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36岁单身合租女明星家曝光:这也太乱了???
日期:2020-10-09 12:15:09 作者:UM心理主笔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阅读:

36岁单身合租女明星家曝光:这也太乱了???

  点击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你想象中的明星豪宅,是什么样的?

  可能章子怡的海边别墅豪华大气;也可能是杨丽萍月亮宫,仙气十足;也有可能是赵丽颖那种豪宅,复古简欧……总之是,不要让贫穷限制你的想象力

  最近韩国女星恩惠在参加一综艺时,首次曝光了独家私宅。原以为是一场熟悉网络大型酸柠檬精的狂欢,万万没想到,竟遭网友疯狂吐槽

  “这也太了!这真的是女明星的家吗?这不我家20㎡!”

  的确是乱成了一锅粥抽屉鞋柜衣帽间,各样物品竖八、毫无秩序地躺着,就像高峰时期地铁上的人群,鼓鼓囊囊地挤满空间估计也就是她家柜子多,还塞得下。要是换成一般人家,可能落脚地方都没有。

  就连尹恩惠自己都说:“我搬到这里已经八年了,但现在这里有这么多我不熟悉的东西。”

  其实,我身边也有不少尹恩惠那样的朋友。她们肤白貌美,身材窈窕,又特别会穿搭。每次出门,总把自己收拾成路上的一道流动风景吸引足了路人眼球。可是,进过她们家的人,都只会倒吸一口冷气

  她们的屋子乱的是:一!塌!糊!涂!

  被子皱皱巴巴堆成一坨,床边椅子挂了快十几件衣服衣柜完全塞满导致关不上,桌子上堆满了零食袋,穿衣前一堆杂物梳妆台前更是乱出级别口红、包、钥匙歪斜一堆……只能站在角落里,不知往何处下脚。

  让人不由发出灵魂一吼:为什么有些人的房间这么乱?

  我们心理学角度,一起来看看为何会这么“乱”。

  1 乱是人格对秩序的需求不高

  知乎有个网友说,“每次到房间里的东西们自由自在地躺在那里,我都不忍收拾它们……”

  令人哭笑不得

  每个人对于秩序的需求不同特质心理学家亨利·默里认为,一种需要是否被激发取决于情境压力。有些人对秩序有强烈的需要,比如我爸,每房间有些乱的时候,他就受不了要动手清理了。但是有些人对秩序的需求比较弱,比如我自己,每次总是等到房间乱的看不下去才清扫。

  这是人格特质上的差异。而再往深层走一步,这种人格上的差异,可能与肛欲期的固着程度有关。在弗洛伊德理论中,如果心理发展固着在肛欲期,有可能对环境控制程度比较高,有一定的洁癖。所以,呈现出来,对秩序的需要也比较强。

  而在肛欲期固着较少,一个神经症水平的人,就可能是比较潇洒自由随性可以和一定程度的“乱”和谐相处,甚至是喜欢的。

  “乱是表面上看到的,这种乱所掩盖下的思维,很少追求整洁的人能体会到的。就像抽象画,一个懂它的人会欣赏乱的精妙之处。”有网友说。

  2 乱是对父母过度干预反抗

  在新西兰间隔年时,曾经遇到过一个女生小Y。这个姑娘很有意思,和她同住的人都受不了。因为太乱了!而且,最奇葩的是,她极度讨厌收拾屋子,但如果室友好心帮她整理房间,她也会大发脾气。最后搞的,没有人愿意和她一起住。

  后来,一个偶然的相处,让我窥见了里面的一些线索。

  小Y有一个超级爱干净的妈妈。从小到大,她妈妈就一手包办她的屋子,帮她打扫叠被整理衣服,而且一边整理,一边还会碎碎念教育她,“一个女孩子,房间怎么可以这么乱,灰尘怎么会那么多,被子怎么从来都不叠……”

  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小Y。从小被母亲“教育”到大,小Y的神经很容易被“打扫”“干净”“整洁”这些词语给惹到。也可以说,她是在用维持乱表达对母亲的愤怒、反抗。这就像一个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和老师越让干什么,就越不干什么。

  一个孩子,如果他自己的房间被父母过度干预、要求整洁,可能会让他体验到一种自我边界被突破的感觉。因为,他觉得控制不了自己的房间和环境。

  如曾奇峰老师所说,这个孩子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就会想:我做这个事情不是我要做的,如果我听他们的,我就成了他们的一部分,这样就攻击了我对独立的需要。

  所以,维持凌乱,也可看成孩子在边界被破后的对抗需要——即我的屋子乱或不乱,不听你的。

  3 乱是因为不擅长舍弃

  有些时候,乱是因为东西太多了。比如尹恩惠,光鞋子就有几百双,能堆满整整一个客厅。

  身为明星,各种品牌赞助的鞋子本就不少,再加上,尹恩惠是一个非常恋旧的人,比如生日时收到申敏儿送她的高跟鞋,因为特别喜欢就一直在穿,底都磨平了但依旧舍不得扔掉。所以,综艺中,当她需要做断舍离时,一脸的痛苦表情。

  很多时候,我们也像尹恩惠那样,因为用过的物品承载着回忆、感情,所以舍不得丢。

  “第一次谈恋爱时,我曾在男朋友的手腕上画过一只表。后来我过生日,他打工了两个月给我买了一只Swatch手表做礼物。他说,这样就可以永远留住我们相遇的时光……后来,爱情消失了,我搬了好多次家,我却从来没舍得丢掉这块表。”

  “我有一件黑色毛衣,是在杭州的Zara买的。我穿了很多年,跟随我毕业,找工作,从上海到北京,从北京到杭州,已经快十年了,它已经洗过N次,逐渐宽松拉大,可是我却一直留着。好几次我都拿到了家门口的捐物箱,最终还是舍不得……”

  我们也知道简洁的好处,知道空无一物的房间的享受,但是仍旧在“舍弃”功课中被卡住。这有可能是因为对过去的物件投注了太多感情,没有办法完成告别和哀悼。也可能是舍弃物品带来的分离会激活早年的创伤,让人感到没有安全感。

  “因为空荡荡的会觉得孤单”。“因为匮乏惯了,所以扔东西时很不安。”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所以宁愿让空间留在“旧物”里。

  4 乱是缺乏整理的习惯和能量

  从行为层面来说,整理,是消耗脑力和体力的事情。

  但都市生活,朝九晚五,加班到半夜也是家常便饭。“在公司做数据、编程序、找客户、做项目已经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只想马上躺倒”。

  这是我前同事S的原话。

  因为工作耗去大部分的能量,就算是把洗衣机里的衣服一件件晾晒出来,都觉得疲惫。所以很多人哪怕是乱也没有动力去收拾。

  网上有位整理师曾说起帮一个抑郁症患者整理房间,整个过程进展缓慢,那个人整理5分钟就得休息20分钟。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向外表达能量不足,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推动整理。

  另外,不会收拾,也是乱的原因之一。很多父母,会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学习习惯,相对较少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如何整理收纳。所以,有时候就算想收拾,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因为不了解如何科学系统的整理,所以维持整洁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想到每次要花半天收拾房间,我就觉得心累……”

  乱或不乱,是你的选择

  哲学家萨特曾说,每个人拥有“选择”的自由。要我说,整洁或者凌乱,也是我们每个人选择的自由。

  如果你生性热爱抽象画的凌乱笔触,钟意狂草的随意一撇,那么案头书籍堆满、床头衣物遍布,也没什么不妥。不必觉得这是错误,需要除之而后快。

  因为这就是你所舒适的环境,你自主决定每个物品的摆放,它让你自由轻快地呼吸。或许会像爱因斯坦的书桌,因为混乱带来的发散性思考助攻,让你更加有创意。毕竟爱因斯坦也说过:“要是乱糟糟的桌面意味着杂乱无章的头脑,那空桌面意味着什么呢?”

  但是,如果你更偏爱的是,极简主义的线条,轮廓清晰的空间,干净分明的秩序,那么去保持整洁是满足内心需要的。如果做不到,那不妨来检视一下内心世界,到底在哪里卡住了。

  是对过度干预父母的反抗?还是自我边界被破坏,把一部分整理的自我功能让渡给了别人?

  是不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是最重要的?还是没有办法断去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是因为孤独所以恋旧,还是因为安全感不足想要抓取?

  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整理,还是因为没有整理收纳的技能?

  对自己的需求和卡住的部分一一厘清后,我们的内心世界才不会像毛孔一样被堵塞。就如整理后的尹恩惠家一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空间,去享受更清爽的世界。

  作者:无限延伸的三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新西兰间隔年实践者,痴迷心理学16年,曾花两年结合精神分析写下十万字作品《打工旅行与心理学》。

  RECOMMEND

  推荐阅读

  1.那晚,我发现了孩子日记里的秘密2.压抑自己,我才不会失去你 | 漫画3.“我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4.不离婚协议:如何面对婚内失恋?5.“气质”决定了你会爱上谁6.没被稳稳爱过的人,才会这样折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36岁单身合租女明星家曝光:这也太乱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