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原创
文 | 明玥
最近我不是在做脱单课嘛。
跟所有公开的相亲联谊活动,以及情感课程的报名情况一样,我这个社群里,女性人数呈现压倒性态势。
占比超过90%。
更加令我意外的,是另一件事。
这个男生跟我聊了几次就不说话了,是不是因为我不会讲话?
……
这类落脚点为“我是不是有问题/有劣势/不够好/不受欢迎”的提问,全部来自女性。
不要说在讲课过程中了,就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也从来没有听到哪个干四大/投行/医生的男人,发问说这会不会是我的劣势。
是不是真能赚大钱有大前途——这中间的逻辑,他们不管。
更从来没有男的觉得,聊天聊崩了,是不是因为我情商不高,接话不行。
他们都觉得是这女的不识好歹,或者可能在挑人吧。
“以后的我,让你高攀不起。”
而这种审视的标准,就是男权社会对于女孩这个性别,所有功能性的指标。
所以她们容易被PUA啊。
你干嘛不反问他,为什么没脑子,不帅气,一天天除了打游戏还能干点啥啊!
可千万不能说,“你怎么不成功,几年都没升职了呢?”
男的立刻会跟你讲,你如果要求我升职多赚钱,你就不能让我操心家里的事,要让我轻装上阵!
你这么反问,就中了男权社会的圈套了啊。
他明明知道你也工作,却在言语中仍然用家庭功能性指标,来要求你。
而你呢,跟整个大环境一样,只用社会价值来要求他。
回到家,你多了家庭功能考核(做饭洗衣带娃),他还是社会价值考核(升职赚钱)。
他们一套指标,我们身上用两套,凭什么?
对他们要求太低了吧。
男的才不会被PUA。
他们中的很多人,明明都具备“对于家庭功能不佳”这个属性。
但对他们根本不是事,完全不在乎。
反正择偶市场,整个世界,从来不拿这个价值体系去挑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土壤,在批量性地制造“陈屿“。
《三十而已》我写了几篇了,唯独陈屿钟晓芹这条线没写。
因为这对的戏,实在是太尴尬,太气人了。
事实上此剧热播以来,我发现大家代入感最强的,其实正是这对。
顾佳那对年纪轻轻就创业成功,王漫妮那种高欲望且有奇遇的,这两种情况在很多人的人生中并不存在。
但我已经看见好几个女性朋友,在群里说,离婚前的陈屿“就是我老公的写照”。
还有男生朋友直接承认,我就是那种性格的,而且我觉得这样我才舒服。
“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没有太高的欲求,也没有麻烦。”
“结婚就是为了过轻松省心的日子,不然呢?”
……
剧里听到这句话的钟晓琴,直接怼他,“都想避风,谁当港啊?”
就像一个博主说的:
陈屿这类经济适用男,才是大部分女生会接触到的,打击面巨大且风险和害处很隐蔽的。
阴郁、自闭、自视甚高还以为怀才不遇、不耐烦且怕麻烦、不解风情、对生活没有热情、在单位和女领导处不好就回家呛声妻子弄得跟欠了他多少钱一样……
人家家的衣服是伙在一起洗的,他们是各洗各的,各收各的。
人家家里有欢声笑语,他俩一个养猫一个养鱼,完全的室友状态。
连她怀孕了,第一反应竟是怕老公不高兴。
孩子没了,她也未能从他那儿,得到什么像样的温情和照顾。
男的独自伤心的画面不算的话。
这段对话,彻底揭穿两人婚姻的本质,也让她发现生活为什么越过越没劲。
可是这话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
谁会为了这个离婚?
连发脾气闹一闹,都显得很不懂事。
顾佳和王漫妮的结局,虽然也并未让人满意。
但一个有了独立的事业,一个出国留学,从此都为自己而活。
不再寄希望于成为某个男人的辅助角色,起码都完成了一定的蜕变和重启。
走向了更大更远的世界,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关系。
钟晓芹呢,她回到了古代,回到三从四德了。
她明明是三个人中,最先割断低质量关系的那个。
可最后她在编剧的金手指下,不但以一个经历思想双简单的上海小美白,成为了畅销书作家。
还跟陈养鱼复婚了。
他们还在婚姻里的时候,钟晓芹赚的每一分钱都上交。
偶尔要用个200块,还得打电话给他,让他在微信里发红包。
离婚的时候,她分到十五万,就欢欢喜喜去租房了。
她从来没有真正独立过——也没有自己的房子。
而正是独立生活,以及清朗少年的追求,让她找到了目标,成为了作者。
眼看着刚刚要好起来。
结果被编剧安排了复婚。
刚拿到156万稿费,马上给陈养鱼妈妈买了房,给自己亲妈买了被子,给自己啥也没买。
就快回到每一分钱都上交给老陈了。
我简直怀疑,是不是编剧不能突破“只要男人愿意复合,女人也应该回归家庭”的原则。
至于陈养鱼的转变,就更匪夷所思了。
你见过有人30来岁已经对女人没兴趣,断崖式下跌完了都,过两年又重拾欲望了?
婚内一直对老婆冷暴力,等着她来缝合他原生家庭的伤,离婚后就秒变暖男,开启甜蜜追妻了?
曾经得知老婆怀孕了,让她马上去打胎。
也不喜欢小动物,会踢老婆养的猫,只对他自己养的鱼情有独钟。
结果离了个婚,就立刻开始喜欢孩子了?
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两个动物代表他们两个人本人。
陈屿谐音为“鱼”,他的性格底色也是阴冷、暗沉的,攫取型的。
而钟晓芹像猫,被娇生惯养的城市小美白。
你从她身上能得到一种性情的滋养,情感的流动。
至于陈养鱼,他的存在,是要从伴侣身上吸精的。
别说滋养了,要他提供点情绪价值,都是要给钱的。
这种仿佛全身换血的转变,也只能在电视里看看了。
只能说编剧为了一个大众能接受的圆满结局,也是煞费苦心了。
上世纪70年代,影评家穆尔维在书中写了这么一个概念:男性凝视。
意思是,很多作品的角度,男性是凝视的主体,而女性是被凝视的客体。
久而久之,连女孩子们也下意识地用男性的角度,来审视和挑剔她们自己。
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去套“对男人而言,是不是不吃香/有劣势/不受欢迎”。
这也是为什么,钟晓琴们总是逃不过要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事:小钱一分不留都给老公管,赚了大钱先给婆婆买房。
而她自己过着,连基本关爱都要提醒的生活。
【the end】
微信规则已改。要点“在看”啊,否则我们会失联
上一篇:
回到老家的王漫妮,还能吃香吗?
写给未来白富美的人生解决方案
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见小曰明