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一本由傅雷著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9.00元,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精选点评:
●好后悔没有在我去欧洲前看完这本书,否则可以更好的体会那些画和雕塑了。傅雷从乔托的文艺复兴初期讲到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赏析加自己的见解评论,夹杂当时社会政治宗教文化背景,娓娓道来。虽然离此书诞生已过八十年余载,作者的某些见解可能有失偏颇,但是不得不承认傅雷的博学与深刻。
●没看过其他版本,仅就这版而言,排版插图及铜版纸印刷的插图都很精美,适合收藏的。不敢相信这是傅雷先生在26岁写出的,字里行间完全不见稚嫩,只是娓娓道来自己对于那些美术大家的认识、见解,同时勾勒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剪影。有插图真的很好,对着插图完全不觉得文字的枯燥。
●花周末两天啃完了这本从图书馆里搬回来的书~ 想想再早前对于欧洲艺术的了解就来源于陈丹燕的书了。整本从装帧到排版配图都要点赞,毕竟讲解名作不配上原作很难理解到细节以及作者本身的一些感悟~从内容上来讲确实更像讲义,以作品本身为主,关于画家本人,历史背景以及艺术的发展史就相对单薄了些,挺像要继续做课外阅读一样XDD 文艺复兴三杰是写得最详尽也最深入的,尤其喜欢关于达芬奇的那一部分(顺感觉几年前去的展览仿佛白去了5555)我个人还是最喜欢波提切利明媚的画风~ 虽然不是完全认同但作者很多批评的观点都蛮赞的,而且配合画作讲解,即使对艺术没什么体悟读起来也不觉得枯燥。最后记一笔读的时候很喜欢的一句话:“艺术感动我们的,往往是它缺乏均衡的地方。” 再ps:想去梵蒂冈!!!
●对我这样的门外汉非常友好,没有什么艰深的概念,也不故作清高。脉络特别清晰,整本看下来,脑子里会形成一个完好的路径。不过前提是,要习惯傅雷那个时代的文体。他是我翻译的启蒙,所以我是很习惯的。另外,彩图都很清晰,配的又多又适当,感谢编者。
●人家二十多岁写的 我感觉十分惭愧
●内容本身非常基础,但是处处可以提现傅老先生在艺术史领域的造诣、审美水平和对名家名作的理解力,解读力和欣赏力,个别章节对音乐的cross reference 也很巧妙;可能是因为成书年代,稍微有点不适应傅老的语言风格,总感觉有些地方表达怪怪的
●必须满星好评! 可以了解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值得二刷!! 乔托:文艺复兴的始祖,从乔托开始绘画有了情感的表达。其特点是,生动!不注重细节的精准(通过练习即可习得),技法上致力于选择人们情绪的顶点或者是某一特殊的动作 多那太罗:雕塑作品从追求造型美!到追求刻画内心世界!不同创作时期 程度不同
●傅雷这本书已经买过一本无图小册,但要想理解所讲,还真得照着画边看边读。
●对于一个文艺评论家来说,傅雷老师在中世纪到近代的绘画作品鉴赏中的通感应用十分得当,读他的评论有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同时也针对不同作家时代补充的非常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非常受教,启行翡冷翠之前的确是非常好的homework
●此书装帧好,26岁的傅雷的笔触与心灵 便已融汇文史 入及画理 ,文笔娴雅且剖析精到,令吾辈多日来赏心然怡目。想当今多少学者教授是银洋(样)蜡枪头啊~看了不少时日,这么多大师,艺术已成为过去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一):我的艺术史启蒙书
傅雷先生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可以说是我的艺术史启蒙书。
虽然书本并不是完全按照年代或画派或其他特别明显的历史观逻辑进行书写的,它确实看上去更像讲稿,像札记,但是书本中透露出来的艺术史观,是非常客观,甚至可以说先进的。尤其在自己开始学习作画之后,这种感觉尤为深刻。非常感谢在接触艺术史之初可以读到傅雷先生的这些见解。看完之后也有些遗憾,没能在有机会去那些博物馆之前先稍微系统地学习一下艺术史,否则在博物馆里一定会更有收获。不过相信以后还有机会能再去几大博物馆瞻仰真迹的。
我看的这一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版,个人觉得还是挺不错的,编校不存在评论中提到的那些错误,最重要是插图很丰富,也有足够的细节图,虽然可能因为版权等问题,无法把傅雷先生提到的每一幅画都作为插图附上,但也尽量配上了相应作者的其他画,有助于理解。
最后,傅雷先生的文字真是美,现在很少有人能写出这么美的鉴赏文字了。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二):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书评
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基本上是通过逐个介绍艺术家及其作品连缀的美术史著作,以流派划分的仅有“浪漫派风景画家”一节。 每一节中尤其喜欢以艺术家为切入点,常常花大篇幅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个性,且个性与美术风格间常有联系,如陶拿丹罗决绝甚而反叛的性格和他前后期作品风格的联系,这种艺术家先行的写法在“莱诺支与耿斯勃洛”(傅雷先生不流俗的译名真的让我打字无能)一节里最为明显,将穷尽艺术技巧的莱诺支和充满了自然与诗情的耿斯勃洛写的很传神。 此外,如傅雷在序中所说,他非常注重在名作和艺术家的描述中加入“艺术源流和技术精艺”分析,有很多对作品“时代精神”的史家式描写。相对而言,对作品本身的分析则略少。另外,书里的插画也太少了,让不知道怎么在网上搜画的我只能凭空臆想"波提切利之妩媚"。 此前对傅雷先生了解很少,读前言,看到“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形容,虽然仍然不了解傅雷的一生,但确实顿生敬意。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三):困了,就写这几点吧。
26、
胡适26岁写成《文学改良刍议》,傅雷也是26岁写成这些讲稿。
《文学改良刍议》我没看过,便不好评判什么。
但这二十讲,讲是56岁的人写的,也不觉有什么漏洞。文字之间,看不到20几岁的稚嫩。
之前看过加缪20几岁的文字,但总归感觉有文学文字的门路在里面的。而傅雷却没有这些。
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个26岁的年轻人脑袋里已经装了一个赏古的老头子了吗?
1、
傅雷每篇文稿还是有些许套路的,往往文末最后两段就是高度总结陈词,当你发现你要一排排勾画时,多半这一讲就结束了。一些篇章多有意犹未尽、戛然而止之感。
2、
单纯从技巧上谈赏析固然可以,但是文章内容的视野广度、深度还是和人文修养有莫大的联系。傅雷在音乐、西方近代文学上的知识和素养有力地帮助了他行文的思维角度。
3、
一个版本的书,何以被评价为最佳版本有很多因素决定。
但这个版本的书,明明已经够用心与专业了。但诸如第12讲和第15讲的配图像素、印刷质量。真是为此版本感到遗憾。
4、
可惜傅雷二十讲里并没有多少涉及印象派画家的作品,特别是我们较为熟悉的那几位的作品,好奇傅雷会怎么讲他们。
5、
成文于30年代,对于20世纪逐渐开始流行的现代画派,不知道傅雷又会如何评价、赏析,倒是大胆假设他不会赞赏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