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就是用来说的》是一本由世界公民文化中心著作,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英语就是用来说的》精选点评:
●职场英语快速提升之道
●易读,有趣。适合用零星时间多读几遍
●内容涉及很多方面 但其实都只能说是泛泛而谈 不要指望一本书就能解决问题
●很实用的工作英语,不深
●微信读书能看,挺实用的
●明明很有用的一本书啊,不明白为什么阅读的人比较少呢>o<
●很实用的一本口语书
《学英语就是用来说的》读后感(一):学好英语的秘诀
学英语就是用来说的,这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目标。只是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英语听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读写能力在应试中占据大部分比重导致学生将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阅读理解,写作题海战之中。 很多大学毕业的学生都不能流利的用英语沟通表达。其实英语口语的训练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本书前言提到依照四个步骤刻意练习,训练成条件反射动作就可以沟通自如。 这四个步骤分别是去除错误表达,解决会错意,从对到地道,最重要的小字。书中列举了很多错误的示例,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使用者没有真正理解所说的单词在情景中的含义,导致自己的口语不地道甚至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事前告知用excuse me,事后告知用sorry。如果你没有把词语的情景含义搞清楚就会犯很多低级错误。 如果要翻译这句话:日本的首都在哪?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用where还是what?这句话要问的是哪一个城市(名词),所以我们要用what。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是说好英语的前提。文科学习也应该像理科一样遵循基本的逻辑。 我赞同本书作者提出的观点,在正确的前提下把说英语训练成条件反射动作。这和李阳疯狂英语学习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把一个个单词和语句训练到脱口而出,不假思索的时候,我们才算真正学会了英语。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熟能生巧可以算是一个古训,真正能做到的人才有可能有大学问。贪图一些小技巧只会让自己学不到真本事。 第三章告诉我们打破千篇一律的词句秘诀就是替换不同的说法,外国人也有很多惯用语,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换个说法更容易让人接受。中文强调主观较多,西方文化强调客观,很多句子以物为主语。掌握了这个文化规律,有助于我们讲英文的时候转换思维,说出地道的英文。 本书最后一章介绍了一些职场常用英语,从写email邮件到主持会议,从很多小细节上让读者坐会说地道的英语。值得职场人士深入阅读并学会常用语。
《学英语就是用来说的》读后感(二):那些暴露你的中国式英语
《学英语就是用来说的》这本书,是中国台湾的一家叫做世界公民文化中心的英语教学机构特别编写的,书中生成,本书中每篇文章在Facebook上的点赞数都破千,甚至破万。
说实话,听到书的名字,看了简介,我就想:哪怕这本书申请不到,我也是要买的。我尤记得当初不知哪里发现的一个中式英语问题:
说我非常感谢你,已经无法言表,很多中国人就会这样直着翻译道,“I don’t know how to thank you.”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对方根本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这句话应该这样表达,“I am deeply grateful.”或者,“Your help is appreciate.”等。
书到了之后,的确是总结了一些中式英语问题,比如一些单词(像product、exit)的发音,某些容易用错的动词(吃药不用eat medicine而是take medicine),一些容易用错的时态(我以前没来过这里,是I had never been here,而不是 I have never been here。因为here表明人已经在那儿了,与现在完成的“没来”矛盾)……
也许从上面的例子里,有人已经看出来了,这本书不适合初学者,个人觉得最好是比英语六级更高水平的读者来看,像是这边书第二章节是“会错意,因为你找字面意思猜”里,介绍了部分英语短语,但基本都是我没见过的也感觉不是常会用到的,像stay in the ballgame是让你全神贯注而非看足球赛。
全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有意义——但是,它只要稍微努力点,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不时会遇到一些解释得不完善的知识点,例如:表达“要在这里住多久?”
错误语句:How long will you live?
正确语句1: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正确语句2:How long will you be staying?
那么问题来了,How long will you stay 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
当然,书中的确有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怎么样委婉表达相反意见,不要直接说 you are wrong等。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颇具价值的书,但读起来却又有种“你明明很容易就能更好”的遗憾。
《学英语就是用来说的》读后感(三):很棒的"side dishes"
有很多很棒的英语书,必须仔细地“啃”,耐下心来系统的读。
这一本很适合用零星时间来学习,我断断续续用了2个多小时读完的整本书,还做了一些摘录。
大部分都是用睡前以及做公交车边角余料的时间来读的,可读性很强,也很有趣味。
虽然说大部分的知识点,短语我都是已经会的了,但是仍然在里面学到不少东西。
1. 这本书是真正的深入浅出,把很复杂的东西用很简单的言语讲得很明白。
2. 里面无论选词(成语,俚语,还有短语),还有“词法”的讲解都是选择了日常(生活跟工作)会用到的常见词,学会了有很好的应用性。
3.由表及里。谈到很多词的时候,会加注词法的由来,这样也加深了我们的理解。
对我个人而言,收获最大的是第50小节。学了英语这么多年,真的写句子还是很容易自觉不自觉的用I开头,这本书不仅用对比的方式展示了用人和用物做主语的区别,更是讲了为什么我们容易这么做。
这让我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对于语言的运用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
“中国以人为本,主观色彩浓郁,主语大部分是人。西方文化中强调客观,于是很多句子以物为主语。“
我曾经以为经常用I开头是我个人的问题,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并不是如此,而且不仅仅是语法结构掌握的不够多,其实还是意识层面对英语文化理解的不足。
想起来曾经有一度为了避免句子用太多I跟we开头,在文章了用了几句被动句。后来被美国人建议尽可能的用主动方式去表达,后来碰巧读William Zinsser 大神的On Writing Well 也有提到主动(绝大多数)优于被动的这点。读到上述那个句子,不禁意识到,其实用物做主语也可以用更多方式表达,而不限于被动式。另外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句子里面偏重主动,是否也可能是强调一种主观能动性呢?
这本书关于sorry跟excuse me,holiday跟vocation区别的讲解也是蛮有趣的呢!
这本书看似只是知识点的积累,但实际上会激发你对知识“背后”更深层的思考,我觉得是本好书!
值得多读几遍。
提到多读几遍,并不是因为这本书很难读,而是恰恰相反。因为太易读了,容易给我们读完之后就都学会了的假象,多重复几遍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会让我们不自然的就在零星时间里pick up更多地道的表达方式。
此文为读完第一遍的浅谈,读完第二遍,会送上系统的书评。
最后分享几个蛮有趣的短语:
know a thing or two不是略知一二,而是[精通]
in school [求学]
on Halloween是指万圣节当天,at Halloween是指在万圣节的期间。
an amicably breakup和平分手
《学英语就是用来说的》读后感(四):《英语就是用来说的》读后感
《英语就是用来说的》阅后感
收到《英语就是用来说的》书的时候,正巧赶上我刚刚看完一本很嗨的书,这本书如何嗨?我就先不在这篇文章里说了,关键是那本很嗨的书设计的非常精美绝伦,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一想到要给《英语就是用来说的》写书评,首先想要吐槽的就是版面设计。 我最近发现很多学习英语的书都喜欢搞成大俗大红的版式设计。就好像这本书,我就感觉设计的有点糟糕,感觉非常不适应这本书的配色。尤其是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赶上吃完饭,一看此书,不管是封皮书封的黄白色还是书籍内页的粉红色都让我有种胃口倒的感觉。强烈建议出版社能够重新设计该书的封面和内页,感觉这本书完全没有顾及读书的学习感受,反而渗透着很浓厚的土豪商业设计色,委实看不出美来。 对于这本书的内容来说,干货满满,面面俱到,说的很多很全,但是主要是在英语的细节上痛下功夫。所以,这本书书名其实不该叫《学英语就是用来说的》而应该改为《英语咬文嚼字》或是叫《最合适的英语(应该)如何说》。 看完书籍内容后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说的太细致了,每一章节的内容也没有什么相关性,天南地北的谈,肆无忌惮的说,似乎是先在播客上播放后,再被整理成文字稿放在专栏上的一样。 虽然内容非常不错,谈吐广泛多样,但并非仅仅只是针对听说而言,重点强调了如何说最合适的英文,把日常英语中最细致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归纳了出来,感觉并不适合初学者,而适用于对英语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开始精研英语用法,使之更加地道,纯正的英语爱好者。同样,这本书也不适合那些英语考试一族,因为主要讲的还是听说内容。 不过,这本书提出了很标准规范的好学习方法,就是把最合适的英文训练成反射动作。但是关于这个方法的具体内容,感觉书中几乎没有涉及太多,仅仅是举出来很多例子。这些例子并不是很适合大陆学生的英语学习,反而更适合香港台湾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 书中提出的人们容易犯下的三种错误,感觉说的特别地道。第一个学习错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英文盲点在哪里?没有听说能力的人,沟通表达勉勉强强,原地踏步。有一定听说能力的人,常以为自己能用英文沟通,其实用字和表达都不够精准地道。 第二个学习错误是很多人学习英语的方法用错,以为学习英语只是需要多听,多看,多练就可以了。殊不知方法错了,花再多的时间也不会进步神速。 第三个学习错误是误以为读写能力就等于听说能力。要知道,读写的时候,人是有时间去反复思考,反复上网或者查字典,斟酌用法的,而听说确是需要即时反应,迅速作答的。 作者说在本书中,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把"讲出最合适的英文"训练成反射动作。第一步是,去除错误表达。第二步是解决会错意。第三步是从"对"到地道的发展。第四步是最简单的情境破功。 方法很好,但是书中关于方法的讲述并不多,而是为了适应专栏或是播客的方式,写成了很多个小章节,以至于整本书看起来很散很疏离,似乎还应该有一本专门讲学习方法或是总结的书才对。 这本书并没有解决我的急需问题,从个人而言,也许我们需要彼此的适应。
单看封面还是不错的红配黄也是醉了这个封页的配色感觉不舒服发现颜色的感觉了吗?书的内容其实还是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