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大师2:英国刺客》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席尔瓦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暗杀大师2:英国刺客》精选点评:
●遇见喜欢他的美女音乐家
●通过小说了解了瑞士的另一面
●并没有神话加百列,他并不是一路开挂的去完成任务,每个人物刻画的都很好
●有些书,只看开头就能给5星
●确实很适合拍成电影
●第四周
●主题是瑞士的罪恶和赎罪。故事推进缓慢,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处,比如英国杀手、瑞士官员彼得森怎么就突然良心发现了?加百利为什么千里送人头被大boss海扁一顿?此外,人物刻画方面,因涉及人物太多,不可避免被符号化,但作者叙述水平的确高超,善讲故事。吸引我读下去的主要是二战时瑞士的黑历史(车站大街底下的金库、艺术品黑市),故事情节方面反倒是其次,书中有大量绘画、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知识点,逼格瞬间提升。较之前阅读的《寻找伦勃朗》,故事性和阅读吸引力都差了些。
●非常棒。纳粹时代瑞士的罪恶。。历史历史的真相无法被掩盖
●邊看邊惡補歷史和地理知識
●读起来很流畅。也让我知道原来瑞士不是想象中充满善意的中立国。
《暗杀大师2:英国刺客》读后感(一):相同的脉络不一样的情节
这一部感觉没什么高潮,还是以往的套路:加百列因厌倦归隐,被沙姆龙说服复出。二战瑞士的不堪内幕,女主总会倾慕高冷的男主。加百列深陷囹圄总能贵人相助死里逃生,对方的杀手最后关头各种良心发现放弃暗杀。
结尾处一段话概括:大反派自以为正常的一天,已经进入复仇者的陷阱,轻松被杀!结束
《暗杀大师2:英国刺客》读后感(二):套路与反套路
还是熟悉的“暗杀大师”,开头由银行家的神秘之死,牵扯出二战时期瑞士作为“艺术品黑市”的历史。整个故事非常流畅,场景快速切换,动作场面火爆,有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前面寻找线索,查明真相的过程一波三折,而到了后面,尤其是最后三十多页,剧情简直是反转反转再反转,让人根本想不到故事竟然会这样发展。 你以为加百利抓到了关键人物,就可以通过他见到幕后大反派了,一转眼,关键人物向大反派暗中报信,加百列被抓了;你以为加百利落到了大反派的手里,肯定会被杀死,不一会儿,关键人物救了加百列,原来他是正面人物;你以为成功脱逃的加百列会在养好伤后重返大反派的宅邸,干掉大反派,没想到加百列真的只是养伤去了,最终是英国刺客杀死了大反派。 这本书里最出彩的人物是英国刺客,他身上应该还有许多秘密,总觉得他的真实身份没有完全暴露,会有别的什么行动。
《暗杀大师2:英国刺客》读后感(三):瑞士黑历史和真正的主角
不同于其它特工大片总是跟不知道那个犄角旮旯冒出来的恐怖分子作战,这本书的对手是实在的对象,隐藏在瑞士政府背后的黑幕。还顺便狠狠地揭露了瑞士的黑历史,我不知道书中所说多大程度上符合史实,这点姑且不论。我感觉作者的重点是那些画,因为我对艺术一窍不通且不感兴趣,所以我更在意的是纳粹从中得到的财富。那些财富帮助了纳粹,从而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但是作者借彼得森的口说,这都是六十年前的事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向前看呢。能理解这种想法,毕竟二战中的行为跟一般老百姓都没什么关系,而且这些行为的作用到底还是间接的。
加百列没有上一集那么失败了,总算干成功了两件事情。一是从罗尔夫的别墅里找到了照片和文件,可是最后如果安娜没来救她,还是得完蛋。二是抓了彼得森,但是结果还是成了阶下囚。可是失败的事情还是那么多,这次连带着沙姆龙也失败了一次,每一句话都被对方听得清清楚楚,喂,对 敌人的动向了如指掌不是一向是主角方的专利吗?
看到最后一章,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标题早就告诉我们了,凯勒才是主角啊! 被自己人“杀死”从而身份消失在世界上,神出鬼没从未失手,虽为杀手又有着自己的信念,认为自己错杀了雅各比然后放过了安娜,最后轻而易举地杀掉了大BOSS贯彻自己的信念顺便伸张了正义。要知道,加百列使出浑身解数还没见到大BOSS就被抓了,还是彼得森舍命才教了他。而在威尼斯,加百列一伙那么多人连凯勒的影子都没发现,如果凯勒动手安娜必死无疑。从各方面看,凯勒都横甩加百列几百条街,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虽然没有主角光环,但是却有民族光环。罗尔夫,一个“彻头彻尾的苏黎世人”,居然会信奉犹太教,要把画捐献给以色列。彼得森舍命也要救他的敌人,只因为加百列是犹太人。嗯,这回是天将降大任于以色列?
我最最想知道的,杰奎琳去哪了?难道是要效仿007,每集一个加女郎?我讨厌这样,扣一颗星。
《暗杀大师2:英国刺客》读后感(四):会失败的大师还是不是大师?
这是我读的第三部《暗杀大师》系列了,但从顺序上来说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可以看出,相比第一部,作者的写法更加娴熟,对人物的把控也更透彻。
看了三部之后,我愿意相信,作者笔下的“暗杀大师”其实并非指加百列个人,而是以沙姆龙为代表的整个扫罗王大道的团队、他们的每个曾经、正在或是将来要发展的成员、甚至是其他队伍中与之任务相似、但只是信仰不同的或敌或友的那些暗杀行动队员。在作者笔下,加百列从来都不是邦德式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人物,辅一出场,他就背上了妻儿被算计一死一伤的悲剧命运,这也是他之后数次重新出山开展任务的前提。加百列有妻儿,但是他却不能救他们于水火;加百列也会受伤,在本书《英国刺客》中被伤至体无完肤;加百列也会失败,在《暗杀艺术家》中给敌人致命一击的是他的红颜和队友,而非他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加百列有没有资格称之为大师?这是个疑问。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师?
一般意义上指技艺上登峰造极、业界内享有盛誉的人,以加百列在暗杀界的履历是可以担此称呼的,但是为什么不把他写成007式的神话?我想这与作者的民族信仰和对人性的探究欲都不无关系,从来就没有什么神话,丹泽尔﹒克雷格之后的007也回归血肉之躯,民族大义和宗教信仰之下,个人始终是大时代中微小的尘埃,但也正是这一粒粒微小的尘埃,倾尽全力完成使命推动历史的滚滚车轮负重前行,这就是加百列们的命运。
除了对于加百列和沙姆龙们个人的刻画,作者更想展现的是埋藏于历史长河中的历史画卷。瑞士这个中立国是否真的中立?战争中手续合法获得的财物是否真的合法?被历史掩埋的真相还能否重现天日?大银行家们背后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从来不只是故事,涉及政治、外交的故事更不简单,《暗杀大师》系列被译成20多种文字,风行37个国家和地区,无中生有的对一个国家进行抹黑我相信是不会被允许的,在真实而黑暗的历史面前,作者经过了怎样的查证才敢于将之公诸于众。从另一个层面上看,作者就是他书中的雅各比教授、斯坦恩教授和其他致力于揭露历史真相的学者教授。
阅读《暗杀大师》系列,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扑朔迷离的故事是吸引读者的利器,但不是唯一的利器,故事的核心始终是人,是困顿的人、奋起的人、谋求算计的人、穷凶极恶的人……在作者精细描画的历史、政治、艺术、金融的背景板上起舞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