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思想的力量》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9-14 19:1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思想的力量》读后感1000字

  《思想力量》是一本由Brooke Noel Moore / Kenneth Brud著作,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67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思想的力量》精选点评

  ●权是我的哲学字典吧。

  ●两年摸索下来,这本的确是最好的><

  ●受益匪浅

  ●读完了,耶!其实略过了所有原著选读_(:з」∠)_

  ●作为一本入门书非常好的普及大部分主流哲学家和哲学观点,尤其补充了一部分现代哲学在哲学书上所被无视的这一漏洞。但是,观点基本上是点了一下水,没有深刻剖析

  ●终于不下去了,就看过的地方打五星吧~~

  ●读之,如出井底!

  ●关于哲学家,哲学观点的介绍十分全面特别当代哲学那一块内容,非常的与时俱进,特别还有女权主义哲学的内容,很有参考价值语言翻译得也直白平实存在主义我理解得还行,可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我就有点晕了,感觉这些当代哲学有点故弄玄虚

  ●2014.2.12~2.22 很难读的一本书,虽然觉得做笔记时间读书的时间还要漫长。第一部分的认识论那里读得十分痛苦艰辛,这也导致其实我更多的只是在囫囵吞枣而极少思考。最后发现原来折磨我的怀疑论其实同样也在各位大神的脑中徘徊,并且似乎依然没有一个很完美解释。当然就我目前的水平来说,读也就只能增加基础知识,但愿今年能有机会读另一本哲学原典。

  ●概论书读了一点,适合寻找哲学精读方向

  《思想的力量》读后感(一):非常好的入门教材

  哲学导论读物看过两部:第一步是高中时候,三联的《哲学的故事》,威尔·杜兰特的作品,可是很难想想杜兰特大师怎么会没有详细黑格尔。这本书,比上一本还要浅显易懂,值得收藏

  《思想的力量》读后感(二):无愧导论

  对于像我这样的为考试学马哲,为兴趣学哲学的半吊子来说,这本书无愧于导论二字,阅读起来有乐趣很辛苦,将来会把这本说作为简单工具书索引书。

  哲学的真正魅力在于大家的思考,既有大学问家的思考,亦有众人大家的思考,而本书所揭示的,正是这些大家的思考过程方法,读过之后,要记住的不是某个人的某个观点,而是人们对于问题思考的过程和态度

  《思想的力量》读后感(三):告知而不是说教

  书中有很多处章节,最后来一句话:如何评判要看你自己了?这是美国的本科教学的教材。书中没有让你承认任何一种哲学思想或流派,只是用活泼俏皮但又不失严谨方式告诉我们哲学大家是如何思考的?这种思考可能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虽没有记住多少人名和多少观点,读完后似乎有一种轻松舒适之感。

  看哲学才能真正认识社会世界,认识我们人类自身。 哲学的思考着,生活不会有烦恼

  《思想的力量》读后感(四):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书评

  感知思想,形成观念,学习哲学,有几种方法。最上是不学哲学,在生活中感悟,《论语》说生而知之者。由生活与自然启发人本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其次是读哲学原著;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不如登高而博见也。”《中庸》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博学为首。再次就是注疏类,中国思想注疏很多,西方的没有读过。但是我不推荐,“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这不重要,重要在于,我不能被注疏的人再注了。再次就是读教科书似的《导论》。因为哲学的流变非常的多,普通爱好者精一门也很困难,何况如果只是喜欢读书而不醉心于哲学的读者。《导论》类作品,或经或纬,一本千页的作品就要包括古今中外所有智者的思想,何其难哉。这方名气大的书比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以时间的为经。一般的,这些书的作者都是哲学家,甚至是大哲学家。而最次的就是哲学通俗读物,长于语言快感,著名像《苏菲的世界》,这样的书相对好读。我也很喜欢,譬如什么《战国的五大公知》之类的。无论如何读一点哲学还是好的!

  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是类教材的西方人编撰的一本著名的哲学书,我非常喜欢。首先,本书的结构与内容被著名大学以实践教学的方式,反复验证过。因此肯定好读。即是著名,那么许多读者会能看得懂。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本书是西方式的启发教育模式。互动性很强。

  结构上,把哲学按四块来分。首先破门是逻辑学的常识;之后分别介绍认识论、伦理学、宗教哲学,最后是其它声音。完整而系统。

  体例上,从章节来看:

  首先是引言。对于习惯于快节奏阅读的现代读者,尤其是常看微信的人来。引言从书的第一页,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正文部分有三点非常值得称道:第一是正文有大量的问题。这是启发教育与学习哲学的一个最好的方法;第二是人物生平与历史背景,这在读书中非常重要。第三是字体标注,对于哲学作品,如果有在重点词下有着重号,那是非常好的事。

  之后是总结与归纳,尤其是对同一律(重点词)的整理。

  最后是习题,许多开放性的、讨论性的习题。可以和喜欢哲学的朋友一起讨论。

  再最后是原作节选,这也是本书非常高明的地方。以管窥豹,对原作的体会很重要。而且你如果能读下去,直接就可以读原作。可以轻松把读者带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思想的力量》读后感(五):理念是无色且不可性交的

  理念是无色且不可性交的

  ——关于哲学的评述及导论

  哲学中有很多伪问题和伪论断。比如,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理念”,它是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或者说是素材。那么,讨论“理念”是不是客观的、永恒的和不变的,就是个伪问题,是一种无稽之谈。

  显然,所有东西,要么是有色的要么是无色的,于是,柏拉图的“理念”是无色的。朔爷在小说里也有过精彩的议论“朋友分两种,可性交的和不可性交的。”显然,理念也是不可性交的。——如果你觉得说“理念也是不可性交的”很荒谬,那么,说“理念是客观的、永恒的和不变的”同样荒谬。

  不要说我在高雅的哲学面前庸俗和下流,我是在严肃地谈论哲学。在我看来,作家王朔断言“朋友分为可性交的和不可性交的”,比哲学家柏拉图断言“理念先于人类存在”还要靠谱。因为王朔的断言具有操作性和可判定性,谈论的是“朋友”这个客体的固有属性。而“理念”离开了人的理性或者意识,它就没有任何操作意义和断定意义。

  谈论“黄有多宽”、“美的原子结构”与谈论“理念是否永恒”一样,都是扯谈。

  理念就是理念本身,就像“黄”不是土地,不是某种肤色,甚至也不是一个汉字或者英文单词,它只是一个涵意,或者是一个“所指”。柏拉图的“理念”无非是“所指”的集合。

  事实上,柏拉图的“理念”所指的是一个涵义的世界。在涵义世界之外,唯物主义和二元论的哲学都断言存在一个本体的世界。从形而上学来说,本体世界的本质只能是剃除感觉之后的先验的推断。关于本体世界的本质,理性可以做出的直言判断,只有四句话:

  本体世界是非均匀的;

  本体世界是变化的;

  本体世界是无限的;

  本体世界是相互作用的。

  柏拉图相信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影子的、不完美的、变化的存在组成的世界和完美的、永恒的和不变的理念组成的世界。柏拉图对的地方在于他把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区分开,并认为理念是哲学的核心概念;柏拉图错的地方在于,他把理念混同于本体世界。

  而受亚里士多德、波普尔和索绪尔等的影响,我认为存在着四个世界:

  本体世界(空间 信仰 恒):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例如太阳、地球、神农架、卢浮宫……

  表象世界(时间 行为 善):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例如安史之乱、法国大革命、911袭击、北京奥运会……

  涵义世界(思想 研究 真):逻辑学、数学、物理学 …… ,例如欧氏几何、康德哲学、相对论、超弦理论……

  符号世界(语言 创作 美):符号学、文学、艺术 …… ,例如荷马史诗、西斯廷圣母、命运交响曲、大话西游……

  从“前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休谟、康德和黑格尔,西方哲学主要关注的是本体-涵义世界的本质及其认识论,从叔本华开始,欧洲大陆哲学先是发生了人的转向,继尔是语言的转向。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主要关注和研究表象-涵义世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讨论的是符号-涵义世界。而在英美哲学中,实用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具有操作主义的美国精神,实用主义最大限度地释放了(表象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涵义世界的)科学研究的效率。而分析哲学是哲学发生语言转向的典型代表,试图在语言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发现真理。(倍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思想的力量》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