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高敏感是種天賦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8-20 23: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高敏感是種天賦读后感摘抄

  《高敏感是種天賦》是一本由伊麗絲 桑德著作,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20,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高敏感是種天賦》读后感(一):还是有可取之处吧~~

  有选择性完此书,其中不乏鸡汤,也是有可取之处:认知自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敏感,甚至很多方面比较大条呵呵

  凡事都可只能是取其精华嘛,例如

  1、充分表达自己

  2、利用优势发挥创造性

  3、本来世界就是丰富多样的,何况人格多样性

  4、认知决定情绪,而不是反过来

  暂且梳理这些…

  选择性的看完此书,其中不乏鸡汤,也是有可取之处:认知自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敏感,甚至很多方面比较大条。

  《高敏感是種天賦》读后感(二):給高敏感族人的禮物

  無意間,我在學校圖書館的新書廳,遇見叫《高敏感是種天賦》的理學書。書名深深吸引我,因為我一直被高敏感所困擾,現正急於尋思維出路

  來自丹麥的心理治療師llse Sand,以親切口吻向讀者講解高敏感人士如何瞭解自我、活出意義十足的充盈人生,而不被高敏感特質困擾。亦有高敏感特質的llse Sand,不僅在書中列舉大量事例,也吐露她自我療愈的心路歷程。

  翻開書本前頁,就有一份“高敏感組自我檢測量表”。我親測量表格後,果不其然發現自己類屬“高敏感族”。高敏感族特質主要有:可同時吸收多項諮詢;能辨識聲音或氣味的細微差別;能緩慢和深入且多遠地思考;行事謹慎且危機處理能力強;具有高度同理心和很替人著想;誠實並又責任感;想想裡豐富;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書中理論總與案例結合講解,讀者閱讀後一般都能感知到高敏感族的精神狀態。我以“過來人”來具體講解,高敏感族的思維實際和常人沒有太大差異,不過他們更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持續影響,比如晚間輕微的感官刺激,都會致使高敏人士夜不能。我高中時,就曾為高敏感特質,而產生“幻覺”再導致心理障礙。辛虧,此刻我遇見llse Sand的書,便知道如何避免高敏感特質產生的負面效應,發揮高敏感特質的優勢。

  要與“敏感的自己”好好相處,llse Sand提出以下建議:享受自己得天獨厚的能力;別讓自己的無感受到過度刺激;受到刺激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內在世界;愛自己、保護自己;練習對自己仁慈;練習與自己和解;嘗試接受心理治療;勇敢做自己,並為此感到喜悅。例如,高敏感族需要學習如何拒絕別人,才能免於不斷地受到刺激。

  書本結尾處,為高敏感族提供行為上的排憂解難清單,比如讀書、與人共度充實時光、冥想等等。這本書,真是本給高敏感族人的禮物啊!

  《高敏感是種天賦》读后感(三):希斯莱杰,金凯瑞精神错乱,抑郁症,自杀背后的原因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所得,似乎从事影剧工作(演员)的人患“疯狂”症的比率最大,这大概是由于他们经常滥用记忆吧。他们经常要饰演不同的角色,背诵不同的台词,所演的这些角色,相互之间不但毫无关联,并且互相矛盾。

  健全的记忆,对他自己所目击的事件,能确定地获得可靠的信息,它的确实程度就像他现在对某事物的知觉一样,安全而巩固,所以,他在法庭中的宣誓,才能被采信。相反,若是有一点儿神经失常的嫌疑,他所陈述的证言就不能采信,“正常”和“疯狂”之间的差别在此,如果你所回忆起的某件事,竟连它是否确有其事都感到怀疑,那就意味着你的神经有点失常了,但有的事情是在梦中出现的,因此让你无法辨明是否真有其事,这应是例外。再假如,某人一向都信任你的忠实正直,但对你所叙述的目击事件的真实与否感到怀疑,那时,就是此人认为你精神失常了。 还有,本来是自己虚构的事,因为重复说了好几次,最后,连自己也信以为真,这样的人,实际也属于精神失常。疯狂者的机智、思考力、判断力都还存在,只是有关过去事件的证言完全不能信。《普曜经》是释迦牟尼的传记(《普曜经》中有一些内容是关于释迦牟尼的,但并非释迦牟尼的传记——编者注),其中写佛陀降生之时,全世界所有的病人都恢复健康,所有盲人都复明,所有的聋子都复聪,而所有的疯狂者都“恢复其记忆”。最后这一句话,不是很值得玩味吗?

  为了适应不同的人物和剧情,为了演得逼真,时刻都要练习揣摩剧中人物的性格,每天必得努力把自己全部忘却。因此,很容易引起精神失常。 大凡人们对有伤自己的自尊、愿望或兴趣的事情,都不愿去回忆。我们也很难下决心将这些事情置于理智之前,慎重小心地检查,并且有意无意之间总在摆脱、逃避它们。

  《高敏感是種天賦》读后感(四):高敏感是你最独特的魅力

  敏感,我们想起这个词,总是会与焦虑,抑郁,压抑等词相联系。仿佛敏感的人就难以快乐。事实上在我们身边,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高敏感的人。这不是个小数目。如果高敏感的人天生难以快乐,那么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都不快乐了。实际上高敏感的人反而是种天赋,因为高敏感的人能容易的感知世界的变化,从而调整状态,与环境和谐共处。

  我自己就是高敏感的人,身边的朋友有不少也是高敏感的人。我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敏感的人都是比较内敛,不善表达,喜欢隐藏自身情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个人抗压能力极强,容易与人产生共情。我曾以为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特质,表露出来的人格是过于柔弱,不容易相处。我曾经非常苦恼这样的性格特点。直到我看了到了这本书——《高敏感是种天赋》。

  《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拯救了全球15亿人的心灵之书,是由丹麦作伊尔斯桑德所著。伊尔斯桑德是一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神学家。现为丹麦心理治疗学会会员,并在丹麦国家教会担任教区牧师近十一年,现为心理咨询督导、培训讲师、专业讲师与心理咨询师。更重要的是她自己就是一位高敏感族的人。由此她能理解高敏感人的苦楚和无奈。也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高敏感特性获得成功。她通过这本书传达高敏感的人并不需要自卑,肯定自己的独特,感受更多,想象更多,从而创造更多。

  《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一共分为八个章节。图为整本书的思维导图。

高敏感是种天赋

高敏感族人需要肯定自己的独特,建立自信

  如果你是一个高敏感族的人,你应该感到庆幸。至少你获得了一种天赋。很多高敏感的人自卑,感到自己难以融入环境,实际上这是错误的,高敏感族的人更能感知信息,容易产生共情。问问自己,是否自己常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绪所感染,不知不觉中感知他人的烦恼。许多高度敏感的人都有强烈的责任感,觉得自己需要去拯救世界。当身边人搞到焦虑和不安,总想办法去解决。因为敏感,对于有危险的事总是谨慎而又小心翼翼,从而拥有对危险独特的判断力。当然高敏感族人也是自卑的,经常委屈自己,讨好别人,害怕自己哪里没有做好,失去朋友。这就造成了他们经常焦虑的恶性循环。学会适当降低自我要求,或许就降低了焦虑。有时候允许自己做点无用的事,在无用之事中发现自己潜力,学会移情,停止纠结。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对自己加入太大的压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而慢慢建立自信。

高敏感族人需要调整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是想要与人无善,却在无形中让自己陷入焦虑的情绪。害怕不跟人接触就会被抛弃,又怕做得太多别人当你理所当然。这应该是高敏感族人在人际交往中最大的弱点了。其实总体而言就是想得太多了。停止内耗,把注意力放自己身上,学会对人说“不”,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你来解决,也并非不解决,就会失去朋友了。

  在聊天中掌握主动权,因为更能产生共情,就更能把握聊天对象的情绪。化被动为主动,有针对性的聊天。伊尔斯桑德在书中总结了几点适合高敏感族人交流的方式:涉及可以进行短对话,非语言交流,寻找共同的话题,让对方踏入你的空间,互相坦诚相对。开放性交流,以及在不同层次间的交流自如。适当调整交往的方式,会让高敏感族人感觉自在和放松。

高敏感族人面对情绪冲突的处理方式

  当与人冲突的时候,高敏感族人可能会选择逃避,减少冲突,避免情绪失控。其实这样只会让事情难以解决 。学会利用自己共情的特点去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过错。越能明确的表达自己,越能加深彼此关系。愤怒也好,伤心也好,勇敢表达出来比隐忍要强很多。

  当面对内疚感时,评价自己的内疚感是否过度,消除内疚感最重要的是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有些内疚不过是过度脑补的结果。面对不安,恐惧,承认它们,比抗拒它们要好很多。

  面对伤痕,高敏感族正视它,试着修复,只有你自己认为自己可以解脱,才能从痛苦中解脱。虽说敏感会加深痛苦,但是抗压能力也极强,两者能够达到一种平衡。或许试着寻找同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互相共情,也能摆脱痛苦的情绪。

  总体而言,如果你有这些特质:责任感强,被误解就很紧张,容易压抑自己的想法,被人家说成爱操心,觉得好像常麻烦别人。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高敏感族人。高敏感族因为敏感特性,从而更加多愁善感,容易产生共情。当然你不必自卑,这些特质都是高敏感族人的天赋。如果你还是无法好好的安顿自己,释放自己的天赋,那么你一定要读读《高敏感是种天赋》这本书。相信它会带给你全新的自己,从而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创造更多。

  《高敏感是種天賦》读后感(五):【纯摘录】高敏感是种天赋

  ## 章节:PART 1 你是高敏感族吗

  gt; 给自己独处的时空,允许生命留白。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告诉他人,你很容易疲惫,虽然你很享受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但是短暂的休息也是好的,那么你离成功适应自己的敏感型人格不远了。

  gt; 如果你感觉刺激过多,有些难以应付,你可以尝试做一点轻松的事情,给大脑充足的时间来处理信息。我将这个重新找回自己的过程称之为做点“无用的事”,给自己充电。

  gt; 如果你感觉刺激过多,有些难以应付,你可以尝试做一点轻松的事情,给大脑充足的时间来处理信息。我将这个重新找回自己的过程称之为做点“无用的事”,给自己充电。

  吃就是这样的事,可惜太积攒卡路里了

  gt; 很多高度敏感型人选择独自生活,这满足了他们的敏感型人格所需要的宁静、平和,给了他们驻足品味生活的机会,但有时也难免寂寞。

  gt; 给自己写一封充满关爱的信。亲爱的,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要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也没有人有权利因你的错误对你横加指责。我相信你已经努力了。这就够了,揉揉自己的背,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感受你的价值。

  gt; 允许自己偶尔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跟自己的身体友好相处缓解焦虑。如果你感到紧张,你可以选择跑步或者跳舞……你需要有意识地将呼吸与身体运动协调起来。

  gt; 高敏感族拥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梦想中的人生总是精彩纷呈,内心世界也是五彩斑斓。因为“我不需要依靠别人获得快乐,相反,我会因此获得自由”。

  gt; 做自己,爱自己

  gt; 致麻木世界里的高敏感族

  gt; 或许有人告诉你,不要太担心,要坚强一点,去跟其他人一样享受生活……当你被不断地鼓励去像这样改变自己时,你会发现很难爱上那个高度敏感型的自己。因为你在尝试改变,好去迎合他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首先需要的是学会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本来的面目。你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以质而非量来衡量自己:在工作中,你或许不如别人高效,但你可以极大程度地保证质量;你可能在广度上逊色,但你在深度上却可以绽放夺目光彩。

  gt; 高敏感是与生俱来的气质

  gt; 我们更加谨慎,危机管理能力更强

  gt; 高度敏感型人拥有发达的神经系统。我们可以感知到事物细微的差别,并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加工。我们拥有活跃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意味着我们从外部世界接收和感知到的信息,会触发大脑里各种概念、想法并建立联结。如此一来,大脑“硬盘”很快就被填满,我们也会不堪重负。

  gt; 但是,这种感受性的优点在于,我们能进行高度共情,并给予共情式的倾听。很多高度敏感型人做着照顾他人的工作,拥有良好的口碑、为人所称道。

  gt; 其实,没有人能为所有事情负责。当你正在为某些人或者某些事尽责时,你其实并没能同时兼顾到其他人或者其他事。有时,学着后退一步,让他人负责,使之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或许会更好。

  gt; 当我学会不要对人人都尽责时,我发现我拥有了更多能量和精力。

  gt; 。在开始一件事之前,你可能会思前想后,将所有细节考虑周全。不过,这虽然会帮你降低出错的概率,但是它也会降低你对事物的接受速度。因为你总是花太多时间去担心可能的风险。

  gt; 当然也有特例,一些高度敏感型人虽然极度内向,但并不回避社交,即使长久待在大群体中也不会感到不适。这些人常常成长于一个大家庭,或者习惯了学校的集体生活或者其他人多的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这种许多人在周围的感觉是熟悉的,甚至是安全的。高度敏感型的人在社交中表现活跃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来自环境的压力。如果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只有在你表现得外向活泼时才能得到家人的认可,那么你会觉得表现得外向是一种必需。

  ygg

  gt; 给自己贴标签,就是为人生设限

  ## 章节:PART 2 高敏感人最应学会的,是停止内耗

  gt; :

  gt; • 自信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行为

  gt; • 自尊是对自我的核心认知,对自我综合价值的肯定

  gt; 高标准常常与低自尊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是因为高标准算是低自尊个体的一种补偿策略。你越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你越会努力去遵循一些高标准的要求,让自己可以值得被爱。

  gt; 可悲的是,低自尊和高标准总是互相强化。如果你总是按照你的高标准行事,不断地委屈自己讨好他人,你会发现人们会喜欢你,但是你永远无法真正地知道他们是喜欢你这个人还是感激你的付出。

  gt; 如果你通过付出而进入某个群体,那么你永远都无法确定别人喜欢你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还是因为你的付出。如此一来,即使你发现有人喜欢你,你也仍然是自卑的。

  gt; 如果你总是对自己感到失望,那么高标准也会对你的自我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gt; 学会做自己,不用时时为别人付出。这会对自我认知产生积极影响。降低标准也会给你腾出更多的精力去与他人相处。

  gt; 适当降低自我要求,也就降低了焦虑

  gt; 很多人一生都在等待自己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被抛弃的那一天,也因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实更快捷的方式是在你获得信心之前就去面对被抛弃的风险,那么信心也会紧随其后。

  gt; 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渴望因自己这个人而被爱,而不需要努力向别人证明自己值得被爱。想要实现这一点你需要做的第一步是,鼓起勇气向人们展现真实的自我。

  gt; 当你不再浪费精力去伪装自己,变成你认为的“别人眼中期待的样子”,而是慢慢地将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你会拥有全新的、被肯定的人生体验。即使你呈现出来的自我不那么完美,你也会发现人们会一如既往地接受你、关心你。这将化解你内心的恐惧,增加前进的勇气,让你有力量进一步展示真正的自己。与此同时,你会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精力支撑自己与他人交流,维持更长时间的社交活动。

  ## 章节:PART 3 高敏感族的断舍离

  gt; 高敏感族的断舍离

  gt; 允许自己偶尔

  gt; 做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gt; 学会说“不”是敏感者们必备的生存技能。

  gt; 作为一个高度敏感型人,想要享受更多快乐,你就要为自己的敏感型人格创造空间。为此,你需要对一些挚爱的东西放手,尽管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如果你无法腾出足够空间,让敏感型人格感知快乐,那么你会更难以忍受自己做出的牺牲。

  gt; 享受自然

  gt; • 积极创造

  gt; • 静坐,沉思

  gt; • 做一些对身体有益的事:跑步、跳舞、按摩、游泳、洗澡或者足浴

  gt; • 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给自己买束花,欣赏花的绚丽多彩、芳香四溢;试试美食,听听音乐,将生活装扮得赏心悦目

  gt; • 逗逗小动物

  gt; • 写一篇日记,写一首诗,写一本书

  gt; • 欣赏艺术,或者自己尝试创造

  gt; • 培养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让你与他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gt; 你是生活的创造者,而非被动适应者

  gt; 跟自己的身体友好相处缓解焦虑,减少过度刺激给你带来的不适。

  gt; 。如果闭上双眼,我们就可以屏蔽大部分的信息输入。在一天之中空出一点时间,闭上双眼,稍稍休息。

  gt; 几乎每晚躺下之前,我都会花点时间写东西或者画画。因为这可以让我为这一天暂时画上句号,让内心平静下来。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睡得安稳。

  gt; 大脑只有在我们保持身体直立的时候,才有足够的能量去处理各种信息和感知,躺着或者处于半睡半醒之中则难以做到。如果你感觉刺激过多,有些难以应付,你可以尝试安静地坐着,做一点轻松的事情,给大脑充足的时间来处理信息。

  gt; 我将这个重新找回自己的过程称之为“无目的行动时间”。很明显,你很想让这段时间快点过去。其实,你不必一定要在这段时间里感到快乐和轻松,因为很可能直到第二天你才会感知到它对整个神经系统的促进作用。

  gt; 在“无目的行动时间”期间,你不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重要的是放松注意力。试着阻断更多的信息输入,将能量收回到自己身上,处理那些尚未来得及处理的信息,让自己平稳下来。

  ## 章节:PART 4 高敏感族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天赋

  gt; 高敏感人更喜欢高质量的互动

  gt; 深聊还是浅聊,

  gt; 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gt; 高敏感族更喜欢非语言交流

  gt; 高度敏感型人擅长与人建立非常深入的关系,因为他们在一段关系中,能察觉到比别人更多的信息。

  gt; 在夫妻咨询中一个常见的阶段是,让夫妻双方练习重复对方刚刚说了什么。尽管这听起来没太大作用,但其实并不是。

  gt; 想要进行深入的对话,你需要从泛泛而谈转变到具有针对性的交流,甚至以个人经历举例。相应地,如果你想要将对话拉回到表面,你可以再次转换到泛泛而谈式的交流。

  gt; 不想交浅言深,泛泛而谈或只是解释说明是不错的选择

  ## 章节:PART 5 高敏感族面对冲突、愤怒、内疚、羞耻时的处理方式

  gt; 那些在暂时的争执中获胜的人其实并没有过多考虑道德准则,他们能赢是因为他们并不在意是否伤害到对方。

  gt; 脆弱的灵魂不喜欢愤怒的情绪。愤怒是一种饱含能量的情绪。生气时,我们的判断力很容易变得非黑即白,也失去了对他人共情的能力。

  gt; 清楚地说出“不”“我不想做”或者“我不能接受”常常比直接表达愤怒更有效。如果仍然不见成效,你可以跟上面例子中吉特一样,罗列出可能的后果。

  gt; 处于愤怒的争执之中对灵魂脆弱的人有害无利。

  gt; 如果你是一个灵魂脆弱的人,你可能需要从冲突中抽身,等到自己足够冷静之后再重建与自己的联结,重拾对他人的爱。

  gt; 愤怒常常只是人们保护自己的盔甲。愤怒之下,往往隐藏着许多其他脆弱的情感。

  gt; 愤怒往往出现在期望未被实现或者需求未被满足之时。你对自己生气常常也是因为这一点。利用你共情的天赋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问问对方或者自己,你在期待什么或者你想要什么。

  gt; 有的高度敏感型人可以长时间维持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们总是尽最大努力去相信别人,即使自己不断地受伤。

  gt; 认真观察,勇于表达,最后不带偏颇地讲出自己感知到的信息。

  gt; 对自己想要的和厌恶的东西越明确,交流也会越顺畅。清晰的界限有助于建立两个人之间的联结。你越能明确地表达自己,这段关系也会越深入。

  gt; 愤怒之下隐藏着一种愿望,期盼着现实终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当然,愤怒是一种强有力的能量,可以清除所有障碍,让你为想要实现的改变而努力奋斗。一旦你感觉到愤怒了,就说明你正在为某些东西抗争——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gt; 慎用“应该”这个说教利器

  gt; 从“应该”到“希望”,从愤怒到悲伤

  gt; 将希望和愿望区分开来。希望与现实更加契合。如果你开始期待一些只会在童话里发生的事,那么请停止。这是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生命价值的事情上的行为。

  gt; 愤怒则停留在更浅的层次。人们之所以只愿意看见表层的愤怒,而不愿意触碰深层次的脆弱情绪,其中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愤怒背后的悲哀让人难以承受;又或者发现自己无法拥有、无法改变时,苍白的无力感让你窒息。只要你停留在愤怒的状态,你就在为内心的愿望抗争。抗争得越多,感知到的情绪就越少。

  gt; 对有的人来说,让愤怒主导自己,将之发泄到别人(比如父母)身上,就不用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了。你无法改变你的童年,也无法抹去曾经受到的伤害,你必须学会带着它们继续生活下去。当你能够接受现实,愤怒慢慢就转化成悲伤了。

  gt; 在悲痛中逐渐被治愈。这是一个暴露自我的过程。身处悲伤之中,接受别人的爱和关心就容易许多。

  gt; 内疚感其实是把愤怒转向自己

  gt; 如果你为一些没有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或者根本无法人为控制的事感到内疚,那么这种内疚感就是多余的。

  gt; 学会后退一步,收敛你的内疚和歉意,对你而言是更好的选择。你可以尝试坐下来重新思考心中的那份内疚。带着内疚继续生活可能就是当初牺牲他人选择自己时需要付出的代价。

  gt; 如果你有了直面生活的不确定性和自己的无能为力的勇气,你就能不必承受过度的内疚感。

  gt; 一般来说,童年越悲惨,成为理想父母的欲求就越大。

  gt; 消除内疚感,重要的是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

  gt; 内疚是有关你做了什么事,而羞耻则涉及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gt; 羞耻感可能源于儿童时期的不被接受。

  gt; 一种消除羞耻感的方法是有一次能够消除以前所有体验的经历。

  ## 章节:PART 6 高敏感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gt; 不是情绪决定认知,而是认知决定情绪

  gt; 高度敏感型人属于焦虑和抑郁的易感体质。

  gt; 敏感的灵魂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形象化技能。我们擅长想象各种可能,也能全方位预测未来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擅长为即将到来的坎坷准确预测,并做好准备,最终成功避免伤害。但这也让我们更容易焦虑。

  gt; 令人愉悦的活动可以提升能量水平。

  gt; 抑郁的典型特征是对自己、对未来的消极想法和态度。消极的想法会让你疲惫,进而让你变得更加消极。于是,你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想要打破这个循环,有两种方法:

  gt; 第一,做一些不那么劳累的事。

  gt; 第二,为自己设定一些可实现的目标,比如早早起床、做顿早饭。这些简单的事就可以为自己带来积极的体验。

  gt; 如果你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试着拥有自己的生活呢?”你会开始关注那些能带给你快乐,值得珍惜的事物。

  gt; 首先且最重要的是,你需要喜欢上作为一个高度敏感型人的自己。然后,合理安排你的生活,减少冗余的信息和刺激,迎合自己的需求。

  gt; 不仅要根据自己的敏感性组织你的生活,曾经的创伤也需要重视起来。它会帮助你成长,在治疗中取得显著的进步。

  ## 章节:PART 7 在麻木的世界,敏感地活

  gt; 高度敏感者的心理治疗首要目标一般是爱自己。

  gt; 当你能够很好地给予自己支持和鼓励,那么你就有了至少一个能够随时感恩自己的努力的人——即使你的付出不是非常明显。

  gt; 跟自己和解也意味着接受自己偶尔会成为他人的累赘。这是一项伴随一生的任务:不止对于高度敏感型人是如此,对于所有人都是。

  gt; 如果你的童年相对艰难,你没有形成足够强健的安全依恋关系,而今又在生活中苦苦挣扎,那么你应该知道的是你并非失去了一切。曾经的伤口可以被治愈。童年错过的爱可以学着现在自己赠予自己。而爱自己是给予别人爱、从别人那里获得爱的第一步。

  ## 章节:PART 8 关于高敏感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gt; 大五人格: 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gt; 关于人格,遗传因素比环境和教养的影响更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高敏感是種天賦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