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林海音精选集》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0-27 00:42: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林海音精选集》读后感精选

  《林海音精选集》是一本由林海音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林海音精选集》精选点评:

  ●装帧很喜欢,内容更喜欢。

  ●“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读这本书,感觉林女士就是还没长大的孩子呀,好单纯。

  ●很喜欢林海音先生的散文,每一个生活的细节和瞬间就被她用文字记录下来。

  ●。

  ●城南旧事一枝独秀。一些小短篇很精巧,喜欢金鲤鱼的百褶裙和琼君。尤其不喜欢婚姻的故事。后面一些写老北京的韵味也有意思。一些味同嚼蜡。

  ●每天临睡前读一点点,好像小时候睡觉前听爸妈讲故事。文字素雅轻灵,很多关于老北京的记忆。我没有林海音的福气,半生漂泊,似乎一直没有把哪个地方认作家乡。接触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大都如过眼烟云,以后即使想写,也回忆不起来了。

  ●选取的篇目都挺有代表性的

  ●窃读记

  ●回忆写的很详尽、很美

  ●回忆里全带着爱。

  《林海音精选集》读后感(一):书评-《林海音文学精选集》2

  “你在终夜看守着这脆弱的生命,

  你在你的肉体里还留存着偎抱中所灌输的温和的柔情;

  你紧紧地对着那静默无言的唇,

  这也是你爱阿芒而给阿芒的爱的初吻。

  无情的风,无情的雨,

  再加上一个无情而柔弱无力的黄昏;

  你为了青春你牺牲了你的青春,

  一个不可超越的身体,便会有忧闷,悲苦,和消灭的温存。”

  这首诗读起来或许还有那么些青涩的味道,但是你知道这是林先生什么时候写的小诗么?是她初中的时候,应邀参演话剧《茶花女》的时候有感而写!挺惊艳的!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爸爸是客家人,妈妈是闽南人,5岁的时候,举家从台湾迁至北京,后1937年和丈夫何凡(原名:夏承楹)回台湾定居。

  日本出生,北平成长,把生命的菁华给了台湾!

  《林海音精选集》读后感(二):书评-《林海音精选集》1

  最近特想念北京的卤煮,以前的饮食也不算清淡口味的,但自从很多年前接触了卤煮之后,口味一下子变重了!

  比方,南方这边的豆腐脑是放白糖的,北京的豆腐脑是放卤汁的,从此就不再惦念南方的豆腐脑了!

  北京就是有一种魔力,让你离开她之后,不仅想念那里的人,那里的建筑,更甚的是时常想回去一饱口福那里的美食!

  林海音,一代文学名家,她笔下的北京,是那个时代的北京,读读她的文集,找寻一下北京的历史记忆,现在还留有多少!哪些是你想象之外的北京?

  其实,林海音出生在台湾,爸爸最初是教书的,但后来从商,从日本到了北京,随后举家搬迁至北京,那年林海音大概x岁!婚后又和丈夫回台湾定居,直至去世!

  她的童年到青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说是北京人也不为过!北京人相处起来,很大气舒坦,而她的文字也比较生活化,文章感情充沛而内敛!像是在听故事,不是在读故事!

  每一个对北京有念想的人,都可以时常翻翻林海音的书,虽然不是同时代的北京,但是她的文字是可以解相思之苦的!

  《林海音精选集》读后感(三):人情味

  林海音之文,有人情气。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都在怀着一种饱满的感情书写所经历的事、所认识的人,然而这种感情又不是满到难以控制的,她用有条不紊的理性将它们整理好,然后一字一句地写出来,因此文章既含情又舒畅。林言自己虽生长在民国,但是没有接受过旧学教育,这也是我一直觉得她离这个如今的时代很相近的原因之一。或许也正是因此,她的白话文中没有旧学的那种“别扭”,而是显得极为自然,浑然天成。

  她的小说乃至散文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对男性角色的刻画,少,甚至于无,而这些女性呢,大多都是极为平常的家庭女性,林海音更多的关注的,是她们的情感和命运。她对她们的独立和勇敢表示赞赏,对过分依赖男性的旧时女人表达怜悯和批判,可是她又忠实地刻画女性在爱情之中与男性的相依相存的陪伴,她的描写,大多是属于写实性的。

  自然,最能够传世的,就数一部《城南旧事》,表现一种对逝去事物怀念的哀伤。这逝去的事物不仅仅是实体性的,例如老北京城的旧人旧物、不断离开她的种种人,更是无实相的,例如无法回去只能回首的童年,例如那些阖家欢乐的时光。这种带着哀伤和甜蜜的回首是人类之共性,总能够在读者心中勾起一份不尽相同却极为类似的共鸣。而在回首自身所经历的岁月之时,她又将目光投射到那些经过她的岁月的人的命运之上,一种时代之伤从一个小小的切口潺潺地展开。

  她的文章并不华丽,但是有诗性,很好。(2016/10/31)

  《林海音精选集》读后感(四):初恋

  第21天了,听过“坚持21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而我今天好像有点轻微的腻烦情绪,可能生活该找些其他的刺激点了吧。之前几天一直在回味书中不同悲惨的人生,自己情绪都有些低沉了,毕竟得把自己置于那个情境中跟着书中的主角经历喜怒哀乐。今天,想点让自己心暖的。

  一般在看完一本自己觉得不错的书之后,都会比较留意那个作者的其他书,看了《城南旧事》后,图书馆找书时无意看到林海音一本精选集,《初恋》只是里面的一篇短篇小说,我喜欢看不同人对爱情这个话题相关的文字。

  一个坚守农村教育前线的老处女校长向流浪到一文不名,急于寻找寄身之地的“我”讲诉了自己的初恋故事。她早年丧母,为了照顾年老的父亲和年少的妹妹,错过年华。父亲特意从大学带回一个助教来家过暑假,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大女婿。她也对这位仪表堂堂的青年一见钟情。一系列细致心理描写让看书的我都感受到浓浓暧昧的气氛,直到他约她出来谈话,她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但完全意外的结局使她支持不住自己,却只是“将肩头靠在大树上”,故作镇定答应他的要求,劝父亲允许他向小妹求婚,她经历了由幸福天堂跌入痛苦深渊的心理历程,但她认为她的退让给心爱的人带来幸福,自己虽痛苦,却值得。

  这篇小说让我有感触的地方,一是她心痛后,真心的祝福和帮助妹妹和青年在一起;二是这份还没开始的爱情,似乎就让她回味了一辈子,一个纯粹的人拥有的纯粹的爱情观。

  和身边的人也曾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如果你喜欢的人喜欢你的妹妹或者你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做?”,以前会信誓旦旦的说“如果是这样,那我就默默的走开”。现在,我的回答会是“如果她也刚好喜欢他,我会默默走开,有些话就烂在肚子里了,如果她不喜欢他,那我希望我有勇气去主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林海音精选集》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