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恋酒事典》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9-24 20: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恋酒事典》经典读后感有感

  《恋酒事典》是一本由(法)贝尔纳·皮沃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恋酒事典》精选点评

  ●俏皮小生

  ●法国人文字涉及食物葡萄酒总有满溢的芬芳

  ●翻译得的确点赞,十万赞,内容较为零散需要对法国文化有一定了解

  ●原来,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酒。

  ●学到小知识/u....

  ●太美好的一本书了 微醺是最好的状态恩。

  ●作者很爱酒。需要时重读。

  ●懂喝酒的人就懂得愛,懂得愛的人就懂喝酒

  ●法国文化人中国文化人有许多相似地方

  ●原版叫Dictionnaire amoureux du vin 蛮风趣的法国酒野史轶事 作者还写咖啡美食 有跨界的通感

  《恋酒事典》读后感(一):酒评

  用散文式的笔法调侃口吻带领我这个门外汉游览了一下法国的葡萄世界庄严正统的波尔多,复杂微妙的勃艮第,平民阶层的博若莱,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酒,酒人,酒事。了一遍之后忍不住又看了第二遍,值得一读读读好书

  《恋酒事典》读后感(二):不懂得喝酒的人怎么会懂得生活

  在新的一期杂志上看到酩悦香槟广告,画中女郎竟是斯佳丽约翰逊。顿感惊喜,再找不出比她更合适人选了,注重感官,耽于享乐,无所顾忌,且欢愉的。

  深深感到作者对葡萄酒的爱恋。想起曾看过的电影杯酒人生,很多人口中的大闷片我却看的兴致盎然。

  只是,对于酒,我还没有入门。

  对于生活,也一样

  《恋酒事典》读后感(三):举起葡萄酒杯祝福

  这然不是一本堆砌专业词汇的葡萄酒词典书里的每一个词条都是作者对葡萄酒的爱,痴情感人,还有美妙的品酒体验,附带酒庄里有关酒农、酒窖、修剪、装瓶的有趣故事

  作者贝尔纳.皮沃出身博若莱,这个产区“既不稀罕,也不低调历史悠久,也没有文学性”,但是家乡的葡萄酒启蒙了他愉悦为何物,他在葡萄园里度过了童年青年,在葡萄藤下情窦初开,见证了每个好坏年份的采收,热爱每一片风土长大后又凭着老家的一箱好酒进入了《费加罗报》——这个故事非常有趣。

  贝尔纳.皮沃谙熟法国电视圈、文化圈、美食圈、米其林圈……是许多珍稀酒会的座上宾,名列稀有庄园贵宾采购名单曾经和德国总理同喝一瓶有木塞味道的雷司令,也常年参加奢华乡土佳肴源源不断的“默尔索的玻烈节”,再看看245页上美食俱乐部令人难盛宴菜单吧!

  对于酒,贝尔纳.皮沃给出的不是品酒报告而是赞颂诗篇。比如对于我今年夏天错过的“忘忧堡”,他的评价是“优雅拜伦风格的、波德莱尔风格的乐观的”;伊更城堡是“味道奇特、醇美、感官性十足、疯狂,我被蛊惑了,愣在那里……”;他最希望的是“变成一株罗曼尼康帝的葡萄树!”;189页作者慷慨给出了一份年份密码;而我格外喜欢他对勃艮第的感受:“强壮、爱吃、欢乐无忧、肉欲是个有风土气味又有当的男子”。

  对于产区的理解,他的描绘近乎哲学和文明的高度:

  波尔多:新教的城堡、海洋的空气、大型葡萄园、在城堡装瓶、酿酒窖总管、哈佛大学进修、时髦的英文、承袭的财富、古典乐

  勃艮第:深刻的法兰西、甜美的水质、小型葡萄园、在庄园装瓶、家庭式劳动、葡萄酒农习俗、第戎大学、酿酒师文凭、饮酒歌

  好吧,简单的概括来说,波尔多看城堡,勃艮第看村庄,阿尔萨斯看葡萄品种,香槟区依照品牌。

  还有许多文学史上流芳的葡萄酒,哈姆莱特在第五幕致命的伟大场景里喝的是什么酒?贝尔纳.皮沃认为“白酒有喜剧气息,粉红酒则是轻歌剧,香槟是喜歌剧,一瓶夜之坡的勃艮第比梅多克的城堡酒更加合适”。类似的有趣推测,还包括蒙田、莫里哀、雨果、巴尔扎克和圣经中最后的晚餐……

  举起葡萄酒杯:祝福你!祝福大家!

  《恋酒事典》读后感(四):借此解忧

  “有几个晚上,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微醺,那是某种甜美醉意的初始。原因是我断断续续地想起一些和酒有关的字词。这些字词负载着酒精、香气和梦,它们停驻在脑中,暂时驱走了日常生活的词汇,它们让血液循环加速。”贝尔纳·皮沃在《恋酒事典》中如是交待自己写这本书时的状态。

  古人以书下酒的事比比皆是,例如《中吴纪闻》: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诚不多也。”此子美不是诗圣杜子美,是宋时宋舜钦也。

  以书下酒容易,但写作时有微醺意,那岂不是酒道中的仙人了?事实上,皮沃就是一个酒道中人,出身酒农家庭、爱酒、写酒、头上有许多顶酒坛高帽,难怪在写这本书时会因字词而醉,由这位酒仙作家来写一本个人词典性质的书,那相当于米其林三星大厨闲时做两小菜一样,得应手而不费吹灰之力。

  此等好书,我自然读得很慢,象小孩子一点点地舔手中的奶酒点心,然后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地舔干净。读着读着,酒瘾上来了,虽然我不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但却渴望着一杯葡萄酒在手边,边读边饮。第一天,忍住了,第二天,忍无可忍,扔下书不读,再下一次,忍不住又要读,读之前只好下楼到家乐福去买酒。我住的附近无葡萄酒廊,买不到好酒,只好买一支家乐福的餐酒解馋,来自法国,“布丘庄园”酒,一百六十五块,再买一个启瓶器,二百块就没了,书只二十八块,佐书的酒贵七倍于它。出版社在卖书时,应该每本书附一支红酒、一支白葡萄酒、一支香槟,一只启瓶器,保准书大热而酒大卖。光卖一本干书,真是商业策划上的失败之举。书读完,方想到一个妙招:拿着书找家酒窖去读,读到哪个品牌的酒,让小二上一杯来杀杀嘴瘾,不亦乐乎,不过估计读完此书,人已大醉而家身已损过半也。坏书浪费时间,好书则让人遗憾,“此事古难全。”唉唉。

  回过头来说说我佐书的这款酒,初倒出来时较酸,酸味挟裹着酒劲下去,尤其悍妇绑架了弱书生,虽犹有反抗,但终力不逮也;略放,让酒醒过来,再饮,这回酸味酒味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入口圆润,婷婷袅袅地下去,再回味时“余音不断,绕梁三日”,平衡感不错也;若放过久,再饮,则略淡,如英雄到了末路,美人到了迟暮,千头万绪在回味中“辛酸”起来。作为餐酒,自饮倒也过得去。葡萄酒,千万不能饮中国产,中国人极坏,红酒等于葡萄汁加水加糖加酒精加香精,中国红酒,饮之如遇真婊子穿假香奈尔,败兴,败味。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恋酒事典》,此书依字母从A到Z按“忽然想到”的词条排列,每个词条多则数千字,少则数十言,行文才华尽现,有趣,有理,“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如此心态。写酒之作汗牛充栋,但写得让我能看得起的,只此一本,另无它册。“酒窖管理师深知,总有一天他的下场也会和那些葡萄酒一样:躺在地底,被贴上标签,被写上名字,被标上年份。但是,除非他奇迹似的复活,否则他不会像葡萄酒一样再站起来。”“对一瓶没喝过的酒来说,酒标就像一纸让人充满信心的通行证;对一只空瓶子来说,酒标就像一段纪念性的文字一样悲怆。”这类的句子比比皆是,并且都是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出发去言说,真是太漂亮了,漂亮得可以浮一大白。

  “法国资深记者,作家、文化评论家”的皮沃,进入文坛就得益于葡萄酒。二十三岁,他去《费加罗文报》应聘,在总编辑莫里斯·诺埃尔面前一问三不知,眼看就要结束这场尴尬的谈话时,两人谈到了葡萄酒,莫里斯对皮沃家产的博若莱“卡其雍桶”很有兴趣,托他买一小桶,“没问题,包在我身上。一星期后,酒就会送到。”皮沃打包票。结果异想不到,莫里斯说:“好,那我们说定啰,我们给你三个月的试用期,你从星期一就开始工作。”瞧瞧,看在酒的份上,一份好工作就到手了。可见男人之间一定要有酒,不然双方没法沟通,如果你妻子的父亲不喝酒,估计你这婚姻迟早得完蛋。

  皮沃还是一个不错的诗人,书中,他有一首诗如是写道:

  我成了生态保护者

  不再对着水面射击

  野鸭和水鸟

  不再对着空气垂钓山鹑

  山鹬和雪

  他们在港口指南的书堆上筑巢

  现在我读柏拉图和普林尼

  康德和蒙田,我借此解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恋酒事典》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