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湘君》是一本由梁振华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元,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美人·湘君》精选点评:
●故事渐入佳境,张仪安排的秦国细作,已入楚宫,后宫中开始波涛暗涌。而屈原在权县开始遭遇反扑。两人的爱情也走入尽头。这一本节奏明显比上一本快了,语言依然讲究,不时穿插的文化描写和楚辞让人颇受益。虽然目前看电视剧远不如小说,但是希望后面能够尽量呈现出小说的格局。
●看到二卷的时候,感觉剧情更加精彩,期待后续。
●好久没来豆瓣写评论了,确实有些话想说。熬夜看完了两本,很顺畅的阅读。很久没有看到这种一拍即合的作品了,不需要记人名,不需要理人物关系,因为对屈原的故事多少知道一些。这种演绎的方式值得提倡,普及历史和文化,同时还具有趣味性。就这些
●以前看楚辞就自行开启乱码模式,书里的楚辞竟然读进去了,几次还热泪盈眶,几个意思啊,好虐啊。。。。。。
●不错的书,值得四本书的容量。每次看套装书都先买一两本看看,不好就弃楼,可是这次决定追到第四本。
●希望第三卷更加好看,加油。
●终于有本小说写出的我心声了,像芈月传里那样的楚怀王,那样的酒囊饭袋,你告诉我屈原为啥要死心塌地的效忠他?这里的楚怀王的人设比较合理,心怀天下,但偶尔辩别力和魄力不足。秦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归结于一人之过也不合适。
●想起这一对君臣的相虐与结局,忍不住心疼。作者是铁了心要为楚怀王翻案的,不是说完全美化,而是还原一个更丰富的人,一个让大家理解和同情的王,不再是历史教科书里的一张脸谱。
●蛮好看的,就是只出了两本,没看过瘾呢。楚国文化像楚辞一样,很绚丽,身在荆楚,能够有屈原这样一位文化名人,还是蛮骄傲的。
●没看完就来评了,发现和我一样的人真不少,原以为就是一本言情小说,发现小说故事很充实啊~涉及面还挺广的,还有国家斗争、术士游说的内容,感觉挺值的
《思美人·湘君》读后感(一):这套敢以屈原为主人公的书我是第一时间买来看的
文学作品被架空,脱离了现实,是一种值得担忧的危险趋势。青春文学很久都跳不出仙侠、玄幻的套路了,《古剑奇谭》《花千骨》《三生三世》,确实好看,也抓住了读者的泪点和兴趣点,但接下来还有什么作品能让我们惊艳一把呢?这套敢以屈原为主人公的书我是第一时间买来看的。一个词:值得。这套书里面看见历史、看见文化、看见传奇,看见诸子百家、战国烽烟。
《思美人·湘君》读后感(二):思美人楚怀王
终于出现了一部为楚怀王翻案的小说,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只有这样的楚怀王我才能理解屈原,能被屈原认可的楚怀王必然是这样的楚怀王。不用历史剧的眼光看它,只作为一部影视剧,它的内容填充了国内影视剧中楚怀王的空白,满足了观众看戏的需求,这就是成功,俊逸的面容身姿端庄高贵,他仪态万千,他优雅从容,他天生贵胄,他是为礼乐文明殉葬的君主楚怀王,一个真正的贵族。
《思美人·湘君》读后感(三):思美人之楚怀王
怎么说呢,一直以来,对楚怀王的印象都是诸如昏庸之类的,但是这次由乔振宇扮演的楚怀王将是一个全新的楚怀王,也因想早点知道剧情,就买了这本梁老师的书。看了,文笔挺清新优美的,剧情还不错,特别是楚怀王,真堪为一代仁君之典范,然过于仁义,终客死异乡。他的胸襟宽广,看到了屈原的才华,就重用他,帮他成长,饶恕他的错,连刺杀自己两次的刺客都放掉了!这样的仁君世之罕有!(图是拍屏的电视,没有拍好)
《思美人·湘君》读后感(四):沉郁顿挫,古韵悠长 ——乔振宇《思美人兮》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曾这样评扬雄、枚乘辞赋:“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也就是说,沉郁,强调的是作品意境,雄浑,深沉,悲慨,浓烈;顿挫,强调的是表现技巧,抑扬跌宕,起伏迭变。
“沉郁顿挫”虽然语出诗圣,但后来的文学史却用它来特指杜甫本人作品的风格特征。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身逢安史动乱的时代,更有个人遭遇之坎坷,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杜诗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
当我第一次听乔振宇独唱版的《思美人兮》时,不知为何,“沉郁顿挫”这四个字便油然而生。
其实在此之前,华人春晚上,乔、马二人已经共同演绎过这首作品,可能为了应时应景,春晚上的作品,雍容华贵,精美典雅。而此番重新编曲、演绎,不免代入了楚怀王的个人情怀,大提琴的引出,轻缓,低沉,奠定了苍凉的基调。而当乔先生随着舒缓的音乐轻轻吐出“思美人兮”这四个字时,整个人都酥醉了。音乐如水,清澈透明,但是在那一片澄净的歌声里却又带着缕缕无法言说的伤痛,然而虽伤虽痛却仍只是一个人静静的,低叹轻诉。这里没有一个激越的音符,有的只是似水的旋律,一滴滴流入你的心:
“思美人兮路长漫漫不可及
拭泪天涯无归期
千言万语只如梗在心底
愁丝万缕一朝夕
思美人兮悠悠浮云为我寄
奈何鸿飞不解意”
楚怀王熊槐,在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是礼乐文明培养出的最后一位国君。他继位期间,大败魏国,夺地八城,五国联盟,合纵伐秦,灭掉越国,拓境江东,使楚国成为当时物产最丰富,人口最众多,军队最强盛的国家。但也因他误信秦相张仪,毁掉齐楚联盟,国土沦落,使楚国从鼎盛走向了衰亡。大秦国大军压境的情形下,楚国不得不忍辱求和。身为一国之君的楚怀王,面对危险没有逃避,踏上赴秦之路。生长在实用主义氛围中的秦王没有想到,无论怎么威胁,楚怀王都毫不退让,宁死不屈,他想要通过胁迫楚王来获得更多利益的如意算盘落空,只好将楚怀王一直囚禁,直至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都咸阳郁郁而终,这位礼乐文明熏陶下的君主,用自己的生命,来为礼乐文明殉葬,至死没有割让一寸土地给秦国,,千秋功与过,生前身后名!
“归鸟乘风远飞
我折翼在原地
只见思念划天际”
音乐在这里走向高潮,似是幽禁中的楚王指天长问,又似午夜梦回到那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峥嵘岁月。
“男儿志千古愁
溢于胸怀中
抛入一汪江水向东流
笑非笑忧且忧
浊世谁人能懂
拂袖独行不回首
幽兰花异芬芳
含风影自香
问君可有识得她芳踪
趁年华未散尽
摘得芙蓉与共
莫让憾事绕心中”
但终究已繁华散尽,男儿志,不过是空余恨,“莫让憾事绕心中”,难道不是在自我感叹,自我欺骗?“歌台舞冷梁飞燕”, “百里啼哭送君魂”!
值此之际,不得不感叹一声,《思美人兮》,恰如杜甫的诗歌,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发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古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