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我亲爱的华生》是一本由[美]马丁H.格林博 等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311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错的谋杀
●在图书馆,只看了《福尔摩斯和华生,理智与情感》一篇,要点个赞!
●屁。
●和原著没法比
●同人志!
●除了《白马山谷》在侦探学外引入生物学生殖研究有些意思,《侦探前传》刻意颠覆显出作者心思之外,大多数篇幅要么无趣要么非常无趣,尤其是牵扯进Moriaty的几篇感觉就是来黑教授的。福尔摩斯的人性化是华生眼里的感性而不是故作姿态的矫揉,而第一篇里的华生几乎被渲染成愚蠢。比另一本还差。
●很有想象力,但是吧,有些东西真的不能强求。不过《夏洛克》挺不错的,整合得还好,也许是因为是原文有很大相同点吧,就是卖腐太恶心了,虽然很喜欢看。
●短篇集。文字风格上与正典相似,几个短篇的诡计都一般,甚至较差。我无法接受某几个故事发生在福尔摩斯与华生的身上,福尔摩斯变身数学老师与古玩鉴定者是在令人无法接受。写福的同人并不容易,不仅人物的形象性格不能变,故事与诡计也要接近正典,才能勾起读者的回忆。不过,类似岛田老师的《木乃伊》那种颠覆式的同人读起来也很有意思。无论如何,正典之外还能看到福尔摩斯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
《谋杀,我亲爱的华生》读后感(一):借壳
在《侦探前传》里,我们看到了福尔摩斯的原型,巴吉尔。如果有人对于把福尔摩斯拉下神坛感到失望的话,那么不必担心,事实是反过来的,巴吉尔的原型是福尔摩斯。这就叫逆向工程。
《谋杀,我亲爱的华生》读后感(二):亲爱的华生
这是一次对福尔摩斯的集体致敬,一次对著名侦探的真切缅怀。与此书的姐妹篇一样,这两本书都只对福尔摩斯迷开放。因为如果你不迷福尔摩斯、你不是只为再看看华生而来,那么你不必看这本书。它情节平淡、亮点不多,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与医生比会让你大失所望。但是,这里写的是他们两人啊,对福尔摩斯迷们来说,有这两人的出现已经够了。
《谋杀,我亲爱的华生》读后感(三):这不是集体的致敬,这只是集体的YY
比如《高地的戏弄》~
要知道,不同于"YY"一词的中文说法,这个词语早就不是一个贬义词了。
它代表了一种带入式的控制欲宣泄,亦即通过改编原著的方式来实现自己对于喜爱的角色的重新塑造。
很明显,在电影版和BBC的《夏洛克》出现之前很久很久之前,世界各地的稍有文学功底的同志们就已经开始了这一工作。 看看现在的Fanfic上面有多少文章吧。世界不就是这样前进的么?
《谋杀,我亲爱的华生》读后感(四):画虎不成反类犬
从小说角度来说,这本集子的大部分作品都远不及柯南·道尔的正典。让我感觉遗憾的是,许多作者似乎并不熟悉柯南·道尔创作思路(难道有意为之么,如果是颠覆的话,那应该归为戏作一类,但是大部分作品都是中规中矩的侦探小说),除了少的可怜的几个标志性语句,难见福尔摩斯的精髓。
推荐两篇小说,《奇怪的金丝雀》和《侦探前传》。这两篇作品让整本集子从很差提升为较差。另外三篇非小说《福尔摩斯和华生,理智与情感》、《互联网上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福尔摩斯迷的图书馆》堪称亮点,将本书从较差提升为还行。
《谋杀,我亲爱的华生》读后感(五):亲爱的华生,不过是还行而已
这个选本倒是某种程度上切题,选了些华生戏份比较重的文,比如《临死的医生》(这个标题显然是戏仿自《临终的侦探》),还有《年轻的英国兵》。在翻译上似乎做的不够细,很多有了通译的都没有按通译来,比如“莱斯特雷德”之于雷斯垂德,“欧塞利斯”之于奥西里斯等等。整体感觉这个选本无论是文章还是附录都不及《贝克街谋杀案》。当然,这本书里有两篇颇为上等的文,倒也值得一看。一是《焦虑的女演员》,完全的解构,却妙趣横生,只能说作者太油菜了。二则是《侦探前传》,同样是解构,却是在虚构基础上的再度虚构,结尾甚好。也正是这两篇文使得我把原本准备给的2星提到了3星。
其他小说作者的功力都有欠缺,比如《高地上的戏弄》,两个作者显然讲的是两个故事,前后两段离的是有点远了。而《稀世珍禽》的作者把一个长篇的架子塞进了短篇,结果故事讲的潦草且不知所谓。《白马山谷》试图在叙事视角和封闭结局上做点突破,不过不算成功。
当然,俺还是被《月夜的哨兵》雷到了。对于俺这个学电影的来说,自然是因为格里菲斯——作者还要嘲笑一下格里菲斯《党同伐异》的票房失败,真是……雷啊……这个故事够荒诞的,Trick设置完全失败。当然,更雷的是《焦虑的女演员》,居然抓了卓别林来当龙套。俺大笑三声,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