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是一本由(美)霍妮著作,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卡伦·霍妮的书解决了我青年时期的大部分困顿、迷茫、挣扎、矛盾、焦虑、幼稚、自夸、梦幻和彷徨,对一个初涉人生路的年轻人而言,她的存在之于我犹如弗洛伊德之于王小波,荣格之于赫尔曼·黑塞,尽管有些艰涩,但读下去,便是茅塞顿开。
●卡伦·霍妮的书解决了我青年时期的大部分困顿、迷茫、挣扎、矛盾、焦虑、幼稚、自夸、梦幻和彷徨,对一个初涉人生路的年轻人而言,她的存在之于我犹如弗洛伊德之于王小波,荣格之于赫尔曼·黑塞,尽管有些艰涩,但读下去,便是茅塞顿开
●: B84-065/1244-5
●很久不读心理学的书了~~这本写得不错,很多观点都是自己持有的。
●解释就是自己
●书是好书,不过我只读了两章。心理咨询师跟我说我不太适合读这类书,它可以分析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很弱。如果你真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放下此书,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吧
内容基于异常心理,用类化的神经症理论,延伸到边界更为宽泛的人格/人性领域探索。
赞叹老弗后精神分析家们一脉相承的细致,霍尼眼毒、口利、心慈,独辟一枝,理当领略。
《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读后感(二):神经症是什么
今年初次接触神经症这个词的时候,我看了很多围绕这个词的描述。但我始终很难和别人解释,大概是因为我没有理解神经症到底是啥,导致这一系列外在特征里的内核是什么。
现在我也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但我逐渐有越来越多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可能是什么。
它来源于想象的自我过高,过于追求完美;或是能力不足,以当下能力还不足以以实现想象中的自我。
患有神经症的人,会因为真实与想象间存在冲突而产生较高的焦虑,试图快速消除冲突。因而会根据自己的惯常应对模式,选取自负、自卑或逃避的反应,来短暂使真实与想象达到统一。自负者会突出理想自我;自卑者选择认同被压抑的自我;而逃避型选择退出冲突,成为旁观者。
但这样的解决方式是暂时的,当面具被撕下,人们就不得不再次面对现实与想象的冲突。只有直面自我,从真实上提升自我,才能消除两者间的割裂撕扯,达到平衡。
那么神经症是不是说明了,当一个人想实现某个和自身改变有关的愿望,越急越怕越想偷懒越求而不得:)
所以,神经症其实不用过分强调,也不用刻意解决。这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出现了也并不代表自己身患重病。
随着人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专注于自我提升,这个症状自然就会消解。
《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读后感(三):在冲突中成长
《我们内心的冲突》带我认识了卡伦霍尼和他的冲突理论。《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则是教给我面对冲突的方法。之前一直觉得精神分析是一个奇妙且有意义的领域,尝试很多次读弗洛伊德的作品。但他的部分理论让我很难产生共鸣,比如恋母情节,比如原始的性冲动。但读卡伦霍尼时经常会有“我就是这样的”想法,读完后会知道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
卡伦总结每个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冲动,或多或少。隐藏其后的是通过凌驾于他人之上而击败和侮辱他人的需求。无法容忍别人的优秀,无法真正接受别人的批评,这都是追求荣誉的表现。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得到荣誉而非追求真我,受着荣誉幻象的奴役而消磨自己的生命,那么这就是悲剧的消耗。追求荣誉往往会给我们很多个“应该”,是我们内心为了维护理想化自我发出的指令。这些指令会和真我冲突,带来内耗减少精力。
卡伦还深入介绍了几种性格特质。首先是神经质自负,这类人的表现是把注意力投注在远离自身的事情上。有事会因为自己的自负被伤害到(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感情被伤害到)而产生报复行为进而维护自己的自负,进入恶性循环。之后会对伤害自负的东西失去兴趣,即便曾经很喜欢。比如一个自负的人特别擅长下五子棋,在胜利中他的自负得到满足,但有一天一个比他强的人出现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自负就会放弃这项曾经热衷的活动。这种回避行为会限制个人发展。这类人为了维护自负而把真我深深地藏在心里,逐渐不再为真是的自我感到骄傲。
自卑的人相反,他们很容易在心里进行各种比较,放大自己的不足,进而失去平衡。这类人往往有脆弱的社交关系,因为一段交往随着逐渐深入会产生很多刺激自卑者敏感点的东西。这类人向往成功,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因此很容易从他人身上学到陋习。
第三类是自我疏离。是最绝望的一种特质,这类人从字面上理解是和真我完全疏离,喜欢自己“应该”喜欢的东西,讨厌自己“应该”讨厌的东西。真实的自我被完完全全隐藏起来,追求荣誉的整个驱力就是这样,把自己塑造成不是他自己原本形象的行为。
第四类是自恋,有这种特质的人和自负的人一样不喜欢持久的努力,认为自己天生就应该擅长做某事,并且认为通过努力才会做某事是对自己的羞辱。不同的是,这类人要更摇摆不定,讨厌注重细节。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是统筹全局的计划者,具体的工作应该交给别人去做。
除了这些特质霍尼还讲了扩张型,自谦型和放弃型冲突的解决方法。扩张型的人喜欢控制感,自谦型的人无法摆脱爱的吸引力,放弃型的人追求所谓的自由。每个人身上可能会多种特质多种冲突并存。但解决的方法核心很统一,那就是让患者认识到真我,接纳真我,释放真我。冲突是因为真我和“应该”在打架,如果放弃应该遵从真我会带来平静和幸福。
道理都懂,可惜真的做到很难。每天把stay real,follow your heart挂在嘴边的人但能真正做到的并不多。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关系渐渐把人类逼上绝路,虽然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自杀率也越来越高。或许以后人类灭绝不是身体因为身体原因,而是心理上疾病。卡伦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活在冲突中的人,但她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现实如此,每个人心里都有着成长的愿望。
《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读后感(四):社会竞争的心理分析
《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深入透彻地分析了这样一种竞争性人格: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对于一切外在价值的雄心勃勃、永无止境地追寻荣誉、永不满足地自我要求,却从来不曾接近内心,不曾体会真实的快乐。
从儿童时期开始,由于父母养育和回应的缺陷,以及其他种种不利于成长的外在条件,这种“神经症人格”的根源——“基本焦虑”便形成了。儿童没有得到适宜的回应,无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不能正常地与他人互动,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对外在世界充满恐惧、焦虑和无助,他不得不发展出一套病态的应对方式:妥协、反叛或逃避,以及不可避免的自卑感。而面对着充满竞争和攀比的社会,他必须是胜利的,因而他只能发展出一个虚假的理想化自我来掩饰自卑,宣称自己的胜利,而真实的自我则被疏离、蔑视和贬低。他用虚假的理想自我代替真我,无法感受自我,无法整合自我,置身于自己之外。他只有强迫性而没有自主性,没有自发的情感、愿望、思想和信仰,也没有指引自己的能力,他的内心“空无一物”,在虚构中生活。
而自我理想化包含了普遍的自我美化,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并最终发展为追求荣誉。他追求绝对的完美,容不得半点偏差。他拥有远大的雄心,追求所有的成功和胜利,重要的是成功本身而不是具体的成功在哪一方面,然而成功永远是相对的,这也就意味着他爬上一座山峰之后就必然会马上继续攀登另一座更高的,而无法得到任何的休息和快乐。他幻想着用胜利来报复曾经蔑视他、挫败他的人们,让他们屈服于自己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带有非自发的强迫性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性。神经症人格受到专制的“应该”力量的驱使,而不顾现实的可能性。他感到自己是万物的尺度,衡量着一切的完美,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武断地对他人的想法和行为进行预测。他对一切现实和想象的批评、要求和限制极为敏感,无法容忍他人玷污自己的完美无瑕,在这些强迫的情绪中他感到精疲力竭。
神经症人格的病态自负依赖于他的外在价值:名望、金钱、天赋、能力和特权,这成为他所追求的一切,并完全忽视了内在价值,因为他根本无法感受内心。他不欣赏仅仅有努力而没有成功的人,在他看来竞争的结果高于一切,而过程和手段则毫无价值。他的一切能量都用于维护自负,甚至失败后仍然有可能继续追求,并梦想用成功报复当初看轻他的人们。当然,他也有可能退缩、逃避和否认,避免自负的受挫。而另一方面,他又是自恨和自卑的,因为自负系统和真实自我形成了中枢内在冲突。他的理想自我憎恨不完美的真实自我,压制真我的欲望。这种自恨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形式:对自我的严酷要求、自我谴责、自我轻蔑、自我折磨、自我痛苦,甚至自我毁灭。他禁止自己的享乐欲望,压制真我的希望,用“应该”牢牢束缚住自己。这种自恨成为实现理想化自我的驱动力。
竞争性在扩张型的神经症人格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自以为是,企图控制一切,从而主宰生活,克服恐惧。他们充满怨恨、怀疑、冷漠和敌意,吹毛求疵,难以满足。在工作中,扩张型人总是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不接受任何批评和建议。其中,自恋型人兴趣分散,无法坚持,摇摆不定,厌恶处理细节;完美主义者工作按部就班,过于沉迷细节,要求毫厘不差;自负报复型人则是竞争性最为突出的,他们善于投机,有周详的计划,对工作不知疲倦,只是为了实现种种外在价值:他人眼中的胜利、成功、荣誉和富有。
这样的神经症人格在社会竞争文化中达到了完美的协调一致,大多数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态,而这样的人也往往能得到鼓励竞争的社会的荣誉和称赞。但他自己对内心的疏离毕竟会带来恶果,即便取得成功,短暂的兴奋过后会是永无止境的竞争欲望和空虚,内在的匮乏使他无法感受生活中真正的幸福。他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追求是什么,也没有自发的情感和信仰,而是在竞争中逐渐被掏空。
《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读后感(五):【超长书摘】对跨时代的成熟、洞察之作(1950)的致敬
1.结合案例,分析神经症的结构、要点、内心过程。
2.指出神经症的内心过程基础上,分析该内心过程(之中的自负系统)与人际关系的交织。
3.谈作者的解决方案、理论思考。
确实较难梳理,欢迎纠错。
1. 文末(P320),对【神经症过程】下定义
2. 前言:人性的本质、关于道德目标的三大观点(性恶/原始本能论、善恶交织因此需要教化论、体现作者乐观精神的成长潜力论)
通过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了解(自知),消除“不良因素”(如P93神经症——这个原为自保,实则窒息了真实自我的怪兽),解放那些自发的成长力量到建设性方向,获得不受抑制的【成长】(P1有定义)机会,找到并【实现自我】(优先于追求卓越)。
3. 因为【追求荣誉】(P44实现与外部世界有关的【理想化自我】),患者迷失真我、并进去虚幻世界。
4. 但是,患者不去解决幻想,而是向外部世界提出要求——【自己有权利享受更好待遇】(P23)。
5. “追求荣誉”三大表现中的【对完美的需求】,引向了第三章:患者的【应该】。
6. “自我理想化”从2个不同路径引出的2个相反概念。
【神经质的自负】(第四章)←【自我理想化】(神经症的中心概念)→【自我憎恨与自卑】(第五章,其与自负同属于自负系统)
(1)第四章【神经质的自负】:
患者自信/“基本信心”发展的障碍下,试图以【自我理想化】(“魔鬼协议”)抬高自己,以“超越严酷现实、弥补已有伤害”,得到的耀眼的礼物“第四章——【神经质的自负】”。
(2)第五章【自我憎恨与自卑】(对自负系统下定义):
真我→积极远离真我→疏离自我【P155神经症发展的核心问题】→自负系统与自我疏离的恶性循环→更加疏离自我
7. 第六章:自我疏离(结合“理想化自我”)的毁灭性力量
8. 第七至第十一章:患者解决内心冲突的3大类方法&剖析、复杂的病态依赖
9. 第十二、十三章:自负系统与人际关系、工作的冲突
10. 最后两章:展望神经症解决路,作心理学学科整体思考。
1. 了解我自己的神经症状况。
在此基础上配合《我们内心的冲突》最后一章(解决神经症)、本地亚隆团体治疗等来愈合自己。
2. “无条件接纳自己”的心理咨询与自我分析的原则,浮出水面
@罗杰斯
3. 引用:
对比弗洛伊德分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霍妮分类三种自我:
(1)理想的自我(完美却不可能达到的自我)
(2)真实的自我(经过努力后可能达到的自我)
(3)实际的自我(被贬低的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自我)
1. 感恩霍妮 感恩霍妮 感恩霍妮!
(1)感觉其作品在万箭穿心程度上略胜于亚隆的文字,因此花了30小时整理第二遍。
(2)我觉得我有必要养成每日朗读十页+的习惯,定期重温本书一遍,以“挣脱原生家庭不良束缚”。
2. 前十章过于犀利刺激,详见后文书摘。
引用他人评价:这也能被霍妮看穿?!?
3. 第三章:现代版的【僭主】“理想化自我”对灵魂的暴政。
4. P20引入了自卑问题,可以与阿德勒对比下。此外,P317确实谈了阿德勒的优缺点。
5. 难以对他人描述自己当下感受的强自我疏离——真我的孱弱?
第一章 (神经症型)追求荣耀
2儿童在非完美环境下产生的基本焦虑。
7“强迫性”这个解决方法的两大作用:
1.满足特定时间内,个体身上产生的所有内在需求
2.【允诺】解决自卑、焦虑、失落等感受,还【允诺】实现[根本的、神秘的自我实现及生活]。
@点掉手机各个APP/网页客户端的未读消息etc
5通过【想象】自己成自我的理想化形象,把顺从、攻击、冷漠等作美化,一口气满足个体稳定广泛的整合等需求。最终,产生了自我疏离。
@《意愿的冲撞》
7追求荣誉的三个驱动力:对完美的需求、神经症版的雄心、对报复性胜利的需求(漠视真理、极端化,因此极为危险)。三者紧密联系。
@wusi全中。自省。
13驱动力的强迫性所致后果:对挫折的反应非常强烈。
16追求荣誉的三个驱动力的共同之处是:指向绝对、不受限制、永无止境。
17神经症患者非理性的想象越领先,越害怕真实、有限(时间)、具体(金钱)、有终结性(死亡)、一个明确的愿望或者观点的这些东西。
19正常努力与神经症患者的荣誉驱动力的基本差异在于【驱使他们的力量】不同,分别如下:
1.正常努力:来自于真实自我的活力/的驱使/人类既有潜能的倾向
2.追求荣耀:则来自于依附对自己的幻想、实现【理想化自我】的无止境的需要——【对循序渐进地学习、工作不感兴趣,往往嗤之以鼻。他不想爬山,但是却想站在山巅】。
20正常努力、追求荣誉的三大(本质)区别总结:
1.自发性vs强迫性
2.认识局限vs否认界限
3.?看不懂译文
4.真实vs幻想
5.存在vs表象
20魔鬼协议故事vs神经症对人的“引诱”(对无限的渴望+对捷径的需求)
1.明确:通往无限荣誉的捷径不可避免地也是通往自卑与自我折磨的心灵地狱。走上这条路,个体事实上丧失了灵魂——他真实的自我。
2.应对:坚定地扎根于自我,以拒绝诱惑。
第二章 (神经症的)【需求】(万箭穿心)
22神经症患者不去解决自己的幻想,而是向外部世界提出要求…“有权享受更好的待遇”…亨克称之为“巨大的要求”…但是,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列车按照自己的方便的方式来安排)。这是我们触及到【现象的本质】:一种【愿望/需求】本身听起来是合理的,结果却变成了一种【要求】。如果这种要求不能实现,他就认为是一种不公平的挫折,是一种冒犯,因此他有权利对此感到生气。(神经症要求的第一特征?)
需求与要求之间的区别是截然分明的。然而,内心潜在的情感将需求变成了要求…他们假定自己具有一种权力、一种资格,但是现实中这种权力/资格并不存在…就人际关系而言,一个外显行为显得相当怯懦和退缩的患者,充分表现为一种全面的要求。由于不清楚这一点,他遭受一种普遍的惰性、开发自己的资源受到抑制。“世界应该为我服务”,他说,“我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困扰”…
…相反的一面…愿望落空很惨的话,她会对其所有需求进行检查,以便不去冒“失败”风险。
@世界【应该是】V式的、【应该是】金星计划一般的。呵呵。
@民法请求权、物权
@LPP等人的批评“世界不是绕着你转的”
25一个被迫冒犯他人同时又需要他人体谅的自大、报复性的个体,认为自己有权利获得“赦免”/“谅解”,无论他怎样迫害他人,他都有权利使他人对其所为不要介意。
@ALF的问题
26此外,很多人对考试感到恐惧,或者说,没有能力准备考试,这也是源于他们要求例外(的权利)的心理。同样,在看到一场糟糕的表演时感到愤怒,是因为他感到【有权】享受一流的表演。
27…难以避免死亡。神经症患者不能面对生活的风险,于是发展出他那不可侵犯的要求与一切顺利、幸运总是站在他的那边、生活轻松没有痛苦的要求…如果他碰上不利的情况,那么这将是一种“毁灭性的体验”…他可能会转向另一个极端——“对生活过于小心谨慎”…事情【都可以发生】,人就无可依赖了。
29神经症要求的第二特征:自我中心化。(与周围世界接触的越少,就越少意识到他人以及他人的情感)
30神经症要求的第三特征:任何事对他来说都轻而易举。
@2008年8月【之前】——2009夏日——2018。
@今晚还想不切实际地写完第二章的书摘。。
31神经症要求的第四特征:大量的报复性。(举例:《威尼斯商人》)
霍妮分析其根源:患者在内心拒绝为自己承担责任,缺乏建设性的利己主义
35缺乏有效努力的患者对公平的过分强调(可能成长为“牺牲感”)、与心理医生的冲突
@2017夏与CY已谈过【缺乏建设性的利己主义】
@2017夏对CCL的报复性要求
39内心簿记的歪曲:把自己的【整个生活】与他人【闪光点】(而非他人的【整个生活】)进行比较,产生了尼采描述的“生活嫉妒”
39对权利普遍的不确定感…例如,有位患者一方面感到世界都应该为他服务,但另一方面却不敢要求我改变一下心理分析的时间,或向我借一支铅笔记录某些事情。
42他就像一个相信自己有资格继承遗产的人一样,不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努力,而是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效地坚持其要求上。与此同时,他对实际生活丧失了兴趣,他的生活处境变得各位窘迫;他忽视了所有能使其生活更有价值的一切事物。因此对未来成功所怀有的希望越来越成为其生活的唯一的一件事。
43患者对自己的幻想永久化,把自己的责任转移到外部因素上。通过把需求提升到对“尊严”的要求,他否认自己的困扰,把责任推给他人、客观环境或命运上…更精确地说,他的要求就是世界不应该引发(或者使他认识到)他的冲突…事实上,神经症要求可以使他避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从而使得神经症永远保持下去。
第三章 (专制的)内心指令【应该】
45患者对自己的期望太多、要求过高、【无视可行性】…这些要求是重叠的,因为他们都来源于患者想要成为理想化自我的必要性,来源于患者对自己能够实现这些期望的(可悲的、虚幻的?、无视可行性的)信念。
@2009年夏、大学时代可悲的日语进度
46觉得自己聪明希望立即结束心理分析的患者所具有的理性往往会妨碍分析的进展。真正重要的是患者身上起作用的情感力量、诚实和自我负责的能力。
47认识童年的重要意义:
1.解释神经症发展
2.认识当前对过去的逆境的态度。
48【如果他根本拒绝承担自己生活的责任】,他可能就会将所有的导致困难的责任推到父母身上 …如果他能为他的生活承担起实际的责任(而非虚假责任),那么想法会完全不同…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信自己并没有被早年的环境所彻底击垮,那么这就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49对于神经症患者而言,将这些事情尽力做好还远远不够。他认为应该以某种神奇的方式把东西做得更好。
49通过接受“特殊挑战”(游过鲨鱼湾等)的方式,只是摆脱症状,无法触及普通的、隐藏的焦虑(“真正的困扰”)。
评:这我就不解了。连脱敏疗法都做不到,那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触及真正的困扰?!
50【重要金句!】而且,由于患者感到自己【应该有能力通过意识的控制】来征服这些困扰,因此患者仔细地消除这些困扰的过程将【被视为承认自己的软弱与失败】…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失落、生气或恐惧的反应很少是由于患者意识到了自身的困扰问题,而是由于患者感受到了【不能立即除去这些困扰】而产生的。
54男人,在未实现“应该”的压力下,产生一种想做爱的强烈愿望。对他来说,性活动是要求和重建自己受削弱的自尊的一种手段。
@看了本书后的睡眠失控、梦(想要通过h重建自尊?)与醒后一段时间的低落。
@马男波杰克也全部躺中
评:万箭穿心
59他不能忍受任何强迫,因为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束缚。他不能容忍批判,因为他自己就是个糟糕的批评者。(???没看懂)…在很大程度上,他乐于助人是因为他觉得他应该乐于助人,而不是来自他对人类抽象的爱。他对具体的个体的态度比自己认识到的还要不同。因此,对他的任何要求都会引起他内心的冲突…
60【重要金句!】…对批判的过分敏感。由于对自己要求苛刻,他难以忍受他人的任何批评——无论这种批评是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是友好的还是不友好的——对于他都是一种【责难】。当我们认识到他是多么讨厌自己未能达到他强加于自己身上的这些标准时,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他的这种敏感强度…更重要的是,这些“应该”进一步削弱了情感、愿望、思想和信念的自发性——即,感受自己的情感并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的能力…当某种欺骗性情感的虚假的确定性受到动摇时,患者就会经历一段困惑的不确定期(虽然痛苦,但是对治疗有建设性的作用)。ta可能会问:我真的喜欢XX吗?或者,我真的喜欢任何人吗?(追求真实的【开始】)
61将善良、爱和神圣作为自己理想形象的人来说,最为显著的是【没有持久力、肤浅的】 虚假情感的产生…从长期来看,患者给人某种虚幻的、难以捉摸的印象(换言之“一个骗子”)。一种突然爆发的情感常常是唯一的真实的情感。…压抑情感会导致整个情感枯竭…内心指令抑制了受挫时的怨恨,在宣告“我们应该【忍受】生活”。
62这些普遍的“应该”对我们的情感产生了伤害,实际上是我们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情感是我们生活中最活跃的部分,如果它们处于独裁的统治下,那么【我们的本质就会产生一种深刻的不确定性】,从而对我们与内心、外界事物的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应该”的内心指令无法实现时,患者开始怨恨与轻视自己(【惩罚性的自我憎恨与威胁】)。
@201601及之前,对批判们的愤怒。
@难以描述自己看《扪心问诊》一集后的感受。
@201805不太想费劲去34岁已育的Hikki的巡演后产生的自我怀疑,进入了不确定期。
@170922对一日疲惫下背不下日语语法的厌学与自责。
第四章 (神经症的)自负(P85追求荣誉引发的合逻辑结果)
65在学校里,他的不适当的行为或低分数会受到严厉指责,而他举止得体或高分数被视为理所当然。追求自主或独立的行为会受到嘲弄。所有的这些因素除了使他感觉缺乏真正的温暖和兴趣之外,还导致他感觉不被爱、自己没价值——或者,【除非他不是自己,否则他就一文不值】。而且,早期的不利环境引发的神经症发展削弱了他【作为人的核心】——他变得疏远自己、分裂自己。…就像魔鬼协定…他得到的不是自信,而是存在最大问题的“耀眼的礼物”:【神经质自负】。…优点与自信感二者有严格的因果关系…相比之下,神经质自负是虚幻的、基于完全不同的因素,比如:对名望价值的自负…这是一种只发生在【严重远离自我(即:把自负投注到自身之外的一些事物上)的人】身上,且使人变得投机、破坏人的完整性的病。
68一个人越远离自己,他的思维就越会超越现实。…智力上的自负并非局限于那些从事智力工作的人身,而是发生在所有神经症患者身上。
@超现实的艺术家?
69有些人认为只要他们表明自己处于某种困难中,他们就有权利不受责难。…一些人却为从不还价而骄傲——这取决于他们必须是赢家,还是从不考虑自己利益
71心理咨询师发现的患者身上的【特殊的自负】,对治疗是必要的。
评:很有意思的切入点。
72神经症自负基础就像纸牌屋一般无坚实基础…非常容易受伤害,受伤后自负的2种典型反应是【不恰当、不成比例的】羞耻和屈辱。后接P74“侮辱”行为的双重伤害:1.感到被人侮辱 2.为自己收到伤害而感到羞耻…激起了直接报复的敌意。
@霍妮谈咨询师应该解释清楚敌意与受伤害的自负之间的关系;LXX谈自恋问题所致的直接报复。
73有些人过分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中,在其内心,认为自己没有一丝污点,或者,用好斗的保护层来掩盖自己,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如有人对他们的动机提出任何质疑、暴露任何不足,都会被视为侮辱。他们会怀疑这些人的险恶意图。
77要求升职、请人帮忙、与异性亲近涉及到被拒绝的可能性。
79【重要金句!】恢复自负的多种方法:
1. 可陷入恶性循环的报复性胜利需求
@eg.张biaoshu无法反击梁
2. 对伤害过这种自负的所有人/事【失去兴趣】——不仅步入浪费我们相当大精力的退缩,更具有破坏力的是我们【对真实的自我失去了兴趣】。
3. 歪曲事实——忘记/否认 /争辩说过的话
4. 利用幽默
上述方法的共同点:拒绝为自我承担责任、以不承认自己缺点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面子。
@亚隆谈【责任承担】问题。
83【重要金句!】他没有意识到想回避一项活动是因为某一活动或许会伤害他的自负,他只是简单地在回避,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回避。这个过程与各种活动、与人的联系均有关,会妨碍患者进行现实的奋斗和努力。…他不从事与自身能力相称的任何重要的职业,唯恐自己不能取得显赫的成功。他喜欢【写作】或绘画,但不敢开始。他不敢亲近女孩,唯恐遭到她们的拒绝,他甚至不敢旅行,唯恐与旅馆经理或门卫发生别扭。或者他只去他非常熟悉的地方,因为他觉得与陌生人在一起,他就像不存在似的。他不去参与社交活动,唯恐自己怯生。于是,他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去做没有什么价值的事,或者,固守一份普通的工作,严格限制自己的开销。从长期来看,这将迫使他远离他人,因为【他不能面对自己落后于同龄人的事实】,因而只能避免和别人比较或避免让别人问起自己的工作。为了忍受生活,他必须更坚定地把自己保护起来,躲在他私下虚幻的世界里。但是所有这些措施对他的自负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掩饰,而不是治疗】。【因此他开始培养神经症】,因为带有大写字母N的神经症成为他缺乏成就的宝贵借口。
不用多说,这些是极端的发展,自负虽然是在其中起着本质作用,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更常见的是,回避只局限于在某些方面。一个人在那些受到压抑最少而又能帮他得到荣耀的工作中会表现得相当积极、引人注目例如,他或许在自己的领域中勤奋工作并取得成功,但是却【回避社交生活】。相反,他或许觉得在重要的社交活动中,或扮演唐璜角色中很安全,但是却不敢冒险去从任何能测试其潜能的重要的工作。他或许【觉得做一个组织者很安全】,却避免任何个人关系,因为【他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很脆弱】。在许多害怕与别人产生感情纠葛的恐惧(神经症分离)中,【对自负受伤的恐惧】最为明显。有多种原因,一个人特别害怕不能非常成功地和异性相处。例如,一个男人,他会无意识地期望,如果和女人亲近或者和她们发生性关系,他的自负就会受到伤害。因此,女人对他(对他的自负)构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自省吧!一页纸就能如此犀利地触及内心最深处。
@只在东京少数区生存的松子等人以及紧随日本的、对标海底捞的凑凑火锅背后的消费群。
@V&D小群里,通过避免任何个人关系避免了受伤。
84总结回避行为的2条原则:
1. 通过限制个人生活获得安全
2. 不去尝试比因尝试而失败更安全。
回避者获得了一种可笑的借口——要是当年尝试过,可能早已通过考试/赢得欢心/成为伟大音乐人。
总之,回避行为剥夺了一个人逐渐克服自己的机会,在长远上使得自负受到更深的伤害。
@09夏、14夏etc
@曾不敢读某些西哲名著,怕计划受冲击而改变。
85自负的发展历程:真我逐渐消失、自我实现的能量被转移到实现“理想化的自我”上,以试图维持自己在世上的位置,并形成了个人价值观系统。自负与自恨交织。
第五章 自卑与自我憎恨
86自负系统
88自我憎恨(恨自己未达到绝对完美/恨理想化自我未能摧毁真我)导致人格明显【分离】。自负系统与真实自我的战争,被霍妮称为“核心的内部冲突”…自杀将成为憎恨的必然结果
@孙仲旭先生。
@2年前劝MIAO不要自杀。
90而且,自我憎恨不仅是自我美化的一种结果,而且还是维持自我美化的一种动力。更精确地说,它是实现理想化自我的一种动力,通过排除相互冲突的因素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分的整合。【正是对不完美的谴责加固了个体完美的标准】,个体正是用这一完美标准来衡量自己。
92自我憎恨与人际间的憎恨是一致的。…文明/隐秘的方式表现出来。无法享受生活、直接自我毁灭以及SM倾向。
@无法享受生活——躺中;霍妮认为SM是病 得治吧。
93总结自我憎恨的六种运作模式/表现形式:
对自我的无情需求、无情的自我谴责、自我轻视、自我挫败、自我折磨、自我毁灭。
@不善于对自己好一点,已经反映出了很大问题了。
96以特殊方式(饕餮、酗酒、狂买)、感到受伤害(消极转移)、对他人发火(积极转移——比如骂下属、淘宝客服、咨询师、家人)来缓解焦虑、自保(免遭自我憎恨伤害)。
97患者的许多要求的【急切性】,说明了患者急切地想达到“应该”。
@17夏、1806重温三分之一本书后的想法。
98大多数自责具有来自我们核心前提下产生的无情的逻辑性。如果个体无法达到绝对的意志力强、镇静、无惧、慷慨等,他的自负就会宣判他“有罪”。
@面对n1考试时的自责。
98霍妮认为:这种患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不值得称赞的——患者不合时宜地接受了这些困难,并由此产生了破坏性自责。
99作为一个人,患者能忍受自己害怕恐惧,但作为一个(想象中的)“绝对完美的人”,他应该具有绝对无惧的特质,(因此),对自己的任何恐惧,他只能憎恨和藐视自己(自我伤害)。
@自残行为的理论基础
评:觉看着霍妮剖析出的患者的样态,觉得患者这些方面像个小屁孩,有一丝喜剧感。话说回来,患者本来在很多方面就是巨**婴吧? :)
102【重要金句!】自责或许进一步集中在那些个人无法控制的逆境上。这些在精神病患者身上表现得最为显著。例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可能为他们读到的谋杀案谴责自己,会为600英里外的洪灾感到负有责任…她当然也知道,即使过度保护孩子的母亲也不可能一直待在孩子身边,然而她还是一直谴责自己。…为了自己事业上的一时失败,痛苦地责备自己。他完全【未】意识到他在对抗超出其控制的范畴。…神经症患者迫切地利用形势的困难和不幸【为自己开脱】。…为什么他们不能成功摆脱自责?答案在于他们不觉得这些外在的因素超越了他们的控制。或者更准确地说:这些因素【不应该】超出他们的控制。因此,出错的每件事都【投射了】他们自己,暴露了他们丢脸的【局限性】。
@克鲁泡特金等人、《hey jude》
105一个人只有在为禁欲主义感到自豪时,才会作谴责自己贪食的【自责】…
@miao
105【神经症自责】vs【健康的正义感】:产生毁灭真我的自责vs关注真我的真正理由(人类自我的复苏)
107自卑以微妙或粗俗的方式表现于整个行为中…自卑在卑下、奉承或道歉的行为中表现尤为明显。
@回想吧!
108【金句!】自卑的四种结果:
1. 患者强迫把自己的不利情况与所接触的每个人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对XXX根本不感兴趣的人非要和一个XX家相比,从而感到自己不如他们呢?(霍妮认为:神经质自负也要求【自己优于任何人、任何事】)
@芒格谈绝对化的弊端。
2. 人际关系的脆弱性
原理:
(1)自卑加深了自己对自己的不确定性,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便更加难以确定了。由于不能接受实际的自己,他根本无法相信那些了解他、知道他所有缺点的人会友好地接纳他、甚至是欣赏地接受他。…没有接受他的邀请、…在它看来很明显存在侮辱他的意图。…痛苦的教训,即他人既不能伤害我们的自尊也不能建立我们的自尊。
(2)屈辱感的产生:患者的自负受伤&患者的自卑被客观化二者的交织。
3. 从他人处学到/接受更多陋习(利用/侮辱)
原理:患者信念产生的不能抵御性,即患者认为自己不值得受到更好的对待。
@有组织的性服务业的控制性工作者的方法
4. 以关心、尊重、欣赏、喜欢、崇拜他人的方式年来减轻或平衡自己的自卑
结果:对自我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他人(评价的变化而变化)。
109【金句】患者通过固执地依附于荣誉化的自我(自负),来臣服于自卑中。从而,自负、自卑二者互相强化,陷入恶性循环。只有当他对现实中的自己发生兴趣时,改变才会发生。
@1708芒格助力
111自卑最常见的两种表现,都是与吸引力和智力有关的:
1. 只要疏远自己,患者的个性特征便会是模糊得让他自己也无法感兴趣。
2. 自卑者认为自己愚蠢无能,而自负者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害怕自己好斗会妨碍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愿对自己负责会使自己难以形成一种观点…阻碍学习的能力、难以清晰地思考…
113患者却对在生活中解放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不感兴趣。他所感兴趣的是伟人的绝对智力——自贬——阻碍了对任何感兴趣事务(讲外语、演讲、换轮胎、学车…)的积极追求。
@大学时代。
114对享受的禁忌、对希望/渴望的压制…来自真正深切的社会责任感、还是禁止自己享受的一种隐蔽形式?…本质上:【回避生活】。
@200808以决定论为理由,对【自由选择】进行专制型摧残
@克鲁泡特金等人、《hey jude》、miao
117最后一项、最为隐伏的自我挫败——“对任何抱负的禁忌”…对自己完成的工作无法忍、享受…患者退却、不敢冒险尝试新事物,对生活无期望,制定过低目标,因此他们在生活中不能把自己的能力与精神财富彻底发挥出来。
118自我折磨部分是自我憎恨的必然产物(完美是无法达到的!)…这种虐待自己的冲动【可能】指向妇女、老幼,产生欺凌弱小的能力感…或者是SM、奇异的性幻想、性满足方式奇怪等性癖好。
110深度的自我疏离导致的自杀企图/行为(粗心驾驶、游泳、攀岩冒险、横冲直撞、狂饮)——自我破坏的最终极方式,如巴尔扎克(毛姆也谈过)。
@马男第三季末尾盲目驾驶--Nina Simone《Stars》;《原谅我红尘颠倒》主角
122成功之际放弃追求
@2015zs弃考与王徽之访戴的关系
124这些人“让自己崩溃”、沉溺于自卑与无助中…实际上毁掉了自己的人格。
@《The Wire》酗酒男主、社会救助NPO的价值、N1阅读文章提到的社会救助(志愿者通过谈自己如何从躲避上学经历康复而带给他人改变的勇气)
125【金句!】在无助和自卑减弱时,非建设性的自怜才可转化为有意义的、建设性的对自我的同情。这伴随着【真我情感】、【想要拯救自己内心的愿望】而向前发展。…在纵览自我憎恨及其破坏力量后,我们必定会发觉这其中存在很大的悲剧,也许是人心最大的悲剧。人类在【追求无限和绝对】时,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过程。在他与答应给他荣誉的魔鬼达成协定时,他就注定要堕入地狱他自己心灵的苦境之中。
@芒格谈自怜的毁灭性
@10年来的【尝试理解一切生命行为】这个魔鬼契约。呵呵。
第六章 破坏性的【疏离】真我
127就魔鬼协定而言,舍弃自我就如同出卖灵魂。…患者不知道他们拥有的钱就是他们自己的钱。…这是一种积极决定自己生活力量的丧失,是作为有机整体感觉的丧失。
128…表明,当我们的真我变得强烈而积极时,可以使我们有能力做出决定并为决定负责。
128哲学的历史表明,我们可以从许多有益的角度来处理自身问题,然而,看起来对待这一主题的每个人都发现很难超越自己的特殊经历和兴趣。…克尔凯郭尔认为,自我的丧失是“病入膏肓”。“自我的丧失是绝望的,…但它是一种不大喊大叫的绝望”。
131使自我感消失,生命力减退..两眼呆滞、机械的动作…加缪、萨特、马坤德等人描述过…患者的意识、力量与情感种类主要取决于自负系统。真我的情感受到抑制/削弱/毁灭。【总之,自负(系统)支配情感。】
133…患者意识上感受到的痛苦主要是自负上的痛苦…是谁在受苦呢?主要是他的自负的自我在受苦。…之所以受苦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权利成功、受欢迎,但是结果并不如愿。…王尔德描述过这种解放(自负系统受削弱时,真我感受到的真正痛苦@2015、2017夏)
134患者的用于掩饰现存贫乏的三种表现:
1. 表现出的异常的活跃、虚假的自发——像变色龙/著名演员一样扮演角色、产生角色拥有的感情
2. 用追求不同寻常的强烈刺激(被误认为感情力量)来激发原已迟钝的情感反应——然而,内心早已空虚痛苦。
3. 误把个人的“应该”与文化的“应该”保持一致
@两性社会角色建构。
135神经症主要特征——能量转移 的2个含义:
1. 自负系统挤占了自我实现的建设性的精力
2. 缺乏方向感与生活动力。
(1)自我疏离程度与“自我指引能力”受削弱的程度是正相关的。
(2)患者毫无计划和目的,受自己的想象所支配…无用的白日梦、绝对的机会主义、愤世嫉俗、犹豫不决盛行;有目的的诚实努力、远大理想受压制。
(3)患者子啊单独作必须作出的决定时的犹豫不决。
(4)【金句!】患者对他人的要求或期望形成了相当敏锐的观察力。通常,患者以一种从属的方式把这种技巧【荣誉化】为机敏或体贴。…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他就会迷失自己。
139【重要!】霍妮不在本书讨论西哲上的道德责任问题,只是表明了自己态度:
患者高傲地蔑视所有规则和必须。…就自我保护而言,他或许严格否认一切罪过…归咎于他人。…患者就自己花钱入不敷出,归咎于父母犯错——未训练他理财。他使自己成为一个【分离的自我观察者】,未清晰地认识到缺乏节制是他的问题所在,应该由他对结果负责。…最好,当真我被放逐时,个人的自我整合能力也处于低潮。
142患者约束疏离自我,越会成为自负系统的无助的受害者,其抵抗疏离自我的活力也越来越少。…为他人(或其他物种)服务方面花费了似乎无限的精力,而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却缺乏建设性的兴趣和关注。
@PETA女创始人
144作章节总结:患者只能寻求【假的?】解决法来自我保护。
评:错译?
第七章 缓解紧张的一般方法(总起)
154总之,它们是一种权宜之计,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八章 (解决内心冲突的一号方法)扩张/控制法
155基本的不确定感&身份的丧失感——天问:我是谁?
@2014问了樾
157霍妮认为,自负系统产生了2大内心冲突:
1. 核心的内部冲突
2. 自负与自卑之间的冲突
158霍妮很谨慎地对建立神经症类型(“只是人格的横切面”)的分类作了利、弊分析后,列出了三种【解决内心冲突】的方法:
1. 扩张法:患者将自己等同于美化后的理想化自我。主动用【无限】、【获得虚幻的幸福】为尺度来进行衡量,因此难免感受到生活中令人痛苦的矛盾。…因此,他会看到悲剧的存在,但是这种悲剧性并不存在,而是它赋予生活这种悲剧性。 @科幻世界观、二次元的问题?
2. 自谦法:追求(行为上的、表象的)完美。将自己等同于自己的标准。据此获得优越感、因此鄙视他人。
3. 退却法(放弃):追求自大的报复,相当于自负。“
报复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白鲸》、《呼啸山庄》、《红与黑》。…极端地负有竞争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暴怒】。…报复性情感尽管很少爆发,但却是永久性的,它渗透于这类人对他人的态度里:患者坚信,任何人在本质上都是险恶、虚伪的,有善只是一种伪造…不信任人才是一种明智之举。…他是一个挫败他人的老手…当别人抗议这种待遇时,他会觉得他们的这种反应是一种神经过敏。…这种报复心理源于童年——恶劣的人生经历和较少的补偿性因素。残忍、侮辱、忽视、伪善等都会对一个极为敏感的孩子造成打击。集中营中度过多年的人谈生存原因:完全靠抑制自己的柔情,尤其是对人对己的同情心。…最后抑制了他对温情的所有需求,断定“根本不存在爱”。他最终不再渴求感情。
160霍妮语言体系里的自恋:基本愿意,即爱上自我的理想化形象。
第九章 (解决内心冲突的二号方法)自谦型
181(自谦型)患者的显著特点:不能意识到自己处于优势,对此不能加以充分地利用。…甚至当他提出完全合理的要求时,他也会觉得自己似乎在滥用他人。...害怕成功、称赞以及受人瞩目。…很容易屈服于任何强烈提出的建议。大部分合理的自我主张都显得关于狂妄,比如,为不公正的指责进行辩解、订餐、要求提升、签约时留意自己的权利,或对一位理想的异性展开追求等等。…过度谦虚背后的恐惧。…任何渴求、奋斗追求更多、【各个角度地提高自己】的东西都是对命运的危险而鲁莽的挑战。
183患者的禁忌严重抑制了他的个人扩张、战斗力、保护自己及利己行为。
@白左情况
184患者往往童年处境不稳定、在他人的阴影(长期受苦的母亲等)下长大,对于追求自己的利益极为刻薄…否认自己的骄傲与进攻性的同时,不加区分地崇拜自私的残暴与真正的力量等骄傲与进攻性。…多年后,孩子终于压制了敌意,放弃了战斗精神,同时,爱的需求也消失殆尽。他变得温顺,学会喜欢每个人…对敌意紧张变得高度敏感...努力培养自己的受欢迎、可爱的品质,以赢得他人的喜欢。…理想化自我主要由各种“可爱”品质的组合,如:同情心、善良、大方、谦虚、神圣。
@日本的kawai文化
187易于接受他人的谴责…承认自己有罪比指责他人更容易。…对折磨的恐惧体现在疑病症的恐惧中:胃病-癌症、头痛-脑瘤…
188【金句!】他尽力通过过于急切的认罪去缓和、减弱指控。通过道歉、表示后悔和自责,他尽力寻求同情和安慰…总之,他强调自己的痛苦。
@2016?火枪手小群的回复
190自谦型的人用“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独处意味着自己不被需要,是一种耻辱。…没有爱,生命便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爱对他就像氧对于呼吸一样不可或缺。…他完全希望以“爱”来治愈自己,得到他人的接受/友爱/特殊的关心/兴趣。正如其他种类的神经症患者,自谦型人的这种【需求】,变成了(自认为有权获得的)【需要】。
@2014以来的的普鲁斯特问卷
@2017Hikk制作的i《鎌仓物语》的主题曲 仍然把爱放在首位。这很危险。
192他是一个渴求感情、但在大多数时候却觉得受到虐待的人;一个可耻而残酷的世界的一个受苦的高尚的受害者。…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报复性的敌意损害了他的【绝对善良与宽容大量的理想化形象】…因此,当他充满憎恨时,他不仅反对别人,同时也反对自己。
@P194自怜情感的来源。
@祥林嫂
@七伤拳在生活中的类似实例
196所有这些因素使他对人们的态度具有奇怪的矛盾性:表面上主要是“天真”的乐观信任,而私下是不加区别的怀疑与憎恨。
【金句!!!】日益增强的报复心理所引发的内心紧张是严重的。通常,问题不是在于他有各种情感困惑,而是他尽力要维持一种完全的平衡。他能否做到这点以及能够维持多长时间,部分取决于内心紧张的强度,部分取决于环境。他既无助又依赖他人,而且与其他神经症患者相比,【对环境的依赖】对他更为重要。如果一种环境不要求他做禁忌外的事,能根据他的结构提供一种他需要而且允许的满足方式,这种环境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只要他的神经症不过于严重,他可以从奉献他人或某一事业的生活中获得满足,在这种生活中,他可以为有用和有所帮助而【失去真我】,而且在这种生活中,他觉得自己为人需要、渴求和喜爱。【然而,即使在最理想的内外条件下,他生活的根基还是不稳定的。】它可能会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威胁。他照顾的人会死或者不再需要他;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可能遭致失败,或失去它的意义。正常人可以承受的这些失落,却会把他推到“崩溃”的边缘…
@2015与JC谈去XX团队,可能更适应些。
@《绝命毒师》老白?
197痛苦也是他表示报复的特殊方式。这种例子的确常见,例如一对夫妻中有人得了神经疾病,这种疾病成为了反对对方的一种致命武器;或者由于孩子的某次擅自行动而向他灌输负疚感,以此压制孩子。
@亲子冲突、人生枷锁。
198【金句!】沉溺于痛苦的利益:
1. 缓和了自己的自控
2. 避开了他人指责的可能性
3. 给了他没有过上更有益生活。实现远大目标等卓越成就的所有借口。
4. 最后,痛苦本身成了高贵的一种证明。
在这个卑鄙的世界中,一个敏感的人除了崩溃还能做些什么呢?难道他应该去反抗、坚持自己的权利,而把自己降低到这种粗鲁庸俗的程度?他只能以牺牲者的美誉给予宽恕并自我毁灭。
评:并阻止产生后代。
第十章 (内心冲突的一种复杂情形)
201性爱作为一种最高成就对这类人充满了诱惑。…患者不是根据金钱或社会地位,而是根据有无结婚或类似关系(@极融洽的两性关系)而把人区分为所有者和一无所有者。因此,爱的意义在于【从被爱中】,他期望能得到【一切】。…更进一步地说,爱对他还是实现理想化自我的唯一方式。
评:期望这么高,失望当然大。
203他不仅应该具有同情心,而且要【“绝对地”理解他人】。
评:或者如魔鬼协定一样,要绝对地理解一切生命行为。
204病态的依赖关系始于对伴侣的不幸选择上。自谦型的人别无选择,是被某一类型的人(具有骄傲与强大等特质,如自大报复型)迷住,去爱一个骄傲的人,与之融为一体,由他来代理生活…。
211他的挫折技巧得到高度发展…由于狂欢的性欲,她或许使自己臣服,处于屈辱的地位,遭受打、咬等侮辱。
@SM?
218霍妮提醒了下病态依赖的复杂性
第十一章 (解决内心冲突的三号方法)【放弃者】
220宗教式追求宁静vs神经症患者的放弃——萎缩、限制和阻碍生活与成长,过没有痛苦/摩擦/激情的生活。
221患者放弃的特征们(3+N):
1. 直接表现就是他成为自身和自己生活的旁观者。
@与鲁谈sPectator
2. 缺乏对成就的任何认真追求;对努力(与努力者)的厌恶(然后扩展为惰性、拖延、厌倦)
3. 对大小事情都缺乏目标定向和计划性。
这一点与自大报复型者(精心制定长期计划)形成了鲜明对比
4. 超然物外
5. 即使有深厚的感情,也必须停留在内心的圣地。
6. 不想以任何形式介入他人的摩擦/愤怒中。
7. 对任何【影响、压力、威胁、束缚、期望】的高度敏感
@对他人期望的憎恨可能延展到对公共机构、仪式(毕业典礼、开题报告)、习俗(春节假期)、论文等
223放弃的本质:伴随着有意识的悲观的人生观的【对愿望的限制】。
224显著的神经症要求:生活应该是轻松、无痛苦、不用努力的;人不该被打扰。
@丁克、日式佛系。
226“人与生俱来厌恶空虚。当你的愿望沉寂时,他人的愿望就会趁虚而入。”
@抖音、快手、手游等的性质。
227排斥分析者攻击其神经症处境的任何疑问、陈述、解释。…从未想过也许能够改善自己的处境。…分析者基本放弃了他的雄心。
@被锁链束缚的小象长大后的习得性无助
229分析患者的“放弃”/退却 的本质。
231…他实际上放弃了控制的驱动力。的确,与他的超然度外相一致,他对成为领导、影响或控制他人丝毫不感兴趣。…放弃者往往对自己评价不足。
233仔细审视患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他将一种需要合理化为美德,例如,把缺乏奋斗、懒惰解释为不屑竞争、蔑视辛苦工作。…涉及他对独立和自由的看法——做他想做的事。…他想自由自在,因此不能承受压力。…他讨厌管制。由于无法忍受看到动物关在笼里,所以不去动物园。
@佛系
@ALF
235唯恐他的愿望遭受挫折。…渐渐地,就像他对待恐惧一样,他开始觉得【根本没有愿望】更为安全。…抑制愿望使他更为独立,但是同时也削弱了他。…“精心打造自己的距离机器”。
@叔本华
@2014不喜清单
238回顾“放弃”的总体结构:?
239。患者需要保持的“自我”,其实只是神经症的现状。而要想找到真我,必须失去神经症美化的自我。
@《stay gold》什么是gold?
240极力限制自己的需要,从而做“自己高兴的事情”。…普遍的惰性,可能恶化为抵抗行动、乃至抵抗思想和感受。
@三和大神
@17年夏的多个刺激源。
241…抑制生机、情感死亡,造成更深刻的痛苦。…放弃者是一个被压制的反叛者。…环境条件(家庭、工作)变得极其不满时,可能会进行公然反叛/极其好斗。
@反社会、贫民窟的斗争
244霍妮谈“肤浅生活”的三种形式:
1. 强调“有趣”。
实则需要通过狂欢来抑制令人痛苦的无用感。
2. 强调声望与投机型成功。
@Li用成功“战胜”自卑
3. “适应性良好”/八面玲珑/合群。
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
248指出:
1. 本书前文主要在对内心过程的强调
2. 本章研究“自负系统”如何影响“人际过程”(与内心过程交织、不可分)。
260唐璜对女人的破坏性
巧了,今早刚知道,日本版唐璜(《美女4000人に30億円を貢みついだ男》)这个月刚挂了。
261在现实生活中过于强调爱与性。
@出生于破碎家庭的Hikki是否也过于强调了?
第十三章 职场关系
264工作需要个人的独创性、想象力、责任感、自信心时,困扰才会上升。…家庭主妇、商人、律师、医生、协会组织者。
271夸张型驱动力与自谦型驱动力的冲突接近表面化…绝望中放弃了努力…开始新的作品,重复同一痛苦过程。
第十四章 治疗(精神分析)的道路
285必须提防虚假的乐观、明白:问题严重,难以轻易治愈。
287迄今为止,患者的防卫态度旨在维持现状(阻抗)。
290患者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体系与其目标的正确性。…回到古代医学的智慧:治愈力为心灵所固有,如同为肉体所固有一样。…患者对消除某些障碍还是挺感兴趣的。…对分析和了解自己具有智力上的好奇心…减少自己的疏离的基础上,患者才能体验到这些冲突是他自己(体内的)的冲突
304总结精神分析工作:使最广泛的冲突(自负系统vs真我)可见、并处于核心…这些积极时期后就是【反弹】(复苏的自我憎恨与自卑的奔涌)。…高估自己的进步…罗马非一日建成…大量的老问题依然存在。
@《扪心问诊》s2eP01飞行员自毁。因此,要意识到“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大体节奏,体谅自己。
307以兄弟斗争(弟弟在摆脱讨好、开始对抗后,闪现自杀念头)举例,说明:理想化自我与自我实现2个驱动力的不可兼容。
309患者降低绝对完美的标准,自责会降低,因而能更真实地对待自己。
@比如,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应试进度,而不是倒逼自己:在一个不甚合理的deadline前、一定要怎样怎样。
310展望成功咨询的建设性成果:
患者能更深刻清晰体验真我的感情、愿望和信念、提升自己能力于建设性目的、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向&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超越个人中心、成为更广泛的整体的一部分;扩大视野、找到并且接受自己在世界的位置,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归属感、从而获得内心肯定感。
第十五章 理论思考
317对比弗洛伊德与阿德勒。
谈阿德勒:
1. 贡献:认识到权力、优越性驱动力对于神经症的重要性
2. 没有意识到上述二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的程度(如:自我憎恨)
谈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自毁概念与霍妮的自我憎恨的极大相似性与显著区别
320文末,对【神经症过程】下定义。。。
321将弗洛伊德的悲观与霍妮的乐观(认识到了神经症的悲剧因素、对世界与生活进行肯定)作对比。
霍妮与荣格对东方文化(日本禅的自我体悟完善效果与治疗价值)、哲学的研究,引用毛姆、弗洛姆最多,好评!
03黑雪莱一波:盲目自我崇拜
17引用了克尔凯郭尔
39尼采
48悲惨世界
51批判弗洛伊德谈内心指令的作用
68易卜生的《培尔 金特》金特的内心中,他不是他真实的自己,而是理想化自我。
85王尔德《道林格雷的肖像》。亚隆应该也在《直面骄阳-死亡恐惧》里提到过。
85《1984》
94《红与黑》《1984》需要绝对服从的学院氛围。《目击者》
@《目击者》引出了2012年《洞穴奇案》对我树立高标准的影响。
95《罪与罚》真我无法反抗理想化自我,正如梦中瘦弱马无法反抗农夫。
@引出了《都灵之马》
104盛赞卡夫卡《审判》对难以捉摸的自责的阐释以及评论:卡夫卡未觉察到自己以如此客观化的残酷方式自责。
106弗洛姆
129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可以去看了。
134萨特《理性年代》
151铃木大拙《禅宗…》
169毛姆《圣诞假日》里的自大报复型人格。
206毛姆《人性的枷锁》
评:《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大哥也比较相似。
242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高更等艺术家
246弗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