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尤金尼亞之謎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0-13 16:0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尤金尼亞之謎读后感精选

  《尤金尼亞之謎》是一本由恩田陸著作,皇冠出版的312图书,本书定价:NT$300,页数:20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尤金尼亞之謎》精选点评:

  ●No.62。书的前半段不错,节奏控制的很好,至于结尾就太轻小说了。

  ●虽然到最后我也没看懂,不过作者的写作功力深厚,不愧是“被故事之神眷顾的小女儿”

  ●竟然会有人这么写推理小说,明明是很简单的一件案子却因为时间的跨度和不同人物的角度变得不简单起来,文字优美到不行。果然恩田陆是我的菜的说

  ●书中书可以打五星

  ●明确原因说不出,但在下对这种叙述方式很有好感:通过经历同一件事情的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叙述故事。不能否认此书的啰嗦,但相对于某些水作,本书之嗦还是能让人接受的。真相是一点一点流露而出的,但到结尾却好似没有写清楚真相。其实本该如此,事实总是模糊的,即使你知道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你也无法得知其动机其心情。即使是你看到的太阳,也是八分钟之前的,还能期待什么是“真相”?

  ●我只是再一次确认,纯文学式的矫情真的很让我反胃。

  ●抱着一星的心态去读,突然发现可以有三星。涨星的原因或许是文字恰好对胃口的缘故吧。感觉这本书很适合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什么也不想干,慵懒的倚在沙发上,品味书中的感觉。

  ●凑佳苗变成饶雪漫,流氓也不知道怎么办,莫名其妙写了好几万,其实就是灌水加扯鸡巴蛋,平胸而论不是你写的烂,而是我最近心情不好月经紊乱,什么事情都想怨,唧唧歪歪这么多我根本不想看,我差不多也知道喜欢恩田陆的都是哪些饭,基本都是喜欢故弄玄虚和讲话讲到一半。我说话要是有点重了请你们多包涵,但我不会收回也不会改判。

  ●没太明白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整本书的氛围却让我很受用,那个湿重夏天的回忆和每个人各自心底的魔物纠缠在一起,让人置身其中。

  ●关于立意、写法都需要建立在故事性本身得当的大前提下才可以,恩田陆从《三月的红色深渊》到这本都写得太散,总之我无法很好接受。

  《尤金尼亞之謎》读后感(一):享受过程便好~

  看本作之前先看了导读,再加上其它的评论对恩田陆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没有唯一事实真相与十分确定的解迷过程,因此稍稍降低了期望值,不过,人就是这么奇怪,在要求降低的前提下却往往更容易获得满足,读完这本小说,给我的感觉应该说非常之好,因为对预料之中的故事“缺陷”已经有了思想的准备,而剩下来的这些却带给我莫大的官能享受!

  在看的过程中,我联想到浦泽直树的漫画作品《怪物》里面的主角约翰,他被称为是“绝对恶”的存在,而在《尤金尼亚之迷》中的盲眼美少女就给我有这种感觉,还有写下《被遗忘的祭曲》的杂贺满喜子也让人感觉到一丝寒意,这些人物的塑造非常有FEEL,恩田陆的文笔优雅厚实,时不时出现的一些总结与警句,颇让人产生共鸣,字里行间渗透着怀旧的气息,这些元素共同结合,产生了美妙的调和作用,如果你觉得结局显得不那么重要,那便到恩田陆的文学世界里来静静享受过程吧……

  《尤金尼亞之謎》读后感(二):恩田陸的羅生門

  沒有事實真相的謀殺推斷,以帝銀事件為原型的創作,羅生門一樣當事人各自角度的手記表述集結,看上去挺酷是不是?

  那麽我要說,這其實還是恩田陸原汁原味的超小説。

  好吧,其實從《第六號小葉子》中就有尤金尼亞的影子,當然相似點也在《蒲公英手札》中出現。

  我不知道恩田陸「被故事之神眷顧的小女兒」的稱號是誰給出的,出於什麽目的給出的,因爲在我與大多數的讀者眼裏,恩田是頂頂不喜歡好好説故事的。

  在她開放性的結構中,故事的完整性與合理性一向不是她所注重的,甚至是故意的忽視的。

  關於超小説的定義,似乎有給出在「一部作品中包含了另一部作品」這樣的定義,我想也許精確的說是故事中含有故事,而容納者和被包含者的情節發展也許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故事中的片段所折射出的情緒、感覺以及予人的心情。有一點像現代派的小説,故事本身的結構、故事的發展走向、何時開始、何時終結都似乎顯得很隨意,可用意呢,並不是不見----除非是你視而不見---早就散落於字裏行間了。

  除了台灣比較早出版的《不安的童話》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形態、有完整的人設,大部分的恩田陸的作品就是這樣一致得充滿了不安定感。

  當然,這種不安定感的外在是美麗的,好讀得,那也許是一陣拂面的輕風,也許是紙張上透出一股芬芳的早已被我們忘卻的兒時的不識品名的花香。

  《尤金尼亞之謎》读后感(三):被遗忘的祭典

  每当事件发生,尤其是那些重大的事件,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种狂热中去,媒体,群众,都试图去探寻更多的故事,即使这是对关系者的伤害也无所谓,密集报道,见缝插针,无所不在,为了满足窥私癖而存在,这种群众性的狂热就犹如夏日的祭典一般,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高兴,只是因为好像大家看起来都很高兴,那自己就也该如此的逻辑,但是随着时间渐渐过去,祭典也有散场的时候,人走茶凉,一地鸡毛,除了直接的关系者,其他人只有哈哈几声罢了。

  事件终究会变成被遗忘的祭典,落在记忆的角落里。

  再鲜活再炙热的记忆也会因为时间变成夏日里模糊水汽里朦胧的倒影。

  尤金尼亚之谜的魅力不在于那些逻辑推理,而在于通过实践当事者的回忆所带出的醍醐味,那些过去的事,那些逝去的人,不再存在的城市面貌,无法言明的心。谁是犯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已不再重要了,在追寻真相的人或许其实并不在意真相,只是为了记起在那个时候那个地点的自己。

  恩田陆似乎很喜欢“过去”这个话题,第六个小夜子,夜间远足,和这次读的尤金尼亚之谜都是如此,都是关于过去的细腻回忆和难舍之情,虽然有很多人诟病恩田陆不够本格,不够推理,其实说实话,本人相当厌恶这样的所谓推理原教旨主义,这是对一种类型的限定,终将对它的生命力产生危害。因此,我真心喜欢尤金尼亚之谜,即使阅毕全文你也无法弄清其中的所谓结果或者真相,这并不是理想中非黑即白的世界,而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带有除了解迷之外带有更多的文学美,而这种美真是难以忘怀。

  《尤金尼亞之謎》读后感(四):大纲和一些细节(含猜测)

  各个叙述者给的故事都有细微差别。完整故事到底是怎样,大概是交给读者自己判断的样子。

  1)诗Eugenia就是开头那个:“因遥不可及的黎明而颤抖的日子终将在今天结束 / 今后我们将会永远相守 / 我唇边漾起的诗歌 / 我在清晨林中踩扁的虫子 / 我那不断输送血液的小小心脏 / 全部都要奉献给你“。为什么是今天?“奉献给你”即是表白了,尤金尼亚指只有两个人的国度,那么“永远相守”意指行凶祈愿。

  2)百日红(读为SARUSUBERI),一般是粉的和红的,青泽家门口的是纯白。一开头的女警询问是百日红树吗,树干滑溜溜的那个吗?绯纱子说不是,是花,白色的花。

  3)采访者&满喜子:精神混乱的时候绯纱子劈头就提起蓝色房间,旁边站着牵着她的手的大人。

  4)采访者&学弟:几乎所有的访谈学弟都一起去,唯一没去的只有见绯纱子,满喜子单独去了。

  5)采访者&学弟:满喜子想事情的时候盯着天花板的水渍看,说自己家以前也有那种水渍。

  6)采访者&学弟:满喜子篡改了访谈内容,当成特定的暗号,联系案发时的关系人。

  7)少女(满喜子):不知道百日红怎么念。房间天花板有水渍,感到很可怕,觉得事件当天做了噩梦。早上看毛玻璃外面,有个白色的大团阴影(白猫)。

  8)少女(满喜子):在家里遇上盲眼的久代(HISAYO / 绯纱子),久代说自己出门帮家里拿甜点。久代告诉阿满今天不要来自己家,因为感觉蝙蝠会飞来。

  9)少女(满喜子):去了相泽(AIZAWA / 青泽)家,遇到小儿子小佑,在门口踩到红色玩具车,小佑把玩具车放进了口袋。疼小孩的阿君婶发糖(大概之后也会发汽水)。

  10)少女(满喜子):回家的久代手上没甜点,蕾丝手提包也不见了。满喜子回家路上遇到黄雨衣(实行犯)。

  11)采访者&帮佣(阿君嫂)的女儿:青泽家厨房有消毒水味。青泽家有一个只有一个柜子,柜子上放着鲜花花瓶的房间,帮佣含糊地说这是夫人用的房间。

  12)采访者&帮佣的女儿:刑警安慰帮佣“你不用愧疚”后,帮佣哭喊“不是那样的”。

  13)采访者&帮佣的女儿:满喜子独自一人来找母亲。母亲之后说起事件当天抿酒后她接了一个年轻女人打来的电话,问“大家都还好吗?有没有看见瘦狗(黄雨衣)?”

  14)采访者&帮佣的女儿:黄雨衣(实行犯)送酒来的时候门口有泥巴干了的红色玩具车。

  15)刑警:案发现场有红色玩具车。绯纱子在现场坐的藤椅位置没变过。信件在厨房压在花瓶下。

  16)采访者&满喜子大哥:满喜子擅长模仿别人。满喜子给全家人下毒(模仿凶手)希望可以理解凶手。

  17)文具店小老板:黄雨衣经常盯着三只眼的画轴看。黄雨衣和住持说道“世界正丢给我一个问题”,想找到第三只眼(为了不再有这种痛苦感受,希望自己能从不同境界、从更高处看着这个世界)。之后黄雨衣不断重复说找到了第三只眼的地方。实行后,黄雨衣说“我终于可以回答了,这就是我的答案“。

  18)采访者&黄雨衣邻居小孩:黄雨衣读书时头脑清晰绵密,谈其他话题眼光涣散。事件前几周读经书,修行获得第三只眼。幻觉听到“花的声音“。事件前几天,黄雨衣捧着一张纸回家,纸上有山形地址。

  19)采访者&黄雨衣邻居小孩:高中时路过青泽家,听到年轻女声说“那你就去死呀”(绯纱子独居期间?)。

  20)绯纱子&黄雨衣:想变成一个人 / 有许多天使正在经过吧?他们一定是在听我们说话吧——就像我妈一样。这个人是我的“尤金”(YUUJIN / 友人)。独居爷爷最喜欢玩仙女棒(烟火)了,我们偷偷带着仙女棒去跟他一起快乐地玩(纵火?)。

  21)大学生满喜子的采访日志:采访期间一直一个人去M(旧书店),老板帮留了G过期杂志,一同找书。

  22)采访者&保存满喜子采访资料的编辑:满喜子称没有采访到绯纱子。编辑在出版一年后接到询问满喜子信息的电话,电话里有海浪声,拨打电话者似乎是被另一名年轻女性要求打电话的。同时期M书店被后方独居老人家火灾殃及,被烧。

  23)采访者&保存满喜子采访资料的编辑:出书后,满喜子与编辑讨论信的内容,怀疑绯纱子。(事件发生时满喜子是国中生,约7~9年大学毕业时写书,出书一年后M焚毁。)

  24)采访者&刑警:帮佣告知事件当日接到过年轻女性来电。夫人经常去教会帮忙。绯纱子喜欢去教会(海边),坐在S形长椅上。

  25)采访者/记者的归档:满喜子(43岁)回事件城市时去世的新闻片段。采访者与刑警是旧识。满喜子二哥于二十多岁(27)自杀。

  26)满喜子二哥写的友人的信:觉得自己是凶手。事件当天认为阿君婶给的果汁被打开过了,给家后院的白猫舔了一点,猫中毒了。

  27)满喜子二哥的友人&中年绯纱子:绯纱子称常来教会孤儿院,在这里遇见了黄雨衣。黄雨衣称她为花的声音。事件半年前,绯纱子给了黄雨衣印着自己家/父亲朋友住址的纸。教会的孩子也许会替黄雨衣打电话、纵火。

  28)少女绯纱子认为“这是个跟安静、沉默毫无缘分的家”。“传进耳朵的批评、抱怨。逢迎拍马和一味盲从。东家长西家短的羶腥闲话。躲在门后搞鬼的策略。事先布局的阴谋。母亲充满虚伪和诅咒的祈祷声。庸俗的音乐。刺耳的娇喘声。" 绯纱子的心愿是“变成一个人”,“享受安静的时光”。

  29)死前的满喜子&事件当时的女警:女警称绯纱子提到“她和谁站在蓝色房间前面。白色百日红的花(实为祈祷室内的百合花)很可怕“,绯纱子说话时,手不停地比划(画十字)。

  30)死前的满喜子:写书是为了给绯纱子看。“世界上知道真正的绯纱子的,只有我一个人。我没有检举她的打算。“ 绯纱子认为家门口的白花是“HYAKUNICHI OIKO”,自己见过的白色的花是“SARUSUBERI”。绯纱子说自己在蓝色房间待过,有种蝙蝠的感觉。

  31)绯纱子的母亲&绯纱子:蓝色房间内,母亲站在绯纱子身后。“来,祈祷吧。“ ”对着神坦白说出一切吧。“ ”这是怎么回事?你们之间出了什么事呢?“

  ——

  摸清整个故事真的有够绕,满喜子大概是除了主谋以外唯一清楚动机的人而且她一股憧憬绯纱子的气氛…… 事件当天,收起红色小汽车的青泽家小儿子最后又把汽车掏出来了(?),绯纱子显然知道当天事件会发生,当天打来电话的年轻女性又是谁…… 帮佣含混提到夫人用的房间和她喊的“不是那样的”也许提示了她也多多少少猜到动机和主谋。采访者到底是不是满喜子二哥的朋友存疑,气氛差得有点多。

  满喜子到底在G杂志上看到了什么?她找到那张纸了吗?

  绯纱子为什么被母亲要求祈祷?她和谁发生了什么?

  《尤金尼亞之謎》读后感(五):这个盛夏一直在为热死主角而做努力

  很久之前写的,现在对于这小说印象不深了。只记得看的时候蛮累。

  读完了《尤金利亚之迷》。不知道小说算不算是变格推理?看到结局还是蛮震惊。作者百日红的提示,来得太热烈太隐讳了……百日红可以算是这部作品的代表花,可红可白,不断出现,反复出现,多到了邪门的境界,自然招致怀疑。不过最后我们才知道幻想女王绯纱子开头说的那个百日红根本就不是我们满目所见的那个!呜呼!况且我是翻译读者,弄不懂开头那个“滑溜溜”的提示啊!唉…最后这个文字游戏太温婉。说蝙蝠的时候我也没注意,还以为只是一种普通的举例呢,还挺赞赏这个奇异的表述呢,没想到也都是对这个文字游戏降临的暗示,一直用到结尾。

  不过作者把最关键的两段线索摆在开头,正文第一章开始之前,也算是对读者公平。女警说的比较突兀的“树干滑溜溜的”估计也是作者给的善意的提示吧。对于无限接近的真相,我只能找个借口,说只怪我不是日本人。

  我比较愚蠢的地方,是读到了编辑那一章,才领悟到原来他们说的那首诗,就是放在开头的那首啊!立刻跳回去看!真是反应迟钝…我还在想为什么作者反复说到那封信那首诗但是就不写出来看看…原来在开头就列出来了啊。真是的。

  这篇小说中几乎每一个出场事物上都有疑点和解答。最可贵的是有解答。这是我见过的很少的还算对文字负责的作者,笔下几乎每一个字都是若有所指,确有所指,解释周密,让我拍案叫(骂)绝(娘)。虽然有时展现出不自然。

  甚至连诗名“尤金利亚”都有提示和解释,当然,第九章中的提示我几乎也全部错过了,烧火和尤金我都没注意…独居老人后来我注意到了,挂上书店的勾了,但没想到仙女棒和放火之间这么恶意深重的联系啊。天使经过我感觉我这边现实生活中也有,没料到这就是作案动机!乌托邦我倒是想了想。但也没悟出什么名堂。因为我把对话人物搞错了,我以为其中沉稳博学的那一位是绯纱子。

  推理小说还是男性作家写的多,而在这些小说中,爱情往往是被忽略的事。

  但是在这部推理小说中,爱情还反复出现,被安排了两次。绯纱子和不知名年轻男子自不用说,就是杂贺喜子和学弟K君到底也是错过的真爱吗?读到结尾部分我不禁讪笑。果然,作者是个女人啊。角色各个都真性情!

  回到原文吧。我想说的是。故事背景季节似乎只有一个。就是夏天。闷热的夏天。一个能热死人的夏天。

  虽然阅读之前就被台湾人的书评警告了,不过看到复明后的绯纱子与二哥的朋友聊天那段,我还是感觉被作者玩了。

  对啊。就是那个。幻想中的女神嘛。

  在他们说什么你幻灭我幻灭时,我心中在大喊:“你们幻灭个鸟!我这个读者才是真幻灭好不好!”

  有一个疑点,我一直不能理解的地方。

  我在阅读的时候,一直在推理这个提问被省略,第二次做调查采访的人是谁,首先肯定是个当事人们都不熟悉,和事件几乎无关的人。我猜这人是个男人。因为从从第一章起,各章大家的态度,都指明了这是个男人。为什么等到这个人出现了,确表现的像个歇斯里底的女人呢?我不懂。第八章里,明明那个男人,都当着采访者的面,直接说出他对女人的负面看法了,说他认为女人是很笨的。如果对方是女人,应该会有考虑对方感受吧,就算是直言,后面也没有道歉,我感觉像两个男人之间的谈话。与大哥对谈的那一章,大哥还叫这人一起喝啤酒。尽管叫女人一起喝酒也可以。不过,总之,大家的口气都像是对一个男人说话。

  如果这人是男的,在第十四章里与绯纱子对决的表现就显得太娘了…还说什么男女朋友的关系…简直幻灭!而且我觉得之前采访他问的问题都也挺有水平的,还以为是个稳重的厉害角色,结果出场后搞得很狼狈啊,不懂,幻灭!

  如果是男的,与二哥是同类也好,理解也好,朋友也好,惺惺相惜也好,甚至是爱情也好…都也能说的通。

  我估计作者是写到后面想扯上二哥和这人的爱情,突然觉得写男人不行,才把这人突然改成作为一个形同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愚蠢女人出场,真是一点也不漂亮。

  唉,究竟是不是作者错了,我也搞不清楚。

  还有就是蓝色房间里发生的事情。关于绯纱子憎恨自己家庭的源头。到底她家人是对她做了什么逼得她下如此狠手?

  我还想过,作者真是绝,本来想要无声的安静世界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捅破自己的耳膜。毕竟我午睡时被走廊里关门声脚步声打扰时想过这么干。作为一个听力还不错的人,被烦到要杀人这个疯狂的动机我还是能理解一部分的。耳朵好,能听到的好东西寥寥可数,绝大多数时候听到的都是令人厌恶、疯狂的声音。作者可能也没想到,她的设定,连自戳双耳这种极端的逃生之路都给封锁了,绯纱子已经眼盲,她当然做不到捅破自己的耳膜,化身为海伦凯勒。绯纱子的耳朵还特别好。听力估计能跟《脑人》里那个男神一样的铃木一郎媲美。只不过绯纱子她做不到屏蔽不想要的杂音,这也是悲剧的起因吧。

  至于她究竟听到了什么什么是最初的恶,什么又是导火索。作者没说。而且警告我们,不要纠结真相,热衷于真相是愚蠢的,是狂热的,是会被我耍弄的,是会被我的角色嘲弄的。那么好吧。

  我们只知道她妈妈在蓝色房间里似乎对她做了什么很可怕的事情。

  还有就是,绯纱子后来说,一直能听到这个家庭里的丑恶对吧,还提到“娇喘”。

  我是这样意淫真相的--说到特别丑恶特别冲击特别反伦理道德的事情…大概…大概只有父子乱伦这样了吧(笑)…虽然只是想想…不过可能已经有人读到这儿察觉到我是丧心病狂了吧。我还是脑洞大开了一下……

  以下,真相的可能之一(一个脑洞)。

  (高能预警:纯臆想。没有耽美重口味偏好的亲可以关闭这个文本了……

  虽然青泽家表面看起来特别和善美好,就像大多数人描述的那样,但其实在不为人知的皮里,都是腐烂的恶臭。

  圆窗户的庄严漂亮的宅邸,像船屋…正是在罪恶与欲望的海中挣扎的船,随时都可能沉役的大船。

  绯纱子的父亲是对外人非常善良关照的医生。母亲也喜欢关心穷人。

  但是这种无端的善与好总是会让人感到不安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因为犯下了罪,内心的不安吧。

  是什么样的罪呢。

  在绯纱子还看的见的时候,就是她妈妈逼迫她进入阴沉的蓝色房间忏悔之前,发生了非常可怕的事情。

  平素里严肃和善,值得敬爱的父亲对自己的大儿子做了不好的事。

  青泽医生的取向…不仅是同性,而且是年幼…这一点曾经一直是一个不被触及的秘密。黑暗死角。

  那个夜晚。是小孩子都应该睡觉的时间。青泽医生被自己儿子触动,身体中熄灭很久的火焰竟然被点燃…他将儿子放在怀中,抚摸他稚嫩的皮肤…命令他不准发出声音。所以,只有小声的啜泣和呻吟。父亲使用在母亲身上的,用来创造生命的,现在正埋在哥哥的身体里…为了自己而疯狂…很难想象哥哥是什么样的感觉。

  而年幼的绯纱子仍然是被惊醒了,她在门缝中看到了一切。她还不明白,但知道应该是不能被打扰的事。

  等妈妈第二天回来后天真地全部告诉她了…

  后来…

  后来绝望的母亲只有在幽暗的蓝色房间里让绯纱子忏悔,要净化她的灵魂。

  是不是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她看到了”呢?

  所以这双眼睛还是不要的好。与日俱增。无来由的仇恨。关乎死亡的仇恨。

  一切发生的原点…那个时候绯纱子的大哥还不到十五岁。过早地对这个世界绝望。逃不掉的绝望。

  后来父亲与哥哥的活动并没有停止。绯纱子也渐渐明白。

  并且感到绝望。

  这就是青泽家的第三个孩子和哥哥姐姐的性格都不一样的原因。因为他从不知道家庭内部的罪恶。他不知道真相。在他出生之前,事情已成定局。

  家里长年放着音乐,开着电视,是为了干扰她的听觉,遮掩父亲和哥哥做的声音…不想让听力敏锐的她听到。

  没办法。她全部听到了。粗重的喘息…肉体狠狠撞击的声音…黏稠的水声…接吻的声音…哥哥的哀求…

  大哥早就放弃了反抗。习惯,沦为自然。

  母亲在绯纱子失明后,逐渐有些怕她,只敢在暗处偷窥她的举动。变成了挥之不去的一个影子。母亲去拜访穷人更频繁了。有的时候甚至去朋友家彻夜不归。

  把夜晚留给父亲和哥哥。还有她。恐惧的她,不停地干呕的她,不敢发出声音的她,冷笑的她。

  (于是写到这里就没有了

  不知道把这个发出来会不会引起反感

  重要的是我现在对于那个时候我写了什么已经不太记得了 而且我的文笔很逗逼

  所以如果有什么过分和无聊的东西就请原谅我吧(合掌拜)毕竟那个时候刚看完书之后比较激动嘛。

  补充一点,很久以前就看过《第六个小夜子》的介绍,风格也是蛮陆田恩的。好像和校园游戏有关吧。但是没机会读。能有缘读到她的另一作品真是幸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尤金尼亞之謎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