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是修行》是一本由鬼脚七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0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一):何处不是修行
何处不是修行 禅宗里有个故事,故事不记得了,却记住了里面的一句话,也可说是名言了。说的是: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那意思很明显了,山河大地,一切所见,物与非物,无情有情,都是法啊!那么你说法在哪里?你要去哪里求法?这是很可以参考的一个公案。 还有一个故事,《妙法莲华经》里面的,也是个找药的公案。什么是药?能治病救人的就是药!什么可以治病救人?菩萨用手抓起身边的草来,随随便便那么一抓起来,都是药物啊!都可以治病。不过,治的病不同而已。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多病,各种各样的病存在,那么各种各样的药也就随处存在了。这是不错的引喻。 这就引到这句关键的话了,人生处处是修行。这句话似乎很好理解,又似乎让人理解不了。老虎吃天,无处下嘴啊!不过把话头调转一下,你问:人生何处不是修行?这句话就很好答了。想想吧,参考一下前面的两个公案,这个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人生何处不是修行?处处是修行嘛! 修行,就是修正自我错误的路线,生存的方法、目的等等。因为这个有偏差,所以要改过来,走上正确的道路。仅此而已,除此之外,还说什么修行。都是一堆啰嗦话罢了。人生存在,就要经历,就要吃喝拉撒睡,就得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得谋取这些生存所需。那么,这个过程,就是社会交流交换的过程,你要劳动,换取生产资料,生活必需品。这么一交易,里面的问题就多了,就涉及到人的修行了。 因为,面对的环境不同,问题不同,处理不同,选择不同,结果不同。所有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社会也就成了万花筒了,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了。人不是简单的仅仅有动物需求,还有情感需求、尊严需求、权力需求,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需求。佛家讲的:有求皆苦,无求皆乐。求是苦的来源。俗语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有欲求,什么都完蛋了。 但是,人的欲求,真的就是人本身。那是与生俱来的,不能分开的,隔离开的。所以,想要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是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另一个是自己亲身去实践,看看问题到底发展到什么方向去了。两个方面都重要,不能偏废。至于哪个好使,高效率,还是要实践检验。一些事,经历过了,知道了,也就明白了,没有啥嘛!人生不过如此,何况区区几个小问题呢! 善哉!修行万岁!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二):清静自在心
《人生处处是修行》是鬼脚七的新著,他文章总是有着禅意,给人以宁静的心情,应该泡上一壶清茶,一边品味茶香,一边细细品读他的美文。
读鬼脚七的文章,总会感受到一种令人感动的情怀,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总是有一颗菩提之心,以博大的悲悯情怀,林清玄的文字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思考。鬼脚七散文作品是非常质朴、清新。悲悯的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世界,形成了自己的美学风格和精神特质。所以说,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
鬼脚七入山修行后写成这本书,他喜欢研究佛学、老子,曾短期出家,托钵行走,从五台山徒步到峨眉山。他写的《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启发了芸芸众生。
鬼脚七居山修行看世间,红尘滚滚,且放下;观自心,清心寡欲,一阵清风,一轮明月。这就是一个修行者的情怀。从这本文集上可以看出,鬼脚七的文章是深深地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禅理作品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总是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禅理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处于心中不安的状态里。城市的快节奏和职场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难处,感情生活的不如意。其实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看清楚事情的本质,把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放下,然后就会自由自在。
书中有作者对世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语言通透,哲理深刻,令人思考。也许我们可以从古代圣人的著作里找到一些答案,从中得到启示和帮助,那是最好的了。如果我们想寻求清净无为,不妨打开这本书,可以得到心灵的慰藉,并得以安定的心。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幸福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当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充满自信,无私地为他人着想,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就是幸福的人,被幸福所围绕着。是不是,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也不难。我们如果用幸福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就不会为一点小事二生气流泪,而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一切。
《人生处处是修行》是一本以“清净心”为主题的文集,在用心发现生活的清净美。作者在文中对事物的描写却是充满温情和经历世事的感悟。在世间纷扰中修得一颗清净心,就可以看云淡风轻,断却烦恼,得到自在。
封面色彩洁白无瑕,三座小岛清新自然,满含着禅意。让读者自然生出清静心来,读起来不忍释卷。书中附赠一本修心指南深蓝的颜色,蕴意深长的文字有如清风佛面,让人心生清净,是最佳的收藏品。这本书值得我们读一读。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三):最好的修行,都在生活的平常处
01
有个朋友,前段时间还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抱怨不断,整个人都透着一股压抑的气场。
可前几天碰到他,却发现他异常兴奋,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我开玩笑的说道:“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好事了?”
他一愣,随口说道:“哪有什么好事。
我继续问道:“那你怎么突然之间整个人焕然一新,之前不还郁郁寡欢吗?”
他突然顿了一下,一本正经的说道:“全凭自渡。”
看着他郑重的神情,听着他云里雾里的模糊答案,我更加好奇了。
在我的连续追问下,他才吞吞吐吐的说道:“也没什么,就是一头扎进了书堆,恰好看到了一本好书,然后在作者的循循善诱下,逃过了一劫。”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指的的引路人,就是鬼脚七写的《人生处处是修行》这本书。
一时好奇,我也找到了它,拿来一读。
02
作者鬼脚七,曾在阿里工作九年,从基层员工做到高管。
他是文学、哲学爱好者,喜欢研究佛学、老子智慧,曾短期出家,远离喧嚣繁华,居山修行,每日闻山间野阔钟声,看云熙鸟影,感清晨黄昏、春秋更迭。
这本书就是他修行期间,1600多个日夜的经历、思考、感悟,只为找寻内心宁静的力量。
03
什么是修行?
修行就是降服自己的心。
当心被降服了,愤怒不再是愤怒,烦恼不再是烦恼,情绪不再是情绪,苦难也不再是苦难。
如何降服自己心?
极端的方式,是长期一个人独处。
但绝大多数人不会如此,也缺乏条件。另一种方式,是选择在生活中修行。
工作不顺,夫妻不合,子女不孝,亲友背叛,甚至还有疾病车祸、自然灾害不期而至,这些遭遇可能会让人苦恼、愤怒、抑郁,甚至感觉“生无可恋”……
倘若能把这些负面的遭遇,都化成修行的资粮,那么人生便处处都是修行。
而这些,就是作者写作本书的初心。
作者曾短期出家,用八十一天托钵行走,从五台山徒步到峨眉山,通过自己实践领悟,最终也从最初的从迷茫走向了最终的坚定。
04
人生无常,很多时候,意外总是比明天先来临。
此对,大多数人的状态就是萎靡不振、颓废、抱怨、沮丧。
但是作者却说:“当我们有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时,试着把这个想法变成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些事是想要教会我什么,逆境是最好的老师。”
关于在逆境中修行,作者提到了一位古代高僧的“十不求”。
一是念身不求无病; 二是处事不求无难; 三是究心不求无碍; 四是立行不求无魔; 五是谋事不求易成; 六是交情不求益我; 七是于人不求顺适; 八是施德不求望报; 九是见利不求沾分; 十是被抑不求申明。这“十不求”,和“逆境是最好的修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倘若真的想穿越逆境,修心养性,那么亲身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05
人生处处是修行
书中,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在写作中修行、在失恋中修行、在吃饭中修行、在吵架中修行等。
但我最感兴趣的,要数在写作中修行。
就在刚刚,我还在绞尽脑汁的想:
为什么看了那么多的文章,下笔的时候大脑还是一片空白。
如何才能快速的积累素材呢?
如何才能写出别人那样的文章呢?
正巧,关于写作中的一些问题,作者也遇到过。
于是,我便在他的文字里找寻答案。
作者说,从2013年1月开始,连续写了6年多,关于写作,自己也反思过很多次。
作者想修行,但是写作带来的名和利,对修行并没有帮助,这个矛盾,让他陷入了思考。
直到前一段时间,作者决定,要在写作中修行。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写作的出发点是什么?
作者说他写文章,只是为了展示真实的自己,文章有时候有赞赏收入,平均每篇有一千左右,他把这些基本都布施出去了。
愿这本充满智慧的小书,能抚慰你因生活疲惫的灵魂。
在烦恼不断的世间,和七哥一起修行,收获内心成长的力量。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四):从阿里高管到托钵行走再到山间修行丨如何远离喧嚣繁华,回归宁静
早先知道鬼脚七这个人,还是在看他的公众号“鬼脚七”,因为学习自媒体的原因,关注了几个百万级别的大号,就想看看为什么读者对他们的文章这么买账,原因在哪里。当然一路看着一路删,明知道很多人的团队是我们个人学不来的,但是鬼脚七的账号一直没删,觉得这个人有点儿“神”。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了解的是他曾是阿里的基层员工,后来一路成长到阿里高管,自己在电商方面算是有奇才,创意多多,热爱文学、哲学,喜欢研究带给人智慧的国学典籍。
他的曾经短期“出家”行为,我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账号营销,但是过程也是一种历练,毕竟要81天的托钵行走,还是真正的徒步,从五台山到峨眉山,想想也知道路上也很艰难,鬼脚七自己称是从迷茫走向坚定。后来他曾经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人生所有经过的路,都是必经之路》,启发了万千读者的心智。
到了一定的成绩,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喊停,放下对一切的执念,变得更佛系,也更睿智地对待生活里的诱惑和沟沟坎坎,这种魄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的。所以鬼脚七的文字绝对是现在社会中急躁焦虑的人群中的一股清流。
这是鬼脚七出版的第五本书人生没有梦想的话,那也太无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心念念想要达成的目标,这个无可厚非,梦想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也不分什么高低贵贱,因人而异,各有所爱。
王尔德说:“活着是珍贵的,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他还说:“即使身处阴沟,也要仰望星空。”梦想是弥足珍贵的,一个人只要有梦想并为了梦想一直在努力,他的品质多半不会太糟糕。
鬼脚七在《人生处处是修行》这本书里写到自己的小时候,家里的穷,让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导致了他年轻时对金钱的极度渴望和拼命控制。
然而古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梦想奋斗就是了。所以鬼脚七的前半生是个为了金钱奋斗的模板,直到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又令人焦虑的时刻,鬼脚七终于慢下了自己的脚步,决定静一静之后,思考人生意义、想清楚了之后再出发。
有没有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啊,小时候对想要拥有什么却不能的恐惧也好、渴望也好,普通人的人生里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儿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的,那么想办法把自己变到更好的程度,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儿时的梦想,这有多励志啊!
鬼脚七在事业做得蒸蒸日上的时候,忽然选择暂时停下来,这个魄力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尤其是在做自媒体的阶段里,似乎身边的人每一个都比自己有本事,很多人都凭借网络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财富神话故事,日进斗金在网络时代绝对是能看到的江湖传奇。
可是鬼脚七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喊暂停,停下三天就可以收到学费上百万的训练营,也停掉通过营销手段就可以让公众号粉丝再翻番的策划方案书,他选择了静静地思考和阅读,他不再开豪车接送女儿豆豆上下学,而是改用三轮车接送,得到的结论是这样不仅环保反而更快捷更方便,女儿豆豆也很开心,一路在汽车堵车时,他们从旁边驶过,女儿开心地呼喊着同学小伙伴的名字,父女俩都心生满足。
对于鬼脚七来说,这样的日子反而比早前开豪车,处心积虑要为团队创收耗神的日子要更具有吸引力。并不是说这样的日子就是不上进的日子,而是作者在思考自己能够在收取了学员上交的学费之后还能给学员们带去多少有价值的知识体系,是不是配得上学员们交来的这份学费,“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自己是不是真正能做到?如果存在疑问,那就不能拿这份酬劳。
相比较这种来得快的钱,鬼脚七坦诚自己更愿意一个字一个字写下自己的思考成果,那些文章和图书是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码出来的,带着生活的温度,虽然这是几百块、几千块的收入积少成多,但是他说这样的钱,拿得才特别心安理得。
对于这样的写作者,我不由得心生敬意。
如今的鬼脚七,在山里修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已经三年的时间,看书、写字、喝茶、会友,听山间的流水声音,看花开花落、草长莺飞,在晨钟暮鼓中,写下自己的所历、所思和所悟。
在山间的生活需要自己各种事务的亲力亲为,挑水、做饭,听山谷深处的空灵的钟声,跳脱到不一样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困惑和渴望。
鬼脚七在山间的安静岁月里寻找着自己精神的彼岸,写下了一篇篇睿智的文字,找寻内心宁静的力量。
人一旦害怕失去,他就套上了枷锁。当拥有敢于失去一切的勇气,内心便开始滋生力量。修行,就是降伏其心。接受一切,放下执着,真正的你本来就是圆满的,没法增多,也没法减少。在烦恼不断的人世间,幸而有鬼脚七这样的行程过半,还肯慢下脚步来修行的写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全文完)
《人生处处是修行》读后感(五):不焦虑的人生法则,用“觉察”的力量增进修为,静候智慧的到来
王尔德说: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怀疑一切,年轻人什么都懂。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乐了。
人生处处是修行,诚不我欺。
从小到大,我的生活,都异常顺遂。中考高考,从未失利,找工作,也是步步赶点儿。因为政策好,虽然工资不高,但没几年,也在家人的帮助下,买了属于自己的小房子。眼看着生活越来越有起色,找的老公也算不错,生活也颇志得意满。
鬼脚七说:往往人得意的时候,就是悲剧开始的时候。
我后来的经历,正是应验了。
孩子出生后,各种家庭问题暴露。我们离婚,孩子归我。抚养费常拖欠,但好在不再压抑。
如果两年前,这种境遇摆在我眼前,我一定会觉得,自己活不下去。
但事实是,我们千万别低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我虽然离婚了,但却没感觉多糟糕,事实上,除了经济上略微有点压力之外,我还觉得,这样也挺好。
不是之前的遭遇,我都忘记了。而是,人生处处是修行。唯有走过一道道坎坷,在这过程中,觉察自己,接纳自己,智慧增长了,我们才能够重获新生。
王尔德说:活着是珍贵的,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
这两句王尔德的话,我都很喜欢。但惭愧的是,我看的并不是王尔德的书,而是鬼脚七的《人生处处是修行》。
我刚看到这书的时候,并不知道鬼脚七是谁,到后来,我读完了他的书,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他,关注了他的公众号,也通过搜集他的事迹,了解了更多有关鬼脚七的事情。
可以说,鬼脚七无论是在世俗上,还是在精神境界上,都属于活得通透的那种佼佼者。他会告诉你,钱太多没有用,但他曾经事业也算辉煌,负责阿里的搜索业务,但2013年,却离职,选择过另外一种生活。
他短期出家,长期写作,并创立了七星会,据说是电商圈最神秘的一个组织。所以,这话放他嘴里说出来,就不显得那么鸡汤了。咱们看书的人,也确实能从他的境遇中,找点自己的人生感悟。
人活着就不可避免会有痛苦的时候,而在鬼脚七的思维里,痛苦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这时候,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寻找避免痛苦的方法,而是,想办法把自己从自身抽离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到”,来“觉察”自己的痛苦。
我们唯有认清了自己,认清了自己的欲望,最终才能与自己和解,进而拥有豁达的智慧。
这个觉察自己的过程,就是修行。
太多人,因为攀比而焦虑不已,我们也知道,知足常乐,但就是放不下那执着。
正如鬼脚七在《人生处处是修行》这本书中提到的:
“我们从来不需要放下一切,而是要放下对一切的执着。”
当我们能看淡得失,尽心尽力去为那过程努力,其实结果总不会差到哪儿去。
修行,修的是心,降伏其心。
这也是鬼脚七这本《人生处处是修行》的主旨所在。
想要降服自己的心,做自己意志的主人,这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舍弃很多不必要的欲望,需要我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在自己真正热爱的地方。
阅读这本《人生处处是修行》,最让我感同身受的,除了觉察的力量,还有一个关于时间管理方法的提炼。
鬼脚七说:如何最大化地整合可用的时间,以集中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里需要4步16个字。
第1步:确定目标。没有梦想牵引的人生,注定是肤浅的。只要确定一个目标,一个一谈起来,就让你热血沸腾的目标,我们才能够有持续坚持下去的力量。
第2步:制定原则。比计划更有力量的是原则。
原则的格式是:只要有时间,我就……
原则就是原则,当你意识到违反了原则,赶紧回归原则就好,不要过于自责。
第3步:砍掉依赖。
砍掉你最大的依赖。和你的目标不一致,又消耗你时间和精力的,你都要砍掉。比如:看微信,刷抖音。
第4步:保持警惕。
永远没有成功的时候,永远都在路上。
这套方法跟修行是一样的。定目标就是发大愿,制定原则就是持戒,砍掉依赖就是专注,保持警惕就是保持觉知。守住自己的心,时间就回来了。
时间管理,在当今备受人们重视。大概率上,若能做好时间管理的人,自己的人生也不会经营得太差。
很多时候,过于细致的时间管理。会让我们因为缺乏灵活性。而对自己产生无尽的失望。但实际上,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步向前,总会有很多的意外发生。我们需要做的是,确定一个大的原则,尽可能地整合所有的资源,去跟着这个原则走。
比如说,我现在的时间就比较有限,所以我没有做太细致的时间规划,因为时间本身也很难规划,但是我有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一旦有时间了,我就开始去读书、写作。这半年的时间,我读了100本书,真的是受益颇多。
在整个制定目标、执行目标以及后期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这里面起到最核心作用的,不是我们这个计划有多么的完美,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
4.
人生处处是修行,修心最关键。
我们通过觉察自己的内在需要,把所有的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整合到自己的大原则中,那么势必会披荆斩棘,最终呈现一个更好的结果。
如果我们看不清自己,看不清自己的能力,想要的很多很多又不能舍弃,这个时候,我们的精力往往是不足的,而且因为没有充足的动力,所以常常容易半途而废。所以说,这里面,“觉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这些年来,特别流行的断舍离概念,其实也跟修行有关。浮躁的社会,我们一定要静下来。
如鬼脚七所说的:想要一杯浑水变得清澈,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动”。水清澈了,智慧自然就出来了。
当我们静下来,用“觉察”去观察自己,改变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心间也便少了很多的欲望,痛苦也便没有那么强烈了。
当我们不再被物欲所主宰,当我们不再被压力所迫害,当我们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消解坎坷中的痛苦。那么,时间会证明,一切都会过去。而唯有这智慧,会留存下来,会逐步地提升,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