物,即使在今天,也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一点也不小儿科,必读)

  ●比上册更好看,讲历史真的是钱文忠的强项。复旦历史教授么。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读后感(一):中国历史简写

  下册的讲解其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简单粗略的回顾。读完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其实就很清楚了。作者的讲解也很生动,内容很翔实。

  个人觉得以现在的历史教材来说,很多都是已经过时的东西,与新的研究观点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都有。但是在三字经里,只有最基本的东西,而且这都是不会错的。具体的内容,需要自己去挖掘,我们也许可以换位思考下,分辨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历史,是不是可以用三字经?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读后感(二):很不错的书

  如果喜欢百家讲坛,也喜欢钱文忠老师的授课,那么这本书一定是要有的了。

  之所以看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钱文忠老师的名气,一方面是因为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读完本书,觉得很值。一方面了解到古人对待学习,为人处世的一些大道理,另外一方面则是温习了我国从古至明朝的历史,当然主要是大历史事件。之前是学习理科的,所以对历史掌握得不是很好,前后有的东西也记不清了,正好这书帮我补习补习。当然如果想了解更详细的历史情况,这本书远远不够。

  最大的收获是,记住了“人之初性本善”这六个字后面的几句。

  最后,这本书比起看百家讲坛,能节约不少时间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读后感(三):重拾传统读物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书,内容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我就只知道这书里有这三样东西而已,而且对于《三字经》也只是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最近时间充裕,也愈发觉得需要多积累、沉淀。突然想到三字经的时候,只有一个想法:这么简单的书都没读过,感觉就像个“文盲”,o(╯□╰)o。

  整部三字经看完,除了第二部分的历史内容看的我有点儿混乱,其他还是很喜欢的。有些东西学习后可能不会立刻体现出它的价值,但也许会是一种沉淀吧。总感觉现代社会太急功近利了,所以有的时候想歇一歇。厚积薄发,我总这样安慰自己。不是功利地去做某一件事,而是自发地觉得值得这样做。

  三字经整体的体系十分清楚,而且相当精炼,用字讲究,但并不晦涩。现代人看来完全能够读懂,可以说是一本高质量的入门读物。三字经高深之处就在于,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却又穿插了丰富的知识,深入研究你会发现其中有:做人、做事的道理,历史史实(虽然略有出入),学习方法……是一本可以让你读的“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书。孩子还是应该从小受这种熏陶的,现在好后悔我小时候没看过;我想看过的小盆友一定获益匪浅(沉淀啦)。

  边听《百家讲坛》边看这本书的,但央视网站不给力,速度太慢,从其他论坛下载了mp3来听(http://bbs.baijiajiangtan.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95&highlight=%C8%FD%D7%D6%BE%AD)。有的字听的不是很确切,感觉有点郁闷,o(╯□╰)o。

  上册书的内容基本和《百家讲坛》是一致的(其实就是书稿,写得很口语化),但到底是“至平治”还是“至治平”呢?本来是不喜欢这么口语化的书的,但看过下册之后就觉得上册这种口语化可以原谅的。

  如果听了《百家讲坛》就会觉得下册简直……很多《百家讲坛》的内容,书里是没有提及的,而且有些年份或者年龄书和《百家讲坛》也说的不一样。下册的书感觉编排的有些混乱,逻辑上就像在贴补丁,前边可能说漏了,突然想到了就在后边补充一下。还是《百家讲坛》的体系更流畅一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不太喜欢下册,还不小心把水滴到书上了……

  总体而言,我还是很喜欢钱教授讲的内容的,教授讲解时配合介绍了历史故事,让三字经变得更加生动。但书实在不敢恭维。不知道是书写的太仓促,还是书更正了《百家讲坛》的内容呢?还是觉得听《百家讲坛》比较好~

  :学完《三字经》,终于摆脱了“文盲”的感觉 ~o(≧v≦)o~ 虽然不能完全背下来,但至少说起前一句也能想到下一句,大概的意思还是记得的。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读后感(四):2018读书清单之29 读《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2018读书清单之29 读《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29本

  2018.06.01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上下册)2018年度第28/29本读物,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9年2月版,18+22=40万字,233+245=478页。

  推荐,勉强给4星。

  这是钱文忠教授2008年在中央台百家讲坛的《三字经》解读讲座的出版物,那时正是百家讲坛最火爆的时候。

  视频、书籍以前都粗粗的看过、读过一遍的,觉得钱文忠这个人还是蛮博学的。十年过去,百家讲坛曾经红极一时的几个名角皆渐渐淡出公众视野,如于丹、钱文忠、易中天、闫崇年等等。

  这次再次拿出来重读,乃是因为幼儿园要求孩子背诵,六一儿童节要表演节目。为了帮助儿子背诵,又跟着一遍遍读了起来,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感慨。

  一、孟母可能是学区房炒作的始作俑者。

  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为证。

  仔细想想,如今孩子的教育是如此重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而所谓学区房,必然是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的所在,由是看来,学区房也的确有其价值,看来也不能怪老百姓去炒作学区房的。

  二、《三字经》编著者并不严谨

  如,不停的重复“子不学”、“人不学”。

  “子不学,断机杼”;“子不学,非所宜”;

  “人不学,不知义”,“人不学,不如物”。

  在一篇短文里,如此不断地重复唠叨,并没有起到强调的作用,这,就有负“经”之盛名了;亦可知编著者未必是什么饱学有才之士。

  三、愚孝还值得在今天大肆宣扬吗?

  “孝悌篇”举了黄香与孔融的例子,这也许是二十四孝中比较能让人接受的两个例子。比之于超级孝子郭巨埋子掘金、王祥卧冰求鲤还靠谱一些。

  古人编著二十四孝,为了突出孝子如黄香温席,往往就置父母于不堪的一面,这样好吗?父慈子亲,这是双方面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讲了一千多年,孔融也就当之无愧的成了悌于长的首席代表。可是衣食无忧饱食终日的贵族家里,孔融让个梨,算个事吗?值得如此大书特书吗?关键是,即便值得大书特书,孔融这个例子也不合适!须知孔融最终是以“不孝”的大逆之罪给杀死的。孔融说孩子是父母寻欢作乐的产物,孩子没有必要孝敬父母,由是被曹孟德处死。这样的人,值得孩子效仿吗?

  四、文中子是什么东东?

  中国灿烂文化大放异彩的一页就是:诸子百家争鸣,天才辈出。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这样的表述非常有意思,让人感觉第一位的肯定是文中子,次者是荀子、扬雄,而老庄不过是捎带的。

  老庄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国文化的扛鼎人物,由是让人联想,这文中子太厉害了。

  论五子,荀子问题不大,老庄没的说,扬雄够分量吗?玄!

  而最严重的问题是:文中子是什么东西?充其量一个学者而已,怎么可以与其他几位大家比肩而坐?估计这文中子王通是《三字经》作者王应麟的先祖吧?故而给自己脸上贴金?

  五、三纲五常还值得挂在嘴边吗?

  今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各小学、幼儿园好像都在背诵《三字经》,如今这样的书是否还值得孩子们全盘接受的背诵?

  我乘坐公交车,就几次三番的听到孩子们背诵“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我们到底要给孩子灌输什么?

  现在再让孩子去唱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不是胡扯吗?

  至于五常“仁义礼智信”,把“信”放在末尾,也就难怪我们国人不太重视诚信了,这是有文化基因的。

  之所以产生并宣扬这些不可理喻的有些变态的孝子图,根子还是在三纲,臣子要为君死节,即使这个君王如朱温一样的混蛋;妻子要为丈夫殉节,夫子关系也是如此,所以才有让人津津乐道的郭巨埋子掘金的恐怖故事。

  六、《三字经》涵盖面不够

  作为儒家的童蒙课本,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仅仅儒家文化与帝王历史就涵盖了吗?科技呢?大文人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呢?即便谈历史,中国的汉唐盛世你就一点点看不出来。称之为“经”,勉强!

  最后,我想说:现金社会,让孩子们全盘接受《三字经》这种鱼龙混杂的书好吗?

  每年那么多的课文编著者,不能修改编著适应当今形势的新《三字经》吗?这比你天天讨论岳飞文天祥辛弃疾是不是民族英雄、卫青霍去病进不进课本要有意义的多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册)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