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足尾的女人》是一部由田中正执导,尾野真千子 / 鈴木保奈美 / 北村有紀哉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自足尾的女人》精选点评:
●百年过去,中国……
●对故事背景不是很了解 尾野和铃木桑都演得很棒
●尾野和铃木飚戏很过瘾。处在变革时代的女性刻画也很真切。而石川啄木那一代文人的颓废也是时代的产物,片中反复吟诵的短歌貌似海阔天高,实在是啄木壮志未成的写照。
●前篇和后篇衔接得不太好,知识突然变成了主线,恋爱那段更是看得莫明其妙。5
●银河赏2014年1月月间赏
●老人家最后说 我死之后 能把这个村子的事情告诉别人的 只有你和村里的年轻人们了。你要好好思考,这两年 在东京 都学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即使你不愿意 也应该去努力学习啊。。。于是,有了这个电影?哈哈。女主美丽!
●是能够看下去的剧,尾野长得说不上是美女,可是演技不错的呀。五郎在剧中就是个吃橘子的逗比
●20世纪初背景的片简直部部充满文人气息好几段都不错看,小娘子和诗人那段直接穿到夫妇善哉去~铃木保奈美声音清脆如昔啊虽然角色有点西阳怪气
●14冬季SP
●总感觉展开了却没好好收尾,尾野演技一如既往安心,铃木保奈美瘦的厉害,多吃点儿不行么?此外,看的过程中总和《小小的家》互相乱入。
《来自足尾的女人》影评(一):吃土的女人要认字
被封面吸引。女性的独立意识在变革时代的觉醒。
起初想识字,是因为抱着家书,却只能猜测内容。后来看着少爷们的晚安书,开始好奇那些文字描绘的故事。身边的人都告诉她,学认字吧,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或许只有当下的世界被彻底撕裂,才会想起要去找个新世界舔舐伤口吧。
来买花吧,来买花吧。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细沙被海水吹佛,不见了来时的脚印。伤痛最能引起共鸣。一个幻想出来的诗人英雄,一个妄图赖以精神依靠的男人,在强烈的自我暗示下变成了爱情的救命稻草。可实际也只能在颓废和幻想的两岸挣扎。“被火车碾压的死法血肉模糊,我才不会选择这种死法呢。”说给自己听的借口,能感受你诗歌寂寥的她不会相信。 要么人们怎么说,比起男人来,女人更是能隐忍和坚强。无处可归的女人愿意与土地共存亡。这是她能做到的最大的忠贞。
虽明知不能胜,仍用余生奋力抗争的老人,是时代觉悟的起点,女人终于被点醒,被逼学会思考。 那就回到养老院吧,看看那里还有人认真照顾着被国家遗弃的人,总归是个不坏的选择。 学会认字,然后像那个老妇一样眼神清朗地活下去。学会思考,然后像勇敢的她一样,为女性为脚下的土地争取权益。然后宁愿成为前仆后继的浪潮下消逝的足迹。
《来自足尾的女人》影评(二):英雄人物
躺床上看完了后半部《来自足尾铜山的女人》,前半部在教室看的时候津津有味,最后的部分看到压抑的不行。电影中对田中正造的塑造和高日书里的截然不同,原以为田中正造的伟大之处在于一直去保持一个斗士的心态去尽力保护被足尾铜山采矿流出的矿毒所污染的谷中村。电影中,尽管最后村民们的房子还是被拆掉了,正造先生面对这片他一直想保护的土地充满了无力感,可仍然没有失去对未来的希望,依旧鼓励幸子多去了解世事,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前部结束的部分,辛子哥哥亲手带人毁了自己的家,辛子痛苦的抓着他质问,但他的一番话却让我动摇。战场上,生死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辛子哥哥是亲眼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个死在自己的面前。而正是因为用着足尾铜山产的铜做成的子弹,才赢得了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日俄战争啊。没有国家,何谈保护环境,何谈生活。难过之余和舍友们讨论起这个问题,感觉还是国家的安置方案问题,从伦理上来说,国家的生死存亡自然是第一的,可从地球或者人类的生存角度来讲,环境自然是大于一切。在不能兼顾两者的情况下,起码要先处理好矿毒流入区的居民居住生活问题。然后加强采矿的废水排污降解处理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总之,放任不管、怕担责任的态度是坚决不对的。不禁感叹一些部门的做法。另外一个触动点是英子的态度,电影中的英子代表着新时代新思想解放独立自主的女性象征。即便三四郎入狱时她悲痛欲绝,还是微笑着喊辛子来识字啊。可毕竟也是一个心思敏感的人,讲解诗句的时候念着念着自己就潸然泪下:来买花吧来买花!说是买花,其实是不希望自己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课本好看,电影更好看,多多少少有些触动吧。不过真的觉得,人类若想长久的生存发展下去,还是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来自足尾的女人》影评(三):来自足尾铜矿女人的故事
来自足尾铜矿女人的故事
本片讲述一位来自足尾铜矿附近农村底层妇女,在东京开明人士及社会进步运动份子影响及整体日本社会发展下,逐渐成长为具有自我辨析是非能力,且向独立人格前行的日本普通女性!
可惜,其最后也是时代滚滚潮流的被裹挟者,命运的结尾只不过是如旧时村庄变成大型尾矿水池而已(片子涉及了日本最早污染事件——足尾铜矿矿毒事件)!
足尾铜矿座落在日本沥木县上都贺郡足尾盯,在历史上与别子、日立、小坂、尾去泽并列齐名,是日本代表性的大铜矿,主要生产锌、硫化铁等矿石.足尾铜矿最早开采于1601年
不久被江户幕府(1603一1867)接管直辖,生产御用铜,运往江户(今东京),多用于修建寺院和制造江户城与日光东照宫专用铜瓦。
17世纪下半叶,开始批量出口荷兰。1871年,矿山转入民营;1877年始,由古河市兵卫主管,成了日本古河矿业株式会社经营的主要矿山之一。1890年前后,铜产量进入高潮期,占日本全国铜产量的40%。
由于生产第一的经营观念所致,使其冶炼产生的烟害乃至滥伐森林用作燃料,使得周边一片秃岭荒山,破坏了生态平衡,招致山洪频发。
另外,矿山大量的废石、矿渣和含有毒重金属的酸性废水排流入矿山附近的渡良懒川下游,自1885年始,河里的香鱼大量被污染毒死,鲤鱼捕获量剧减,河流两岸400平方公里的农地与农作物都受到矿毒严重污染。
特别是1890年的一场特大洪水,使得矿毒污染现象更加明显化,使得周围受害农民结为团体,群体反抗,触使矛盾激化。
以田中正造为领袖,受害农民掀起反对运动,坚持了十年之久,最后被军警镇压下去。这是日本第一起因公害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当然得不到妥善解决。
田中正造1913年9月4日因胃癌不幸去世。根据当时的报道,田中正造的葬礼在惣宗寺举行,而为他送行的人挤满了道路,多达数万人。此次葬礼再现的活动主题为“田中正造 向着未来大步前进“,意在向人们宣扬田中正造为了解决公害问题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就铜矿本身而言,足尾铜矿在明治中期再度繁荣以后,大正初期达到鼎盛,铜年产量达16000吨,人口在1916年达到38428人。
矿山的繁荣一直持续到嗯和初期,而1937年以后,产量开始下降,到战时增产体制时期,足尾铜矿结束了其“辉煌的历史”。
战后,由于劳动力不足、设备老化等因素,铜的产量显著下降,同时屡遭台风灾害。
摆脱这种日趋贫困状况的是1952年的朝鲜战争、在经济利益的作用下足尾铜矿逐步复苏,1966年期间,月产量达到550吨的记录。
然而,受1981年“尼克松水门事件”的冲击,日本开采业受到致命打击,失去了国际竞争力的足尾铜矿,在1983年2月彻底倒闭、封山。
以上是足尾铜矿的历史,可以说这也是足尾町的历史。
观片突感是:
1、治愈系《孤独的美食家》井之頭五郎之电视剧版主演松重丰(Yutaka Matsushige),作为黄金配角的他,本片中主要警视大人!
我怎么看着,都觉得他依然在美食中游弋呢?(总是吃橘子什么的,哈哈)
2、片中铃木保奈美(Honami Suzuki)饰演的热衷于民主事业的干练女性福田英子道
“世间只有萨摩和长洲之士才算特权阶层,要求重开国会,进行普选。”说出了当时日本社会运动精英们的终极诉求,即意图打破明治维新获权阶层的垄断,进入国家与社会的高层主流圈子,首要目的应当即分享既得利益与权力!
现在来看看影片描写的现实历史背景吧!那样更容易理解人物与情节!
无血开城,将军让权!
日本在中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体制,这个政治体制就是以军人执掌政权、天皇朝廷作陪衬的武士政权(武家政权),通常我们称之为“幕府政治”。从源赖朝开设镰仓幕府起,中途虽有楠木正成辅助后醍醐天皇实现所谓的“建武中兴”(取中国东汉光武帝之年号,以示中兴之意),但那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楠木正成的败死,政权又迅速落入足利尊氏创立的室町幕府手中。天皇再次沦为幕府政治的花瓶。直到明治年间,拥戴明治天皇的新军大破幕府军队,终于结束了日本长达675年的幕府政治(1192-1867年)。
让权,起因于外,成于内!
美国黑船来袭,依靠炮舰打开日本两百余年的锁国之门。
当时,日本西部的实力藩主毛利和岛津以“尊皇攘夷”为旗帜反幕,并于鸟羽、伏见之战打破幕府联军。维新派在军事上的完胜迫使德川末代将军庆喜“大政奉还”,德川幕府统治结束。
将军掌权,天皇形傀儡;明治夺权,成立首相制,此日本“首相”,即内阁总理大臣,是日本的政府首脑!在日本国内又简称为总理大臣、总理,领导内阁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中没有关于总理大臣的规定;根据该宪法的内阁组成之规定,具有政治实力的人组成的枢密院推荐总理大臣,由天皇任命总理大臣。
日本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为长洲人士伊藤博文(1885年就任);
第二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元老即萨摩藩人黑田清隆,早年参与倒幕运动,和建立萨长联合;
第四任,山县有朋,长州藩(今山口县)下级武士出身;
第五任,松方正义,明治九元老之一,萨摩武士出身;
................
即前数任,从1885年第一任起至大正时期左右,历时30多年,基本都是由推翻德川幕府的明治维新有功人士,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其后若干年,其实也长期为前述人士嫡系、旁支控制!
及至1925年《普选案》才予通过,次年公布!水野石溪的《普选运动血泪史》,可见详情。
大正民主运动,其起因当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车轮轨迹必由之路!其本质是新兴地、迅速庞大起来的有产阶层,寻求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