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自由书》是一本由鲁迅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37 元,页数:1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伪自由书》精选点评:
●这是我看鲁迅先生的第一本书。刚看的时候,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只想着当作一本历史书看罢了。之后发觉先生的文风讽刺又幽默,对时事评判精准又犀利。有感先生不愧为先生,一部薄篇,也要人仔细研读。只因晦涩,所以4分。
●修行9th,真正细细的读大先生,才发现我之前形成的思维定势全然不对,大先生固然是在任何战场都不愿退却,必然死战到底的真战士,但是其文风是间接而非直接,是讽刺而不是直斥,这一点对我来说可是新东西,此书中大先生与人笔战的话题之丰富让我叹为观止,大到民族危亡小到举例不慎,一律喷之,so nice。另外近日与人交恶,不是大事,但是我读书这件事被指责为中二的刷存在感,这句话还是让我很不舒服的,想必修养还不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就不能多几个和我一样把看书当做纯爱好,不赋予任何高大上含义的人吗?坦白说那哥们除了为人处世让我感觉看不惯以外,见识和阅读量都挺不错的,呵呵,呵呵
●在他的眼里,一个灰溜溜的词,一句和善、通圆的话,是埋藏着和解倒退意味的“差不多”。即便是考据,都是七伤拳,而讽刺的矛头对准的就是这不变的社会和饶不得的个人,不近人情是因为有了人情求不得这死后才有的安宁。
●写得很杂。文章偶尔有几句话给人当头一棒的惊醒。
●寥寥数语将赞成的反对的说清楚;以前喊自由的人多,战乱的时候,实则谋的是权力,现在喊的人少了,自由不值铜板。
●外公的好书都给我读
●有的一来二去挺有意思,有的也有些无聊。大背景是不断收紧的言论和让人失望的战事。
●看到字眼中去。一直以來關於《偽自由書》,傾向於把它納入魯迅《申報·自由談》的整個雜文體系中去觀察,其實個人覺得,它是有其特殊性的。魯迅雖言“我決不想在這上面去馳騁的”,卻又究竟馳騁了。相比之後的準風月談和幾乎同一時期的花邊文學,魯迅“漫談國事”之實和“劍拔弩張”之勢到底不同。
●做过和尚的洋人:特莱比歇·林肯|只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实上乱凑,这也是一种八股|这“什么道也不卫”难道不也是一种“道”么?|药渣
●20190904-20190906
《伪自由书》读后感(一):战士一面,永不停止的怀疑
鲁迅之于中国的读书人,之于还想思考一些什么的人来说,永远是一个高峰。如果说,现在不懂康德是没法弄哲学的,那么如果不懂鲁迅,其实是不配称之为一个公知的。
他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姿态屹立于近代无数思想高峰之巅。
大过年的,重读他的这本小书,里面的许多的小文章,几乎每一篇都不会太让人失望。
他在每一篇里都以一种一往无前的姿态,寥寥数笔,就打倒其他人的观点,显出他人的卑微。
看他的东西,永远是百看不厌,永远值得一读再读。
《伪自由书》读后感(二):何日图穷匕首见
鲁迅,(其实不只是鲁迅,还有很多其他的人)听名字,很熟,说文章,没看过。最后落下的印象是,文思革。还有匕首投枪的比喻。
书里的打架,那是真的打架,即使看了还是分不清前因后果,但那种呛人的火药味,以及种种酸腐的调,嘲讽的气。就给人这感觉——还来劲了!真急了嘿!
看看现在呢,俗话说得好,“你认真,你就输了”。所以,都把家伙揣了兜里,扮着斯文模样,和气生财,和谐生活去了。
什么时候,才是这安乐画卷图穷匕见的日子?
《伪自由书》读后感(三):修行
修行9th,真正细细的读大先生,才发现我之前形成的思维定势全然不对,大先生固然是在任何战场都不愿退却,必然死战到底的真战士,但是其文风是间接而非直接,是讽刺而不是直斥,这一点对我来说可是新东西,此书中大先生与人笔战的话题之丰富让我叹为观止,大到民族危亡小到举例不慎,一律喷之,so nice。另外近日与人交恶,不是大事,但是我读书这件事被指责为中二的刷存在感,这句话还是让我很不舒服的,想必修养还不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就不能多几个和我一样把看书当做纯爱好,不赋予任何高大上含义的人吗?坦白说那哥们除了为人处世让我感觉看不惯以外,见识和阅读量都挺不错的,呵呵,呵呵修行9th,真正细细的读大先生,才发现我之前形成的思维定势全然不对,大先生固然是在任何战场都不愿退却,必然死战到底的真战士,但是其文风是间接而非直接,是讽刺而不是直斥,这一点对我来说可是新东西,此书中大先生与人笔战的话题之丰富让我叹为观止,大到民族危亡小到举例不慎,一律喷之,so nice。另外近日与人交恶,不是大事,但是我读书这件事被指责为中二的刷存在感,这句话还是让我很不舒服的,想必修养还不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啊,就不能多几个和我一样把看书当做纯爱好,不赋予任何高大上含义的人吗?坦白说那哥们除了为人处世让我感觉看不惯以外,见识和阅读量都挺不错的,呵呵,呵呵
《伪自由书》读后感(四):烟与酒
终究在地摊上找到了《伪自由书》。然而一翻开,仿佛就进入了黑夜中刀光如昼的战场,不及反应,身上已中多处剑伤。急忙退出。撤退时,回头看到先生俯在案上疾书,他的身边,弥漫着呛人的烟味。许多年前,这是最初的相识,是我在《呐喊》和《热风》中碰到的先生。
许多年后,我看到他在《三闲集》中有一篇文章《在钟楼上》,当中除了回忆自己在中大任教务处长时的情状、青年们初时的热情期许和最终的失望,还在最后淡淡的牢骚了几句以作回应:“往往斗胆说几句话坏话,然而有什么用呢?在一处演讲时,我说广州的人民并无力量,所以这里可以做革命的策源地,也可以做反革命的策源地……当译成广东话时,我觉得这几句话似乎被删掉了。”
看《而已集》,是因为里面不少典故,乃出于岭南;鲁迅在叙述这段岭南往事时,乃是出于闲心。不管怎样,文字的流畅,语言的浓淡,仿佛又让我回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代,回到了与鲁迅浅斟低酌的情景中。在厦门、广州这段自觉“悠长的假期”里,鲁迅巩固了与许广平的关系,并以一种“***!也不管旁的说些什么,我去就去了……”的心态,来到许广平身边,度过一段生活上较为和平的时光,在淡酒与忆往中编了一本小书《朝花夕拾》。那种人间鲁迅的人情味,依稀是一个真的猛士解甲归田后的暖暖韶光。
然而,又开战了!
中间没有过渡,又或许,是我还没有感觉到。
先生稍稍抖擞了一下衣襟,就从袖怀中抛出了这本《伪自由书》。够呛。够辣。
虽然我不大喜欢这种对峙时剑拔弩张的躁烈气和写作时烟熏雾缭的烟枪味,但也许,鲁迅认为,这才是自己的本色。与无聊时写的“三闲、而已”相比,此册所追求的“味道”不同。开战,就开战吧!恐怕这就是猛士的命运。
酒,毕竟让人沉醉;烟,终究使人清醒。
《伪自由书》读后感(五):《伪自由书》“观斗”读后感之总把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热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
“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
军阀们只管自己斗争着,人民不与闻,只是看。”
鲁迅先生从斗鸡斗蟋蟀引到军阀们内斗,而对于外敌却是:近的,“不抵抗”,远的,“负弩前驱”。
“还是留着国产的兵士和现买的军火,自己斗争下去罢。中国的人口多得很,暂时总有一些孑遗在看着的。但自然,倘要这样,则对外敌,就一定非“爱和平”不可。”
很多人对着陌生人,总是把最柔软的一面露出来,有礼,文明,非常注重给人家的第一印象。而对着朋友,却随意发脾气,美其名曰,她和我相处这么久了,她知道我是个什么性子。
理直气壮的你因为有安全感,坚信对方不会因为这些小事离开你,但你一直这样对朋友,不要说什么,因为我们关系好,我才这样肆无忌惮,对一般人,我还不会发脾气呢。那您走好,谁愿意谁来做你好朋友吧,我想做那个一般人。
也别对着朋友,以爱之名,试图去改变他,试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他的身上。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你觉得对的好的,在你朋友那说不定一文不值。嘴里还一直说着,我为了她好,她还不领情,天呐,你看她在做些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处事态度,是非对错不能以自己的看法去评判。
很多时候,当你,你的好朋友和一个不怎么熟的人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你会不会更多的去照顾到那个不怎么熟悉的人呢,你会觉得不要让那个人受到冷落,从而对着这个人非常热情至此冷落了你的好朋友。(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发生在你是一个比较在乎别人情绪的人的身上,如果没发生过这种情况,那你看看就好)
这样很多次之后,你朋友会怎么想呢,毕竟付出就希望得到回报,我一直对你付出感情,但每次有新朋友,你就会冷落我,是不是你把每个人都当朋友呢,我还要忍受你的喋喋不休和对我的做事的指手画脚。两个人关系中一个人不愿意忍受,这段关系也只要决裂。
别总把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还是要多把柔软的一面展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