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自由》是一本由连岳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连岳写杂文差了一点,不过很惊奇的看到后半部那些飘起来……怎么说,来去自由的东西。
●以前我很爱连岳的文字,现在依然喜欢。每每看他的文章都直乐的想拍桌。他的辛辣幽默,刻薄讥讽的个人风格在这本早期作品并不鲜明。但仍然可姑且一读。只是我已经在微博上取消对他的关注
●此书竟然看了一年还没有看完~令人发指了~~~深度和文笔都不如《送你一颗子弹》啊~~~
●纯发议论似乎欠点功力,纯发神经也不太欣赏的来,后三分之一不错
●连岳的书 这个可以读
●偷偷吃了食指
《来去自由》读后感(一):聊胜于无
不是说他不是好作品,而是刚好读完一篇,厕所也就差不多上完了。
《来去自由》读后感(二):书人合一
连岳应该可以说就是一来去自由的人,做过很多事情,最后,和最初的最爱的连太太一起住小岛,写文字给喜欢看的人看。
不论是书,还是人,给我的感觉都是如出一辙的,带着点淡淡坚定的痞痞味道。最喜欢里面的《死于二一六六》年,看到连岳像孩子一样在撒娇。很多人说《连城诀》里有些文字晦涩不明,不知是否连岳早些年学小波先生胡写的。O(∩_∩)O哈哈~
《来去自由》让我想到董桥写的《凯因斯的手》,无论时代,无论哪块土地,都有些知者会挺身而出,当然,他们可能会受社会的伤,但谁都有权给社会写辞职信。再看到上个月刚在海淀做完讲演的老罗,都是充满理想的人。希望更多的知者,能来 去 自由。
《来去自由》读后感(三):来去自由
在图书馆借的书,正在读,这是第一次读连岳的书。
这本书收集的文章应该算是他早期的作品,能很清晰地感觉到他的行文脉络,不得不说,看第一篇时,难掩失望之意,可能是我接触连岳此人较晚,但第一次又选了一本他最早期的作品,这就是所谓期望的太高吧。
差不多已经读完,他的写作方式,干净简单的文字,个人很偏爱,书中可圈可点的东西也不少。最值得肯定的是他对自己早期的无知好不掩饰,很真诚,很坦荡,这种写作心态让人很舒服。
我想,书名《来去自由》,想传达的应该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吧。不得不承认,很多人都没有连岳的勇气,包括我自己。他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甚至对待文字,一向如此,不是“你若无情我便休”,而是“我觉无趣我便休”。 他一直在成为他想成为的人,而且一直坚持不懈在这条路上,这一点让我很是钦佩。来去自由,多少人一直追寻的东西,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来去自由”在眼前来去自由。
《来去自由》读后感(四):两生花,我取我爱的那朵
读到“连城决”的时候,一口气咽在喉咙里咽不下去――怎么文风一转变成这样的了?
前半本读得人爽气无比。不好意思,我是把这本书放在洗手间里阅读的,真是觉得太适合了,不管是文笔还是每篇的篇幅长度,呵呵。
两篇“连城决”看后,我确认了,还是喜欢那样的连岳――冷静,幽默,时不时提下他喜欢的福柯,文字下透着温情、广阔、自由、平等的气场。所以更喜欢他就事论事的评论和对读者的回复,而非这样诡异的虚构延伸。
《来去自由》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就像两生花,一冷烈一诡艳。我于是不再强迫自己去翻后面的半本,但仍对前半部大为推荐。尽管我知道那是同一个连岳,我喜欢的连岳。
《来去自由》读后感(五):想不到题目
不知道是不是按时间的写作顺序来的,总之觉得越往后越好看,内容文风也越驾轻就熟。
不过要吐槽这个再版的书套质量不好,把书卷起来看,书套就会出现折痕,然后一个姿势抓久了,食指作为受力点用来支撑书重量的痕迹就留在书套上了,让人看了感觉像一块油渍,虽然是我自己的,还是不舒服。
看了连岳的这本随笔,倒是很想把他崇敬的王小波所崇敬的罗素,卡尔维诺等大哲的书拿来看,看不懂是肯定的,不过让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如何匮乏也是不错的。
能把飘在现实上空的那些形而上的思想用笔触表达得通俗易懂,这种境界着实羡慕。反正我知道自己很早就是思维混乱,逻辑混乱,表达混乱。
连岳说了一些我很感同身受的句子,不过目前为止最有印象的是:“要按所想的去生活,而不是按生活的去想。”虽然是早上刚看过的,不过我已经找不到它具体呆在哪一页码了。
我喜欢这句纯粹只是自我激励。因为我知道我是按生活的去想,而不是按所想的去生活。换句话说,我觉得自己被生活绑架了。
以前,我对自己说,你是伪乐观。
现在,我对自己嗤之以鼻,哼,悲观主义。
在同一片浑水里搅来搅去,也许没区别,不过后者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
哦对了,还有一句:“自由的第一步,是走出去。”
走到哪里去?爱走哪里走哪里,谁也管不着。变成隐形人,有时真想对所有人残忍,不是冷漠,是残忍。用别人的痛苦来换取自己的病态快乐,熊孩子病得不轻。
但是你无法对别人残忍,所以只好自我折磨。
来去自由,你能吗?你有那个境界吗?你的灵魂什么时候变成了一只氢气球,飘到了外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