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0-23 04:05: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读后感100字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是一本由邵敬敏 主编著作,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页数:20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精选点评:

  ●语言学考研er的必备红宝书 (怎么说呢,从5月开始就不停地理解和背诵,要不是豆瓣提醒我国庆要好好读书,我才不会标记读完!现代汉语博大精深岂是我这几个月能了解的

  ●五星求平安

  ●击垮我考研的强力冥王星书本。本科学黄廖的真的不适应介个风格。

  ●目前还算简明全面的教材。

  ●舍不得尹老师ლ('꒪д꒪')ლ

  ●本科学黄廖版,现在考研参考书是邵静敏版,相比来说看邵版太快乐了哈哈哈感觉作者搬了个小板凳跟你唠嗑

  ●很棒的一本书!我自己学习用的就是这本教材,条理清晰,解释举例都非常清楚!推荐!

  ●架构清楚,但部分分类过于琐细

  ●感觉有些地方好乱

  ●去年看的时候觉得好乱,其实需要自己整理一下,每一章开头都会对整一章做一个简短的概括,那里非常重要,去年却从没注意过。 有很多例子去年记错今年还是一样,但还是有了那么一点点的长进。 其实这本书里的例子还是蛮多的,但有些考点讲得比较省略,不过能把如何分辨“词”概括出四个方法,还是其他几本书里没看到过的。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读后感(一):《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备战考研的时候,邵老师的《现代汉语通论》是必读书目。当时买的是第二版,大部头,知识详细,分类清晰,语音、汉字、词汇、语法、语用,一目了然,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这次的第三版分成上下两本了,携带更轻松了,内容也更充实,尤其是,最近几年的语法研究热点新增不少,值得购买。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读后感(二):学界权威,考研必备!

  当初考研时购买的还是第二版,厚厚的一本。每天装在书包里穿梭于宿舍和图书馆之间,吸收知识的同时实在是觉得太重,就忍痛撕成了两部分,还不小心撕烂了一页,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心疼。

  如今上下分册,再也不用担心捧在手里手酸,背在肩上肩疼了!学界权威、匠心独运,是你提升汉语表达能力、实现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梦想的必备佳作!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读后感(三):没想到,真没想到

  没想到,真没想到!

  考研专用书之一,是之一,不是唯一

  当时记得是2006年,第一版的现代汉语通论,封面还是蓝色的,不过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情不是忧郁的。当翻开书逐字逐句读下来的时候,心情大好,内心笃定就是它,把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讲得深入浅出,令人受益匪浅。

  现在一晃十年过去了,由第一版走到了第三版,与第二版就这么擦肩而过了,心有不甘,555.

  好在在最好的季节,迎来了全新上下两册的现代汉语通论,红红的封面,是不是预示着大卖呢?

  我想,应该是吧!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读后感(四):转陈青松:一部精益求精的好教材————读《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

  毫无疑问,《现代汉语通论》是新时期文科教材的典范之一。2001年首版以来,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已经和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一起,成为国内外使用最广的三本现代汉语教材。但是编者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精益求精,与时俱进,2007年推出第二版,又历经九年磨炼,于近日推出《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下简称“《通论》第三版”)。《通论》第三版为上下两册,装帧设计方面,继承了大开本的特点,封面配色采用的是端庄大气的橡皮红,令人耳目一新。

  《通论》第三版在发扬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教材内容又增添了新的亮点,透露出编者可贵的匠心。

  (一)保持特色与精简并重

  上一版《现代汉语通论》在受到普遍欢迎的同时,也收到了一些修订意见,例如内容体量比较大、学生不易消化等。因此,简化一些纯理论的概念是当务之急。第三版对一些常见的语言学术语,采取了“用而不究”的态度,力避与“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导论删去了“语言的性质”阐述;语音则对“音位和音位归纳法”进行简化,略去了有关“合辙押韵”的知识,删去了“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仅仅保留了一个古今调类比较表;词汇删去了“词汇的基本属性”以及“词和短语的关系”,并简化了有关词语发展与规范化的内容。因而《通论》第三版显得更加精练了。

  《通论》第三版对精简的要求,也体现在强化应用的知识与方法上。《通论》第三版语音部分中有关《汉语拼音方案》中词语拼写的规则全部移到“普通话的音节结构”中,分“隔音规则”“省写规则”“标调规则”“词语拼写规则”四部分介绍,从而避免了内容重复,又突出了重点。《通论》第三版的词汇部分采用新的框架全部重写,遵照“由内涵到外延”的顺序,内容更科学了,结构更清晰了;语法是《通论》的强项,第三版删去了“词类划分的理论”,突出更具操作性的“虚词的作用及其辨析”,重点在描述虚词的功能及相近虚词的用法辨析,实用性增强了不少。

  (二) 学生为本、能力为标

  《通论》第三版汉字部分对“规范汉字”下了新的定义:指经过系统整理、由国家发布、通行于大陆现代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标准汉字。这一改动,紧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的“推行规范汉字”一语,以“规范汉字”这一结果性的表述为核心,以“定量、定音、定形、定序”等作为达成这一结果的“规范化”手段,向读者展示了“规范汉字”的现行状态、达成过程和达成原则、达成历史等,准确而科学。《通论》第三版语用部分,原“语体分析”改为“语体的分类与功能”,充分体现了教学意识,语体的分析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通过了解语体的类型及各类型的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具体言语作品所体现的特定语体的功能特点,以及根据特定功能创造符合特定类型语体要求的言语作品。原“病句修改”改为“病句的类型与修改”,同样体现相同的思路:以“类型”统领知识体系,期待学生“正确归类”“触类旁通”。这些都符合编者强调“应用性”的宗旨。

  (三)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通论》第三版非常注意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1)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社会用字以此表为准,以前的字表一律停用,这显然是汉字规范中非常重大的事情,《通论》第三版汉字部分及时跟进,重点介绍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总体特点和整体结构。

  (2)《通论》第三版词汇部分在构词法基础上,增加了“造词法”,阐释了“语音指称法”“音义结合法”“语义关联法”“短语缩略法”等造词方法,契合当前的语言生活需要。

  (3)词汇“熟语系统”中还新增了有关最新的“习用语”内容。

  (4)《通论》第三版语法部分增加了“框式结构”,反映了现代汉语在构式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性”。

  据悉,《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第三版正在修订之中,明年可以出版,我们殷切期盼教材中删除的部分比较精彩的内容,尤其是跟教学相关的部分,例如“学习现代汉语的基本方法”和“正确处理好学习中的六大关系”,语法中有关“歧义格式”的十三种类型,能够在《现代汉语通论教学指导》一书里得到反映,并有所补充和强化。

  重读邵敬敏先生1988年在《语文建设》上发表的《〈现代汉语〉教材改革向何处去?》一文,感慨万千,读今天的《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体会的是邵先生近三十年来对现代汉语教学满满的情怀与历史使命感。

  原文见1710号《语言文字周报》,已获得语言文字周报授权转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