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3-29 03:03: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读后感大全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是一本由(美) 黄仁宇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6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精选点评:

  ●感觉就是一味讲历史,缺乏新意

  ●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大国崛起》。其整个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其想要论述的观点确实大相径庭。 本书的观点就在于,第一,资本主义是一个需要条件的产物;第二,中国必须走向资本主义。 对第一种观点认同。第二种观点,存疑,甚至否定。

  ●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了几个资本主义案例,还是黄老师的味

  ●资本主义的入门简史。其实最终要探讨的核心问题还是: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

  ●看的人好少啊。书还是很不错的。也算是历史角度过了一下经济制度史。看的时候总有种错觉认为是一个外国学者写的。但时不时蹦出一个孔孟,儒家。突然打醒了自己,是种挺有意思的体验!

  ●较之中国史次之

  ●18.6.18,当当。

  ●很大块头的一本書,算是今年除了專業書外讀的最厚的一本書了。書中的分析方法,對很多歷史現象的理解非常有助於理解現在的很多事件。

  ●可以。《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作者以其“大历史”的宏观视野,涉足欧美等国的近代历史,为我们讲解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路径。全书以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社会转型为中心,研究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经济与经营方式,及其在各国不同的民族特性和文化背景之中的演化过程。书中侧重分析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将资本主义综合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

  ●1. 语言极其晦涩难懂,佶屈聱牙,很多句子读过三四遍也不知其意。怀疑是我阅读功底太差还是作者表达不通畅; 2. 章节安排太冗长,每一章崎岖跳跃洋洋洒洒大半不安排停顿和标题,难令人抓住重点。3. 真本书看完了体验不佳,并且很痛苦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一):《资本主义》(摘抄)

  《第一章 》

  1、

  资本主义为这三个名词

  其他两个名词为资本,及资本家。

  2、

  我所谓之资本主义乃是有些人拨用资本,不让旁人介入。

  土地仍是资本主义之堡垒。

  一种经济与社会之体制,当中劳工以劳力使资本产生作用,使之成为收入来源。而资本并不隶属于这些劳工。

  3、

  资本主义一行,生产者开始出卖劳动力,此后对制成品无法过问。

  4、

  资本主义精神,新时代的资本家将存积资本当作一种高尚的事业,并赋予宗教性。

  5、

  工业资本之形成,有两种方式:

  (1)一种是匠工扩大了本身行业的制造。挣足了资本成为资本家,开始雇用劳工,创造新局面,通常是前进的。

  (2)另一种方式则是将商业资本投入制造,压制生产,使物以稀为贵,而大规模地赚钱。

  他们也不愿意高度地分工合作,于是避免了大量的投资,总之就是反动。

  但在初期存积资本的过程中,工可以为商,商也可以为工。

  6、

  商待开发的国家,需将廉价的劳工投入国际市场以便存积资本。

  资金的辗转则已国际化,不借贷则眼看着旁人占先,并使自己坐失机宜。

  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中国社会受儒家统治,只有父系的官僚组织,缺乏有法律保障的社会结构。

  8、

  自从罗马帝国崩溃后,每一个国家都有两种力量出现,一是对金子的贪婪,一是创设企业的精神,不久这两种力量凝结一气。

9、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二):大陆农业国现代化之难难以想象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1.韦伯论述中国社会受儒家统治,只有父系的官僚组织,缺乏有法律保障的社会结构。下层的组织机构既靠父系权威的氏族做主,科举制度又将一切名利交付文人,使其他各种行业缺乏适当的领导力量。2.资本主义能推行,法治的维持为首要工作,若无法治,则商业资本即无法预为筹谋,无从计算,以及不能发生一个现代经济的体系。 资本主义的推行必使债务被尊重,合同必须强迫执行。不论主权谁属,只能在安全有秩序和法律保护的商业路线交易市场和契约关系之下,利润才能增值。3.大规模商业的展开,所依赖的不是货币而是信用。信用之能遂行,有赖于分权和法治。4.我们与其绞尽脑汁去猜测何以没有发生的事情竟没有发生,不如节省精力去观测已经发生的事情在何种情况之下发生。5.问题的症结不在权力如何分配或执权者应受各种监视,而是在上层的理念如何有效的传达于下层。中国在20世纪正由一个旧式农业体制转入一个新式的商业体制,除非农村里最基层的结构也能适应商业管理之法制,否则实在无法可遵循,也非单指责执法人员不守法就能解决问题。6.信用膨胀始于政府改强征为借贷,政府从强盗逻辑改变为契约逻辑后产生了强大的动员能力,国债的发行促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人类的协作模式自此进入新阶段。信用制度需要司法权保障,然后低层结构里各种事物自由交换才能不受影响。7.《海洋国家》要旨是政府权威必与民间经济力量互为表里。亚当斯密的《原富》在很多地方用比较的方法来写作。他常说荷兰比英国强,英国又比法国强,所有欧洲国家又都比中国强。8.美国的自由乃因几百年前海洋国家受外界军事威胁浅,而感受商业的影响程度深,早已将内部各种因素摆在各尽所能互相竞争的体制之下,妨碍自由竞争的潜在力量已在司法立法的行动中尽量铲除。9.资本主义可以脱离意识形态的解释,它虽让私人财产权在公众事业中占重要地位,仍可能在开明的私立观条件下,于技术上代表一种紧凑的组织与运动。10.将旧有体制全部解散一切重来,其胆量值得钦佩,可是也在心理和行动上沾染着极端可怕的景象。卢梭所谓“高贵之野人”其为高贵,则是不染世俗上奴役旁人和剥削旁人之恶习,其为野人,是不受假惺惺的文教所拘束。11.个人财产权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也是自由社会的基石。洛克就说,财产权与个人的自由有着直接的关系。财产权不是一种物的关系,而是一种道德的关系,一种与因果关系相联系的涉及预期的稳定性的社会关系。没有它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预期是不可能的。12.中国普通老百姓外表非常拘谨,这是他们长期处在铁的政权统治之下自然产生出来的。在他们私下生活中,他们也是非常活泼愉快的。但一见了官,就马上变成另一个人。13.时过境迁人类发觉他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理智,但理智不是一切世事的最后主宰。我们的知识愈提高,我们对旁人的容忍也要愈宽,我们道德上的责任也愈大。14.有些大陆性格的国家将互相交换的原则由战时体制粗率组成,局势既正常化,也仍需要改造,将最基本的私人财产权予以固定,除非仍然拒绝与外界潮流汇合。15.统治大众的方法,一是精神上和道德上激励,以宗教或党义;二是警察权逼迫就范,以军事力量和法庭为后盾;三是在法制上依循个人私利观,使公私厉害凝合为一。16.综合看来,改组旧式国家以适应现代化有不同途径,而内中的基本法则只有一个,即将下层结构里各种因素弄得概能公平而自由的交换。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三):如何从技术角度去看“资本主义”

  在意识形态年代,资本主义往往被妖魔化,象征着剥削、腐朽、反动,无时无地不被批判。

  在改革开放年代,资本主义被实用化。尽管每当改革困顿时,市场经济姓“资”姓“社”问题就会被来拿出来激烈争论,但底层社会的自发创造,上层的适时顺应,市场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注释。

  到底什么是资本主义?

  这是作者在本书中一直想要弄清楚的问题。他拒绝用意识形态角度去审视,主张用技术角度去理性看待。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的组织与制度,内中物品之生产与分配,以私人资本出面主持,大凡一个国家采取这种制度以扩充国民资本为当前主要任务之一,所以私人资本也在其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的比重”。

  在作者看来,资本主义从技术上讲,只是一种经济组织与制度,为什么强调必须由私人资本出面主持?因为该体制能实现私人财产权“有效率”。关于背后的原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已充分论证,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反倒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让全社会受益。

  在“资本主义”这个词开始使用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类似的商业体制已经在西欧陆续出现,最早发轫于威尼斯,在英国形成算是最有代表性。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技术性格包括:

  一是资金广泛的流通,剩余之资本透过私人贷款方式,彼此往来。

  二是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佣,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耳目能监视之程度。

  三是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因此各企业活动范围又超过本身力之能及。

  且以上三个条件全靠信用,而信用必赖法治维持。所以资本主义之成立必受政治体系的约束,行之于国界之外则赖治外法权。反而言之,资本家的地位亦必在政治体系中占特殊比重。

  概括来看,其实就是低层要有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公平而自由地交换,要保护这种交换,势必需要相应法律保护私人产权和信用制度等,此则涉及立法,立法则牵涉政治,则需能代表这一资本阶层利益的人在政府中有话语权,即政权必须向这一阶层开放。

  作者也根据这些特征对近现代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国以及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进行了重新梳理。发现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过去愈缺乏中央集权的经验,愈有以数目字管理的权利,改造比较容易。他也提到,初期存积资本时常带侵略和剥削的性格,以及认为资本主义被诟病的“剥削劳动力的剩余价值”以及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不是本质,同时提到资本主义体制自身也是在一个在内外压力下不断自我更新的体制,否则就不会出现所谓“福利国家”。

  对于为何中国没有能自发产生资本主义,作者着墨较少,提到的解释跟其他著作中差别不大,主要是理学思想桎梏、没有形成促进社会资本投入扩大再生产的体制,以及明清专制集权下的闭关锁国政策等。私以为中国是一个文化和政治早熟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儒表法里”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让这个社会过于稳定,以致于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及时调整。

  对于这一点,历史大家许倬云在《中西文明的对照》一书中专门提到“上层对于变局的麻木,正是由于明清两代经由科举制度,思想定于一尊。皇权希望稳定,却不知道稳定的另一面就是僵化。一个庞大的帝国,如果对内对外都因为僵化而不能做出适当的调节,这样的政权终究会陷入困境,成为不能撑持的腐朽结构”。

  总的看来,由于各国历史背景和禀赋不同,资本主义的演进多呈现辗转复杂的情况,也提示现代化转型的不易。如作者所说,把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技术上的工作,打破“为富不仁”的死板观念,却也用不着把资本主义当做另一种宗教。回归理性,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教训,也许对国家现代化转型更有助益。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后感(四):读书要点(仅供个人回想)

  陶蒲三种学派 1. 注重生产关系,不问成品的马克思学派; 2. 麦克斯韦伯的唯心主义(作者不同意其观点); 3. 除1&2以外的其他学派. 作者定义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划时代的组织与运动. 黄先生认为,明清时不能叫做真正的“封建”的, 其完全不同于欧洲真正的封建. 资本主义不曾在中国出现过,原因很多,包括:1. 中西方的土壤就不曾相同,西方封建, 新潮流一来即可扫荡封建; 而中国不封建,内部体系严谨可应对变化的产生; 2.中国在“交换工具”上不及欧洲增加的多,中国只有贱金属等; 3.中国未能开展商品经济; 4. 没有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无法保障资本积存. 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 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 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 因为她志不在此.她不仅不能产生,而且一向无意于产生。 产生资本主义的三个技术性性格: 1. 资金广泛的流通,剩余之资本透过私人贷款方式, 彼此往来; 2. 经理人才不顾人身关系的雇佣, 因而企业扩大超过所有者本人耳目能监视之程度; 3. 技术上之支持因素通盘使用,如交通通信,律师事务及保险业务等,因此各企业活动范围又超过本身力之能及. 作者认为,资本主义的运动一定要将社会的上层机构 superstructure和底层机构infrastructure 能够互相交换. 这是需要一段司法与立法之改革才能使上下之间密切联系的. 威尼斯称霸地中海之日,大略为1000-1500年间,和中国宋(960-1279),元(1271-1368)两朝及明朝(1368-1644)的前期相同. 我的善恶,也有我自己的良心作主. 我与神的关系,更非你与你的主教所能干预. 这种意见,也可以算是资本主义的原始思想. 布罗代尔说:“资本主义之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乃是愿意冒险,愿意投机.” 欺骗也是因素之一. 威尼斯崛起的有利条件:1. 政府支持,专营; 2. 地理位置佳; 3. 十字军东征带动其重要性; 4. 粮食转口商 等. 通过威尼斯社会上的表现来看,包括社会体制,制度,经济环境,私人参与投资度,得出,其实13-14世纪时,威尼斯即可被称作后来才有的“资本主义”一词. 资本主义首先出现在意大利,可以算为多数学者和作家所公认. 商业大规模展开,所依赖的不是货币,而是信用. 作者把“唯利是图”当作了荷兰人资本主义运动开始的动机!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中世纪统称为“低地国家”(low countries). 加尔文,命定论(predestination), 简单说就是人不论贤愚不肖,将来或入天堂,或入地狱, 早为神所预定. 17世纪初,荷兰阿姆斯特丹开设的银行,贵金属通信用票据挂钩,以信用走天下.这是“交换工具”灵活的表现,出现资本主义的有利条件. 期货,是由17C时阿姆斯特丹首创,可见当时交易的频繁景象. 资本主义带有试验与赌博的性格. 由于荷兰利率低,贷款成本低于英国2-3%, 故有了跨国的行为. 中国北宋,明清虽然乍看起来市场繁荣,但无高程度的分工协作,算不得资本主义. 克拉克说:“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商业的事体,一半是征服占领,也可以说一半是对缺乏抵抗能力的土著所加的一种抢劫.” 荷兰在历史上的地位,1600-1700年间最为outstanding. 英国上议院--贵族院,为有爵位及高级僧侣之集会; 下议院为贫民院. 英国的议会原本并非是立法机构,而仅是磋商解决以前未曾出现问题,而现在有人质问的事件. 后来伊丽莎白在位时,之授权议会讨论财政税收,大凡宗教与外交事宜由其全权处理. 大凡一个国家,必定有一个上层机构和一个下层机构, 当中的联系,有关宗教信仰,社会习惯和经济利害,统以法律贯穿之.总要做得上下合节,首位一致.要是当中联系不应命,政局必不稳定. 布罗代尔:“任何一个古代结构组成的社会,一开金钱使用之门,就会失去已经获得的平衡.” 查理二世 Chairless II 詹姆斯二世 James II 封号“约克公爵”. 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天主教国王. 查理二世将北美洲的一个殖民地以他的封号命名为“纽约”. 奥利弗 克伦威尔 Oliver Cromwell 英国内战中击败了保王党,1649年斩杀了查理一世,废除了英格兰的君主制, 并征服苏格兰,爱尔兰,在1653年-1658年出任英格兰,苏格兰, 爱尔兰联邦之护国公. Charles I — Oliver Cromwell — 儿子Richard… —CharlesII 封建制度下,土地虽为分封给各大领主, 然而依旧存在私相买卖,变相出租出售,地权不明等问题,导致内战. 资本家成了国家的债权人,资本主义与国家互为一体,它成了国家. 资本主义确实有不仁不义之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在更正.若其目的不是扩充国民资本,也不能在历史上至今长期存在立足了. 马基雅弗 (生于1469年)著 <君王论>,提出“一个国家的首脑有维护属下人民安全的义务”.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被称为“近代政治学之父”. “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也可谓马基雅弗开其先河. “政治无道德”的权术思想,被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光荣革命: 1688 年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政变.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霍布斯《巨灵》 巨灵用来比喻强势的国家,概述阐述了国家学说,探讨了社会的结构,其中的人性论,社会契约论以及国家的本质和作用等思想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巨灵>提出了人无休止地追求权力,欲望无止境,这也是资本主义的精神. 国家主权授予一人活一群人,此即“巨灵”. 哈灵顿 <海洋国家> 海洋国家的要旨,是政府之权威必与民间之经济力量互为表里.以英国而言,土地之占有为决定性因素.如果社会上某一阶级占有土地为全国一半,或一半以上,则政治力量必落在这阶级手中. 洛克提出天赋人权是有时代背景的.当时英国突然由400万人口增加至600万,社会压力大,而只有企业家能够主持好.政府以来企业家,必定要加强私人财产权的保护. 古典派经济学家三代表: 亚当斯密, 马尔萨斯, 李嘉图 李嘉图认为,劳动力的自然价格乃是能让劳工维持生计,绵延苗裔的代价,刚好够额,既不能多,也不会少.食物和其他必需品涨价的时候,劳力的自然价格随着增高;跌价的时候,劳力的自然价格也随着下跌. 劳力的市场价格则依供求关系而定:少则价昂,多则价廉. 不顾人本主义的资本主义,亦即李嘉图所提倡的资本主义. 维纳 宋巴特 , 麦克斯 韦伯 《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六章 美国,日本和德国 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过去愈缺乏中央集权的经验,愈有以数字管理的潜力,改造比较容易,常能捷足先入资本主义体制. 北美形成资本主义的几个有利条件: 1.宗教宽容; 2.社会的向上流动; 3.土地权易得. 美国的诞生,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中更向前跨进了一步。威尼斯全城在海岛之上,容易进入资本主义的体制。荷兰城市里人口与商业的比重远过于农村社会,又大量吸收了各种工商业技术和商业资本, 才在独立式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光荣革命前后进入资本主义体制,黄景尚需要将这国家的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归为一元。 美国1776年7月4日宣告独立,1789年联邦宪法才得以修正。 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1. 独特的性格; 2. 受外界军事威胁少; 3. 地理位置使其吸收外界专长是具有突然性和全面性。 日耳曼弥足由东向西南迁徙,在意大利则成伦巴底人,在法国则为诺曼及勃艮第人,在英国责称盎格鲁撒克逊人。此外瑞典、挪威、丹麦、荷兰的土著也算是日耳曼民族。 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 威廉只德国——第二帝国; 希特勒所倡导的——第三帝国。 法国1789年三级会议。第一级 First Estate为僧侣,天主教方丈及一般僧尼,为数不逾十万,第一级不向国王付税;第二级为贵族,总数不超过40万人;第三级为贫民,占比约94%。 三级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协商抽税制度。一二级肯定不交税,还不是抽第三级人民的税吗?! 法兰西的大革命,就是要退回原始时代,给自己创造一段专心的历史。 法国大革命极端戏剧性地表现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寻觅现代组织的过程,它在迫不及待的期间,表扬了人类崇高的理想,也暴露了很多人类共通的弱点。他给人类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也留下了一个阴影。 我们的只是越提高,我们对旁人的宽忍也要愈宽,我们道德上的责任也愈大。 布尔什维克,译为“多数派”,以列宁为领导人物,他也认为俄国应经过一段“民主革命”。但这所谓的“民主”,乃是“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民主专政”。 俄国二月革命否定了沙皇体制;十月革命也仍只否定了西方现代的代议政治,代之以一党专政。 斯大林清党运动,红军元帅中5人之3人,上将4人中之3人,中将中全部12人均处死。至于中级人物、民间领袖,被清算者更无法确定。据此估计其全数,当在70万至百万人之间。 监禁于牢狱及各集中营者,可能愈700万或超过1000万。当时苏联人口据估计为1.7亿或1.8亿,也就是说,可能有5%陷于缧绁。 我们判断中国传统之意识形态,针对其政教合一。将伦理思想写入法律条文里,未顾及个人及内在的公平,先已用道德名义阻塞社会分工合作,所引用技术上的的安排。 佛朗哥事业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能抵御希特勒的压力,没有参加轴心国的故事。(西班牙)以一个法西斯的首脑,能在二战后继续存在,已属不易,而且佛朗哥的专政体不经暴动即进入民主体制,尤为历史上罕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