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8-18 23: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读后感锦集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是一本由马塞尔·普鲁斯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65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精选点评

  ●这本书读了小半年,穿行在普鲁斯特的回忆迷宫漫长时间线让人读了后面前面。有点印象的几处,如给吉尔特写可以表现冷漠,对阿尔贝蒂娜突如其来爱情遭遇的两次打击一方作为叙述者对回忆中的前因后果理清原因,一方面又作为参与者身处在各种人物关系情绪中。正如马塞尔所说的,人物(说阿尔贝蒂娜)有很多面,过往所见到的人物,跟之后见到的人物总会有各种差别而使得“他”们成为不同的人。除了对体验细腻的探查,后续的跋才知道作家会用恰当比喻来暗合人物所在场景。这章的内容弱于上卷,也有点明白乔伊斯那么讽刺的人,普鲁斯特在他那肯定矫情的。

  ●授人以智慧

  ●少女仅限于贵妇翅膀下的少女

  ●叙述者的青春恋爱的内独白。当然,普鲁斯特没这么简单。 !!!继续挣扎!!!

  ●只有每天“无事可做”的人才配有这样的思维和体验。普氏写的爱情,互动真的很少,像一颗石子落入汪洋大海后的蝴蝶效应女友是那颗渺小的石子,他则是大海。爱的是一群少女,是恋爱中自己状态,像是小男孩抱着自己的洋娃娃过家家。不过希尔贝特和阿尔贝蒂娜真的是两种典型女孩子了。中间一部分看的人很想睡。喜欢阿尔贝特的海,以及夏日过去后留在墙壁上的光柱。

  ●关键人物的出场,倒过来看就会心很多。

  ●感情

  ●感觉这本书有些话题已经在谈论哲学了 写这样一本书对文化历史了解是无可想象慢慢开始觉得没有那么突兀了 但是仍然会读着读着忘了为什么情节发展成这样 whatever 第三卷继续

  ● 在斑驳陆离之花遍布的林荫小路上起舞,纵然时光已经把我遗忘。 在绰约婀娜之山层叠的海边悬崖嬉戏,纵然命运已经将我囚禁。

  ●人们先有了欲望,然后有了爱,而这爱虽没有特定对象,却也不是给谁都可以。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读后感(一):如果也可以说是书评

  有第一卷,是官人给礼物。那个时候的官人还不是官人,而我们已经认识两年半,我生日,他网购来的书。不得不说文青就是文青,何况还是个学术派的闷骚文青,所以送礼物也只会送书。之前他就送过我川端康成文集荆棘鸟,所以我也没对他抱过多大希望。快递来之前他让我猜是哪本,我开玩笑说不会是追忆似水年华吧,那我可扛不动。下午快递到,我一拆盒子,打电话给他说天啊真的是这本可为什么只有第一卷,他告诉我说他想每年送我一本。不久后的后来,我们正式在一起,而我现在想想那个时候,以及之前的和之后的很多时候,都总会觉得很美。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读后感(二):每个人男人都曾经在花季少女的倩影下做过梦

  不得不说,在读过《在斯万这边》后,总算开始适应普鲁斯特的风格了。相对于第一部,这一部给我的感觉更加深刻,可能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内容我也经历过吧。

  从年前到年后,再加上工作原因,这部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作者对初恋的抉择,青春期对阿尔贝蒂娜的爱慕,还有他对成熟女性的迷恋,种种细致入微的心理波动都触动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如果小说按照“大家都有这种经历、感觉、冲动但是却都没有发现,而恰好这个时候有人发现了还用华丽、浪漫、多愁善感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来定小说的语言是否经典,那么这一部无疑处处都是经典段落。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减缓了我对于普鲁斯特拗口又自以为是的表达方式的抵触,让我重温了青春时期的那些情绪和梦境。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读后感(三):只是一篇有些话多的短评

  诚实、丰盈、精彩!

  关于青春。对于我来说,是从泥土与青草的芬芳到海盐味道的移步。 相较于“在少女们身旁”或“在花季少女的倩影下”的卷名,我更想把它称作“在少女的花影下”。 相较于第一卷观看斯万与奥黛特的“有隔”,第二卷则是“我”与少女们、“我”与地点和空间的“不隔”。后者表现得更加曲折更加明媚,其中也加入了更多元素,除了对景物的再现、对感情的合理化表现,还添入更多观点,包括对艺术和美、变化与差异、真实与虚假、信仰与意愿、颇具陀氏色彩的具体的爱与抽象的爱/个体的爱与集体性的爱等主题观点的表达。 加入更多隐喻和线索,第一卷“纽扣孔里的纽卡兰花”已让我惊艳,这一卷里的大海、房间、车站的意象与想象,真的太厚实了!服气! 人物形象也更加多元生动,人物的面孔往往随着追忆在独立性与模糊性之间转换。浓郁普氏风格的植物与人物形象的对应和勾连,让往事回忆起来,总是溶解在大自然的温柔里。

  那个时常追忆的人,他还爱着我们今天已经无所谓的一切。在他库存的往日里,有他追寻到的地名、地方。

  或许美是一系列的假设,普氏一直在假设。而在他对过往的假设里,感受到了某种比现实更真实的东西,光影和气味,色彩与线条,温度,情感,诚实的态度,展开再合上。

  「至少有一段时间,您有青春年少。」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读后感(四):洗染旧时光

  于你。于我。不期然地遇见了时光,也因此而遇见了年华。洗尽铅华过后,青春的色彩被更改,但幸好我们都还有旧时光可以用来诵读。

  没有读完第一卷。但是在看到第二卷标题的时候,有种恍然的感觉。还记得想读《追忆似水年华》只是因为施定柔的《沥川往事》中这样的一段场景:"英文书名是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你学文学,一定听说过。""中文叫做《追忆似水年华》。""《追忆似水年华》?嗯,译得真美。如果哪天晚上你睡不着,让我用法语给你读这本书,读完第一页,你就想睡了。"他在我耳边絮语,声调低缓,如闻天籁。"是吗?"我转过身来,发现他披着浴袍,头倾着,气息拂拂,扫过我的耳垂,"为什么?""因为书的第一页就讲一个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看着我,带着捉弄的笑:"头两句是这样的:Longtepms, je me suis couché de bonne heure. Parfois, à peine ma bougie éteinte, mes yeux se fermaient si vite que je n'avais pas le temps de me dire: 'Je m'endors.'"他背诵给我听,那样优美的法语,梦呓般娓娓动听,令我恍惚。见我一脸迷茫,他又用英文解释:" It says: I have long had the habit of going to bed early. Sometimes, when I had put out my candle, my eyes would close so quickly that I had not even time to say:'I'm going to sleep.'"(长期以来,我都有早睡的习惯。有时候,蜡烛一灭,我的眼皮立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着了。")……关于小秋,关于沥川,幸好他们在对的年华中遇见了对方。——于是冲动之下订购了这本书,算是一种对于美好的向往。

  我们总会和一些事一些人由于时间而隔阻。一个小时,一天,一年,最长一辈子。这教会了我们去用回忆来重新往复时光。在安静之中获得流光溢彩,甚至是阴霾灰暗。

  生活啊。我们在里面行走,于是匆匆结伴而行。却不想,交织在了丝丝脉搏。之后,我们找寻得到林立在街旁那个小馆,可是那些最美好的已如烟。

  我们眼中法国人天性浪漫,随意洒脱。普鲁斯特却用独处、喧嚣、彷徨等这样的关键字来控诉他眼中上流社会的人情世态。曾听说法国人的生活中离不开玫瑰花瓣,大多数甜品上都要撒上花瓣。他们懂得享受生活,但也不忘回顾人生。

  我们的末站均是归于平静。那些逝去的旧时光在斑驳的心房上温暖、浅浅地倒带着。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读后感(五):那些过去的时光,被我们的回忆(癔症)这道强光,投射成细碎的阴影散在每时每刻。

  看普鲁斯特的作品。有种格外清醒又格外朦胧的感觉。

  对人性和人心细致深刻地揭示,反而让容易对实际生活中的人在

  距离上产生薄薄雾气,光影叠重。比如,一栋建筑,你正正地看它,

  感受到它的高大,它的用材,它表象的纹路和它的风格等等,间隙有

  光投射下来,你在影影绰绰间,透过它的影子,你看到它的设计上的

  菱角,它整体面貌上的构想等等,除去直视它时在视觉上美感带来的

  冲击和干扰,另一种方式反而诱发了你的另一种判断,正如普鲁斯特

  的文章。我们总是在人物的动作表情甚至身体状况,或是当时的时间

  点,气温气氛等等来感受故事中种种人物的心理和心情,但普鲁斯特

  的文章,把所有的专注里放在言辞间和言辞间隙的心理活动上,摒弃

  各种动作外景等等描述,较言之,我个人是更适应这种方式,更清

  晰更清醒。

  我并不擅长从全局去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是他正真最想要说明

  的。我只能说,我对作品中哪些记录颇有感受。比如,看主人翁和诺

  布瓦交谈时。仿佛在具体的两人对坐的景画之外,看到了心理上的波

  动率,那些像音乐不能捕捉又充满整个空间的情绪。

  诺布瓦先生那种深入骨髓无意识的习惯性的殷勤恭谦,其如其分

  的热情混合着严肃的审慎,言辞末眉角间的掩饰和强调。主人翁在爱

  情上的积郁和笨拙,爱情带来的巨大惊喜中充满了不安和悲伤。是选

  择缺乏远见地尽情享受当下,还是未雨绸缪地想要避免不可能逃过的

  不幸。可生活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兜转惆怅,计谋慌乱之

  间,你以为主宰了生活,可确实生活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自以为是,玩

  弄了人的虚荣心,走过时间这长廊,在一个节点有面镜子放出了你来

  时一路的得意和彷徨。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不舍得你死的太痛快或活得太辛苦。

  我们总是爱讲究理性,你确定没有偏见注入吗,一种约定俗成的伪逻

  辑得出的判断或推理,远没有感性能带来更多的合理,甚至是美感。

  而伪逻辑只会带来乏味空洞的令人厌倦的美或说法。

  某种程度上,我更欣赏一种带着狡颉的谦虚。不要太用力,正真

  地不过分。那么,在婆娑树影前,在朦胧月光中,在斑驳日光里,在

  萧瑟在温润在一切变化里,那种流动带来的冲击,多么希望你感受到

  的是比回忆更长寿的安详的宁静。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