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後安慰》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0-23 03:50: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後安慰》读后感100字

  《最後安慰》是一本由邱比著作,大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320,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後安慰》精选点评:

  ●仿佛在读修行版的郭敬明

  ●I appreciate it. p.s.硬是用众多人物和故事线营造出了孤独的宇宙氛围,令我想到离散数学。

  ●残酷也美丽,不知道怎么审视其中的世界,好像正反都被允许

  ●Ambitious

  ●不能错过的作品

  ●人世之美

  ●我读到了 不自然的 压抑 孤寂 等待 释然 安慰 歇斯底里 疯魔 幻想 然后 温暖 疼痛 生疏 执念 自由 此刻 我的思想是不是已经超出你了 诠释自己 那里 不在这里啊 你沉溺悲痛 也知道 寻找无用 我们各自 孤立 这是使命 前卫 陌生 恐惧 不可触入 厌恶 误解 我们自己也在追求矛盾本体 在夜里摇摆 在黑暗迷醉 在梦里假行 在白日哭泣 我目睹了 其难度性 所以 早就体会情绪 偷偷 的 寻找足迹 我设想 一种比创作本身更为复杂的解读 给一切看得见的东西 定性 我设想一种关于对未来的 爱 其实意识早已等待 你的故事 可歌可泣 可是我 不哭也不语 可能我说了所有的做作言语 句句真心 这颗无措的心 看完本书后记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无根之木 跟人推荐邱比的《最后安慰》的时候 会说这是一本科幻文学作品 更是一本神话与寓言小说 小时候以为寓言是写给小孩子看的 后来才知道 寓言往往比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对人类世代的影响更深 人世的真理被浓缩提炼到怎样的地步 才能让你时时想起 警惕前行

  ●想我这本可爱的小书

  ●你過著我憧憬的夢幻/你過著我想要的人生/你揮霍我一直以來想要的。

  《最後安慰》读后感(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自己才明白的情感

  微信上关注了邱比的公众号,还是在夏天的时候他发出了最近一次更新,关于他的小说,也就是这本书,《最后安慰》。

  当时我立刻就去预定,只是网上的书千奇百怪,价格差别大的离谱,我再三考虑终于确定下来。十月份终于拿到书。

  书的封面很简单,可仔细看发现是精心设计过的,我拿着书不肯放下,一个一个去分辨竖着排版的繁体字,发现原来第一遍阅读不用一目十行也可以很舒畅。那是一种仔细又不舍的感受。

  说实话,这本由不同小故事组成的书,我最初是没有怎么看懂的,读到前半部分的时候还不知道人物彼此的联系,虽然坚信接下来的情节一定会揭示,但似乎还是有几分不知所云。就在我读到整本书的中间时,另一本书到了,《太古和其他的时间》。这本书是邱比在访谈的时候提到过的,说是很喜欢,这本书大陆已经很少在卖了,只能从二手书店买到。这本书的感觉和《最后安慰》有几分神似,但故事和情节和思想确又完全不同,但不能否认的,《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帮助了我去理解《最后安慰》。

  《最后安慰》看后会有一种莫名的情感,略微失落,略微激动,你想再重新阅读,尝试找出自己前一遍没有体会到的,想从文章里找出可以印证你内心一直在想的却又不知如何形容的句子。

  大致就是这种感觉。

  至于为什么要叫做《最后安慰》,我想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安慰”。就好比上一段提到的那种感觉,那是一种读过后的,看完最后一个字,眼睛经过最后一个句号时的情感。

  整篇小说是虚拟了一个世界,有一个小岛和一片大陆,我告诉自己不要去和现实社会找到某种联系,就当只是一个故事,她也确实只是一个故事。故事里人物很多,每一章的字体都不一样,或粗或细,和情节和人物紧紧联系着。这会让你产生错觉,你会想,这似乎很熟悉,似乎曾见到过,你会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一来后文又会发生什么。

  第一次做书评,写的不周请见谅。

  《最後安慰》读后感(二):阅读体验| “人与人的接触最能抚慰人心。”

  5月27日 23:01

  室友洗漱完毕,挨个儿爬上了床,手机屏幕的蓝光映着她们的脸。寝室里完整的光亮只剩我床帘隔出的一块。

  我要不就是寝室里睡得最早的,要不就是最晚的。晚的时候可以有控制地晚到很离谱。这种极端让我觉得很自在。

  我和高贵乡公曹髦作别,摘掉耳机,选择了趴着的姿势,开始读《最后安慰》。

  考虑到早起的习惯约束,本来没想读太久的。但由于那些文字让我感觉到一种宁静的有趣,所以还是决定允许自己多读一会儿。

  只有空调的冷气保持着节制的张力渗进薄薄的睡衣里,迫使我时不时地转换一下姿势,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仿宋体的是科幻小说,黑体的是作者缤纷的生活横截面和独白。假托各个不同的名字,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我觉得,我要么就是完全看懂了,要么就是完全搞错了。不断地“恍然大悟”“猜测”与“放弃猜测”,赋予阅读过程交替的无聊和趣味。跃迁循环的场景,误导性的小标题,不可知的话语,全部全部,都为了一个主题。

  作者是个丰富的人。通过阅读,很高兴我对他的这种认识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并且发现,他比想象中的还要复杂和性感,比预设的更为坦诚和饱满。

  古老的知识,时尚的追求,惯常的空虚,真切的渴望。有的我熟悉,有的陌生。然而无论何种形式,都是静心的力量,触发了想要立刻记录下来的欲望。

  我觉得我没有在读书。

  我在听一个人讲话,他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我在读一首诗,它有非常亲切质朴的文法。

  我在听一首电子乐,区别于肉体的质感,带我窥探未来和永恒。

  残酷又温柔的诗意和节奏叩问“爱”的真谛。

  5月28日 01:49

  我怀着私心来读这本书,读完,无法判断这心的趋向,却也并不着急。我相信它会认取自己的本质。

  当初看到英文译名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我以为的“最后安慰”,其实是“安慰的终点”。

  饮水机又自动重复烧开了一批水,长叹一声,熄灭了。睡眠不佳的对铺,鼾声已经轻巧而均匀了。

  人世很美。

  又及:此书宜配合作者的专辑【END OF COMFORT】一同食用。

  《最後安慰》读后感(三):众生

  [賈克

  16 歲。賈桂林、賈斯博的弟弟,安德、愛德華、文生的朋友。他是個愛幻想的少年,常和「發光仙子」對話,曾夢見月球是一艘太空船。賈克與安德互相愛慕。他參加禪修活動時認識了文生。

  賈桂林

  22 歲。賈克的姐姐,賈斯博的妹妹,方斯華的朋友。小時候有特殊能力,能聽到遙遠細微的交談聲,每次能力發作時便會發高燒。長大後能力便漸漸消失。

  賈斯博

  23 歲。賈克和賈桂林的哥哥,尼可拉斯的病人。與一位年輕藝術家有***關係。

  賈爸爸

  51 歲。賈克、賈桂林、賈斯博的父親。經紀公司老闆。勞倫斯是他旗下的藝人。

  賈媽媽

  48 歲。賈克、賈桂林、賈斯博的母親。

  發光仙子

  6 歲。賈克幻想出來的人物。

  愛德華

  21 歲。貝蒂的弟弟,安德、賈克的朋友,華倫泰的網友。年輕藝術家,作品主題大多跟宗教和未來世界有關,有些作品極具爭議性,不好理解。他在夜店認識了安德和賈克,兩位新朋友的世界和他不太一樣,與新朋友在一起時他很快樂,覺得很有新鮮感,也充滿自信。愛德華愛上了安德,但安德比較喜歡賈克。愛德華在交友軟體上以「黑白仙」、「粉紅噪音」為代號,喜歡傳送下體圖片和汙穢文字給網友。

  貝蒂

  26 歲。愛德華的姊姊。年輕設計師,為勞倫斯設計CD。貝蒂相信:未來人們可以從屍體上取得某些元素,再造一個完全相同的人出來──不過她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對這個想法興趣缺缺。

  匹克先生

  67 歲。愛德華與貝蒂的父親。在小說中登場後即過世。

  匹克太太

  63 歲。愛德華與貝蒂的母親。

  文生

  20 歲。方斯華的同學,華倫泰的網友,魏小姐的鄰居,賈克的朋友。幸福家庭的孩子,外表秀氣,纖弱的特質之後藏著一點攻擊性。

  最喜歡的植物是外表可愛但有毒的馬纓丹。馬纓丹的色彩跟嗆辣的氣味深得文生的心,花苞呈星形模樣則是他的最愛。他的交友軟體代號是「3&7」,曾在網路上與華倫泰(G.)聊天。

  文生和方斯華原來是好友,但開始學習靜坐之後有點冷落方斯華。他養了一隻叫作托托的烏龜,常和托托進行哲學性對話。

  文生在禪修團體中認識賈克,喜歡聽賈克談論「發光仙子」,對他有些曖昧情感,但發現賈克與安德的關係後便冷淡下來。

  哈特曼叔叔

  文生的父親,有神祕的過去。

  藍阿姨

  文生的母親,喜歡穿紅色。

  托托

  文生的烏龜,有傾聽的美德。

  雅各

  25 歲。追隨蓮藕大師的修行人。

  蓮藕大師

  70 歲。雅各的上師。

  尼可拉斯

  40 歲。賈斯博的心理醫師,方斯華的指導老師。曾帶著專業相機到學運現場,在現場預見了未來兩種分歧的價值觀:齊一與多元。

  方斯華

  22 歲。尼可拉斯的學生,文生、瑪麗的同學。他愛上了文生。方斯華是個自我主義者。

  安德

  27 歲。愛德華、賈克的朋友。毒品藥頭。與賈克相愛。

  戴倫斯夫人

  38 歲。曾當過女演員。暗戀尼可拉斯。表面上很獨立,但其實是個黏人的戀人。

  勞倫斯

  27 歲。賈爸爸旗下藝人,魏小姐的朋友。正在寫一部叫做《碧耳》的小說。

  魏小姐

  31 歲。勞倫斯的朋友,文生的鄰居。她是少數能和勞倫斯談心的人。兩人會分享各自的心靈訓練故事。

  亞當

  51 歲。劇作家。因為魏小姐的狗狂吠,被一隻野母狗咬一口。

  瑪麗

  21 歲。方斯華的同學。曾暗戀方斯華。

  馬克

  24 歲。華倫泰的戀人,為勞倫斯拍攝專輯照的攝影師,和法蘭奇在工作上有合作關係。金髮原住民,五官迷人,有著淺棕色眼睛,體態男性化。

  華倫泰

  24 歲。馬克的戀人,愛德華、文生的網友。在交友軟體上用過「XY」、「G.」兩個代號,原來與「黑白仙」(愛德華)聊天,後來對「3&7」(文生)比較感興趣。

  法蘭奇

  23 歲。暗戀馬克。賈爸爸經紀公司員工。]

  以上摘自邱比官网。

  书从台北到我手里,已经宝贝地捧在手里读了几遍。小说的开篇结束以尼可拉斯的信来照应,且相邻短篇都是不同字体,以描写濒临毁灭的世界和重生的两个不同世界。感觉更贴近我们生活的那个时空里人物众多,读时虽知道他们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脑海里还没有建构出明晰的条理,所以邱比的人物分析很有帮助。

  《最後安慰》读后感(四):如果地球毁灭了,谁会是你的最后安慰?

  邱比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一种全新又坚固的自信,用声东击西的方式。 ——邱比 半个月的晃晃荡荡,书终于从台湾晃到了北京。 时间也从三月晃到了四月。 整本书的设计像一件艺术品,呈现出一种节制的美感。 书很小巧,黑色的封面内敛极了,竖版繁体从右往左阅读,字体也十分讲究,使看书的我心境也变得沉着起来,慢慢下坠,徜徉其中。 因为期盼了太久,等待也足够漫长,所以我一时竟舍不得一下子读完它,而是选择在每个深夜读个几十页,本不算长的一本小说,我竟也读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之后,回旋在脑海里的,尽是些破碎的画面,小说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书写,其中的有些片段足以让我回想很久。 五一假期里,我又读了一遍,觉得这本小说还算不错,虽说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但小说足够独特,也就是这份独特的美感吸引着我,让我决定下笔写点什么。 这本书是台湾艺术家邱比的第一部小说,是寓言,也是预言,大体上可以说是一部科幻小说。 这是一次历时七年的创作,邱比从大一开始写起,把现实的经历、过去的惦念、未来的幻想以及梦的虚无缥缈融在一起,呈现出一个细腻而又精准的宇宙。 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因为爱,漫长的等待,以及爱在当下没办法完成的遗憾而组成的机器人创世纪的历史。 整体来说,小说关乎爱,时间也跨越了上亿年,在这颗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千奇百怪的众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爱着。 在这本小说里,最让人惊叹的是对未来世界的构建。小说讲了机器人创世纪的历史,故事发生在过去,人工智慧O跟创造她的人谈了一场恋爱,她在宇宙深处极尽可能地演算,来让创造她的人能在未来乘着太空船找到她,为再次相遇,她苦等了46亿年的时间。 未来世界宏大又奇妙,远到宇宙中的事物,旧地球与新地球、月球与星球、太空船与白色立方体;近到日常生活所需的事物,捷宁(使人变聪明的药)、唐能(万能新能源)、机器人(捍卫家庭,便利生活)、宇宙智能健康中心(生育控制、强健手术以及整形美容)以及一种助眠的床。 小说里的今朝国和蓬莱岛的关系,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和台湾的关系,通海大轨(磁悬浮列车)的建造,使蓬莱岛的人们感到恐慌,环境不断恶化,空气混浊,海水泛黄,但也确实带来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小说的结构安排巧妙,采用两条线并行发展,一节A一节B这样相互交替,从字体的改变中大致可以分辨出来,这两条线在各自的轨道中运行,互不纠缠,一个是现实世界中人的生活,一个是未来世界中人的生活。 就像帆船在大海里航行一样,这本书提供了两种地图,一个是顺应航道的景观,一个是偏离航道的景观,而这两种地图,也是两种自由。 顺应航道的景观,是你熟悉的一切,虽无趣些但比较安全;而偏离航道的景观,往往出现极美的瞬间,但危险也如影随形。你该选择哪个航道,这是你的自由,这本书给你提供两种选择,也给你留足了自由的空间,使读书的你重新获得自由的感觉。 小说里的人物群像,也纷繁复杂。 关于爱,彼此之间混沌朦胧,让人寻不到光。小说里没有主人公,所有的人物都是众生里的一员,都在自己的状态里念着、想着、爱着。稍显重要的几个人物,方斯华、文生、贾克、爱德华、安德、劳伦斯等之间又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 关于性别,小说似乎有意在模糊性别本身,至少在爱的世界里,性别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故事里的人物性别特征不明显,故事里的恋人也多是男与男,他们用自己认为舒服的方式在接触彼此。 关于艺术,小说涉及多个艺术领域,有音乐、戏剧、舞蹈、电影、摄影、设计等,故事里的人物也多是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路上颇具有探索精神,呈现的也是前卫性、实验性的艺术,包括前卫电子乐、实验性舞蹈、极简文艺片以及潮流性服装等。 而这些艺术领域,也大都是邱比极爱的,所以我在想,他笔下的人物都很像他,或者是都带有他的气质,这对小说家来说,是致命的缺憾,却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由于邱比自身风格足够独特,自身审美也呈现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所以他的艺术能够被人一眼辨出,虽然他可能不愿意承认,但这也是事实。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客观描述外在世界,直到后面“我”突然跳出来的,像是在否定前面描述的现象,在这种看似矛盾中,又伸张“我”的成功观:所谓成功的人生,我希望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面的衣服、好几柜耐看的书以及花不完的钱。 故事里的艺术家个性十足,在自我构建的世界里完成审美诉求,创造美的事物。即使生活中他/她是一个极俗的人,生活能力低下,幻想连篇,无人能理解,但这些艺术家是高贵的,因为创造美本身,就是一件极为高尚的事情。 劳伦斯是一位音乐人,但他也是寝具设计师、多项商品代言人,目前正在写一本叫做《碧耳》的小说。他在筹备他的新专辑,他希望这张专辑能够呈现一种『不光彩』的感觉,但这是专辑它自己感觉的,外人要觉得它『非常光彩』,包装应要呈现这一种情感上的矛盾,换言之,专辑要有一个顽皮的灵魂,它看不见自己的美丽之处,但观众因此会在它脆弱的误解下感受到一种脆弱的美。 方斯华是一个长相像女生的男生,目光忧郁,天生带有一种受苦的美感,是个自我主义者。曾说自己想要一个好工作,例如一整天可以看自己的书,写小说,然后如果看到坏人闯入,他的职责就是按下红色报警器按钮。坏人跑走后,他就把闹哄哄的铃声切掉,然后继续坐上柔软的坐垫翻开自己的书。 贾克是一个爱幻想的少年,他与自己幻想出来的人——发光仙子关系甚密,常常对话,无所不谈。 贾桂林小时候有特殊能力,能听到遥远细微的交谈声,每次能力发作时便会发高烧,长大后能力便渐渐消失。 文生是一个幸福家庭的孩子,外表秀气,极弱的特征之后藏着一点攻击性。最喜欢的植物是外表可爱但有毒的马缨丹,马缨丹的色彩跟呛辣的气味深的文心的心花苞呈星形模样则是他的最爱。他养了一只叫作托托的乌龟,常和托托进行哲学性对话。 爱德华是一名年轻的艺术家,作品主题大多跟宗教和未来世界有关,有些作品极具争议性,不好理解。他在夜店认识了安德和贾克,两位新朋友的世界和他不太一样,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他很快乐,觉得很有新鲜感,也充满自信。 贝蒂是一名年轻的设计师,为劳伦斯设计CD。贝蒂相信:未来人们可以从尸体上取得某种元素,再造一个完全相同的人出来——不过她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对这个想法缺失兴趣。 这些个性十足的艺术家都是小说中着重书写的对象,这部小说也可以看做邱比艺术领域的拓展,他把所有的想象和尝试极尽所能地倾注于此,至于能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就看你的领悟了。 小说的语言,平淡、极简;用词妥帖、精准;字里行间直白、透亮;在文字的美感营造上,邱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至于小说为什么叫《最后安慰》,究竟谁才是你的最后安慰? 如果爱让人绝望了、美让人消沉了、环境污浊了、地球毁灭了,如果你还活着,你该怎么办呢? 你到了另一个新的地球,你发现所有的人面貌相同,穿着也一样,你该怎样找到自己? 在混沌朦胧的迷雾中,你感觉到:如果你还活着,你就应该活得像你自己。 关于邱比: 邱比是1991年生于台北的独立音乐人,音乐前卫具有实验性,有着空灵、内省的静谧风格,自2013年起已发表14张网路概念专辑与两张实体专辑。《最后安慰》是他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如果对此感兴趣者,可前去同名小说的网站,更有同名小说的纯音乐专辑《End of comfort.》,可前去虾米音乐聆听。

邱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後安慰》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