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鲑鱼去旅行》是一本由[意] 安伯托·艾柯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艾柯真好玩。
●除有限的几篇算诙谐迷人外,大部分报纸专栏文失去时效或语境后完全不知所云,直读得愁眉苦脸。completely not my cup of tea.
●“带着鲑鱼去旅行”这篇写得好好玩,艾柯很轻松有趣的随笔,但一次性读多了会乏味。
●远较想象中差。想必没有译出艾柯的感觉。疑问:《小记事》这类仿讽文学,是否也跟(许多)诗歌一样,翻译就可能无力,转译就更加软趴趴了。除了想法之外,文字可能更重要。但是这两个中译本,都没有体现出艾柯的文字风格。
●意大利式的尖酸刻薄
●各种吐槽文。翻译的有点诡异,连”相约星期六,有情就牵手“也有,另外还有各种中小学课文在《省略号》那章,译者意译也不打声招呼。
●有几篇非常精彩,有几篇让人莞尔一笑,有几篇就很生硬无趣。总体来说不如《误读》。艾柯如果从解构文化现象转向直接吐槽日常生活,看起来就会更像一名脱口秀主持人——这跟翻译也有关系,图书翻译实在不适合过度卖萌。
●很多新生词语都像泡沫一般充斥于文字之中却用处不多,但偶尔也会有异常贴切的词语,譬如“吐槽”。此书就是Eco的吐槽之作。会吐槽宾馆,吐槽出租车,吐槽各种奇思妙想。一本轻松的随笔集,在诸多欢乐的讽刺之中却也会夹杂一些完全看不懂的社科理论。Eco是个才子,才子通常是怪人,他并未例外。讲学、读书、周游,其实他的生活状态正是在下的梦寐以求。
《带着鲑鱼去旅行》读后感(一):带着鲑鱼去旅行
有位仁兄的书评为,刻薄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我深以为然。如果刻薄二字改为自嘲,就更妙了。
整本书让我想起了妹尾河童的文章和图画。不过河童先生更可爱,更老顽童。
《带着鲑鱼去旅行》读后感(二):带着这本书去旅行
就好像看意大利喜剧电影一样. 主人公用神经质的絮絮叨叨讲一堆让你笑出声的故事. 那种笑话的背后往往带着小人物的无奈和艰难. 会让你由衷地笑,再深深地叹气.
这本书的翻译也很传神.
哦这个豆瓣的规定也不知道要写多少字才够.书评还是简述我哪里分得清.
《带着鲑鱼去旅行》读后感(三):《带着鲑鱼去旅行》第一遍:其实你就是一条死咸鱼
这是所有看过书里面最好写读后感的书了,总结起来就三个字:看不懂!
这本书,最大的用处就是助眠,看一篇能爽睡好几个小时。
这本书的基调就是反讽,也就是说,它里面写的任何文字一个都不能相信,因为真正的意思完全都是相反的方向。
当然也有实用主义在里面,但是此种实用总是荒诞得如同重口味八卦的题材,比如《如何提防寡妇》和《教你如何鉴别情色电影 》,但事实上你整篇读下来之后才发现主题完全是隐藏在大山背后的看不见的大佛。
凑活着看完这本书,我只能说,当一个人在某一个阶段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的时候——其实这是件好事好么,事实并不仅限与此。
我们就如同墙上风干正好的咸鱼,早已经死了好久。
《带着鲑鱼去旅行》读后感(四):年輕就是任性
此書全是此君吐槽,只是完全沒興趣,可是居然也看完了,看來是患上了又一項強迫症,就是開始看的就要勉強自己看完,真是作孽啊。有一則講到手機問題,然後想起大二時和梅君說起過的關於存在感的問題,自己的看法貌似依然沒有改變,存在感不依賴他人對自身的需要而產生或增強,所以手機可以丟在抽屜里,不然那和套在脖子里的項圈真沒區別,人的一生能有幾件事情是非得立刻聯繫的呢,難道手機發明前的人都是瞬間千里傳音的嗎(當然此處不是一筆抹煞手機的用途,只是大多數人的想當然不是所有人的必然,比如說人的生活不是把手機時刻虔誠地捧在手心,唯恐錯失一通電話一條簡訊,當然朋友的簡訊電話都是每條必回的,只是不能像10086那麼及時且全天候服務罷了,諸君原諒我吧)。
《带着鲑鱼去旅行》读后感(五):带着鲑鱼怎么旅行
又一本因为名字去看的书,不得不说这本书书名取的太有悬念了。这是第二遍读,第一遍读了几篇就读不下去了,其实这一次也没有全部读完。有几篇很有趣,有相当一些篇章因为对作者所处的年代和历史事件不熟悉,看的一头雾水,不过不得不说作者是个高级黑,讽刺的技巧真是高超,黑出水平了。生活里有相当多看不惯的无可奈何事情,很多要吐槽的东西,有时很愤青很愤世嫉俗可是语言匮乏,功力太浅,艾柯好像一个眨着狡黠眼睛的老爷爷,憋着坏笑,帮我们把他们一一铺开,嬉笑之,让人欲罢不能。若把他放在现在吐槽社会万象,肯定是一场场过瘾的真人秀。
印象比较深的篇章当然有同名篇章,带着鲑鱼去旅行,补办驾照,飞机上的飞机餐,二加二等于四吗(教育的问题),罢用传真机,星际帝国传说(一度让我以为下载的电子书有误,想象力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