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神话与奥秘》是一本由[美] 肯尼思·L·费德著作,Fudan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完这本书后,觉得小时候那些所谓的“科普书”可能不是很严谨,打着科普的名号却介绍些外星人、金字塔、麦田怪圈、玛雅文明等等猎奇的故事而没有科学的分析,小孩子哪有什么天生的判断力。以后可以和小朋友讲讲鉴别这些伪理论主要两个小方法,运用墨迹测试的道理——对没有实际意义的事物人会假想出事物来,奥卡姆剃刀——这种假象出来的东西需要各种各样的解释,成本太大。
●有趣的书
●书其实是不错的,问题是翻译实在是烂得令人发指。已经不是水平的问题,而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了。
●【未读完】读第一章的时候觉得翻译得太糟糕了!但是好在不影响理解。第二章的时候感觉译者渐入佳境了,但也有可能是我“习以为常”了。但真的是本好书,奥卡姆剃刀的完美演绎。
●啊 多好啊,可惜没有早读到,不过翻译好像略差
●不错,挺长知识的,翻译的一般,但也没那么差
《骗局、神话与奥秘》读后感(一):用理性和证据让谣言和伪证的丑恶昭然若揭
考古学的世界因为涉及太多时光的奥秘,所以往往散发着古老和神秘的光彩。但是由于宗教,名誉,经济等众多利益,真正的科学总是受到受到伪科学的阻挠。此书针对许多著名的例子,用理性和证据让谣言和伪证的丑恶昭然若揭。是本很好的引导书,带我们走向考古所向的真正的美妙世界。
《骗局、神话与奥秘》读后感(二):纯吐槽:翻译问题
这是一本好书,只给三星的主要原因在于这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太烂了,烂到不仅是水平问题,更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了。真是因此,推荐各位读原版的为好。
先说引注。像第11页下面的注:天眼通“能随时观察到玩家所在位置和周围情况的本领”,玩家云云,明显就是百度百科式的答案,而且应该从电子游戏中发展过来的。又例如第86页注的德日进神父,内容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妥,但问题在于,德日进在此处之前已经出现过好几次,却到这里才来加注,很明显这本书绝不是一个人译成的,很可能是国内翻译所常见的那样,挂名某知名教授,事实上却是教授分给他的数名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翻译的,这样才会出现前面出现过的人却到后面才加注的情况。
再说翻译,也有不少问题,随便就可以找出一些明显有误的文段,例如在第265页:“因为太希望能够共享荣耀,一个有病的卡那封不该冒旅途劳顿之苦前往埃及,目睹他所资助的墓葬的开启”。句意矛盾:不该是什么意思?且错误得极其明显:“一个卡那封”,让人疑心这是谷歌翻译了。又例如在193页上部分,从上下文推测,很明显译者错将古代雅典人当成了亚特兰蒂斯人了。在同一页下部,又有“他没有提到它,甚至对它的存在都表示怀疑”,试问不提到有怎么可能对其存在表示怀疑?很明显译者是将“他没有提到它,甚至作者是否知道其存在都值得怀疑”这样的意思错译了。这样的错误,在此书中可谓俯拾皆是。而原因就是像前述的那样,众手拼凑而成,拼凑得又极不严谨,错误也就难免了。
《骗局、神话与奥秘》读后感(三):中国家长应该看的一本好书
可能是伴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和对科学的重新尊重开始,中国曾经掀起了一阵外星人的热潮。那个时期,UFO、外星人、机器人等各种科学新名词层出不穷。记得曾经有一个期刊,叫《飞碟探索》(虽然现在已经停刊了),就是专门介绍各类太空、UFO、外星人等的未知事件(现在想来,这本杂志实际有相当多的内容都是胡说八道啊)。
在那个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国自身薄弱的科普体系和相对不足的大众科学素养积累,使人们大多数并不具备一个理性、客观的思维头脑,对一下子涌进的各种新名词和科学知识(无论好坏),都只是充满了好奇的心情。
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往往将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所不能达到理论层面的未知事物,都轻易地归于外星人等因素。似乎这样就将一个问题做了简单化的处理,而自己也减轻了对未知的恐惧。
记得当初有各种各样的杂志和谣言,推波助澜地将这种非理性思维推向高潮。时至今日,人们的科学、批判性态度也并不具备。并且在互联网的普及下,大量未经筛选的信息泥沙俱下,使人无法及时处理,更加重了对谣言、扭曲信息的易受性。
一开始了解到这本书,是针对目前中国经常出现大范围的谣言、骗局现象,某人做的一个推荐。但没想到这么快,这本书就绝版不再出售了。不过幸好还能从图书馆借到这本书。
这本书实际和一本叫《这才叫心理学》的书特别象。虽然表现上看,两本书都只是揭露某个专业领域内经常出现的谎言、谬论、骗局,但实际上这两本书都是在传授一种合理、正向、科学的批判性思维方式——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开篇的几章都是在说究竟什么才是“批判性思维”,后面的几章就都是讲述在考古历史中曾经发生过什么骗局、谎言和谬论。有很多案例其实不仅影响了欧美相当长的时间,实际在中国也流传过这些谣言。
批判性思维在我看来,不仅是需要了解和学习的,更是必须在日常中使用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轻信,并用理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使自己不会轻易迷失,并找到为之进步的方向。
中国人的学习体系,长期都是灌鸭式的填充。孩子往往没有自己的思想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家长往往是自己也不了解,所以不会教,也不知道教。
在这种情况下,象《这才叫心理学》、《骗局、神话与奥秘》这类的书,就是孩子必须阅读的,甚至是家长也必须阅读的。否则每一代都只是在重复上一代的局限和错误,没有正确的成长方向。
其次,在对各种骗局、谎言的揭露过程中,自己发现很多案例都是中国也曾经热炒过,并且在现在都用很大的影响存在。
作者对每个案例的解剖,实际都在教我们相同的一个问题,即如何理性地看待世界。总共12章、10个案例的介绍,个人感觉阅读完后,对批判性思维的讲解比《这才叫心理学》的讲解更接地气、更易于理解,也更有方向感。
同时,每章临近结束时,都有“反复提问”和“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感觉作者真是用心良苦。本书除了可以给予读者以启发,更可以通过这2块内容来审视自己对每章案例以及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大长见识,对曾经以为是科幻、魔幻、误解的事实有了新了认识,改变了对他们的认知。很棒!
=============================================================================
看本书第8章的时候看到作者揭露了冯 丹尼肯的理论和他的作品《众神之车?》的荒谬、不合理性。便很好奇地在豆瓣上搜了一下,没想到居然真搜到国内有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这本谬论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858635/(看评分、评价,还真不低)
出版社对这本书和作家的介绍,号称是:
“作者冯•丹尼肯实地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外星人遗迹,包括欧洲英国的巨石阵、意大利瓦尔卡莫尼卡遗址、美洲秘鲁的纳斯卡平原、墨西哥的奇琴伊察遗迹、洪都拉斯的科班、大洋洲的复活节岛、非洲的埃及金字塔、南非的布兰登堡壁画遗址、撒哈拉的塔西里等,拍摄了大量照片,从中精选出强有力的证据,以最清晰明了的笔法,向读者证明了外星人的存在。
本书被公认为是全球外星人研究的奠基之作,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关于外星人的观点、推论与证据,全都源于本书。目前已在32个国家发行,总印数超过6200万册,至今仍在世界各国的畅销书榜上高踞不下,是外星人研究的里程碑之作。”
以《骗局、神话与奥秘》的观点,世界上很多对外星人等的非理性认知,这个作者“功不可没”,对科学的普及造成了非常糟糕的影响。同时,估计本书作者会对中国的出版社如此吹嘘一个谬论制造者和种族主义者而崩溃。
=============================================================================
另,评论中,很多人说翻译很糟糕。从自己的阅读感官来说,虽然有些地方的翻译让我有点费解,但基本还是OK的。还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籍!
《骗局、神话与奥秘》读后感(四):生活中那些神秘事件
这是美国人类学家肯尼思L费德以其专业知识向读者揭示有关人类过去考古的骗局、神话和所谓的奥秘。通过本书可知,一些事件完全不是奥秘,而且源于对人类历史的误读和曲解。
一般来说,人们以两种方式收集信息:直接通过自己的经验;通过特定的信息渠道如朋友、老师、父母、书籍、电视、互联网等来间接获取。
广而言之,科学是一系列将可能性最大化的技术,所想和所知的事情真实反映了具体情况。科学并不声称所有的答案永远不会对的。相反,在知识和了解逐渐增长的过程中,科学常常是错的。
要对通俗媒体上出现的有关人类过去任何说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如何宣布发现、如何对研究‘内情’的结果提出看法或进行解释的? 是否咨询过其他专家,他们又是如何对这些说法作出反应的?其他科学家是否相信?怀疑的依据又是什么? 是否有足够的信息来判断一件所知内容的合理性?或者对重要问题置之不理,只当报道没有说过?
规律在一般条件下不会改变,这是科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过程是一种观察、得出结论、提出假设和对照证据来核对它们的一种持续互动。 分析有关人类过去的新观点,思想要开放,但是也要对没有证实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科学只能显示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最后,是否接受科学所揭示的事情取决于个人。
卡迪夫巨人骗局更多的是圈钱(从发现到揭穿,这段时间里共获得32000人次购买了参观卡迪夫巨人的权利);而1912年12月5日英格兰南部苏塞克斯郡的皮尔唐区发现的化石,直到1949年,测量骨骼中含氟量的方法开始采用,骗局才被揭露。
到底谁先发现美洲呢?貌似圣经里有解释过。或者是美洲印第安人(土著美洲人),北欧人?中国人?但实际上,人类物种是多态型型的,有不同的肤色,体态和大小。血型、骨架形态、牙齿类型、头颅形状、基因条件等差异很大。这些差异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而且有着地理上的特点。在发现了美洲的5线粒体DNA单倍组的西伯利亚中部,特别在贝加尔湖附近发掘出来的年代在20000年前的考古遗址中,出土了与新大陆发现的最早工具十分相似的器物。这些器物以及基因指向西伯利亚中部的人群,最有可能是新大陆土著居民的祖先。
对于美洲的土墩,人们曾普遍认为,印第安人完全没有能力制造标志者土墩建造者文化那种壮丽的艺术品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确实,土墩来自于当地。整个美国中西部和东南部的土墩是当地居民制造的。分布整个美国中西部和东南部的土墩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制造的,后来被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所取代。
消失的亚特兰蒂斯,最开始出现的地方,据考证,来自于柏拉图的某些故事中,是将虚构的亚特兰蒂斯与历史上的米诺斯联系起来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影响到地中海及其环境的一次大灾难。直到现代考证,对大陆板块运动规则的地质过程的了解,在大西洋没有淹没的证据后,判决:不存在亚特兰蒂斯大陆,没有一个叫亚特兰蒂斯的伟大文明。
到目前为止,是否有外星文明访问地球呢?貌似在世界各地有其造访的史前绘画、雕塑和早期文字。外星人对地球人人种的实际生物学进化发挥了一种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有些刻有符号的骨头、鹿角和象牙工具,代表世界上最早的日历。复活岛上的石像是谁完成呢?还有火星探测器上面像人脸的图案。以上这些并不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成就。应该有某种外来的帮助,与一支外太空的和平部队有关。 但很遗憾,人类史前史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一个戏剧性的故事,人类所有值得骄傲的历史都无依无靠,仅是一种对古宇航员的幻想。
令人敬畏的金字塔、神秘的狮身人面像、图坦卡蒙陵墓难以置信的珍宝等,古埃及的文明消失了。一般的误导都是认为埃及文明是突然出现和完全成熟的说法。但是,经过考古学家求证发现,大约12000年发现而来的文明本身具有以下标志:采纳农业;村落规模增大;村落之间的竞争;村落的分化;财富的集中;墓葬规模的增大;在单一领袖或法老之下的融合;金字塔作为死亡国王的纪念性建筑,在其发展中显示了明显的试验和错误。由此可知,金字塔并非突然和一夜之间才成功的,埃及金字塔建造的时间过程显示,只是经过了多年的试错、挑战与解决难题,古埃及的建造师和工程师才能够完成作品。而发掘金字塔的富翁不是因咒语而死,实际上,本身身体虚弱,加上长途跋涉,最后受到昆虫叮咬而严重感染,死了。
有人提出了新的方法论,就是用通灵能力来考古记录。而根据有控制条件的实验,对于通灵考古学的裁决明确是否定的。 另外,能相信魔杖探测师在野外寻找水源或考古遗址的能力吗?同样的,在实验室里,在受控制的条件下,魔杖探测的灵验性便无法得以确认,所以,也不会成为考古学家技能的一部分。
除了以上详细的例子,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事迹还包括:诺亚方舟的存在、由恐龙和人类脚印同时性为证的圣经纪年的真实性、都灵裹尸布的真相、耶稣墓葬的发展、从古代玛雅印第安人历法和文字中所破译的神秘信息等。但是,实际上,很多都只不过是为存在主义的忧虑而苦恼,普遍有忧郁症,或是对生活不满的一种迷茫感觉,然后有些人便转向新时代的胡闹。而且,某种假设的几乎是没有客观而科学的检验,而完全是在支持一种宗教意识形态。
神话可以是一群人讲述的解释为何在此的动听故事,它们会为如何生活提供指导。起源神话并非解释宇宙、世界以及生命运转机制的科学假设。神话无需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它们无需反复地检验和修正以便寻找能更好解释这个世界的假说。
一桩成功考古骗局的规律:给人们想要的东西;不要太成功;从错误中学习。畅销书的主要动机并非受过教育的人群,只是想证实一些小理论或挣大钱。
书籍出版商、电影制作人、杂志和小报一直不断灌输有关古宇航员、通灵考古学、大脚怪、亚特兰蒂斯研究等消息,而它们又毫无新意。 金钱不可否认是一个主要的驱动因素;名气是另一种考虑;民族主义是一种更大的声誉,也一直被用作一种极端或虚假考古学解释的动机;宗教在考古学的骗局中也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作用;希冀一种更为‘浪漫’的过去也起了作用;荒谬说法有时来自荒谬的大脑。
《骗局、神话与奥秘》读后感(五):考古学:骗局的制造与识破
摘要: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冷僻也是最热门的学科,冷的是经年累月一个一个探方筛检遗存,绘图编号,造册存档的枯燥与寂寞,热的是公众眼中对考古从业者与远古文化亲密接触的浪漫想象,以及对考古人士工作环境与体验的神秘幻想。
某位武王墓葬中出土了“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似乎专为确定墓主人身份而备;神秘校友捐赠了足以媲美“孔壁中经”和“竹书纪年”的流散楚简,对想要告别“古史辨”重写“三代”历史研究者来说,正中下怀;民间人士一再重提“神农架野人”,科学名义背后,欲说还休,半遮半掩的还是经费。
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冷僻也是最热门的学科,冷的是经年累月一个一个探方筛检遗存,绘图编号,造册存档的枯燥与寂寞,热的是公众眼中对考古从业者与远古文化亲密接触的浪漫想象,以及对考古人士工作环境与体验的神秘幻想。于是,以考古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主题,永远能给日益标准化生活中的现代都市人,带去各种奇妙的精神体验;同时,也越来越多地用“科学与伪科学”的交锋,不断挑战着公众的知识与理性。
理性的思考需要知识的弹药,如何让我们的思维“久经考验”,炼就“火眼金睛”,那就需要先看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骗局,以及它们是如何被揭穿的。美国中央康涅狄格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肯尼斯·L·费德的《骗局、神话与奥秘———考古学中的科学与伪科学》,就是这样一本为我们摆正“理性指针”的教学指南。
那些著名的骗局
藤村新一曾是日本考古界的翘楚,但随着他通过自制、自埋、自挖、自我宣传,虚构的日本史前史骗局被揭穿以后,除了他追溯到57万年之久的日本史前文明又回到3.5万年前,他本人也由于声誉尽失,只能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余生了。而揭露他的,只是一台隐藏在发掘现场的摄像机,记录了他自埋、自挖考古遗存的全过程。尽管藤村新一不是为金钱,似乎“神手”这样的学界赞誉也不构成理由,那么最大可能的则是在某种想象的民族自尊心驱动下,出于不甘“国史”年代不够悠久,奋然自编自导了一场使自己身败名裂的闹剧。看来虚妄的民族主义可谓是科学与理性的第一个敌人。
如果说藤村新一只是民族自尊作祟,虽可耻犹可怜,那么纽约“卡迪夫巨人”的骗局则是纯粹为了金钱。19世纪,一个巨大的人形石像在纽约乡下被挖了出来,这个劣质的雕像被当作《圣经》中提到的巨人歌利亚,一经炒作,成为众人围观的对象,围绕这个虚假的古董,小镇的经济也随之发展。由于化石研究尚未发达,既然骨胳有机会被化石保存,那人们似乎也能接受完整的巨人石化的想法。眼红门票收入的邻居,相继发现了新的“巨人”,当越来越多的巨人破土而出后,“奇迹”的光环也不再耀眼。为了利益,“巨人”的制作者相互揭发对方造假的事实,当一切曝光于众后,不再有新的“巨人”被发现,那些原来受人瞻仰的“巨人”成了地下室库房中永久的居民。看来任何“奇迹”的发现,都有幕后推手,无论是“纸上老虎”,还是“石上观音”。
著名的“皮尔唐人”或许与名利无关,但其之所以闻名,则是因为这一事件卷入了众多知名学者。查尔斯·道森是20世纪初英国一位业余考古学家,随着德国发现了尼安德特人,法国发现了克罗马农人化石,现代科学及现代人类学发源地的英国却没有任何可以追溯的史前人类,这让道森似乎产生了和藤村新一一样的焦虑。他“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地填补了这个空白,在英格兰南部苏塞克斯郡的皮尔唐地区,发现了“比直立人更接近现代人的直系祖先”———一个有着人类特征的头骨,和有着明显猿类特征的下颌骨。尽管怀疑从发现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但道森的荣誉也没有间歇,包括20年代参与“北京人”发掘的德日进、埃及中心论人类学家史密斯,甚至《福尔摩斯探案集》作者柯南道尔爵士都因赞赏他发现“旧石器时代头骨缺环”的成就而在日后蒙羞。道森死后40年,在氟化物含量测量手段进入考古学界后,他的骗局被揭穿,头骨与下颌的含氟量严重不吻,分别来自(现代)人类和猩猩,显微镜检测进一步显示了后者被加工的痕迹,那些始终抱怀疑态度的学者,终于获得了迟到的永恒荣誉。但骗局的制造者却不再有机会陈述最初的动机。
“奥卡姆剃刀原理”
“谁发现了美洲?”北欧人?中国人?非洲人?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经久不衰的话题。那么答案呢?北欧人确实在纽芬兰留下了生活的遗迹,但在气候与当地人群(爱斯基摩人与其他印第安人)的双重压力下,放弃了他们在北美高纬度地区的定居点,并再没有后来者的前赴后继。而中国人与非洲人也同样没有“发现”美洲,业余考古爱好者只是没有分清印第安人或早期欧洲定居者留下的生活遗址,把这些晚近的遗迹按照自己任意的遐想,比附了中国神话中的“扶桑”。除了那个后来对欧洲来说具有“发现”意义,并能押韵的名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唯一可以称得上美洲真正发现者的,就是17000至12000年前,沿白令海路桥进入美洲的数批西伯利亚居民。
关于北美“土墩建造者之谜”;柏拉图笔下“亚特兰蒂斯消失之谜”;建造复活节岛、玛雅金字塔之类“史前外星人”的多情联想;以及和埃及金字塔有关的众多传说、诅咒之谜,虽然离我们的生活相对遥远,但依然时常成为各类打着“探索或发现”旗号读物、电视节目的噱头。那么如何使自己成为见识卓越、自信而拥有绝佳判断力的人,作者推荐了一个“奥卡姆剃刀原理”:在思考问题时,在试图解决一个问题或解释一些现象时,“存在不能复加到必然性之外”。换言之,以最少的设想或增添来说明一系列观察到的解释或假设———也即不要对这些存在加上不必要的假设———是最好的解释。
更简单的说法是,越简单的解释越好。如果“眼睛盯着眼前悬挂的物体,而这个物体发生先后摆 动 ”,那 绝 对 不 是“ 心 灵 致动”———在一个有风的天气,而房间门窗洞开———只是因为有风。18至19世纪北美和欧洲发现了许多埋藏的巨大骨骼,解释一:某种确实已经消失的古代动物骨骼化石;解释二:“骨骼是恶魔埋在地下来愚弄我们的”。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后一个解释“要比原先需要更多有关宇宙的设想:有恶魔、恶魔对人类的事情感兴趣、它想愚弄我们、它有能力创造出没有存在过的动物、它能将骨头埋到地下和坚硬的岩石里面。这里有太多无法接受和难以证实(大体无法检验)的说法”。因此,奥卡姆原理说,较为简单的假设就是这些大型骨骼是早已不存在动物———换言之恐龙———的骨骼更好。其他解释会比这个答案引起更多的问题。
既然这样,那么那些关于“诺亚方舟”与大洪水荒诞想象中,声称被发现长得像“方舟”的巨大岩石,就只是巨大的岩石,而不是其他;把它们塑造成那个样子的,只是因为风化或冰川侵蚀的结果——— 因为这是关于问题最简单、直接的解释。而那些不列颠群岛著名的巨石阵,也不是外星人的杰作,“建造巨石阵的人群并非来自亚特兰蒂斯或外太空,他们实际上就曾生活在附近。一处属于巨石阵建造主要年代的大型居住地和庆典遗址就发现在3公里外。该遗址以一个巨大的圆形遗迹为特点……里面有许多方形的房基、几十个火塘和无数动物骨骼,明显是举行盛大宴饮的场所。一条很宽的石路从村落引向芳雅河,如果你沿那条河流溯源而上,你会碰到一条相同的石路直接通向巨石阵本身。巨石阵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外来的和无法解释的东西,它是一种大型文化背景的一部分。”
只是为了知识本身
世界对我们充满奥妙,我们对世界充满困惑,曾几何时,我们也曾对各种奇异不解的事情诉诸荒诞不经的解释,甚至信以为真。南朝梁代任昉所编《述异记》,记载了当时“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从今天的眼光看,很可能是公元3世纪前后,华北平原腹地一次化石的发掘记录,只是这种发掘的“骷髅”骨骼,已经无从考证,究竟是哪一类史前动物化石,尽管描述提到了五厘米左右的“牙齿”。
唐代莫休符在《桂林风土记》中提到,“象州武仙县,多有神仙聚集高山,羽驾时见。如建州武夷山,皆有仙人换骨函榇之迹”。换作“奥卡姆剃刀”的观点,“仙人”对我们的解释增加了太多“无法接受和难以证实(大体无法检验)的说法”,那么唯一可行的解释,就是这些今天我们仍能在山麓上看到的“换骨函榇”遗迹,其实是古代南方人群奇特的“悬棺葬”习俗。对于这一点,智慧的朱熹在《武夷图序》一文中已经批驳了“仙人”的荒诞,不仅如此,他还以实证的态度对所谓“仙人换骨”的实际情形作了类似民族志的叙述,“两岸绝壁,人迹所不到处,往往有枯槎插石罅间,以舟船棺柩之属。柩中遗骸,外列陶器,尚皆未坏”,他对此还进一步给出了简单明了的解释:“颇疑前世道阻未通,川壅未决时,夷落所居,而汉祀者即其君长。”
“骗局、神话与奥秘”往往相生相伴,其背后则是有限知识与无限自然的永恒交锋,而那些心怀不轨的投机者还时常给我们的知识探险,设置了更多看不见的障碍。不过,作为知识探险家,也有自己的武器:简单。真理永远是朴实无华的,所有那些天花乱坠、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体系庞大、无所不包、玄妙莫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往往是虚妄,经不起推敲的。真正的科学,永远不会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打着道德伦理的幌子,喊着民族主义的口号——— 她单纯得一尘不染。
考古学不是一门象牙塔中曲高和寡的知识体系,当然也不是《夺宝奇兵》和《鬼吹灯》中神秘莫测的“盗墓之王”,她是一门平易近人,散发理性光芒的学科。每个人都可以读懂考古学,因为她研究的就是我们的过去与今天的生活本身。肯尼斯·L·费德告诉我们推测一个遗址的简单依据:“附近存在一条永久性河流、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而周围则为起伏的地形和不规则的森林,西面是突然升起的陡坡,因此可以挡住一点从那个方向吹来的风。我不是通灵师,只不过知道以前考古研究所揭示的该地区史前居址分布的一般形态。”
记住,墓葬与其中的“宝物”只是人类在历史上活动所留下痕迹的一小部分,而考古学的目的则在于揭示人类社会———文化结构发展的物质历程,仅此而已。记住这一点,或许能真正帮助我们摆脱“伪科学”与“骗局”的困扰,因为我们对考古学的诉求不再是猎奇与冒险,或者旅游观光背后的经济价值,甚至“加长”历史深度的民族荣誉感,而在于知识本身。
□ 张经纬(人类学家,上海)
版次:GB02 版名:南方阅读 南都推荐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1-30
http://gcontent.oeeee.com/6/e0/6e007f295ed3142b/Blog/3dd/1dbf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