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个女人的自传》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0-22 04:42: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个女人的自传》读后感1000字

  《一个女人的自传》是一本由杨步伟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的自传》精选点评:

  ●看到金岳霖养母鸡那个笑死了。还有一笔带过的劝人离婚(徐志摩真是渣,张幼仪还在怀孕呢)…整个读下来,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境殷实才能如此心态。否则出去也都半道中卒学成归来者少…… 开放的心态还是要多读书多游历,出不去就要多读书。用眼睛代替双脚丈量代替耳朵倾听,否则就真的是孤陋而寡闻了。 另:作者夫妇真一对神仙眷侣啊!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家庭,那样的女性,她的自传,不读可惜。忙碌如高考那年的我,终于用了一个月的闲暇时间读完,可喜可贺!办公室里午休时读到318页赵先生唱《过印度洋》的歌来过印度洋,歌词一句一句读出来,有“游子此一别,不知何日再归来”的悲伤。

  ●感触到一种不完美,生活经历的不完美,她积极乐观,她有种在家长里短亲朋好友圈子里大女人的能干和热情,男人就需要这样一位老婆吧,不止做老婆,还能和老公的朋友圈子融为一体,朋友情真的是挺重要的一种精神陪伴。

  ●女人当如杨步伟

  ●感叹命好,当然杨步伟女士也值得这样的命运,读的时候经常猝不及防一把狗粮…觉得女士十分可爱啊哈哈,读来觉得很是有趣,最感慨的是圈子里的人都活在我的课本里啊!最后一点没有读完,读这类型书可能到最后都有点三分钟热度,一般都是靠自己劝自己读完,看评论发现不止我一人对后半部分觉得略微无趣啊,若有机会再读吧!

  ●真是有生命力的人

  ●大户人家女侠 独挡八方的老妈子 真是饶有趣味 Kindle版错字太多 不要买!

  ●明明很有趣的往事,写得好似流水账一般,作者说她上学时国文不好真是大实话。可能我始终不喜欢太要强太尖锐、太自负又坏脾气的女性,当年读《平如美棠》就无论如何不喜欢那个霸道的女主角,是以总不能投入到文章的情怀里去。

  ●好

  ●想起了《雪域求法记》自我标榜的叙述口吻。看过一句话,大意说文章才能体现真正的自我。这文才是真真暴露了。看的时候只觉得作者对张幼仪和林徽因特别不礼貌,或说是坏心眼儿。不良善,加之言他人是非和被害妄想症,真看不出作者是有魅力的人。诚然,作者父辈祖辈开明,作者受过良好教育,有学历成果。但与同时代人相比,差了许多档次。就家国来说,作者心中是没有的。国内穷困,不饱腹者遍地,作者却言钱少缺钱。当然,此处不应苛责。但真是人品高低立现了。

  《一个女人的自传》读后感(一):这个女人比她名满天下的老公还有趣

  ✏这个是岳麓书社版本的,后半本是《杂记赵家》。

  本书作者的老公就是曾经一度广泛活跃在微信微博各大公众号的民国传奇——天才赵元任,关于该神人的各种履历各种长文里都非常详细,在此不表。而作为传奇的夫人,本书作者杨步伟女士前半生的人声履历也丝毫不逊色。

  前半部分《一个女人的自传》读起来总有一种嘎嘣脆的果敢,在那个年代叛逆、特立独行,不管是退婚还是办学校,任何一件事情拉出来都可以打上惊世骇俗的标签,道一声传奇。而杨女士做了这样许多件惊世骇俗的事情,在这个女权主义被高喊的年代,泼辣的杨女士的经历简直可以拿出来做教科书了。

  后半部是《赵家杂记》,气氛相对轻松很多,也比较流水账,很多家庭生活的剪影。杨女士的脾性在这也展现的非常完整,不是完美的人格,但是很直爽很直接,书里的其他同期民国传奇人物也因为他的叙述多了很多立体的存在感。

  《一个女人的自传》读后感(二):课题分离

  本文记录了许多民国人物的珍贵掌故,塑造了一个用现在的话来说“又飒又酷”的民国奇女子形象,她主张女性受良好的教育:“起初能有多少机会得教育就得多少教育,并且在结婚以前最好先去做点事情。一个女人如果在成年的时节学的和阅历的愈多,她就愈能拿家庭的发展当她自己学识长进的机会,就不会拿做家当自己退步的推托了。”这与她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在儿时,父亲便用浅显的道理告诉她宪法是什么,人民有权是什么。杨步伟举一反三,询问父亲“我是不是有权决定我自己不要的事”,父亲回答:“第一,人有了权不能就定自己要不要,先看事情对不对才能说要不要。你现在还小,一切的事的是非还没有知道清楚,不能先问有权对不对的。等到有了学问,知道世界的大事了,才能有权和用权呢。”这体现了“课题分离”的意识,这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父母无权代其选择,但是有义务去告诉她各种选择的后果,要她选择后便要勇于承担责任。

  《一个女人的自传》读后感(三):有趣的人写有趣的书

  杨步伟1889年出生,到1912年23岁时,都生活在清朝,却是个现代人。10岁时,杨步伟已意识到自己事要自己作主。20岁时,在爷爷的支持下,写了退婚信,与表弟退婚。多年后,和朋友谈到退婚的理由时说,不是表弟不好,而是要革新,人应该有自主权。

  32岁杨步伟与赵元任结婚时,夫妇俩去拜访黎元洪。杨步伟婚后要和丈夫出国,就要放弃自己的医学事业。当时,黎元洪虽有些遗憾,却说也好你终身也有个依靠。杨步伟立马说,你怎知我们会过一辈子,不会离婚。

  杨步伟和赵元任结婚多年后,偶遇当年请她当校长的军长柏文蔚。柏文蔚大大称赞杨步伟找了个好老公。杨步伟却说,你怎知他将来不会爱上别人。

  虽然是新婚,婚后又是人人羡慕的夫妇,但杨步伟非常清醒。

  看杨步伟的书,好像她坐在你旁边,和你聊天。她说的事都好有意思。她说得津津有味,你听得也津津有味。时不时的赵元任再插上一句。(赵元任的内容是书中的注解。)

  杨步伟好像生活中充满了好玩的事。可她生活在1889年至1981年的中国。应该是她的性格、视角的缘故,总是将有趣的事、好玩的事记牢、放大,反复讲给身边的人听。坏事、苦难、伤痛,反而一笔带过。在亲密关系中,这样人应该最受伴侣欢迎。

  对物质的态度比较洒脱。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杨步伟向银行贷款,在南京建好了自己的住房。自己画图、设计、监工,刚盖好的房子只住了8个月,便被日本飞机投炸弹炸掉了。得知房屋被炸时,赵元任叹惜所有藏书毁于一旦。杨步伟安慰丈夫说,不要难过,将来有钱了,先给你买书。逃难前,杨步伟向美国寄走了丈夫的资料,还向银行还了300元贷款。逃难时,杨步伟身上只有200多元现金,只带走了几个小包裹,反而想方设法,帮朋友的家人找车运行李。

  杨步伟说,自己是最不怕麻烦的。

  20岁受应安徽督军柏文蔚之邀,退学到崇实女子学校当了校长。随后,又受柏文蔚之托,带着柏的家人到日本。当有朋友遇到难事找到她,不是瞻前顾后,权衡利弊,而是非常讲情义,尽全力帮忙。

  《一个女人的自传》读后感(四):民国奇女子杨步伟从三少爷到赵太太:我就是我,不是别人

民国奇女子杨步伟

  最近在读《一个女人的自传》,主人翁是杨步伟。她是中国最早一批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在民国,和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等是同时代的人。

  她参加过革命,当过中学校长,开过医院,不过,从来没想过要写一部自传。

  说起这部自传,还有一个小插曲,本来是胡适提议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她的丈夫)写自传。

  赵表示记的日记都是大纲,要写成文章须好多工夫和时间。就说妻子这些年的经历值得一写,而且她记性极好。

  胡适一听,当即拍手说“韵卿(杨步伟曾用名杨韵卿)起头来写!”

  杨步伟是一个爽快的人,也从来不惧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答应写,但认为自传都是名人才写。

  胡适告诉她,自传人人都能写。她这才花三四个月的时间,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写了自传。并在一开始就做了声明:

我不过是一个普通道地的中国女人,自己并无特绩与社会和国家,不过几十年中巧遇了一些世界大事与我都有点边缘的牵涉,并且都是目击一切的实状,所以写出来以供社会人士酒后饭余时来看看消遣。

  这个举动也正符合杨的性格,再次证实了她说过的一句话:“我就是我,不是别人”。

  01 三少爷

  杨步伟出生在南京望族,祖籍是安徽池州石台县。家里有一百二十多间房子,加上用人有上百口人。

  她的祖父杨仁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居士佛学家,创设"金陵刻经处",当时许多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他的学生。

  在杨还未出世时,她的祖母就为她做好了两个打算。

  一是过继给叔叔家。因为叔叔家无子嗣,而祖母又立下规矩不准纳妾,只准过继,所以她就由“大伯”家过继给了叔叔家当女儿。

  名字由兰仙改为传弟,意思是说下面能来一个弟弟。有的父母给女儿起名“招弟”,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希望能给父母招来一个弟弟。

  二是与姑母家指腹为婚。当时还不知是男是女,只说如果是男女就结婚,如果是同一性别就作罢,但不管如何都要过继给叔叔家。

  后来出生了,是女孩,姑母生了一个男孩,无疑,是要结婚的。退婚的事,我们后面再讲。先说说这个淘气的小三少爷。

  因为是过继父母的独子,一家人疼得不得了,再加上一直是男孩装扮,所以家里人都叫她三少爷。

  七岁开始读书识字,家里请了老师,跟着几个哥哥弟弟一起学习。

  要说有多淘气呢?光她自传里头写的,就足够可见一斑。她大冬天把雪放在家里客人被子里,让客人一夜没睡好觉。这个客人就是黎元洪,多年以后依然记得杨小时候的淘气。

  这个小三少爷,还经常让带她的老妈子偷偷背她出去看杀人。

  上学了更不得了,捉弄老师,躲在护她的祖母那里不去上课,老师来了被骂回去。夏天,为了可以休假,作弊教室里的温度计,拿到太阳底下去晒,到40度就让老师放假。

  还编了一首打油诗诗捉弄老师:

赵钱孙李, 先生没米。周吴郑王,先生没床。冯陈褚卫,先生没被。蒋沈韩杨,先生没娘。

  别人想干不敢干的事,一撺掇她,她就干。为此,家里人都喊她“搅人精”。

  一直到了十二岁,才穿回女装,此后称为三小姐。但此时的三小姐,并不是性格也温柔起来,相反,是很豪爽的性格,心直口快,做事又极讲信用,有着男儿气概。

年轻时候的三小姐

  02 求学和退婚

  杨一直想要进入正式的学校接受新式教育。这一点,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开明的人,提倡新思想,自然支持她出去念书。

  所以16岁那一年,杨进入了旅宁学校读书,是最早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女性。旅宁改为师范后,她转到上海中西女塾就读。

  不过,上了一阵子之后,因为革命,就赋闲在家了。跟祖父和父亲约定好了出去学医。本打算去德国学医的,后来计划赶不上变化竟去了日本学医。

  这要从她上海中西女塾出来以后说起。她接受了一段时间新式教育之后,担任中国第一所"崇实女子中学"的校长。这是当时的都督柏文蔚主动请她去的,主要是教学和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

  那年她22岁,本来是不想去的,但经不住再三邀请,又说只是暂时担着,一年为限,等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就放她出国学医。

  杨本是性情中人,哪经得起一个都督这样劝说,没多思量就应承了下来。

  一年之后,学校因为革命的事解散,柏文蔚也受到牵连,本来答应给杨出国的官费也没有了。柏提议杨去日本学医,自己掏腰包兑现承诺,并托付家人一起带到日本。

  危难之时有了托付,杨自然是一口答应,来不及跟家人告别,就匆忙去了日本。这一呆就是六年。

  至于跟姑母家表弟的婚约,杨一封信给退了。本来杨就不是很喜欢姑母,再加上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哪能指腹为婚呢。笑话,于是就解除了婚姻。

  因为解除婚约,还闹得姑母和大伯很不愉快,尤其是大伯(杨的亲生父亲)有8年时间都没有说过话。但是祖父和父亲是很支持她的,所以还算平安了事。

  关于退婚,她在信里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日后难得翁姑之意,反贻父母之羞,既有懊悔于前者,不如挽回于现在……

  祖父夸她成人了,配有自主权了。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无论做什么事她总有自己的盘算,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握,哪能听别人说了算。

  03 成为赵太太

  关于杨和他的丈夫赵元任的故事,要从森仁医院说起。杨从日本学成归来以后,在北京西城绒线胡同,和一同归来的朋友李贯中合办医院,起名“森仁医院”。

  之所以叫森仁医院,还有一段故事。她本来是和林贯虹、李贯中三个人一起开医院的,孰料林贯虹因为一场病去世了,只剩下杨步伟和李贯中两个人。

  林贯虹在世时,对杨步伟极好,为了纪念她,因为三个人的姓里都有木部,就起了三个木,即森字,二人,刚好念“仁”字。因此起名森仁医院。

  还有一个小插曲不得不说一下,就是杨步伟的名字。她本不叫杨步伟,祖父给她起的名字叫杨韵卿,杨步伟是林贯虹起的,说她“你这个人将来一定伟大的,叫步伟吧。”没想到起完名字没多久就去世了,杨为了纪念这个好朋友,名字就改作杨步伟。

  说起杨和赵的邂逅,纯属一场意外。当时赵在清华教书,因为回去晚了,就到表哥家庞敦敏过夜,刚好碰到前来聚会的杨步伟和李贯中。

  这一见不打紧,自此后赵隔三差五就往医院跑,有时一连好几天都去。杨很忙,平时都是李贯中陪着,杨自觉比赵大几岁,就没往感情方面想,还有意撮合朋友李贯中和赵两个人。

  但是这一切在李贯中的无理取闹中,事情有了戏剧性的转变。一次李贯中去南京办事,杨和赵去车站没接着她,回来之后李贯中就大吵大闹。意思是说杨人品不好,抢她的男人,还威胁说要杨跟赵一刀两断,不然就关闭医院。

  这是哪跟哪啊,杨跟赵本来没什么,现在被这样一威胁,杨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但也还是刻意回避了赵。有一天赵约杨在中山公园见面,才说出自始至终都是对杨有意,是李贯中误会了。

  后来李贯中知道了事情原委,也为自己的误解道歉。这个时候,杨便不再压抑自己的感情,跟赵两个人越来越亲密。次年就结婚了。

  这也是杨的性格,她不会因为别人怎样,就牺牲自己的爱情,或者刻意逃避某个人或某件事。只要自己光明磊落,无愧于心就好。

  他们是新式婚礼,不摆酒席不收礼,只请胡适和朱徵做了证婚人。还是在胡适的提议下,才找两个证人签字,贴四毛钱印花,才算合法。

  以杨赵两人的家世背景和个人能力,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是他们选择了新式婚礼一切从简。杨说过,结婚是两个人的人,与旁人无一点干系。

  就这样,杨步伟,从此成为赵太太。跟随丈夫,在美国度过了自己的大半个人生。被称为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不知为何,在看《一个女人的自传》这本书时,脑海里呈现的人物面貌一直是演员郝蕾的样子,仔细想来,大概是因为之前看过郝蕾演的影视作品,为人处事风格很相像的缘故吧!

  做人做事豪爽直率,只要自己拿定主意要做的,从不顾念别人的看法,因为我就是我,不是别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个女人的自传》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