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的平方》是一本由胡正欣著作,南海出版公司·朗朗书房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恶意的平方》精选点评:
●还不错
●凶手过于明显了,各方面都很一般,本来想打3星,不过看在校园风格和无头尸讲义的份儿上加一星。
●6.0分。 这部作品非常以及极其地糟糕,守住及格线的仅仅是我对于纸质出版物评分的坚持。 对话和人物关系都比较尴尬,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奇怪的叙述,混乱,支离破碎。比起小说,更像是电视剧的分镜剧本。 越来越能明白为什么常常一个并不算优秀的作品被大家一众猛夸。 不是郭德纲太优秀,都是同行的衬托!不同的是,郭德纲是真的优秀,说这话只是为了挤兑同行。
●意外的还不差,能看出作者对于把故事讲好的优先级别是在处理推理诡计之上的,角色的个性塑造其实可以更极端一些,这样主旨恶意的溢出相信会更为强烈。顺便说一下,书名太差意思,这地方夸张标题党一下吸吸睛相信是可以接受的。
●林“侦探”伪解答里面的“吞名章”有点《密室收藏家》的意思,然而称此人是侦探真是辱侦探了。
●蜜汁大小姐、迷一般的父女关系和同学关系、毫无亮点的侦探……如果一部小说充满了作者的个人趣味,而读者恰好对他的个人趣味没有同感的话,阅读过程会变得很痛苦。事实证明校园推理想不被黑太难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知道医生、律师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但是谁都当过高中生。说回推理,这本的推理部分感觉就像一个谜题强行灌成长篇,而谜题部分也做的太简陋了,如果是一千字的谜题,安排凶手、侦探直接出场、直接把不在场证明甩出来就行了,但是长篇还这么写就不大合适了吧……
●完成度较高的国内原创推理,冷静的诡计。
●100页就可以讲完的故事。警察被两个高中生忽悠着转,智商捉急
●途中的“无头尸体讲义”竟然影响到结局。在书中描述出来人性的正面和负面
●(103)校园无头尸案,封面泄底,没什么好说的
《恶意的平方》读后感(一):读了
朋友推荐的,还不错,分两次看完。读起来比较顺畅。读到一半的时候大概猜出来和谁有关系,读到老师盒子里面照片的内容时,已经明白是凶手是谁。剩下的就是验证和其他一些细节。希望作者能更多更好作品出来。 朋友推荐的,还不错,分两次看完。读起来比较顺畅。读到一半的时候大概猜出来和谁有关系,读到老师盒子里面照片的内容时,已经明白是凶手是谁。剩下的就是验证和其他一些细节。希望作者能更多更好作品出来
《恶意的平方》读后感(二):标题不取了
这部小说本想给五颗星的,因为单单以阅读感来说,最后的推理竟真的让我有种奎因的既视感。但细细想来,这推理虽然精彩,却在本身有些薄弱之时也没有搭上一个好的迷题。
地谜天解并非不好,只是这部小说的迷题过于简陋模糊了,让人摸不着头脑。再加上很多线索点到即止,让这个解答只能浮着,而不能真正立起来。例如凶手的不在场证明,一直在和稀泥,让读者以为这其实不是迷题——私以为不在场证明还是要让读者明了的,而其解答所用到的线索太薄弱,诡计也超出了人的常识,让人觉得最后的解答过于突兀。尤其,这个诡计还涉及到斩首的真正原因。就更让人觉得迷题混沌了。有时候,推理小说的迷题还是要清晰一点为好。更何况,作者还让一群无关紧要的人出场,水了些没用的东西。双线的叙述打乱了节奏与行文,让整部小说不连贯了。
由此整个布局虽妙,但窃以为还需合理布置。
《恶意的平方》读后感(三):标题不取了
这部小说本想给五颗星的,因为单单以阅读感来说,最后的推理竟真的让我有种奎因的既视感。但细细想来,这推理虽然精彩,却在本身有些薄弱之时也没有搭上一个好的迷题。
地谜天解并非不好,只是这部小说的迷题过于简陋模糊了,让人摸不着头脑。再加上很多线索点到即止,让这个解答只能浮着,而不能真正立起来。例如凶手的不在场证明,一直在和稀泥,让读者以为这其实不是迷题——私以为不在场证明还是要让读者明了的,而其解答所用到的线索太薄弱,诡计也超出了人的常识,让人觉得最后的解答过于突兀。尤其,这个诡计还涉及到斩首的真正原因。就更让人觉得迷题混沌了。有时候,推理小说的迷题还是要清晰一点为好。更何况,作者还让一群无关紧要的人出场,水了些没用的东西。双线的叙述打乱了节奏与行文,让整部小说不连贯了。
由此整个布局虽妙,但窃以为还需合理布置。
《恶意的平方》读后感(四):我们需要怎样的推理小说?
东野圭吾的《歪笑小说》里有个名为《序之口》的短篇,讲到了出版社对于新人作家的态度。短篇中新人作家的书首印只有八千册,一般说来出这种书出版社反而会赔钱。但出版社看中的是新人作家本身的潜力,用畅销作家赚来的钱,正好可以培养新一批新人作家,这样才能实现出版业的良性循环。
在推理出版完全成熟的日本,这样做才是工业化的正确操作方式,但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根本就做不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推理畅销作家;其次,前些年出版社也并没有想要培养原创推理新人的意识。在原创推理的出版上,总是慎之又慎。近几年情况稍有好转,因为电影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连带着类型小说的出版也变得活跃起来,出版社也渐渐有了培养新人的意识,毫无疑问,现在应该是原创推理最好的时代,只要书写得不算太差,大抵就能顺利出版赶上这波潮流。个人认为,原创推理的水平,也从之前比港台落后十年左右进化到现在只落后两三年的水平。但是,能够将推理小说完全进行大陆本土化,出版现象级作品的那个里程碑,还没有到来。
《恶意的平方》这本书讲的是校园里的谋杀案,简单来说,是一起无头尸体案件外加一起自杀事件,小说中还穿插了“无头尸体讲义”,亦能为本书增色不少。单从诡计的构思上来说,我认为原创推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最开始只能在一个短篇里面想出一个明显还有漏洞的诡计,到现在已经能开始熟稔地组合诡计,并且从trick进入到plot的阶段,利用人物、情节发展来合理布局,应用诡计,给人的感觉是,以前大概只会骑自行车,现在已经拿到驾照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一般作品中出现“XX讲义”,大多数时候是用来炫学用,难得这一次《恶意的平方》中能够把“无头尸体讲义”用来推动情节发展,这个小细节是不错的突破点。
小说的动机方面,同其他校园推理小说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作者明显把这一部分当成私小说来写,造成的效果有利有弊。好的一面在于对学生校园生活的描述非常自然生动,看起来就像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高中生活;坏处在于小说中也写到了一些学生的家庭生活,这部分和校园生活的主线有些脱节,导致本书在阅读的时候看起来有些散。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像书一样精炼,想要在小说中讲自己周边的故事,也需要修剪枝蔓才行。
我们所需要的推理小说,当然是能够完全本土化的推理小说。目前很多原创推理已经能够将trick和plot逐渐结合,在这方面已经不输给国外同类作品。但对于现在能看到的原创推理,可能大家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在原创推理的发展过程中,总要有先驱者用作品去探路,不同的作者都在探索不同的方向,真正能够引爆市场的推理小说,现在没有,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对现在的原创推理作者来说,并不是缺乏写好一本推理小说的能力,只是属于原创推理市场的那个方向,能够获得最多读者认同的那种推理小说的写法,大家暂时还没找到。一旦找到之后,相信原创推理就能够出现井喷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