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嘉》是一本由[法] 安德烈·布勒东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是奇妙,能收服我这么个敌视法国文学和超现实主义的人,果然一流的作品总归是动人的,不论题材行文,燃烧的总归是灵魂。布勒东成功地用他的天才将一切交织起来,娜嘉的姿势,经受一切考验的爱情,游荡却不迷失的充分存在。这是我第一次看法国人用他们的缱蜷关注这样核心的问题,而他们的形式让这一切如灵魂般没有界限。这仅仅是个开始。是的。
●超現實主義用以形容一切意想不到的、隨機的、荒誕的、美妙的事物。去年夏天我曾短暫的超現實主義過。超現實本身即是真實的,無比真切的。「我是遊蕩的靈魂」,而「美是痙攣的」,我不是娜嘉,是娜寶,卻也是某人某時某地某種希望的開始,也許吧。
●娜嘉,一个游荡的灵魂。
●诗人的呓语。
●我与谁「经常交往」?
●超现实主义文学“反叙述”、“反小说”的经典之作。从写作的开始布勒东便在反虚构,对自己超现实的创作态度做出说明,而娜嘉这个似真似虚的核心人物,到79页才正式登场,布勒东首先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与娜嘉一起发生的碎片(约有40页),随后用散点写作娜嘉走向“疯狂”,最后只能听说进入疯人院,终于成为布勒东心中“超现实主义最自然也最真实的展现”,整个创作方式如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布勒东自以为然)。让意识踉跄,理性下台,还原最原初的真实,用大量的照片替代“无意义的描写”,抽象琐碎。如果对超现实主义(主要是绘画)及其影响下的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派有所了解,那么此书的经典绝对毋庸置疑,至于难懂,或许是因为尝试对其有个整体理解,但事实上,这正是误区所在。毕竟,文字只是此书的一部分。
●读的过程不敢说不艰涩,但总能让我联想到我看的一些片子,产生一种近乎刻奇的美感:《去年在马里昂巴德》《随心所欲》《你是谁,波莉玛古》,甚至是最近看的《御先祖大人万万岁》。你是谁,娜嘉?你是任何游荡的灵魂。
●“我见过她蕨菜般的眼睛在清晨睁开,面对一个巨大的希望振翅的声音与其他恐怖的声音几乎不可区分的世界,而面对这样一个世界,迄今为止,我只见过人们把眼睛闭上”
●也想这么写
《娜嘉》读后感(一):巜娜嘉》
全书扑朔迷离,充满偶然性、随机、巧合和梦境,作者的主观思想交叉出现在事件的客观叙述过程中,图像与文字交相辉映,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名篇,极大影响了20世纪的文学与艺术流程。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遇到娜嘉前,遇到娜嘉,以及最后的思考。从相遇、相爱到分手的经历中,提取了大量事件,对现实、真实、美、疯狂等进行了探索。
《娜嘉》读后感(二):该如何理解诗人的世界
首先想说这本翻译的算是很不错了。布列东的语言本来就晦涩,翻成中文就是难上加难了。然后说说读此书的心得,三遍读下来,逐渐感到句句背后都有玄机,不愧是布勒东。文学不等于真实,作者以严谨准确却又晦涩的勾勒一个真实的世界,让读者看见一个真实的人,也许虽然虚构但至少真诚。人始终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而文学有凭什么以粗暴矫情的态度给某个人物扣上一顶帽子。布列东的艺术观和艺术尝试再这本书中完美的融为一体。最后,来说该如何读此书。切忌读哲学著作的姿态来读布勒东的书。作为一个诗人,他必然对世界充满热情和好奇心,并把这种情感灌入此书。读者要去体会他创作时的心态和想法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只会拾得超现实主义的边边角角。
《娜嘉》读后感(三):超现实的雾
现在再来谈论什么是“超现实主义”,这个问题本身也许更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总会有人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进行分类,贴上标签,害怕大家会忘记,或让小盆友能够记忆起来比较容易考试起来容易拿高分。
在新浪潮电影和法国超现实主义文学这么具有魔幻和未来气息的名词越来越泛黄,容易引起怀旧的心理暗示下,来阅读这本超现实主义宣言般重要的作品,理所当然作品本身已经抛弃了它自身腐烂的肉体,而转化为一种辉煌的精神十字架,于是最后的结果是让我这样执拗的人有些失望。
神像的光环看来不仅是装饰效果,很大程度是为了让底片感光时有一种神秘的曝光效果。
不过我喜欢作者在这本书的背后所隐藏的那种企图,那点野心,那点贪婪和一丝感伤。
就像被雾笼罩下的风景,产生一种狭小视野被隔离被模糊后生成的广阔而壮丽的奇迹。
《娜嘉》读后感(四):我也自动一回
评论些什么都是废话
我无法从原文中解脱出来
我无法依靠潜意识而抛弃意识的存在
我无法拥有可以驱使生命的灵性在疯人院里得到安息
我只能淹没在粗鲁的怂恿者和顺应者之间艰难的呼吸
娜嘉从布勒东的意识中走出来,我只能看到布勒东眼中闪烁的娜嘉
她的表情以及蕨菜的眼睛幻化成不同的形状
我无法捕捉到她的灵感与忧伤
原来只有在情人眼中才能出现近似神一般的疯狂的美
布勒东啊,我不知你在说些什么呐
你用小说来做实验,把娜嘉变成所有人的情人
用小说来掩饰你内心不安恍惚的灵魂逃避现实的美好与猥琐
你自醺颠倒的独幕剧
正是美好与猥琐的全部体现呐
《娜嘉》读后感(五):假作真时真亦假
娜嘉这个形象,虚实之间,却很像是作者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艺术家很喜欢寻找自己灵魂的”缪斯“,也许娜嘉在这里,就是一个缪斯的形象, 她似乎全部被布勒东所拥有,但却也似乎不为任何人所圈养。
女人往往都是这样一种形象,缺乏爱与安全感,总是希望在男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却也会在得不到的时候急忙走开。
所谓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很难懂得,但是翻开书的确有那么些不太正常的感觉,让我想到了当年翻了翻的卡夫卡的变形记。
但终归是看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