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梦》是一本由朱建军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64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00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录了两三年的梦境,基本上自己做的梦都能解,偶尔也帮好友解过几个梦。这本书是市面上关于解梦比较科学的一本,通俗,实用。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解出了过去几个难懂的梦。
●更像是佛洛依德的引申,也不可尽信。后来翻了一遍,部分解读也是很有作者的系统性解释,很有意思,可以借鉴的一本书。
●很系统,很实用。
●是梦的解析不错的入门书籍,对释梦感兴趣的伙伴们可以读。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太过依赖书中举例的意象的象征。
●读完还是觉得释梦很难。。°(°¯᷄◠¯᷅°)°。
●纯干货的一本书,有些方面还是比较难懂,因为专业嘛,自然要思考花时间去读的。找时间再继续读多几次~收获良多
《释梦》读后感(一):切实可行科学的释梦书
对梦的常见意象、意境做了详细分析,还配有实例分析,个人认为很科学。看书那段时间每天的梦都记得并记录下,就是释梦能力不够,和现实发生事情有关联的解得出来,其他的就不知道释了。看完书之后,晚上做的梦记得的少,记录的也少,梦也越发复杂模糊。
作为专门讲梦的一本书,可以说是把梦的方方面面都讲到了,有操作有理论的,尤其是盖尔那个方法,实在是相当了不起了。
况且朱老师又一贯擅长通俗活泼的说明,所以还是相当有意思的,不过读的时候除了文中的提醒,恐怕也需要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事,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命的成长,不要舍本逐末。
《释梦》读后感(三):我脑海里的原始人
第一次看弗洛伊德的释梦时,粗浅的觉得解释了一些我不懂的东西。第二次看弗洛伊德的释梦时,觉得看不下去了,因为看一点,就想很多,看得很慢很慢,并且会做梦,就会去分析。
看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放弃分析梦三年了,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做梦了。边看这本书,又开始了做梦的日子,但是我依然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愿意去分析,看自己内心的世界。
这本书对于很多梦的意向给出了粗略的解释,但依据作者自身的释梦经验比较多。提出了作者的很多观点,大部分能赞同。
不知道为什么,书里释梦,给我一种惯性的感觉,负面情绪皆来自于自身,典型的例子就是追赶。总让人回头去看那些身后。人要敢于面对,但是面对了以后,他的心理能承担吗?就如一个压抑自己的人,在梦中看清楚了欲望的猛兽,他能承担住吗?又或者受到了欲望的吸引怎么办?
因为自己无法面对,所以也觉得别人无法面对,会觉得没有人能理解我。但只觉得自己无法面对,后来发现大家都无法面对,我不是孤立一人。
这本书让我有重新看弗洛伊德释梦的想法,多看看中国经典文集的想法,以及重新开始记录自己梦的想法。
《释梦》读后感(五):心理作业,当屁看就行
梦对曾经的我而言只是一种人人都会做的很平凡的东西——这源于我的无知。 真正的梦是怎样的?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是符号与象征,是心灵的瑰宝,是灵魂的具象。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心理咨询室的书架上,记得初中时心理老师讲过心理学界有一本巨作:弗洛伊德教授所著的《梦的解析》,无知的我以为现在我面前这本《释梦》便是初中时心理老师所提的著作,便兴奋的将它抽出书架,却发现作者名是朱建军,我对心理学界的不了解使我并未听说过这个名字,认为他知名度不如弗洛伊德,其所著必定也不如弗洛伊德,便将书放了回去。 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但辛亏我意识到了。 第二次到心理咨询室时,我出于对梦的好奇再次拿起了这本书,简单的翻阅几页,竟觉有趣,便拿手机查找了这本书的相关资料,发现大众的评论中称其和《梦的解析》的区别在于《梦的解析》注重理论,而《释梦》则主在讲述解读梦的方法——而这正是我想要知道的。 本书的知识量于我而言相当多,所以我花了45天才将它读完。 我会释梦了吗?我不确定,我试着释了些梦,成功与否全然不知。 那读这本书不就没用了吗?我这样问自己。 为了找到答案,我试着换个问法:读这本书有用吗? 有。 我自认要论读一本书有什么用,就看读这本书之前和读这本书之后,我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亦或我得到了什么知识。 曾经的我如何看待梦?一段缥缈虚无、不明所以、毫无用处的影像。 现在的我如何看待梦? 我看此书前是一名电影爱好者,伟大的形式主义电影常常利用象征手法或符号学预示及暗示电影中的某些意识形态或故事发展,例如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著名电影《闪灵》中就利用景深暗示过本片的另一层解读意义的线索,一个历史事件:印第安人大屠杀。奥逊·威尔斯所拍的被评为影史第一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公民凯恩》也用贯穿全片的麦高芬“玫瑰花蕾”来象征男主角内心的童真。 而这些手法都像极了潜意识造梦时所用的手法。即使是《释梦》原书中也直接把梦类比成电影过。 这让我感叹潜意识的艺术细胞及梦境编排的用心程度。梦的这些类似形式主义电影的手法能使对电影有了解的人更容易的理解梦,理解梦后就会明白,梦存在的意义是帮助人的心理保持健康,且书中也提到过,梦能够创造集体潜意识,以及荣格提出的“原型”概念。梦缥缈虚无?梦也许缥缈,但不曾虚无,这是一种朦胧之美,充满艺术之灵。梦不明所以?只是我的无知使我口出狂言罢了。梦的象征甚至可以用于电影的象征语言里,梦可以创造美。梦毫无用处?梦帮住我们拨开心灵的迷雾,引领我们走出内心的迷茫,使我们的心灵获得升华,这便是梦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