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套装上下册)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1-15 00:30: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套装上下册)的读后感大全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套装上下册)》是一本由金圣叹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998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200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套装上下册)》精选点评:

  ●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账过去,金圣叹诚不欺我

  ●读里面的批语,对理解文学大有裨益

  ●对于我这种读书只知道故事情节其他全看不懂的人来说 这本书太赞太赞了~

  ●金才子是将宋江戳了个体无完肤啊!不过大爱李铁牛!

  ●顾随说《水浒》是天下第一爽快文字,是真爽,且点面具到。最中意写景片段,处处不同,铺开来是“点火樱桃,照一架,荼靡如雪”,势不可挡,分外明亮。剧透弹幕只服金圣叹一人,他惊、他喜、他落泪,读者我全收到;好李逵、好花荣、好圣叹。35回后以吐槽宋江为主要任务,让我也先入为主,无法再二次认识。梁山泊阵容大体初备后就少惊艳之作了,除燕青一身白肉花纹身亮相,怪其姗姗来迟。

  ●三言五语活画出一个金圣叹来,敢笑天下昧人,批点千古名士,真画也画不出来。

  ●两骖如组,六辔如舞。

  ●一口气读了两遍的书。对金圣叹的文学理论极为叹服。

  ●这个小说在少儿时期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一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投降。家中的书是文革时期出版的,开头的毛主席语录也直指投降。整部作品是典型的短篇连缀,一段一段间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前后可以调换顺序。夹杂的神鬼,更让现代人嗤之以鼻。到如今,大家津津乐道的也只有武松打虎、潘金莲武大郎的桥段。

  ●见武松打虎批文,始知文章可以这般读。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套装上下册)》读后感(一):一半是史书,一半是小说

  初读《水浒》,只是看到各类强人事迹。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武行者血溅鸳鸯楼以及黑旋风闹市劫法场。写得都是极为少见的事情。阅读这本小说,说不清楚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旧时代江湖的想象。匆匆翻开,草草看完,就此作罢。 看到金圣叹的评语,才知道阅读有意思的书万万不能草草了事。“今人不会看书,往往将书容易混账过去。”读到这句话时只感到字里行间透露的张扬桀骜和对普通读者的鄙夷。看完全书以后才知道这种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式的痛心疾首并非没有原因。 “混账过去”,这四个字形容得恰如其分。 洋洋洒洒一百万字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可以看到史书的笔调和布局。施耐庵的确是有野心,也有实力撑的起这样的野心。九纹龙出场后写一段,然后引出鲁智深。花和尚偶然间遇到豹子头,此时在前文浓墨重彩书写的和尚成为配角,林冲的一举一动都被详细的记录。在梁山泊和杨志交手后,便开始进入“青面兽传”。 前半部分讲述的好汉基本都是如此,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如史公笔下的各色人等,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舞台,偶尔交叉,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互不打扰。 后半部分,梁山泊结义后,才开始进入传统的小说叙述模式。此时不再单一叙述个别人物,各个好汉南征北战群策群力,和通俗的描写战乱的小说几乎没有太大区别。 在由“史记”到小说的转换过程中,施耐庵对于情节的安排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一如既往的精巧,金圣叹的评论总是可以抓住要点。鲁智深买酒喝时闪烁其词的言语,潘金莲说出的三十九声叔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的一盆火,一块石头都不是闲笔。草蛇灰线伏笔千里,莫过于此。 金圣叹之于施耐庵,大概如同钟子期之于伯牙。识字的人似乎都可以看小说,可以不读前人之言能够玩味《水浒传》的却并不多,金圣叹算是其中佼佼。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套装上下册)》读后感(二):小说,就是要给人带来放松和快乐的东西呀!

  19年花了几个月,花(午/晚)睡前时间读完了《金评水浒传》,起因大概是在B站闲逛的时候看到了某些解读水浒宋江之类的视频。想起来小时候看水浒传的时候,除了对好汉们进酒店“十斤牛肉,美酒管够”的痛快恣意的羡慕之外,确实还留有一些疑问,比如晁盖明明是“天王”,应该是梁山一把手,怎么后来就没啥存在感了,后面还莫名其妙突然挂了。李逵杀小衙内相当残忍,放到现在就是袭击幼儿园的精神病凶徒;宋江看上的人,就要“赚他上山”,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即使让对方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等等等等。于是就找来金评水浒传看了,看古人批书还挺有意思的。

  我看的这个版本,前面的几篇序中,还有刘半农所作的。对,就是鲁迅经常提到的刘半农,从他的叙述中,也能看出他对这个版本的水浒传相当痴迷。没想到冥冥中竟与一位在课本上认识的作家相遇于此。

  金评洋洋洒洒七十回(金认为后面的几十回都是狗尾续貂之作),不及细说。总得来说,从批语中可以看出金是一个有趣可爱的人,绝不是什么严肃的老夫子,绝对是在临刑前能说出:“ 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的人。读来令人莞尔一笑处太多了。他的批语也让我重新认识一些以前不懂、或者没有留意过的地方。整体的思想倾向,是批宋。这也与我心中的感觉暗合,只是他把这种感觉加深确认而已。让人认识到宋江的腹黑,还有李逵的天真可爱(李逵也可能是个精神病人)。

  在网上有时跟别人讨论金评水浒的时候,老是听到一种“声音”:认为金圣叹擅自改动水浒传原著,扭曲作者原意,黑化宋江“。我特意找了不同版本对比,确实金修改的版本有黑宋的倾向。但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水浒传流传至今,经无数前人修改,金只是其中一个比较有名的而已。而且在金评版本中,大部分修改处,金都标明了“俗本”此处如何写,他是如何改的。而且发现确实他的修改“有理有据”,把一些原来有些bug的细节改得不错。改动也仅限于一些细节,大事方面无差别。而且我记得当年在学校看的版本,非常冗长晦涩,光大官人弄那事的时候,就有了好长的黄诗,这个版本是极力避免这样的。谁规定古代人不能修改小说了,水浒只能有一种精神内涵?啥?六爷?

  正是不断有人对水浒传进行研读、讨论、改动,才让这本小说具有持续不断的活力,最终成为一本“名著”,小说本来就是读来玩的“闲书”,何必要计较于谁是”正宗“呢?

  最后推荐B站Up主“吸奇侠”的相关水浒视频,非常有趣。

  2019年建军节雨夜于深圳。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套装上下册)》读后感(三):刺配沙门岛

  水浒中多次出现“刺配沙门岛”的恐怖:

  1.

府干道:“小人是太师府里心腹人。今奉太师钧旨,特差来这里要这一干人。临行时,太师亲自分付,教小人到本府,只就州衙里宿歇,立等相公要拿这七个贩枣子的并卖酒一人、在逃军官杨志各贼正身,限在十日捉拿完备,差人解赴东京。若十日不获得这件公事时,怕不先来请相公去沙门岛走一遭。小人也难回太师府里去,性命亦不知如何。相公不信,请看太师府里行来的钧帖。”

  2.

邓飞道:“不瞒兄长说,也有一年之上。只近半载之前,在这直西地面上遇着一个哥哥,姓裴名宣,祖贯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亦会拈枪使棒,舞剑轮刀,智勇足备。为因朝廷除将一员贪滥知府到来,把他寻事刺配沙门岛,从我这里经过,被我们杀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三二百人。这裴宣极使得好双剑,让他年长,见在山寨中为主。烦请二位义士同往小寨相会片时。”

  3.

卢俊义道:“小人今日受刑,杖疮疼痛,容在明日上路!”薛霸骂道:“你便闭了鸟嘴!老爷自晦气,撞着你这穷神!沙门岛往回六千里有余,费多少盘缠!你又没一文,教我们如何布摆!”卢俊义诉道:“念小人负屈含冤,上下看觑则个。”

  水浒中的沙门岛在登州境内。《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六介绍:“(登州)府西北六十里海中。海舟行者,必泊此避风。五代时,置沙门寨,宋建隆三年,索内外军不律者配沙门岛。”要发配上岛还得先坐船。《宋史·刑法志》:“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郭东旭指出:“在刺配法中,以刺配沙门岛为最重。”这一去,往往有死无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三:

(天禧三年)二月甲午,诏:“沙门寨监押不得挟私怨害流人,委提点五岛使臣常察举之。违者具事以闻,重置其罪。”先是,著作佐郎高清、襄州文学焦邕皆以罪配隶,监押董遇因事杀之。至是,清子伐登闻鼓,上言遇责赂不足,诬以谋叛。诏诘遇,而清既死,无以证辨,故有是命。

  这就是为什么,众多好汉逼上梁山。水浒一再强调,世道黑暗,才有魔星作祟,不然太祖仁宗等都是天仙下凡,何愁金瓯不固?金圣叹所谓“乱自上作”是精准的。而管理监狱、牢城营的人员,亦有许多弄权生事:“你说不该死,我要结果你也不难,只似打杀一个苍蝇。”

  苏轼《北海十二石记》:

登州下临大海,目力所及,沙门、鼍矶、牵牛、大竹、小竹凡五岛。惟沙门最近,兀然焦枯。其余皆紫翠绝,出没涛中。真神仙所宅也。上生石芝、草木皆奇玮,多不识名者。又多美石,五采斑斓,或作金色。

  除了沙门岛,都是好地方。元杂剧《张生煮海》,就发生在沙门岛。这是另一个反抗强权的故事了。

  2020年4月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套装上下册)》读后感(四):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试析金圣叹所谓“林冲之毒”。

  贯本:

或问于圣叹曰:“鲁达何如人也?”曰:“阔人也。”“宋江何如人也?” 曰:“狭人也。”曰:“林冲何如人也? ”曰:“毒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甘人也。”曰:“杨志何如人也?”曰:“正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驳人也。” 曰:“柴进何如人也?”曰:“良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歹人也。”曰:“阮七何如人也?”曰:“快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厌人也。”曰:“李逵何如人也?”曰:“真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假人也。”曰:“吴用何如人也?” 曰:“捷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呆人也。”曰:“花荣何如人也?”曰:“雅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俗人也。”曰:“卢俊义何如人也?”曰:“大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小人也。”曰:“石秀何如人也?”曰:“警人也。”“宋江何如人也?”曰:“ 钝人也。” 然则《水浒》之一百六人,殆莫不胜于宋江。然而此一百六人也者,固独人人未若武松之绝伦超群。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这段文字用了二十一个形容词来定位,其中两两一组,生动描绘了梁山数人与宋江的秉性对比,对于前者多为肯定赞扬,对于后者则是贬抑。在金批的意志中,林冲之“毒”与宋江之“甘”是对立的。参见《聊斋 · 白莲教》:

某泣且怒曰:“既杀吾妻,又杀吾子,情何以甘!非某自往不可也。”

  甘,忍受、甘心耳。宋江正是“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金圣叹在水浒的序文及批语中提出了怨毒著书、文以载道、文以自娱等三种关于创作动机的观点。他肯定了作家怨毒著书的权利与合理性,并把这种怨毒的产生归诸社会和统治阶级。同时,金圣叹在文中屡次指出,“林冲独为一篇纲领”“水泊之有众人也,则自林冲始也”。在金圣叹眼里,林冲故事是水浒作者怨毒著书的典型,它反映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读第五才子书法》还有一段文字经常被用于诠释“林冲之毒”: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有读者不满于这个“狠”字,认为它不是用于修饰林冲的秉性,而是指作者运笔太狠厉,不容情。我观察了一下前后文的相同句式: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花荣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恁地文秀……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写得另是一样气色……

  感觉这个“狠”用于林冲本人的可能性更大些。但它与前文的“怨毒”一样,并非贬义。金圣叹认为,作者写出林冲,“极丈夫之致”。这种评价与司马迁对伍子胥的赞词“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是相通的。

  金圣叹无疑深惜林冲这一人物。金批的林冲,是他想要看到的林冲。即“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些点评既有中肯的一面,同时又不乏自相矛盾之处。深究下去,甚至可以看到一些文化人格分裂的地方。我们可以学习吸收,但没有必要抱着金批当圭臬。

  在元明清三朝的笔记、话本、传奇、杂剧、小说中,“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不胜枚举。水浒袁杨本103回:

那王庆从小恶逆,生身父母也再不来触犯他的。当下逆性一起,道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一不做,二不休。

  今天的营销号以讹传讹,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出自《增广贤文》。我查过万历本,并无这一句,只有“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可见两句被拼凑在一起只会更晚。同样在水浒:

可怜王伦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冲之手,正应古人言:“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2012年初稿,2020年改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套装上下册)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