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潮玩人类在哪里》观后感精选
日期:2020-08-11 19:2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潮玩人类在哪里》观后感精选

  《潮玩人类在哪里》是一部由吴亦凡 / 吴建豪 / 李灿森执导,真人秀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潮玩人类在哪里》观后感(一):作为吃瓜群众,这节目我可

  终于开播了!姜悦音和郭娴那段,我真的有点黑人问号脸了…..姜悦音冲上去battle,然后自己作品,emmm,褒贬不一….时我以为是什么惊为天人的作品呢~好在郭娴也上线了,后面反应也还挺快的。帕森斯姐妹花battle,我是有被爽到。夏乙旗有没有想过自己对学妹邵芸儿妄下定义时候,会在节目里被“反杀”呢。啧啧啧,作为吃瓜群众我觉得节目好精彩~

  《潮玩人类在哪里》观后感(二):《潮玩人类在哪里》期待今年的爆款综艺

  作为一名95后,我真是太期待这个节目了!敢想、敢做、独创、好玩新潮...... 全国潮人在一起搞事情!谁能不啊?发起人吴亦凡本身就有很高的话题度,加上吴建豪、李灿森,今年的大爆款提前预定~~ 感觉节目也挺好玩的,组建3大潮玩厂牌,然后通过各种层层严酷选拔,最终决胜出“最强潮流厂牌”和一个年度潮流MVP。没开播,我都闻着火药味了,啧啧啧~可算是有一档真正做潮流的节目了。潮流真的是态度,而不是说你去买那些风很大的爆款。而且,不是你买了爆款,你就是潮人。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有自己的设计理念,有自己的穿衣风格,那我觉得你就是潮人!我还挺想看节目里潮人自己设计的单品,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潮玩人类在哪里》观后感(三):本就是为了凡凡去的,却被这些作品惊掉下巴

  冲着凡凡去看的《潮玩人类在哪里》,却变成这些潮人的墙头完全被他们的才华圈粉了啊~梓渝把小时候玩的泡泡胶做成很鲜活灯笼。邵芸儿把母亲十年前的衣服重新改造,并且还在内衬里做了包的设计,如果衣服穿腻了可以直接按照尺寸设计改成包再次利用。邵芸儿的概念,是不是和苏五口输出艺术理念一样。苏五口说即使是一双鞋子形态不一样,尺度不同属性不同。还有国潮系列作品的设计是真的让人夸到词穷!比克的“+86”系列旗袍,大绵羊bobo把中国的脸谱化在西方经典艺术雕塑上,林佳妮的作品将风筝和粤剧结合在一起,张突然那件重工苏绣的牛仔褂,平凡的我,真的瑞思拜了…太期待后面组建厂牌后潮人们表现了!!这综艺,我追定了!

  《潮玩人类在哪里》观后感(四):节目组太会选人了!期待!

  吴亦凡,吴建豪,李灿森,都是潮流圈的弄潮儿啊!!wuli凡凡哪套机场穿搭不是某宝爆款,各种造型都能hold住。吴建豪,在街舞里就帅到炸裂好嘛~当年美作的离子发型大街小巷都是那发型~李灿森,潮流老炮的地位毋庸置疑,就说他那Subcrew和周杰伦的联名款,多少人有钱都买不到。 三个人的海报也挺很有意思,凡凡那张,经典黑白搭配,其实越经典越考验时尚驾驭能力~~黑白配穿不好就是卖保险的小哥~凡凡穿的帅帅七七~吴建豪那国风唐装有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感觉,感觉随时要跳起黑怕了~李灿森的工装风就是很有少年感啦~还挺港的~ 讲真,节目组挺会选人的。三个人三种不同的潮流风格,生长环境不一样,年龄也不一样,感觉聚在一起会爆梗!期待三人的表现!

  《潮玩人类在哪里》观后感(五):大印象最深的是哪位?

  这档节目很有特色。参赛的选手各有才艺和性格。整个节目有欣赏性,观点和性格的碰撞增加了节目的故事性,我印象深的有几位:

  1、陈仙人。是我唯一能说的上姓名的选手,好像不是学院派,对美有一种本能的捕捉能力。相对于某些故弄玄虚的所谓大神,我觉得他的作品造型很美,男生反串走女生台步,非常可。他的整体风格偏时尚而不是潮流。

  2、 火锅麻将桌。中国结红鞋。我个人觉得老外会比较喜欢这种风格,中国人对这种风格有点司空见惯。红色很喜庆,中国风很浓,红鞋子配上潮酷的黑衣很拉风。吴亦凡在潮流合伙人里曾经有过这样的穿搭,不过配的是白鞋。挠头仔细想了想,配红鞋可能没那么好看。

  3、声音视讯结合展现作品。两位导师不过一位通过,这个比较有争议。我个人倾向于过。如果视讯声音能给作品增色有何不可?

  4、没有设计作品的苏格拉底。空手套白狼居然也能过。不得不说,名气是个好东西,吴亦凡真该硬气一点。下回我会重点关注这位选手,也会重点关注吴亦凡。希望选手能拿出真正的作品,吴亦凡拿出真正的态度。

  5、来自校服的battle。都说是学生时代的校服太丑,激发了两人Remake的欲望,我觉得改装后两个都不好看,就功能性来说黑衣服的强点,但白衣服居然说黑衣服的功能性不强?情急之下措辞不当?!

  6、儿时的回忆胶气球。瞬间把我带回儿时的情景,气球,喜庆,便宜,随处可见,可能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这样一张照片。个人感觉创意一般般,材质少见。

  7、真正有实力的话不多。

  《潮玩人类在哪里》观后感(六):“潮流”真的可以用选秀的方式呈现吗?

  

从《潮流合伙人》到《720潮流主理人》,对于明星玩潮流这件事还是不太敢恭维,倒不是说他们不够潮流,而是潮流这个东西有时如同哲学,当你用大白话去解释时本身就不潮流了,而且还要做成电视化的节目,传递到屏幕前其实是很难被感知的,另外,当你说我很潮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有居高临下之姿,一旦有这样的姿态,如果一秒对“潮流”的解释垮掉或者一件作品垮掉整个给人的印象就不那么潮了。像《麻浦帅小伙》就很聪明,本身就没有把自己抬到一个很高的“潮流地位”,只不过是两个爱美的小伙子根据自己的穿衣搭配的经验和试衣间存货来和大家做一个小的展示分享,给人的感觉不那么具有权威感很亲和,这样的态度下他们对于自己穿过的衣服也确实很有见解,就会觉得还不错,即使有那么几秒你不认同,也不会觉得你被一个不动潮的人侮辱了。

潮流合伙人

麻浦帅小伙

所以,《潮玩人类在哪里》成为除明星之外融入了业界真正的设计师,主理人之外的潮流选秀节目,还蛮期待。但值得商榷的是:潮流不可以被定义,又何来规则作选秀的评判标准呢?节目组应该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海选阶段从两个阶段四个维度进行,阶段上,第一:再造新生(让选手把自认为古典的东西改造成新的),第二:创意森林(完全创造)。评判维度上,包含创新度、好看度、主题性、共鸣性。这两个阶段和四个维度我还是比较认同,但是就第一期选手们围绕再造新生主题的表现来说还是很失望。首先大家对于要改造的“经典”定义差别很大,有人拿了校服、还有人拿了泡泡糖、人字拖,作品展示的方式也很不同,有的用装置艺术有的上作品还有的直接理念阐述,当然,艺术及其表达方式不能被统一,但作为节目呈现这样的结果还是太乱了。

两个考核阶段四个评判维度

反而,节目组快剪过去几个晋级的选手及其作品个人认为可以展开阐述一下,因为无论是服饰还是装置艺术大致还是通过一个电视观众可以感知接收的方式传达出来了。从做节目的角度来说,可能认为不太想以传统的方式和作品作为节目基本面进行展示以凸显“潮流不可以被定义”,另外慢剪的几个选手无论是diss打脸的师姐师妹组合,还是以一双鞋的码数变化来阐述生定义的小伙子,都确实在真人秀表现上更胜一筹,为了节目的话题可能节目组选择了这些人加大正片占比。但兼顾节目组和观众的感受来看,我还是觉得一个成功的节目应该让人先看懂,尤其以选秀的方式进行,观众遵循了这个规则设定去看,那么节目和导师更应该尽可能遵循节目组设置的规则。

自认为的经典

况且节目组已经很好的把赛制阶段和评判维度考虑列举的很详细了,选手的改造方式和展示类型是不是可以再归置分类清晰一点。比如:就是统一给所有选手几件固定的物品和装置或者灵感之物,让相同赛道选手在“经典”相同的基础上去自由改造,即使是大家自己来改造自己认为的“经典”,那也稍微做个分类,比如服饰类、装置类等等,这样对于导师的评判以及观众的判断会更直观。导师们在评判过程中也可以从之前确定的创新度、好看度、主题性、共鸣性四个方向上分别进行一定的阐述,艺术虽然不可言,但是我认为这四个维度选择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任何让你惊叹得无须评判的艺术无论如何也能从这四个维度里找到让你惊叹的理由。

再说下节目出口,因为要最后打造三个厂牌,还是偏实用方向一点,毕竟没有销量的厂牌也不叫厂牌吧,那只能叫概念厂牌或者未完成创意。既然是偏实用向或者说更面向商业化落地向的出口,那么最后选拔出的人才一定不能只有idea,而应该具全产业链的几个核心能力,比如绘图制图能力、裁剪能力、搭配能力等,以此倒推,是不是选拔的人才可以更广泛一点,包括裁缝?设计师?销售?调研师?哈哈哈哈

节目出口

最后,潮流这个词我认为太大了,大家一窝蜂的都做潮流主题的节目,其实可能没太想清楚潮流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以节目化的方式呈现?我认为不必自己自讨苦吃,戴这么重一顶帽子,把潮流拆分来看,说不定会更聚焦和交代清楚,我做服饰就是服饰,我做装置艺术就是和各大美术馆合作做装置艺术,甚至展示方式也能更聚焦,像看展那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潮玩人类在哪里》观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