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读家秘籍》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9-15 20:4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读家秘籍》读后感摘抄

  《读秘籍》是一本由启航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38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9-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读家秘籍》精选点评

  ●几句对书评的书评,内容尚可一读,没有惊艳作者推荐的书很多也读过,书有那么点京味的意思但不浓,总结起来就是普通人写的读后感,比知名读书人士写出来的东西略有差距

  ●无论荐书还是语言都不如后来的《无间书道》

  ●2013年读的第一本书有点没水准...要说读书笔记还是黄集伟和梁文道两位老师好看

  ●装帧甚合我意,开读。

  ●作者像酒桌上喝多了非得拉着你聊文艺大哥,不管你接受不接受,非要把他知道掌故和喜恶往你原有思想上套,不假装深沉高深实实在在的掏心窝唠嗑,让你不敢质疑他是否想逃遁酒钱。

  ●一个贩读分子阅读笔记,有趣有料

  ●有味道,无营养

  ●还是相有趣

  ●作者读过的书真多,不断提到了阿来

  ●2009-10-12

  《读家秘籍》读后感(一):可以了解一些信息

  很多书籍我们没有到,作者看了把有意思地方说出来,其实这个是偷懒的做法有时间还是自己看书体会的深,每年有太多书出版,良莠不齐 参差不齐的!通过作者介绍一些有趣的书,我们可以淘来看看,长长见识也好!

  《读家秘籍》读后感(二):一本闲人和忙人都值得一看的书——友如云

  在北发图书网上看过好几期启航的无间书道,当时就感觉这位老兄有点道。道到哪呢?一作法独到,具有开创性(小子心情澎湃,不甘寂寞,总想标新立异雄心勃勃野心不小);二视野独到,看后拍案惊奇(能够看出小子在后面所下的功夫和精准备);三博览群书,开眼界,长学问(小子看书真是不少,且信手拈来纵横古今中外);四看着轻松,看完放松现代人难寻的世外精神家园。书还没看,但看过视频后可以下个结论,这是一本闲人和忙人都值得一看的书。

  《读家秘籍》读后感(三):我读启航秘籍

  喜欢翻书,就是翻翻,不为博闻强记,所以觉得可以自诩“清风”。虽然约略认识几个字,从没想过写点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一典型看客——当然不是先生笔下的那种——只是因为从来看书看就看了,不做笔记,不写读后感,更不用说著书立说了,是写不出也没得写的,眼高手低都算不上。然而,看了《读家秘籍》却有那么一点不吐不快的感觉:

  一、雪中送炭

  据说中国大陆近年来每年出版的图书都数以十万计,且别说把那些书都读了,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即便是通读书目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轻松完成的,所以《读家秘籍》显得弥足珍贵。一本书说了52本皇皇巨著,而且还在后面开列了一份60本的推荐书目,不但横谈纵论文、史、哲,还有禅,京剧、国画,甚至武士道,古往今来,奇闻趣录。虽然出版一派繁荣,但我以为,这样的书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们在信息泛滥、写作泛滥、出版泛滥的淹没中,已经不知道有什么真正值得阅读了。这样,岂航的《读家秘籍》就有了点笑傲江湖的意思了,读这样的一本,相当于读了几十本。

  二、锦上添花

  穿越作品。单从编著出版《读家秘籍》我们就可以断定岂航的阅读是广泛的、大量的、有效地,他总是能够读进去——提炼最有价值的阅读元素——说开来。“我初看凡尔纳作品的时候正上初中。可以说,是凡尔纳第一次把我带离了身边的世界,告诉我那之外的天地。那时候我在河北与东北交界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县城里,我所知道的世界就那么一小块儿,那个年岁的我从县街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只用20分钟。但当我读完凡尔纳的小说后,我一下意识到,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县城这么小,甚至不只地球这么大,它是无边无际、想破脑袋都想不到头儿的。”……“用熟悉的武器游走江湖,用熟悉的工具记述时代的变化。我们与时代一起生死,用自己的生命记述我们的时代。这就够了!”——真正打动我的是前面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叙说。岂航像交响乐指挥,让书里书外的人在他的指点中共鸣。

  三、画龙点睛

  我看书是不太注意序跋文的,这一次也不例外,还真就错了。不仅仅由于为岂航《读家秘籍》作序的北晚孙小宁是文化名记,那序文写得新颖别致,更重要的是序言里有一非常重要的信息:视频版“夏邦说书”。搜来看,果然眉飞色舞,天马行空。后来变成《无间书道》了。在搜狐读书频道得到这么一段话:“无间书道”脱胎自“夏邦说书”,是给爱读书但没时间读书、不爱读书但想聊书、想读书但不知读什么书好的人看的。它不是书评,是“述而不评”“述而少评”。最鲜明的特色是把娱乐与读书进行了结合,把老歌翻唱带入了节目现场,作为读书的延伸与注解。”由此得出结论,序跋,不可不读,要认真读。

  诚然,饭要吃,觉要睡;饭要自己吃,觉要自己睡,书也要自己读,终归我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体验,无论阅读还是人生,这是无法替代的,也应该没有人愿意被替代。

  读书是伟大的平等机器。要真正理解这句话,我以为,可以从《读家秘籍》开始。

  《读家秘籍》读后感(四):孤独地读书是可耻的

  一位爱读书的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说 “其实世界上最不人道的事儿就是向别人转述自己读过的书”,这句话听来很有道理,但有个人却表示强烈反对,举出的理由“一是因为同意了他说的就等于否定了我现在正做的;二是因为我觉得,把值得看的书推荐给别人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反方这个人叫启航,一贯不务正业,做音乐的时候写小说,办公司的时候拍片子,居然什么也没耽误,都做出了成绩。现在坐办公室了,他又开始玩网络视频,也就是他所说的现在正做的事。不过他的视频节目与时下的热门大不相同,既不是恶搞,也没有猎奇,而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向大家推荐他读过的书。

  经历过若干年前精神食粮匮乏年代的朋友应该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读到值得看的书是件多么快乐的事,阅读本身带来的满足和愉悦自不必说,之前找到书的兴奋和之后与朋友分享自己阅读体验的得意所带来的快感也不遑多让。

  然而这种快乐似乎逐渐变得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了,因为现在书的种类实在太丰富了。以往的问题是少,没的选择,现在的问题是多,不知该看什么。而且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人际间沟通的手段越来越多,朋友们促膝长谈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要想了解一本书,如果不看云山雾罩的书评或者驴唇不对马嘴的访谈,就只能通过腰封上诸位名家与内容相去甚远的推荐以及封底千篇一律的溢美之辞。

  启航做的东西不太一样,他在自己认真读过又认为有价值的书中,选择一些精彩好看的部分说给观众听,还为每本不同的书选择了感觉相近的老歌,并且亲自演唱,就像是朋友间的交流一样。其间偶尔也有品头论足,与其说是评论,其实更像是跟作者探讨。所以他把自己的视频栏目称作“说书”而非平常意义上的书评是很恰当的。

  有人称启航的说书是前所未有的图书推介方式,这话说得不对,这种方式早就有了,不过原来只是在好友们的唇边耳畔,现在被启航搬到了网上和纸上,讲给更多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听。从散兵游勇的“夏邦说书”到渐成规模的“无间书道”,启航已经坚持了将近两年,草根也越扎越深,于是就有了《读家秘籍》。

  原来通过声音和视频传递的那些内容落在纸上以后,吸引力丝毫未减,有些特点反而更清晰。启航很擅长将一些看似松散零碎的内容组织起来,找到容易引起读者兴趣的点,然后传达出去。其实这与“向别人转述”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那是“剧透”,而他做的更像是所说的那些书的“预告片”。所以看《读家秘籍》的时候也要小心,因为看电影的人都有同样的感觉,往往“预告片”比正片好看。

  所以《读家秘籍》不是一本很了不起的书,因为它的内容全是其他书的内容,但是《读家秘籍》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因为它把其他书精华的部分都集中在一起。《读家秘籍》还是一本读来会很舒服的书,有空的时候随手翻开一页看看,那种与朋友分享读书之乐的感觉,真是不错。

  唯一的遗憾是,没法听到启航暌违多年的歌声。

  《读家秘籍》读后感(五):贱骨头荐书

  只看书的后记就知道启航是个实在人,他把他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谢到了,虽有凑字赚稿费的嫌疑,但他最后祝愿所有读书人的颈椎都棒棒的,叫我感动,真是大实话。其实凑字赚稿费是玩笑,启航做了很多损己利人(不拿报酬)的图书推广工作,在各种媒体上夸夸其谈,“让更多值得一读的书为大众所知”。

  启航在王小峰的DV里秀过演技,所以当他扛着吉他,跟唱京东大鼓似的出现在读书节目中,没人会吃惊。作为王小峰、老六的朋友,作为京城文化名角儿,能侃那是必须的。把史书整成数来宝、把小说整成评书、把人物传记整成名人八卦,或用出租车司机的口吻重述一遍,是不是很有趣?最早先,他在自己的书房里拍好说书视频,发到土豆网。整着整着就整大发了,杂志、门户网站、电视、广播,一律通杀,这不,又出书了。

  《读家秘籍》,启航解释说,读家就是看书的人,秘籍就是书。“秘籍拿到手里,读到眼里,藏在心里,化在血里,功夫就上身了”。他的意思是你有《九阳真经》不难,现在到处都是书,去买就是了,难就难在你能真的据为己有,“看到不等于看见”,启航把他看见的东西说出来给大家听。他像那个买了戒指的人,逢人便嚷,天太热,我把戒指脱了。启航和笑话里的人不同的是,他不光把戒指脱了,而且要送给你,而且生怕你不要,说了很多好听的话。我们是不是很感动很感激?不用的,启航是“荐骨头”,你不感谢他也会拉住你,兄弟,这可是本好书啊。

  当然还是很感动很感激。这本秘籍中的秘籍里提到的书,我大概读过一半。要是由我来介绍这些好书,恐怕销量会少一倍(但愿这次相反)。启航一通闲扯,使我对另一半没读过的书感兴趣了。他真该去做保险这样有钱途的工作(其实他就是做图书包装宣传的)。这个实在人说他实在读不下去某些名著,於我心有戚戚焉,我高兴地看到他相中的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书。别人是上电视开讲,火了之后出书,启航反其道行之,搞个新书盘点,让火了的再火,让没火没人注意的火起来。有些耗子洞里也难找的书,“它太怪,给我的印象太深,或启示颇多,即便它不具有大众性,我也忍不住拿出来说一说。”

  读者有福了,说书的可苦了。读书是件享受的事,但要是读完了还要写读后感和书评,性质就变了。我常写书评,搞得我一看见书首先就想到怎么写书评,像一条快吐了的巴普洛夫狗。我初次受黄集伟老师亲炙时,他说他也有类似的感觉,由此可见作为一个书评者并不容易(不过写这篇书评我可是很愉快),何况启航还要给自己找事,整把吉他说唱。最难的是读一本“开篇甚至前半部都不怎么样的书”,耐着性子读完,能“产生破烂里捡到金砖的惊喜。”再有围着书和作者大扯八卦,挑逗大家读书的兴趣,可就真需要在诗外的功夫了。哦,天哪天哪,他咋知道“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是黄霑写的?

  作为老六的铁杆朋友,启航严重反对老六所说的“世界上最不人道的事就是向别人转述自己读过的书。”启航以为这是“功德无量的事”。同时大曝老六“狗记性、炸酱面换算法”的光。启航明白读书人对书和作者的八卦心理更严重,所以连朋友也不放过。他是在暗度陈仓,你可别只顾着八卦趣闻,忘了读书,买椟还珠啊!

  启航在书里大八别人的卦,到这里看看三表八启航的卦。http://www.wangxiaofeng.net/?p=3445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读家秘籍》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