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狱三年》是一本由小小四月花著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炼狱三年》精选点评:
●我其实是想看像Grey Anatomy一样刺激又有成就感的医生生活,但却看到了一个协和工作哥大博士女医生被凤凰男老公家暴竟然还不忍心离婚的可笑日子。偏偏今天又听到了身边好几个80后同事表面风光的事业家庭两全的日子下隐忍的夫妻关系,顿时觉得,我再也不想看这种过分现实的小说。另外,美国律师真的工资好高啊,300多刀一小时...倒吸一口冷气,我当年竟然还考过医学院入学考试,现在看来,Solution architect挺好的
●比较震惊家暴部分 4/30
●在考研还剩45天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几家辛苦几家愁啊。中国最好的医学院毕业,又考过了美国执业医师执照,这些都是存在自己心里一角不敢拿出来的梦想,作者都拥有但是生活依旧艰辛,生活不易啊,一会儿写长评。
●还不算完全看过,但在博客看了大部分。住院医生的生活对于格蕾fan有一种既视感,也又一次感慨住院医生的辛苦和不易。特别作者在协和八年,哥大又读了phd,还毅然投入住院医的新开始,更为难得。中间写到家庭生活的种种也对年少的自己很有触动。三年的住院医生,离婚,癌症和家人生病,难得的是作者还是积极面对生活,挺过一切,对比之下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抱怨。
●不推荐,当美国生活科普看了
●这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并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及细致入微的人物群像刻画,但作者本身的经历、阅历、感受、体验已经足够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只是从容道来就足以吸引读者了。换言之,这是一本很女性、很有八卦色彩的小书。
●很同情作者 但内容等等一般
●默默关注了作者微信公众号一年,虽然更新不多,但真心喜欢这样的风格。历经各种磨难之后的从容和平淡。说过的话,走过的路,吹过的风,看过的景,最后,都变成了自己。阅历也是一种幸福
●文笔一般,叙述朴实。读完发现沟通有多么重要,特别是在婚前考察一个人适不适合你的时候,很多问题就已经暴露出来了
●看过作者的经历,才知道自己遇到的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咬紧牙关坚持到底!
《炼狱三年》读后感(一):主要介绍美国的医疗和司法体系
看完不难明白美国律师和医生的高收入,和庞大的医疗和法律体系不无关系。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这两大体系远不是最好的,不过相对于发展中国家仍有很多先进和值得借鉴之处,读来很有启发。
由于充满了作者亲身经历的白描,阅读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很容易看出作者自己的职业和生活选择没有问题,反而是离婚选择不够果断,幸好最终的结局也还不错。
《炼狱三年》读后感(二):伴侣的自私是生活里最难的困苦。美国的月亮没想象中的那么圆。
我个人认为,一个男人再能赚钱再优秀,只要他对自己的伴侣动起了拳脚,那他就是个人渣。
女主被家暴之后社会保障机构的及时介入,法院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值得当下天朝有关部门大力学习。打老婆是直男癌最容易辨认的、永远改不掉的特征。哭泣、忍让换不来尊重的。有一份正当的收入,不管多少,你会发现生活不仅充实,更有尊严。
美国的各项体系制度算是最先进的了,建立在社会信用体系上的“全民医保”是很多人的向往,可是慈善门诊、D组病房还是无法填补上人性中的软弱与懒惰。3600美元购买医疗服务,或许是节省医疗资源的借鉴案例。
竞争压力大、被出轨、被家暴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跨过这个坎你会发现风景很优美,阳光很温暖。
《炼狱三年》读后感(三):“炼狱”是私人定制的宫殿
现在距离2018研究生考试还有45天,我在去游泳的地铁上。这两天复习到了冲刺阶段,复习心内科的知识几近崩溃。趁着电商做活动,偶然看到了这本书。中午看起来竟然一中午没睡着,干脆一口气看完了。作者在中国医学生的最高殿堂读到博士,又在协和医院工作过,飘洋过海到了美国,拿了常青藤的PhD,又通过了最难的美国职业医师考试。她的经历,她所拥有的,可能是我终生也达不到的,有些只能想想,甚至不敢说出来,怕说出来就像雪一样化掉了。但是,看了这本书,作者的经历我相信可以称得上是“炼狱”。原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艰难,自家自有自家愁啊。总的来说,文笔真实朴实,平静中透漏着艰难。整本书是三个大板块儿互相穿插,三年住院医师经历,与丈夫的感情,罹患癌症。
美国住院医师每周平均工作100-120小时,这就意味着,每天15个小时以上都在医院。自己的复习强度可能和她根本无法比,但是还是那句话,自家更有自家愁。高强度的工作,没办法更多顾家。也让她和丈夫的矛盾找到了一个爆发点。丈夫有了外遇,对他有了家暴,最后婚姻也走向了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识到了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对人性的照顾。家暴,离婚,儿童问题,癌症,都有一整套细致体察的处理模式。我们国内医生的水平和临床经验一点不比美国差,但是配套的护理,住院条件,人文关怀,周转方式,还差好大一截,这些20年也没有改善。也许正是这些让作者有了我们的医疗差美国50年的结论。
随便写一写,换换脑子,水中飘一飘,学习再难还得继续。
《炼狱三年》读后感(四):生活打不垮你,必定使你成长
这本书算是一本励志小说吧,不算厚,自己从周六早上6点开始看,到中午看完,用了大概5个小时的时间,中间还穿插着带孩子。
先简要概括一下全书内容。本书主要是讲女主人公陈蕾在美国行医三年的工作、生活经历。陈蕾毕业于国内重点医科大学,到美国深造时与现任老公相识结婚。生孩子后,因为要养育子女,在家当了三年家庭主妇。但陈蕾不甘于做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她还是想当一名医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于是她开始了在美国的行医之路。为了能够在美国行医,她需要在当地医院当见习医师三年,在这三年里,她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和相对低微的报酬,与此同时,她的家庭生活也问题重重。遭遇老公出轨、家暴、离婚和癌症,这四样中的每样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可能都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的问题,她全部都经历而且熬了过去,而且是在不放弃高强度工作的前提下。正如书名所述,如同炼狱一般的三年时间,每日都是煎熬,光是看她的文字,就能感觉到巨大的精神与肉体的折磨,而陈蕾竟然熬过去了,这种精神让人钦佩。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无论是在别人眼中多么优秀的人,因为环境的不同、目标的不同,其实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差别在于,有些人在困难当中越挫越勇,越来越成熟,生活的越来越好。而有些人则是深陷于苦难的漩涡当中,无法自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从我目前的认知来看,前者是有目的的去主动迎接困难和问题,而后者往往是盲目的、被动的遭受各种生活中的困难。前者在劈荆斩棘中不断进化,越来越强大,后者则被生活的困苦不断冲刷,越来越弱。
书中还有一些有关在美国行医的知识,生活见闻以及作者通过陈蕾这个主人公传达的一些生活哲理。比如中美医疗系统的对比,人家美国一个社区医院的水平可能都比中国不少医院强,说差距在20-50年可能都不夸张。
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与陈蕾的生活相比,竟然是如此的幸福与安逸,我又有什么资格抱怨,又有什么借口混日子呢?
总有这么一些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克服各种困难,突破生活给与的重重打击,最终成就自我,而我,想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