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黑皮书》是一本由苏小和著作,重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张树新的对话简直意外,最大的惊喜。除此之外,戴志康,李建光,沈南鹏,任志强的谈话也很不错
●由这些人讲出的鲜活例子,为了解中国经济史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料。
●原罪的救赎与痛苦的挣扎,浸透了繁华阅尽后的光荣与梦想;明灭沉浮的悲情画卷,缓缓延展成一部中国企业家“精神绞刑架下的报告”。
●从官商框架而写的访谈录决定了其中的核心,虽然多少有些偏见、单薄,但在这时候看,反而更觉得这样的文字、思想难得。所谓自由,真的不多说说就会被洗脑、忘了。
●推荐给经营的人看。这是一本看完了又享受又高兴又有点失落的书,失落是真希望还没看完,可以不断看下去。普及了很多常识,也见识了开放性、批判性思维、多元多样化的思考……真的很排毒,最后引导人开始去魅与重新建立的过程。
●一般般嘛。
●静雅思听总是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类似于《厚黑学》类的辛辣点评社会现象的书~
●在这本书中读到的更多的不是官商之间的关系,而是作为风云企业家们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影响着自己,似乎和他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长谈,好一针针鸡血!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读后感(一):资源的核心:政府 VS 国有企业
资源的核心:政府 VS 国有企业
对中国的认识、现实的认识。今天无论做投资还是包括跟各个方面的交往等等,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的一课。
要做特别大影响力大事情,你就必须要深入到社会的权力或者说社会真正的基础核心中去。这个核心在我们国家就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它是权力的核心、影响力的核心。
也是资源的核心。在这个核心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把握,这非常重要。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读后感(二):股份制改造 + 股权激励的好处
股份制改造的好处:
为什么?经过股份的分配,年轻的同事可以进入管理层,老同志也因此可以退居二线,公司也越做越好。
创业元老中拥有一份、一份半股份的,一年就可以分到一二百万利润。
这样大家才觉得没白干。
退休的200 多人中,最低的也拿到 7万、8万的年利润分红,高的则能拿到20 万、30万。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读后感(三):中国的电影产业《电影、电视剧》- 华谊
电影产业也是官商合一的行业。
电影,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之中,可能仅仅是一种文化,一种娱乐;在中国,电影是一种必须由政府来进行管制的意识形态平台。
华谊最大的竞争对手,显然不是和他一样的市场化私人公司,而是打着国家旗号的电影巨头,诸如中国电影总公司。
在电视行业,2008 年电视台对电视剧的购买也不过50 个亿,音乐更不用提,几乎没有什么产值。
因此,电影、电视是这个行业的主要产品,但整个市场也就100 多亿。
因此,从规模上来说,它还算不上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
(无规模的产业)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读后感(四):人们对我国的经济体制突然觉得不安全了呢?
很多人开始谈论移民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是社会释放出来是一种信息。
应该说它让人们觉得不安全,或者说信心减退。
信心减退就意味着投资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减少与税收的减少,以至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减少。
《中国企业家黑皮书》读后感(五):宏观调控之下的受害者
宏观调控之下著名的 “铁本事件” 的受害者。
铁本上马,一方面是戴国芳有意为之,但另一方面,却也是地方政府有意推动。
铁本上马,是常州市政府一手扶持。
政府主动给戴土地,银行主动给戴贷款,但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来,首先就把戴国芳断掉了,还把他树立成了全国的一个坏典型。
宏观调控的形势一浪高过一浪,但他们全都保下来了,只有戴国芳深陷大牢。
因为他只是一个农民。
在某种意义上说,戴国芳其实是官商结合模式下的祭品。
许多年后,今天再看戴国芳的悲剧,后人会觉得很荒谬,为什么不让一个企业家去生产他想生产的产品?这既不是导弹,也不是核武器。这个故事真的很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