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9-15 19:5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们变成一堆数字》是一本由贝克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精选点评

  ●知识信息太少,陈述有些过于冗余

  ●非常啰嗦的用不同例子讲同一个道理

  ●当人们都被浓缩提取为一个个数字,统计图表上的小点,被分析,被预测,啧,神奇的咧

  ●泛泛而谈的科普作品

  ●其实有一点老生常谈意味了。。 叙述风格有点像《世界是平的》,诶。。个人其实不大喜这种风格。。 不过例子们还是不错

  ●其实很快就可以完了,扫扫标题知道了。

  ●看完这本书,又发现了QQ跟踪我逛淘宝的事实,觉得有些可怕,只要一上网,一切行踪都被记录下来了。我们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统计学知识,依然可以做我们热爱做的事情

  ●当我们数字化,我们被数据分析,科技会让我们的生活方便营销精准;个人的隐私空间极大的缩小,生活虚拟化的成分将极大增加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到底在想些什么?生活在时代,我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被统计、被复制、被预测甚至被消费命运。统计学家通过对我们过去行为总结和分析,然后建立计算机模型,从而实现对我们的克隆,并对我们将来可能的行为进行预测

  ●废话连篇。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读后感(一):初涉大数据阅读惊喜

  出自《商业周刊》资深记者的一部关于数据挖掘应用的书,是我第一次阅读类似内容淋漓畅快!通过作者引导,我了解人类真实和虚拟世界中的行为痕迹能够被数学、统计学、行为认知学和心理学家收集并用来建模,从而预测人类行为,并进行“助推”,恍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心情在惊喜和惶恐之间。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并且学会利用数据就是读完此书最大的收获吧!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读后感(二):笔记:阅读的价值

  “因公阅读”么,所有拿到手第一意识就是寻找值得推荐的“阅读的价值”……

  从封底的推荐词中找到如下

  1、“在Google时代领悟生活、洞悉商机”;

  前半句没感觉,后半句还有点吸引力,但整个图书通篇翻下来,觉得最大的感受也就是惊叹,现在统计、分析做到这么厉害水平了!

  2、“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

  可惜书里没给我们详细方法现实中我们也无从得到这样的数据支持

  3、“那些杰出人物以新的、魔法般的能力,预测……你将惊叹、惊醒,以至深受启发”;前半句就是我的阅读体会,但似乎不能成为阅读价值;

  4、“改变你看待生活的方式”,

  知道了自己的所有都是可以被人统计、应用的之后,我们会是怎样的看法呢?

  最浅薄的意识:学统计、做市调的人读了可能会受点启发,对我们普通人,就像看一群高手在那里拿着刚从我们身上拿走的什么东西变魔术,很花哨,很惊叹。

  这样的价值值不值得买这本书呢?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读后感(三):数据化的现状与未来

  副标题:数据化与被数据化

  作者描述了一个数据化的世界,或者说数据化得世界,什么都用数据表示,甚至在校内上经常会提醒你多久没给好友留言了,其实该好友就睡我对床,我有必要给他留言么?

  说说数据的应用。作为营销人员,要利用消费者的购买数据来判断他,为他提供近乎个人化的服务;作为银行从业者,我可以了解他的引用记录、财产状况以及个人风险偏好,以此来为他推荐适合他的金融服务;作为广告制造者,我迫切的想知道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以此作为自己做广告的一句;作为一个职位的竞聘者,我要用数据吧自己描述出来,顺便把面试者数据化,他们在面试我的过程何尝不是我在面试他们呢?面试者在对我做出判断时我也在作者同样的事情。我我们一直在数据化中生存,也一直在被数据化。

  数据化的现状是这样的,那么,数据化的未来是怎样呢?数据化的未来,就想科幻小说里说的那样,智能化,数据化,甚至我们自己都会被做成一份数据存放在国数据馆以便于我们死于意外时父母或者其他人可以复制一个我们。真的会那样么?我不知道,数据化的未来是一团迷雾,但是我们可以在智者的指引下看到未来的道路,我们在等待他,等待中国的领航者,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出现。也许他是个哲学家或者数学家,也许单独的++家不能完全描述他。。。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读后感(四):从三次元向二次元:我们的第二次进化

  这本书类似于《大数据》的姊妹篇,但没有大数据写得那么范围狭窄,作者涵盖了数据和数字这两个方面的。不知是作者的问题还是译者的问题,总觉得有些文字读上去佶屈聱牙,虽然意思能理解,但总不是那么个味儿。

  从互联网1.0时代到2.0时代,现在又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姑且称之为3.0吧,人类就是不断与机器和数字融合的一个进程。这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根本属性上的进化。第一次的进化是人脱离自然,成为自然以外的一个独特的群体,第二次的进化可以概括为人融入机器,三次元向二次元的进化。随着一切都在数字化,人的思想、习惯、语言、行为等也变得越来越可以量化,最关键的是,这些量化后的数据能够还原出几近于百分之百的我们,让我们在互联网的时代无处遁形。

  有人欢呼,说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以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会更小,沟通会更方便,世界之间的差异会更不明显,最后天下大同。

  有人忧虑,说这是人类地位被动摇的标志,当一个人已经不成为人,他的所有价值都可以由一台冰冷的机器通过无数个0和1来构建的时候,人的主体性已经不复存在。

  作者是倾向于后者,但是行为上他是消极抵抗,或者说是顺应潮流地被融入进前者。而我个人也是偏向于后者的。我无法抵抗时代的大潮流,那至少可以被潮流席卷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突然想到一个酸腐的段子:

  在古代,我们不网聊,不短信,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

  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也许这样才会在过程里体会到结果的美好。现在数字化的结果可能会是:

  在现代,我们找Wifi,上微信,不看书读报,不出门郊游。

  如果我想你,就发即时消息发iMessage,立刻找到你。

  哈哈。

  当我们都变成数字。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读后感(五):数字没有告诉你

  我曾经觉得,二进制的世界是如此单纯。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事情都被0和1绝对地量化着,清晰而明了。精确与理性支配着每一个动作,因为计算机的语言中没有感情,只有是与否的回答。

  于是我们已经渐渐习惯在情大好的时候在人人网上发一条状态,在抑郁感伤的时候在qq空间写一篇加密的私人日记,或者在看到明星的时候赶紧拿出手机照下来并且在街旁网签到,随后同步到新浪微博。这些信息,有我们想让别人知道的,有我们不想让别人猜透的。不过,对于《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书中中提到的搜客而言,这些只不过是一坨0和1,看上去毫无意义,因为数字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信息。可实际上,数字将我们的一切都告诉了别人。

  搜索博客的系统可以在千千万万博文中,搜索到有用的数据。对于某一位博主,例如书中提到的这位“欲望的眼泪”,数字可以告诉我们这天晚上她都去做了什么,她有哪些朋友,她的大约年龄等等。当这些琐碎的细节被拼凑到一起,然后通过计算机卓越的统计能力,便可以勾画出这位博主的好、性格、朋友圈,甚至体貌特征。看到这里,其实我有些害怕,假如我是这位倒霉的“欲望的眼泪”呢,当我的隐私信息被当成被研究的对象,这是多么可怕的场景啊。可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足迹偏偏就能在任何时候出卖我们的隐私,即便在页脚的地方写着“隐私保护”。

  上班族每天坐在电脑前,八个小时或者更多,他们完成着一件件公文,更新一张张报表,或者偶尔开个小差,去团购网站转转。在公司或不在公司他们所作的一切,也会被无数个0和1记录下来,再被编译成一个个动作传送到老板那里。老板会看到哪个员工工作效率高,哪个员工在打酱油。正如书上说的,“在办公室电脑上敲下的文字并不属于我们”。员工的一举一动在“网管”们看来只不过就是一组组数字。于是,他们的工作成果被量化,工作态度被量化,潜力和晋升都被数字量化着。这样看来,作为员工,“打工”的色彩真是越来越浓了。

  数字能够这样窥探着我们的生活,真令人毛骨悚然。高科技环境下这些社交、沟通媒介,究竟是方便了我们还是出卖了我们呢。我们平时和密友发的短信,是不是通信公司想看就能轻松看的到呢。也许有的数据挖掘者说,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研究,或者为了商业价值。

  又比如超市里的会员卡。我从未思考过这东西的真实作用。感谢斯蒂芬贝克的阐释,我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原来一直在廉价出卖着自己的信息。超市方只用了少的可怜的优惠和一张看上去还挺好看的PVC卡片就了解到了我们的购物习惯,个人喜好。即便他们说在他们的研究中,顾客不会有真实的姓名,只会被数字代号代替,可是谁又能真的去求证超市会不会把我们的喜好信息转让给别人以牟利呢。我们没说一词一句,却已经告诉了别人自己的好多隐私。想想,自己的手机为什么总能接到广告短信呢,是谁出卖了我们的信息?

  数字其实诉说着很多事情。不过,也并不全是坏事。

  比如,在预防恐怖分子的时候,数字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在数据中挖掘恐怖分子留下的信息,做好提前预防的工作,确实可以保障国家和民众的日常生活安全。

  再比如,在医疗系统中,我们的健康信息被计算机分析着,反馈而来的是我们的健康情况。在越来越忙碌的工作接踵而来的时候,我们常常忘记善待自己。可能在我们身体的“零部件”即将“罢工”的时候我们却浑然不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感谢数字在我们忘记体检的时候,提醒我们要去医院检查一下了。

  总之,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这个能告诉我们一切的数字,真的是又爱又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