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华威先生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3-28 03:34: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华威先生读后感1000字

  《华威先生》是一本由张天翼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威先生》精选点评:

  ●速写漫画式,简洁又讽刺

  ●讽刺

  ●十分简短

  ●比较有意思的是,张天翼的很多短篇作品看起来都只是一个生活的小片段,但正是这些似乎并不“完整”的故事使作者的讽刺功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作为读者的我是很少关注故事情节之外描写的,但在诸如《包氏父子》、《华威先生》这样的作品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反而更为让人难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讽刺的意味是来自于情节之外的。另外,诸如《畸人手记》、《新生》,在中国的语境下塑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多余人”形象,对比俄国,可能更具国民性与时代性的意义。

  ●呵,有点讽刺啊。就是这样一种看似起着巨大作用,实则说的都是一些虚妄之言,千篇一律的官话与套话。这样的人身边还挺多。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名利。吸吸。

  ●是谁的缩影?

  ●文笔犀利,没有多余的字

  ●张天翼的讽刺是抓住某一个特点进行夸张,反复渲染到极致。 沙汀的讽刺是不动声色的讽刺。

  ●当代文学里比较喜欢的一篇,讽刺意味浓厚。

  ●优质反讽小说 胜在细节与神态的描写 拿到今天也是一副好漫画。

  《华威先生》读后感(一):众生——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的形象是对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的一个有力的讽刺。他们其实没有什么真本事,只靠装腔作势来博人眼球,攫取虚名、权力和利益。他们就像是纸老虎。

  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还挺恶心的。害,作为没有权利搞掉他的平头百姓,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个无赖,但是我们不戳穿他,让他变成一个膨胀起来的气球。然后相信恶有恶报。不然,还有什么法子呢?

  《华威先生》读后感(二):华威先生在当今职场一定大获成功

  《华威先生》是张天翼的讽刺小说,讲的是官吏华威如何浮夸、傲慢、虚伪、权欲熏心,张天翼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无比负面的形象。

  不过我仔细想了想,华威的缺点,也未必是弱点啊。

  首先,工作积极,什么事情都不想缺席,他不懒惰,他的确很忙啊,每天都在赶时间,每一个会都不落下;再苦再累也惦记着第二天早上有个会。

  其次,是真实。他敢于发言,抢先发言,从不畏缩,也不察言观色,看别人怎么说,自己才怎么说;这不是真实么?会场最怕什么?冷场啊,领导让大家发言,大家都不说,多尴尬。有华威在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他要大家认定领导为中心,听领导的话,鼓励大家努力干,不要怕苦,撸起袖子加油干,也不怕别人说自己拍马屁,这样的人领导能不喜欢?

  第四,处处彰显自己的重要,到处指点工作,如果说是虚荣与权利欲望,但也是一种满满的自信,这种精神在工作中很必要啊。

  第五,华威很愿意跟老婆分享工作,他的所有意见老婆都知道,明显家庭生活有精神交流,永远戴着结婚戒指,绝对不会在外面搞东搞西,生活作风出什么问题。

  第六,对社会未来有忧患意识,责任感强烈,“你看你看,现在的青年怎么办?”很焦虑。

  如何看一个人,真值得好好琢磨呢!

  《华威先生》读后感(三):华威先生

  华威先生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里的国民党官僚、党棍的典型形象。他装腔作势,自命不凡,处处以领导自居,而且霸气十足。表面看来,他确实很忙。他常常叫嚷:“我恨不得取消晚上睡觉的制度。”他忙着开会,每到一个会上就说:“我现在还要赴别的会,让我先发表一点意见。”而当别人提出一些抗日救亡工作中的困难问题的时候,华威先生只是一推了是。事实证明,他从来不会做意见真正与抗战有利的事。华威先生参加那么多的会议,动机之一就是为了监视、控制和压制群众的抗日活动。他根本不相信广大群众会有真正的抗日要求,到处叫嚷“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指以国民党顽固派为“领导中心”。他到处插手,参加会议,险恶的用心便是侦察会议的内容,了解群众团体的动向,限制民主进步力量,限制人民群众的抗日爱国活动。从小说所描写的华威先生的“忙”可以看出,华威先生在行为上矫饰做作,自命不凡;精神上贫乏空虚;思想上与抗战背道而驰。这一切构成了他的虚伪、专横、卑劣的性格特征。他在众人场合下既装腔作势,自命不凡;又矫揉造作,故作谦卑。这是为了让人尊敬他、推崇他、服从他。这样,他就可以控制各个文化团体的抗日救亡工作。小说还写了各个抗日救亡团体对华威先生的“忙”由厌恶到反抗,使这位到处兜售“一个领导中心”的官僚政客无可奈何。小说的结尾,描写了华威先生爆料如雷后的哀鸣,将一个口头上包办抗战而行动上却包而不办的文化官僚政客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华威先生》读后感(四):一点想法

  张天翼的讽刺作显然已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短短的篇幅,精炼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已是将一类人的可笑挖苦的淋漓尽致,今天早晨读了《包氏父子》和《华威先生》,觉得《包氏父子》似乎更胜一筹,老包“望子成龙”的心态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永恒的主题,几乎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顺带上让自己的晚年更加安详。而包国威总是幻想自己能够像富家子弟郭纯一样,这样的心理到今天在许多人身上依旧屡见不鲜,这对生活在底层而每天做着“白日梦”的父子,是整个人类一种心态的缩影,而除了讽刺外,张天翼对老包还给予着一种同情,老包无疑是善良的,一辈子没做过坏事,但他同时又是懦弱的,面对要要债的,面对儿子,总是唯唯诺诺,中国传统的“父为子纲”,在他身上已消失殆尽,他有的只是对儿子无限的溺爱,为了儿子,一生没做过坏事的他竟然去偷了表少爷的头油。在老包的身上,作者给予了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而到了《华威先生》张天翼在讽刺技巧上更加的精进,但却少了《包氏父子》中作者的情感表现,此时作者站在更高处俯看人间,将自己的情绪包裹不外漏,尽量用最客观的角度去讽刺一类人或事。华威先生是当时国统区官员的代表,整天忙着“假大空”,为自己的地位和声誉奔波,却从未做过实事,作品最经典的地方是前半部分华威先生去三个地方开会,会上发言的两点意见,只是将名头改了,内容却是一模一样,体现了他根本不是真心诚意的为人民为民族。

  张天翼的讽刺我觉得最有特色,每每读到都大为赞叹的地方就是他对人物表情动作的描写,夸张精炼,正如看漫画一般,脑中将已是将这一人物的形象勾勒出来。而在每一个动作中,都凝练着这个人的性格,及做着想要达到的讽刺效果。每次读到都深感佩服!

  《华威先生》读后感(五):半场荒唐梦,一把辛酸泪——评“包氏父子”理想破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华威先生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