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是一本由(美) 温斯顿・葛鲁姆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一次买是04年,后来不知被谁借走了没还,因为新版说是有删节,结果在孔网买了三次才找到一家有货的也是醉了
●虹二图借 外公家沙发上看完 http://book.douban.com/review/4626868/
●看原著
●还是电影更好看~
●电影更温情而有趣,而小说里的阿甘,看起来就是,去***,老子就是这样,然后就莫名其妙经历了很不现实的各种奇遇
●如果事情如想象般美好,那么也只能吃到想象中的巧克力。小说阿甘和电影阿甘完全是两种风格。小说里面的故事更荒诞更离奇,电影中所给予我们感动的地方大多数都是编剧的功劳,当然包括那句著名的台词和白色羽毛。典型的三流小说排出一流电影的即视感。
电影版看过五六遍,听过七八遍。好喜欢电影,好喜欢阿甘,那么纯粹,那么简单。偶然在图书馆看到原著就借了,2002年的版次,2010年重印,真心有缘。
译者是台湾人,不知怎么想的,竟然用“看官”这词,还用了不少成语,真心觉得有点加工过度。原著的很多情节都被电影删除了,譬如阿甘的第一次性经历,阿甘的丛林生涯,阿甘的摔跤手经历……
原著的前半部比较精彩,后半部有点平淡。电影的改编很成功,把很多剧情做了调整,更加紧凑,更多高潮……
110214晚外公家
想想自己看了阿甘正传那么多遍,偶然发现阿甘正传的原著,于是花了一些时间看了原著。
原著的内容比电影更多,电影对原著中的很多东西做了简化,感觉比较成功。
原著的阿甘设定,实际上类似《雨人》的主角一样,虽然智商低,但是在光学和下棋方面有惊人天赋,同时具备极强的运动天赋。
《阿甘正传》这本书只很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在于,以一个低智商人的眼中去看待社会中的人和事情,有时候会显得委婉内涵,有时候又很辛辣讽刺,让人津津有味。
看完电影看原著就像是,读参考文献,让你对电影中的角色和环境有更好的理解。不过,电影仍然比原著优秀,电影既保留原著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基本叙事框架,同时也着重刻画了阿甘的形象,憨厚老实的人不会真正吃亏,同时也鼓励人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阿甘为锚,智力正常的普通人应该突破自我和环境的限制,成就自己。
《阿甘正传》读后感(三):生活永远就像是巧克力盒子,当你每次打开盒子时,都无预测到那里面是什么
我先是看了电影版的,然后在图书馆不小心看见这本书,随手就拿了回来。书中很多情节跟电影中不符合,如战后阿甘养虾而不是捕虾,也没进行跨州的长跑等等等等.....
无疑阿甘的人生履历是相当精彩的,从一个智商只有75的弱智到进入大学橄榄球队,二战中建功被授勋,两次被总统接见......貌似阿甘想干什么什么就会异常的成功,这些都发生在一个低智商的人身上,作者到底想表达的是什么,是一切皆有可能还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抑或是又一部教人努力就能成功的shit?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呢....?
《阿甘正传》读后感(四):成功使用了只有两种天赋的天才
这本书和电影中的情节不太一样。书里内容要比电影更有趣。怎么说呢?有一点儿离奇。比如去太空那一段……哈……真假就不去论证了。倒是感觉挺新鲜。
前言中题到这本书反应了当时美国状态……呵呵……大概有一点反应吧。不过,主人公本身的经历比起政治的东西要有趣的多。
书中有这么一段。有人问甘,你认为战争是什么?
他回答道:是一堆狗屎!!
还有他在选议员时,说道:我要尿尿!
居然变成了宣传口号。瞧!这些怎么可能出现在电影中,这带着几许无奈的篇章……政治类东西还是不要去考虑。
书中题道的有关甘是个数学天才以及运动天才的异常人。他的数学可以是A。但是,他的英文考试都没合格。因此他被退学,后来参加了某场战争。
因为跑的快又强壮成功进了哈佛……当然是托美式足球的福。
甘因为朋友的一句话,有了一个梦想。就是养虾……这也和电影中的不一样。
书中表示甘因为他的朋友在战争中去世。他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后来他简单的认为应该去养虾!于是就这么开始了……
当然这是最后篇章中的一个亮点。因为甘成功了。
前面还有甘失败的事情。比如:他开始了娱乐性角斗士生涯。虽然最初是想着赚些本钱,和丹上尉一起养虾。后来,甘满足现状,不听取珍妮的劝告,变的一无所有,还失去了珍妮……
书中的丹上尉是个温柔的人,和电影中不喜欢上帝丹不太一样。他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把甘当做是白痴的人。在战地医院时,丹说出了全书中最美的一句话,也总结了甘这个人。
不管你怎么想……甘只是把仅有的天赋运用的一个很好的人。
除了想这么做以外,没有其他更特别的想法。简单的说,就是我只能做好这一两件事,于是,我就努力的做了。那些我本来我做不好的事情,我也不会强求自己去做。
结局部分比较……嗯……有点突出战争的可怕……或者讽刺战争的不必要。从甘遇到丹上尉后……察觉到丹上尉与多年前的不同……
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全篇:
阿甘的妈妈:生活永远就像是巧克力盒子,当你每次打开盒子时,都无预测到那里面是什么。(生活总是有惊喜……当然不要每次打开后,发现里面是用兰姆酒做的蛋糕就好!来自另一个电视剧……)
《阿甘正传》读后感(五):阿甘正传观后感
其实我一点也不想把《阿甘正传》列为一个励志的故事,至少我在读它的时候,主人公阿甘并没有给我这样一个主观的感觉。整个故事以阿甘爱珍妮为线索连接成的一段人生经历。阿甘在人们看来是一个白痴弱智低能儿。但就是这个低能儿发生了很多奇遇,整个过程中我笑出声好多次,我实在觉得有一些故事真的特别好笑,让我开心的笑出了声,后来我想为什么作者写的能让我笑出来,因为这就是真实的。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想,作者写这个到底要表达什么?其实开始我也当做是一本励志的书去读,因为我很多年前看过这个电影,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阿甘很励志。但是现在我完全改变了这种想法。作者为什么要编造出来这些不太可能发生的故事,在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是为什么。
阿甘一生只爱珍妮一个人,他很多时候都不会被外面的东西所干扰,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就是很多时候他的内心都是心如止水的,不被外界的东西所干扰。当我读阿甘的故事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变得非常平静,非常坦然,仿佛一切事情对于阿甘来说都是理所当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读到最后,整本书快要结束了,我突然发现自己跟随着别人度过了半生的时间,从小学一年级到最后,阿甘和珍妮认识了将近30年,而30年就这样过去了。曾经那个叛逆、让自己越来越堕落的珍妮也嫁为人妇,用她的话说: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看到这里我发觉时间过得好快,还是幼儿的人向中年的过度,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而往往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这是一瞬间的事儿。
到最后两段的时候,我就完全明白,这根本不应该被人们列为励志性书籍,因为从哪个方面讲,这似乎都不是作者的本意。我觉得作者最终想表达的意义是:人生会经历很多事情,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未知的,无论是苦难还是快乐,这都是构成我们精彩有趣生活的一个个模块,每个生命都将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这些显然在阿甘身上,他都是欣然接受的,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但是我觉得无论我怎么去表达,都有侮辱这些意义的嫌疑。
最后一段写的真好:我仍旧跟大家一样有梦想,偶尔我也会想到,要是换个“情况”,人生会是什么样儿。然后,眨眼之间,我已经四十,五十,六十岁了,你明白吧?
唔,那又怎样?我或许是个白痴,但是,无论如何,我多半的岁月都在努力做对的事——梦想终究只是梦想,不是吗?所以,抛开其他的不谈,我认为:我永远可以回顾过去,然后跟自己说,起码我的人生过得并不是乏味。
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以上就是最后一段的内容。
是的,这句话说的非常好非常真实,无论你经历了什么,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换个情况,人生会是什么样儿?然而我们永远不知道答案。那现在所处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合情合理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