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营销》是一本由汤姆·海斯(Tom Hayes) / 迈克尔 S.马隆(Mich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16开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或新的方法,但对由互联网和新媒体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社会学的解释都挺好的。三星半吧。
●相比米奇·乔尔的湿营销,从人性上诠释社会化媒体能够获胜并且如何应用的门道。
●不错,挺好的
●带着轻松的心态去读,读起来太爽了。两口气读完,下午一口气,晚上一口气。与其说是讲营销,还不如说是讲网络社会的,比如“网络社会群体的11种身份”。对“网络式互利交换”和“身份即营销”两个章节印象特别深。
●水善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几千年前就悟出的道理,洋人太落伍了。
●: F713.50/3148
●整本书只是在大众阐述一个观点,什么是湿营销。其实也不是什么新观点了,只是头换个概念而已,具有人性化的营销也是营销发展的最终必然走向。重复啰嗦部分太多,基本感觉一个章节就可以说完整本书。
●社区营销方面绝对的好书,非常值得一看,从思想和本质上做了启迪~~
《湿营销》读后感(一):很有深度的书
主题相似的书,还有一本叫正在爆发的营销革命,也是写“湿营销”,但和这本书不是一个档次。本书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理论视角来分析网络现象,有可能提供一个洞见现实的工具。遗憾的地方:书中的有些引用的论文、著作及其作者都翻译成中文,想要进一步追溯阅读很困难。有英文版的热心朋友可以推荐一下啊。
《湿营销》读后感(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本书本来是带着兴奋的态度来看的,但是越是看到最后越是发觉一无是处了,除了抄袭别人的观点意外,没有什么特色了。
里面的观点从《长尾理论》、《免费》中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了,感觉是一本拼凑起来的书,读起来也没有味道,建议大家不用看。
《湿营销》读后感(三):本质是关系营销
读完《湿营销》,如果单就这本书来说,应选“推荐”,但若与《部落》、《自我、群体、社会》等连起来看,就是“还行”。不少说法并不算新鲜,“湿营销”这个词也造得生硬,对姜奇平序里所说“干国与湿国”的游戏比较怀疑,真有这游戏?还是为推荐本书而造?所谓湿营销,本质是社群营销、关系营销。
《湿营销》给我的启发,还是坚定了对社群、实践社区的信心。这本书其实可以做为《自我、群体、社会》的延伸阅读。站在营销的角度,回归人之本性,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势,通过口碑、信任进行传播,效果是要比铺天盖地的广告为好——我注意到我们小区电梯里两面分众显示屏都被砸坏了。
《湿营销》读后感(四):NO Size fits all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 No size fits all。书里的观点在第一章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现在的人认同圈子的价值,于是,营销的意义从泛媒体的传播转为了圈子的传播。而圈子的人数又很少,大概也就148人(148人定律),之前适合这一圈子的size 可能并不适合all 圈子,原先推崇的媒体的价值在这里变为了一种负价值,也就是一种阻碍。
副标题的翻译也很诡异。原副标题叫 from mass marketing to mass handselling 。被翻译成了回归人性的真诚关怀。。。
湿营销这个词儿绝对是中国人给起的。绝对加了人为色彩的翻译方式。我开始好奇英文原作是不是也像译作这样充满了诡异的堆积。
《湿营销》读后感(五):世界裂变成两个 我们自由穿梭其中
花了几天看完了整本书,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指南,告诉你未来5-10年,世界会怎么改变。我们该如何应对。特别的是:企业该如何应对。
未来,我们的选择会越来越多,而关注度会变得更加稀缺。然后,世界会裂变成两个世界。一个惊险刺激的全球市场,一个稳定温暖的小圈子。
在全球化市场,企业需要制造信息瀑,来获得客户。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如何制造信息瀑,以及信息传播的理论。多多思考,相信有很多的感悟和思考。
在稳定温暖的小圈子,我们需要长期稳定的服务一个稳定的群体。为他们定制个性化产品。书中介绍了,如何针对群体进行营销服务。如何增加群体的信任,信任是小圈子营销的核心。
期待两个世界的来临。分裂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